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b恩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寶貝童年留下的陰影,身為父母該如何幫助他?

2022年12月13日
公開
64

孩子的一生中,可能會遭遇來自外界的種種傷害。外界的傷害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影響,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父母的態度。父母怎麼做,才能夠盡早發現孩子被傷害的苗頭?孩子如果遭遇重大創傷,父母什麼樣的態度才能夠幫助孩子渡過危機,不留陰影?能領錢的遊戲   父母要記住重要的一點:即使在危急時刻,也要盡可能保持生活的完整和規律,對事情危機程度,孩子的判斷,往往是根據父母的緊張程度。 孩子的一生中,可能會遭遇來自外界的種種傷害。比如新聞報導屢屢曝出幼稚園老師虐待孩子的事件,有的孩子不幸遭遇性侵犯,有的孩子承受著同學的霸凌。 在這些遭受傷害的孩子當中,一些孩子幾乎沒有留下心理陰影,但也有一些孩子終身帶著心靈上的傷痛。 外界的傷害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影響,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可以說,只要親子關係基礎好,加上父母正確處理危機的態度,絕大部分意外傷害都不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那麼,父母怎麼做,才能夠盡早發現孩子被傷害的苗頭?孩子如果遭遇重大創傷,父母什麼樣的態度才能夠幫助孩子渡過危機,不留陰影?   真相在孩子的感受中 要想避免孩子遭遇傷害,重要的是記住:真相在孩子的感受中。有可能父母認為給孩子挑選的是國際著名幼稚園,老師講起先進教育理念來滔滔不絕,絕不會傷害孩子;也有可能父母覺得身邊的熟人都是正直、善良的,對待孩子也會充滿友善。 但很多父母都不具備如同犯罪心理學家一般敏銳的洞察力,僅憑表象就能洞悉一個人的真實內在。然而,孩子卻大多具備這種能力。越小的孩子,對人的能量場越敏感。 如果一個孩子見到父母的朋友,肢體語言明顯是拒絕的,甚至會哭鬧、抗拒,那麼父母對此就要敏感一些,避免孩子單獨跟這個人相處。 並不是說孩子抗拒的人一定是壞人,只是當孩子沒有理由地抗拒某個人時,父母不要說:「要懂禮貌,來,讓叔叔阿姨抱一下、親一下。」這樣說服孩子跟對方親近,會破壞孩子對危險的天然覺知力。孩子天然地懂得趨利避害,父母只要不破壞這種能力就好。 孩子在幼稚園或學校裡有沒有遭受虐待?直接這麼問,經常是問不出來的。可能以孩子目前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不能及時向父母報告意外情況;也可能孩子出於恐懼,選擇封閉自己。 父母可以留意孩子的眼神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留意孩子的眼神:他看到老師的一剎那,眼神是歡喜的,或者至少是平和的。不躲閃,說明這個老師與孩子相處得很好;有的孩子特別抗拒上幼稚園,見到老師就躲,這時父母不能掉以輕心,覺得小孩子都不愛上學,怕老師很正常。 如果孩子上幼稚園經常生病,父母也要多加留意,很可能是孩子在幼稚園精神過於緊張的緣故,即使老師對孩子沒有直接的肢體虐待,嚴厲的眼神、精神上的冷漠和控制等,都會給孩子造成緊張和痛苦,並以生病的方式體現出來。

備孕應準備什麼?如何生下健康的寶貝?

