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歐妹妹的媽咪

日期

#Tag

請保母有補助

2008年01月02日
公開
54

本周利多�請保母有補助!張揆:一般家庭3千 身障兒5千 更新日期:2008/01/02 10:59 記者陳思穎�台北報導 行政院本周利多主打「居家托育補助」,行政院長張俊雄今(2)日上午在行政院會上宣布,4月起針對夫妻雙方皆為受僱者,年收入150萬元以下,且家中有2歲以下幼兒、有托育需求並將幼兒送給具專業證照保母人員照顧的家庭,每月補助3000元;低收入戶或家有2歲以下發展遲緩、身心障礙兒童托育者,每月則補助5000元。 張揆指出,95年召開的「臺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曾獲致結論「政府應針對受僱者規劃育嬰留職津貼,或部分負擔托育費用」以及「針對非受僱者但有托育需求之弱勢家庭,亦應建立機制給予補助,以減輕家庭養育子女負擔」。 張揆表示,內政部依據經續會結論,提出「居家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透過社區保母支持系統、發放托育費用補助等措施,改善托育品質參差不齊、價格昂貴、服務不普及等問題。 張揆指出,為推動此計畫,行政院已在今(97)年編列15億元經費,自1月起擴增社區保母支持系統,提供更便利的托育服務。 此外,4月起針對夫妻雙方皆為受僱者,年收入150萬元以下,且家中有2歲以下幼兒、有托育需求並將幼兒送給具專業證照保母人員照顧的家庭,每月補助3000元;低收入戶或家有2歲以下發展遲緩、身心障礙兒童托育者,每月則補助5000元。 --------------------------------------------------------------------- but 安安的保母還没拿到執照~>.<

桃園- 2008 跨年晚會

2007年12月31日
公開
38

星光閃耀 桃園好 YOUNG  2008跨年晚會 時間: 96年12月31日 (一) PM19:00∼翌日01:00 地點: 桃園縣多功能藝文園區(中正路、同德六街) 主持人: 胡瓜、高怡平、黃嘉千、阿雅 藝人: 王力宏、張韶涵、楊丞琳、何潤東、劉若英、星光一班(林宥嘉、周定緯、潘裕文、許仁杰)及星光二班、棒棒堂、楊宗緯...等。 特別節目:迎新年幸福煙火秀 晚會流程: • 武陵高中 熱舞社 • 19:00~20:00 王力宏、棒棒堂 • 20:00~21:00 盧學叡、 郭采潔 、 蔡淳佳 、劉若英、 MoMo姊姊 • 21:00~22:00 強辯樂團 、 丁噹 、 沈建宏 、 何潤東 、 李宣榕 • 22:00~23:00 星光二班 、 NoName 、 方大同 、 星光四少 • 23:00~24:00 星光四少 、 張韶涵 • 倒數迎新年 • 24:00~01:00 楊丞琳 、 潘嘉麗 、 楊宗緯 • 幸福煙火秀 活動精神: 明日之星: 桃園是北台灣的後起之秀,從原本的工業城市搖身一變,成為一座光電與科技大縣,與台北縣市及新竹形成一條北台科技走廊,不僅創下了招商第一與稅收第一的好成績,更以黑馬的姿態急起直追,持續吸引企業進駐,並以好的教育留住人才,桃園無疑是北台灣最閃耀的一顆巨星,而朱縣長猶如企業裡的CEO,策劃推動了這一切的成就,接下來桃園將以機場城市為未來發展重點,打造桃園航空城為目標,讓桃園持續閃耀。 年輕好樣: YOUNG,桃園190萬人口平均只有33.1歲,是全台最年輕的城市,而朱縣長也以最年輕的經營團隊經營著這個城市,年輕、活力、繁榮是桃園的特色,因為年輕所以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創新,不僅以尊榮級的服務做為城市的品牌,更以完善的教育政策拿下全台最高的指測成績,令人不禁大讚桃園你真是好樣的。 幸福之城: 幸福城市的重要指標必須具備三生:生產、生活、生態,而桃園不僅是工商大縣,並持續推動藝文發展,讓縣民的生活品質提昇;桃園有著『草花王國』的美稱,產量高居台灣首位,加上豐富的文化資產,幸福指數百分百。 -------------------------------------------------------------------- 呵呵~ 就在我家附近喔~^0^ 走路就到囉!!