2022年12月10日
公開
87

每個月在期待與失落間無限循環?遲遲盼不到「二條線」嗎?媽咪別氣餒!想要「送子鳥」將幸福送進門,做好孕前準備絕對是關鍵,到底要如何調養身體準備懷孕呢?一定要把握女生每個月都會來造訪的「姨媽」,跟著生理期分階段調理身體,助攻懷孕準備計畫! 想要懷孕,就必須調整體質,將身體調養到最佳狀態,首先,一定要認識跟月經相關的2大賀爾蒙:「雌激素」、「黃體素」。賭場老鼠是什麼   雌激素:雌激素在月經來之後至排卵期前(約月經後1~10天)會持續分泌,在這期間補充營養,能讓孕前準備效果更好,而在生理期的10~18天為排卵期,把握這段時間做人,迎來愛的結晶的成功機率也會大幅提升喔! 黃體素:排卵後至下次經期前為黃體期,在這段期間補充黃體素有助於穩定子宮內膜,讓受精卵在子宮著床時更穩固,不容易滑胎。   孕前準備營養補充|行經期、排卵前及排卵後適合補充哪些營養?  行經期:舒緩經期不適(MC第1天~第5天) 很多女生經痛、情緒低落,以為吃甜食可以讓心情變好,但其實甜食會讓血糖劇烈起伏,反而加重經期不適,甚至還會影響賀爾蒙分泌喔!我們建議在這段期間可以補充以下食物,不僅有助於撫平暴躁,還能補充經期所流失的營養。 鐵質:紅莧菜、紅豆、文蛤、鴨血、黑芝麻等,幫助恢復氣色。 鈣質:芥藍菜、小魚乾、腰果、杏仁、黑芝麻等,可以鎮定情緒。 Omega-3脂肪酸:亞麻仁油、綠色蔬菜、鮭魚、鮪魚等,有助於改善經期憂鬱情緒。 優質蛋白質:魚肉、雞胸肉、滴雞精,有助於回復體力。   排卵前:雌激素分泌(MC第6天~第15天) 假設月經來潮是第1~5天,MC結束後(第6~15天)就進入「雌激素」分泌的黃金階段,對於正在進行懷孕準備的女性來說,雌激素可以促進濾泡成熟,排出漂亮的卵子。這個時期可以多吃含雌激素食物,例如山藥、黃豆、青木瓜、番茄、櫻桃等。除此之外,經期結束後因鐵質大量流失,容易貧血,可能導致排卵不順利,因此應補充適量的鐵質,富含鐵質的食物有:牡蠣、豬肝、牛肉、羊肉、葡萄乾,都是不錯的補鐵選擇。 排卵後:黃體素上升期(MC第16天~第25天) 黃體素有助於增生子宮內膜,提供受精卵更穩定的著床環境,是懷孕準備時不可缺少的賀爾蒙。建議把握這段時間補充菠菜、甘藍菜、甘藷、蛤蠣、木瓜、香吉士等含有黃體素的食物。飲食上也應避免「厚補食物」,像是麻油雞、十全大補湯等較為燥熱的食物,改以平補的方式來調理。  

懷孕聽胎教音樂有何用途?這樣聽才有作用!

2022年12月07日
公開
81

胎兒的聽覺是被研究最久也最完整的,科學家藉由胎兒對聲音的動作反應與心跳的變化來判斷胎兒的聽覺。大約在孕期24至28周時,胎兒就開始對聲音有反應了。2022世足 但外界的聲音,能傳到寶寶耳內的有限,大部分的聲音都被衣服、皮膚阻隔在外。楊濬光強調,「胎教音樂」其實是給媽媽聽的藉由音樂陶養性情,舒緩情緒,胎兒自然健康發育。 只有一種聲音胎兒很容易聽到,那就是媽媽的聲音,其有一條路徑,直接經由身體傳導聲波直通子宮。因此只要媽媽說話、唱歌的聲音,寶寶都聽得到,而罵人、吼叫的聲音,寶寶更聽的一清二楚,因此請記得,當媽媽在罵人的時候,寶寶也是被罵的一員。 研究表示,當子宮裡的寶寶處在音樂環境中時,大腦活動量會增加。另有研究指出,嬰兒確實能夠在子宮中「學習」而此研究提到的「學習」,是指寶寶具有能逐漸熟悉某種事物的能力。 該研究發現寶寶在出生後,聽到以前在子宮裡反覆聽到的歌時,能讓他們表現更平靜。而許多爸媽會想問,真的需要花錢買音樂播給寶寶聽嗎?對此,專家認為,寶寶的大腦發育時間大部分都在出生後,所以不如將該筆預算,挪到未來小孩出生後的學習教材上。 應該播放什麼樣的音樂給寶寶聽 寶寶需要聽什麼特別的音樂呢?專業醫師認為,簡單的曲調是最好的,但媽媽本身要喜歡聽,這才是最重要。因為媽媽要能享受而且放鬆,才會對寶寶具有正面的影響。但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媽媽邊聽音樂邊唱,這樣子寶寶在肚子裡能聽到您的聲音,並逐漸熟悉您的聲音和旋律。 音樂播多大聲才適合 許多研究指出,長期處於高噪音下的腹中胎兒,更容易早產、出生體重會比較輕,且出生時聽力會相對受到傷害。一般建議,外部音量保持在 50~60 分貝(dB)左右,若是長時間聽音樂,則最好將音量保持在 50 分貝以下,而最高不可超過 65 分貝,因為有可能會傷害或驚嚇到寶寶。  

寶貝剪睫毛會變長?老一輩迷信是真是假!

2022年12月06日
公開
156

你有沒有覺得有些養小孩的方法,數十年來歷久不衰,譬如收驚或是拜床母,最不科學的育兒方法卻最多人採信,但這些歷久彌新的養兒法,有些卻是錯誤的民間偏方,爸媽你可別照著做啊~夢到懷孕號碼539 剪睫毛讓睫毛變長 睫毛的長短、粗細、漂亮與否,主要與遺傳因素和營養狀況有關,並不會因為剪睫毛就讓睫毛變得更美更長。每一根睫毛都有它的壽命,根據每個人的新陳代謝,隨時更換生長,一般來說兒童是一個月換一次,青少年時期二個月換一次,成年人是三個月換一次。 眼睫毛的作用是「眼睛的護城河」,高高翹起的睫毛會在眼睛前方形成一個保護屏障,用來阻擋灰塵和強光,所以眼睛沒有睫毛的保護,就會因為灰塵而引起感染,而且新長出的眼睫毛又短、又粗、又硬,要是孩子眨眨眼,睫毛就扎在孩子眼睛周邊,刺激著孩子的眼睛,影響到孩子眼部的舒適度,嚴重還會刺激到寶寶的眼球、結膜和角膜,讓新生兒產生怕光、流淚、眼瞼痙攣等異常症狀。 塗口水可以治蚊子叮咬 人體被蚊子叮咬之後,蚊子會注入「甲酸」到我們的皮膚裡,破壞人體內血液的酸鹼平衡,所以會有腫脹、癢痛的感覺,想要消除這種不舒服感,只要等人體的血液再次恢復酸鹼平衡後,症狀就會自然消失。有人說口水的「弱鹼性」能中和蚊子叮咬的「酸性」,其實是錯誤的說法,它不具任何消炎、止癢功效,只能幫蚊子叮咬的腫包處補充水分,當水分揮發會稍微不癢,但等水分揮發完後只會更癢。 建議媽咪們可以將冰塊放入塑膠袋,或是任何冰敷道具,隔著手帕冰敷 10 分鐘,降低溫度,能幫助血管收縮,輕微消腫、減緩發炎,讓腫包處稍微麻痺後,再塗上帶有涼感的外用藥轉移癢感。 多喝魚湯可以更聰明 給孩子喝魚湯,不如讓孩子吃魚肉,因為魚湯本身只含食材中可溶於水的營養成分,而魚肉含有豐富的 DHA 以及 EPA,能幫助幼兒大腦發育成長。 DHA 在人體內主要是存在於腦部、視網膜和神經中,它可維持視網膜正常功能,促進新生兒視力健全發展、也對人腦發育及智能發展有極大的幫助,是神經系統成長不可或缺的成分,DHA 對於胎兒及嬰幼兒腦部快速發育更是非常重要。 此外,醫學研究發現,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原來是因為他們的飲食中含有大量的 EPA 及 DHA 的海魚類;日本調查也發現,沿海漁村的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內地的農民低。 魚肉中的 EPA 及 DHA 這兩種特別的 w-3 系列脂肪酸,可降低血脂質,特別是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壞的膽固醇),會使血小板不易凝結,而有預防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臟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功效,可以保護心臟。 肚子脹氣可塗抹萬金油 嬰幼兒肚子看起來鼓鼓的未必是脹氣,常是因為腸胃器官發育不完全,為維持平衡所以將肚子挺出來,媽咪如果摸摸寶寶的肚子沒有硬物感,排氣也都很順暢,就不是脹氣問題。如果家長真的很擔心,平時盡量避免吃太多容易脹氣的食物,像是乳製品或豆類。

寶貝一洗頭就哭喊,新手爸媽該怎麼做?