如果錯過了,等我們有空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只會說還好

2007年12月28日
公開
10

好文章轉貼,和大家分享...... ---------------------------------------------------------------- 我們家裡有三個小孩,老三出生時,我們常常叫她「小寶貝」。為了不使另外兩個人傷心,老二就叫「中寶貝」,老大叫「大寶貝」,還有一個是「老寶貝」,他們都叫我「媽咪」,並且他們給我一個封號-「超級大寶貝」!   四年前,當時九歲的老大對我說:「媽咪,妳可以再和我一起做蛋糕,像小時候一樣嗎?說不定等勻勻長到我這麼大,你就不會太忙,就可以了吧?」那時我聽了很難過,為他的懂事,為他的耐心(他本是心急的孩子)而心疼。常常,孩子們一直在等,等哪一天父母親不忙了,可以重溫小時候記憶中,和父母一起的溫馨時光。    寒假中,我們花了幾個早上買齊了做蛋糕的各種材料,終於又像他小時候一樣,你加一匙糖,我加一杓麵粉地,合力做了一個蛋糕,等烤好了,他吃不多,喜歡的只是過程。    有一個孩子,常常問父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週末吧。」到了週末,孩子早早起床,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孩子一直等,等到了傍晚,父親回來了,孩子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我加了一天班,太累了,明天再說。」但是,明天又明天,這明天一直沒有來。孩子長大了,老父親說:「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釣魚吧?」孩子說:「對不起,爸爸,我現在很忙,要加班、要照管一家大小,還得去學校開家長會。」    現在世界上的觀念,說時間的質比量重要,就是所謂的優質時間(Quality time),就是不在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而在乎和他一起做什麼。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   道生博士(Dr. James Dobson)舉了一個例子(他是在美國提倡注重家庭的基督教領袖,著有『管與教』等書,銷售超過一百萬本。)有一個人去吃牛排,等了半天,餓極了,終於侍者端上來一塊小小的牛排。    「怎麼這麼小?」    「這是最上等的一種牛排。」    「可是我吃不飽。」    我們的孩子需要品質好的食物,但固定、足夠的三餐更重要。    我們不能整天不在家,然後給孩子十分鐘的優質時間,就認為他會滿足了。     優質時間-------是他興沖沖放學時,你在那裡聽他說得興高采烈。    優質時間--------是他心情沮喪地回家時,你在那裡傾聽、安慰、鼓勵。    如果錯過了,等我們有空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只會說「還好!」。    寫了許多詩歌的作者Gloria Gaither說,她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場」。你知道一個孩子做錯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嗎?就是 沒有被抓到。當我們常常在孩子生命中「缺席」時,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家有好幾年實行的一項「優良傳統」,就是和孩子「單獨約會」。每個孩子每三個月有一天是屬於他的特別日子,和爸爸或媽媽做他選擇的事。譬如老大和爸爸去清華吃飯,然後下盤棋;老二和我買張月台票,在火車站看火車,他會不捨地說:「再看一列自強號、一列復興號、一列莒光號就走!」老三可能是爸爸帶去吃個冰淇淋。雖然有三個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眼中《獨一的嬌兒》。   這些是親子間的優質時間,但每天看似平淡的時光,「量」的累積更重要。偶而的一餐牛排不能取代每日三餐。    每過一日,孩子就像一塊磚一塊磚地被建造起來 ,我們讓誰來做這樣的工作? 當建造不好,要拆是很痛苦的事。有一個人發現孩子學了保母說話不誠實的毛病,要改掉這習慣是很不容易的。有人說,養成一個好習慣,須要六個月;也有人說, 一個行為造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造成一個個性,一個個性造成一個人生。每一日都何等重要。我們所花的時間,構成我們的生活,也為孩子的人生奠基。    有一位教育家說,要一天四次擁抱你的孩子。我盡量提醒自己, 孩子說話時專心聽,也注視他們的眼睛。常常,就在這專注的時刻,心中湧起對他們的愛,就會自然地抱抱他們。擁抱、親吻、稱讚、鼓勵,這些永遠不嫌太多。一個孩子心中的愛槽注滿了的時候,他只會把愛流露出去,而不是成為一個「give me, give me」(給我,給我)不滿的孩子。

不要問孩子好不好、要不要

2007年12月19日
公開
6

在孩子的語言發展歷程中,尾音單字的仿說,是比較早發展出來的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可愛的,問他:「好不好?」他會說:「好!」 問他:「要不要?」他會說:「要!」 問他:「是不是?」他會說:「是!」 問他:「乖不乖?」他會說:「乖!」 甚至問他:「笨不笨?」他也會說:「笨!」 相信爸爸媽媽在經歷孩子的這個階段時,都會覺得孩子好可愛,會想盡辦法讓孩子回答各種單字的答案,然後哈哈大笑。 可是再過一段時間,孩子的發展已經過了單字仿說期之後,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開始說:「不要!」問他什麼事、什麼話,就看到孩子一個勁兒地搖頭說:「不要!」 這是因為孩子的認知發展也進步了,知道如果他說了「好/要」之後,他可能就要做他不一定喜歡做的事,於是他就開始猛說:「不要!」 遇到猛說「不要」的孩子,相信爸爸媽媽都會覺得頭痛,不曉得孩子為什麼什麼事都說不要,卻沒有回想一下,是不是我們的問句有問題? 我們問孩子的問句是:「要不要吃飯?」意謂著答案有兩種,一個是「要」,另外一個是「不要」,那為什麼孩子一定要回答「要」,爸爸媽媽才肯甘休呢?這明明是個「YES、NO」問句,不是嗎?那為什麼孩子沒有選擇NO的權利呢? 這就是主任媽咪所謂的「除非願意尊重孩子的選擇,否則不要問孩子好不好、要不要」,一般父母在問「YES、NO」問句時,其實是希望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當孩子的答案是否定的時候,爸爸媽媽的心裡卻生氣起來,忘了孩子是有決定權的。 如果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做某件事,下次請把句子改為「我們要吃飯囉!」、「我們要睡覺了」、「你要吃藥了」,不要再問孩子「要不要吃飯?」、「要不要睡覺?」或「要不要吃藥?」這種問句。 當然,這種直敘句不是一說孩子就會乖乖聽話的,所以我們通常會搭配「預告」這個技巧,提前告訴孩子,「再五分鐘就要吃飯囉!」、「等長針走到2的時候,就要睡覺了」或「吃飯完就要吃藥了」,孩子越不願意做的事,就要更提前、更密集地做預告,執行時再加上「堅決的態度」,跟孩子說:『剛剛媽媽就說過,我們要....』,如此搭配下來,過一陣子就會發現親子關係有了不一樣的轉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