2022年12月02日
公開
92

喜歡泡在水裡,表示寶寶對水並不排斥,媽媽暫時不需強調洗頭、洗澡,只要讓他覺得是要去玩水就好了。寶寶不愛洗頭多半是因為水潑進眼睛或鼻子、耳朵,感覺不舒服。只要稍稍簡化清洗流程,用一些輔助用具,就能改善。三九開獎號碼 調整好水的溫度和水壓 千萬不要一開花灑就直接幫嬰兒洗頭!媽媽們記得要先調好合適的水溫和水壓再給嬰兒洗頭。打開花灑後,可以先在自己的手臂内側試一下水溫和水壓,將溫度控制在37度至38度左右為最佳。記住沖洗的過程中,要頻密地觀察寶寶的反應,以便及時調整水溫和水壓。如家裏的花灑水壓過高,可選擇使用盤子和海綿給寶寶洗頭。 洗頭姿勢要正確 如果給一歲以下的嬰兒洗頭,媽媽可以把嬰兒放在大腿上,用手托住寶寶的頭部,這樣在洗頭的過中能更易觀察到寶寶的表情。媽媽可以用拇指和中指遮住寶寶的耳朵,避免水流進寶寶的耳朵裏。這個姿勢能讓寶寶看到媽媽,會更有安全感和減輕洗頭的恐懼。如果寶寶已一歲以上,可以選擇讓寶寶躺在洗頭椅上。 幫助嬰兒洗頭的正確步驟 1 脫掉寶寶的衣服,用毛巾把他包住,防止寶寶手腳亂動。將寶寶的腿放在你手臂和身體之間,這樣可以用腋窩夾實他,然後用前臂托住寶寶的背部,手掌可以托住寶寶的頭部。安全地扶着寶寶之後,便可以將他的頭至於洗澡盤的上方。 2 空着的那隻手可以用作打水,輕輕弄濕寶寶的頭髮,然後取少量的洗髮露用手掌為寶寶塗抹均勻。 3 用溫水將洗髮露沖洗乾淨,動作盡量慢一點和輕一點,避免將洗髮露或清水撥入嬰兒的眼睛或耳朵內。 4 幫寶寶洗乾淨頭髮後,可以用毛巾輕輕按壓,幫助吸乾頭髮上的水份。盡量不要用太大的毛巾,因為寶寶的臉被遮住的話,有可能會受驚嚇而哭。 掌握好洗頭的時間和次數 在夏天幫寶寶洗頭,1-2天一次便可。在春夏秋天3-4天一次也可以。當然要根據寶寶的情況去判斷,隔天才洗一次頭也可以的。洗頭水的使用次數一周盡量不要超過三次。 讓洗頭變成愉快的體驗 寶寶洗頭會哭的其中原因是缺乏安全感,此時媽媽應該要給寶寶多一點情感上的關懷。洗澡的時候可以播一點輕柔愉快的音樂,和寶寶多點交流,玩玩遊戲。媽媽甚至可以要先和寶寶演習一次洗頭的過程,逐步解釋給寶寶聽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從而令他減低對洗頭的恐懼。   每個寶寶的適應快慢大不相同 根據統計,大約4%的寶寶有嚴重觸覺防禦障礙,11%的寶寶有輕度觸覺防禦問題,這些寶寶對洗頭常有不同程度的抗拒。其他一般的寶寶抗拒洗頭的原因有二:一種是不喜歡水流進眼睛裡或噴到鼻子和耳朵,另一種則多半是洗頭的姿勢讓他非常不舒服。一般寶寶只需爸媽適當地帶引,即能適應洗頭的過程。 用新工具和姿勢,克服洗頭恐懼 如果寶寶個子比較嬌小,爸媽可繼續用小嬰兒時的洗頭方式,讓寶寶躺在爸媽的大腿上,用手托著頭洗;如果覺得太吃力,則不妨參考美容院的洗頭方式,用少許水把頭髮沾濕後,讓孩子坐著洗,等到要沖水時,再採取低頭或後仰托著頭的方式清洗。市面上有洗頭專用的浴帽,可防止水流進眼睛裡,如果讓寶寶照鏡子看看自己戴著浴帽的模樣,讓他對自己的造型感到有趣,也可分散注意而減少哭鬧。 邊洗邊玩,把洗澡當成遊戲 為了讓洗澡成為一件有趣的事,可以準備玩水的玩具或洗泡泡澡,一邊洗一邊唱念兒歌,或順著清洗的部位,教孩子認識身體(像是腳丫、肚子)。洗完澡後,記得親親他、抱抱他,或安排一段按摩時間,一旦寶寶對洗澡的儀式或流程有所預期,就會比較自然地接受從澡盆中被抱起,繼續享受下一段溫馨的親子時光了。 至於有觸覺防禦障礙的寶寶,在洗頭前,爸媽可先用指腹按摩寶寶的頭皮5~10分鐘;清洗過程也用指腹慢慢按摩,可幫助寶寶安定。

如何協助寶貝做家務?循序漸進,先從玩具開始

2022年11月26日
公開
181

從小練習做家事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提高肌肉力量的穩定度、強化記憶力與認知發展,還能讓孩子建立責任感與獨立性。孩子做家事的好處多多,我們請來兒童發展專家教戰,一起來看看怎麼訓練小寶貝做家事吧!539即時開獎 要培養孩子獨立,首先必須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而要讓孩子理解這一點,承擔家務是最好的方式。 訓練孩子做家事 2歲就可以開始! 兒童發展專家張旭鎧表示,2歲以後粗細動作發展到一個階段,孩子可以穩穩的走路,也比較能夠自主控制動作,此時即可開始進行家事的訓練。 學做家事的第一步,就是從身邊事物開始做起。張旭鎧解釋,所謂身邊事物,就是和孩子本身密切相關的事,例如脫尿布、放玩具…等。2~4歲的幼兒,家事訓練可以這樣進行: 如何訓練2~4歲孩子做家事? 2歲孩子可以做的家事 這個時期的孩子可以從「與自身事務相關的家事」開始做起;例如把玩具放回收納籃、把換下來的尿布丟到垃圾桶、把髒衣服放到洗衣籃、吃完飯把湯匙放好…等。 .加強視覺提示 訓練時可以善用圖片、標籤等「視覺提示」引導孩子完成動作、避免讓孩子分心;比方教孩子把尿布丟進垃圾桶,可以在垃圾桶上貼尿布的照片或孩子喜歡的卡通圖片,讓孩子經由圖像的提示完成動作。 .將家事擬人化 要激發孩子對做家事的興趣,關鍵在於「讓家事變得有趣」;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將家事擬人化,例如「襪子寶寶在打哈欠了,趕快讓它回家休息」或「小熊寶寶在外面太久,臉變得髒髒的,要用洗衣機把臉臉洗乾淨。」孩子覺得有趣,做起家事會更快更有效率。 .帶孩子一起做 訓練時帶著孩子一起動手可以讓孩子更快進入狀況。以掃地為例,爸媽可以拿大掃把,讓孩子拿小掃把,比賽「誰掃得最乾淨」,比賽結束再用「提示」的方式協助孩子將動作做得更精準,例如說:「咦,椅子底下好像還有一、兩根頭髮耶」,讓孩子主動去掃乾淨。張旭鎧表示,這樣的做法除了可以幫助孩子把家事做的更完善,也可以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孩子將來掃地時,就會注意哪裡沒有掃乾淨。

新手媽媽情緒憂鬱?沒事的,沒人天生會當媽!

2022年11月24日
公開
113

目前高齡產婦越來越多,我們也會比較擔心是不是媽媽體力上不能負荷而產生憂鬱的狀況。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看醫生,但是,當這個情況已經影響妳的生活、妳已經失去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時,就需要去身心科就診。地下539公式 社會對媽媽這個角色的期待,有時候會令人喘不過氣來,有人會隨口說出「媽媽就是要好好餵母乳啊」、「當媽媽的怎麼連照顧自己的小孩都不會」、「小孩睡覺妳就跟著睡、小孩吃東西妳就跟著吃啊」,這些話其實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對新手媽媽來說尤其不公平,因為沒有人在孩子一生下來就懂得如何照顧,不會因為身為女人就能無師自通,都是需要學習的。 所以,產後憂鬱特別容易出現在第一胎的時候,因為新手媽媽什麼都不知道,有時候網路上的資訊讓人看完就充滿壓力和恐慌。 日積月累之下,如果媽咪已經不想要餵母乳、不想要抱自己的寶寶、也不想好好坐月子養好身體、不想吃東西甚至完全不想動,或者都不洗頭、洗澡、每天只想躺在床上,也不想照顧自己時,就是該求助身心科的時候。 產後憂鬱症顧名思義,發生在生產後。造成產後憂鬱症的原因包含,照護新生兒的壓力以及產後荷爾蒙劇烈的變化。 新生兒發育尚未成熟,凡事仰賴父母親的照顧。初期頻繁的餵奶跟換尿布,或是突發的身體狀況,都容易讓產婦感到壓力,而荷爾蒙主要是用來調整產婦的生理機制,協助排出身體中多餘水分、排出胎盤組織、促進乳汁分泌等。 但荷爾蒙也會讓產婦的情緒更為敏感,容易心情低落。阿明本來是體恤美美餵母奶的辛勞,在美美耳中聽起來卻變成了在指責自己沒有能力照顧寶寶。 面對產婦有憂鬱情緒,家人需要更多的包容與支持,尤其是初產婦。若產婦出現嚴重憂鬱情緒,造成食慾、活力下降、有嚴重的罪惡感。 甚至產生傷害自己與新生兒的念頭。又或者是憂鬱的時間太長,在產後數個月都有憂鬱傾向。這時候便需要進一步的評估跟精神科治療,才能夠保障產婦的心理健康。 很多媽媽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可能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自己要這樣要求自己,可能是很不喜歡被別人講閒話,或者有被別人指責過帶小孩的方式,或曾被說這樣做得不夠,那麼請媽媽想想看,那個「別人」對自己來說是不是很重要? 如果真的要做到別人要求的標準,媽媽大概要花多少力氣去做,這樣做以後,對方就一定不會再抱怨了嗎?請媽媽在自己心裡衡量一下CP值。 請媽媽試著用加分的方式看待自己,不必一直去想怎麼還沒有到100分,我們從20分、30分、40分、50分,跟過去的自己比,而不是跟遠大的目標比較,試著學習樂觀這件事。

照顧小孩要注意什麼?媽媽再忙也不能忽略!

2022年10月20日
公開
62

為了照顧孩子少了休閒時間、吃飯時間想到的也是孩子吃飯了沒······生了小孩後,你是否也常像這樣忽略自己?媽媽們,在照顧小孩之前,也別忘了照顧自己,唯有你的身心健康,才有能耐照顧小孩。不妨養成這六個「小習慣」,把照顧自己變成日常!飯店 因為這個社會在每年僅有的一天中所提供給母親的快樂方式,是選擇有限的消費(只有化妝品、衣飾、瘦身、和家電等與母職相配的用品促銷),和召喚母親檢驗自己是否及格的道德標準的放大(比如:每年必有的模範母親的選拔)。但我們都知道,這世界上,從來沒有生來就適合當父母的人,他們都是一再練習、一再學習,跟孩子、家人,一起讓自己在關係中慢慢的越來越成熟一點點。每種身份的轉換,都不是天生的,頂多是喜不喜歡、擅不擅長,但並沒有天生好手這種事情。 如果妳是一位媽媽,妳的世界大概會花很多時間圍繞在孩子身上。這絕對可以帶來無數的喜悅,也是充滿回報的一份工作,但也絕對是讓人精疲力盡的一件事情。許多媽媽都是全天候待命的,假日要忙,生病的時候也要操心;雖然對妳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但有時候忙著關注別人,妳卻容易忽略了自己。 妳的自我忽略,常常犧牲了自己的需求,讓自己身心不健康,反而更難去顧及孩子的需求;所以當妳更關注自己時,不僅可以讓自己更有能量,也才能讓自己更健康更快樂,然後才能帶給孩子們更好的親子互動。 不管多忙,媽媽每天為自己做6件小事: 別不吃早餐:妳或許會很警惕地要求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要吃早餐,但有時候自己卻忽略了自己的早餐狀態。別吃點小東西或喝咖啡而已,好好地花時間吃早餐可以讓我們整天都比較有精神。 聰明地吃點心:多為自己切些蔬菜或是水果,放在冰箱裡保鮮,可以讓妳在忙碌的時候,簡單地就能吃到健康的小點心,讓自己保持能量,也能保持健康。 多喝水:有時候因為太忙,妳會忘記喝水,而讓自己處於一種太過脫水的狀態,太常讓自己處於輕微地脫水,也會容易讓我們比較常頭痛、疲累、缺乏動力。 放鬆: 留一些時間讓自己可以放鬆、調適壓力。找機會讓自己停下來,閉上眼睛,深呼吸幾口氣,慢慢地很深層地吸氣,重新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當然也可以嘗試一些瑜伽或是冥想的活動。 找出一些時間留給自己:媽媽們都值得好好讓自己休息一下,讓自己計劃每週至少三小時是可以讓自己獨處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間,妳可以去逛逛街、安靜旳看看書,或是去做個臉按摩之類的,甚至也可以好好地洗個熱水澡。別放不下孩子,記住,妳的孩子會自己找到出路的。  保持正向:改變自己思考的方式,讓自己從比較負面的狀態,轉向正面,讓自己的生活可以有所轉變,提醒自己要更懂得欣賞生活中的大小事經驗,保持感恩,感激。做個閃閃發亮的妳,閃閃發亮的媽媽,每一天,都是閃閃發亮的母親節!

寶寶哭不停該怎麼辦?有可能是因為以下這幾點!

2022年10月19日
公開
111

寶寶出生的那一剎那,就是聽到寶寶宏亮的哭聲。因為在媽咪的肚子裡肺部是塌陷同時泡在羊水裡的,出生後臍帶一夾斷、來自胎盤的供氧中斷,寶寶就要趕快將肺部張開,開始自我呼吸。這時哭得愈大聲愈宏亮,表示肺部張開得愈好、呼吸愈順暢、活力也越好。骰寶 寶寶哭聲,可能代表的意義? 寶寶的哭聲如果平穩有節奏,可能是肚子餓了;如果是臉脹紅,從小聲愈哭愈大聲、腳也踢來踢去,可能是吃太飽脹氣,建議順時針按摩肚子;如果是突然尖聲大哭,則可能是被太大的聲音嚇到,抱起來安撫一下就好;如果哭聲是間歇的、比較尖銳又大聲、哭泣時難以安撫、四肢躁動,感覺好像是一陣一陣的疼痛不舒服,就要小心是不是有腸套疊或是腹股溝疝氣造成腸阻塞。 寶寶一哭,大人一定要立刻過去嗎? 茂盛醫院副院長暨小兒科主治醫師簡佳裕建議,頂多1~2分鐘就要過去檢查看看寶寶為什麼哭?抱起來安撫是否可以使寶寶停止哭泣,餵食時間到了餵奶喝是否可以使寶寶安靜下來…等。   如何安撫哭鬧的寶寶? 主要要先解決寶寶的不舒服,然後可以抱著,使寶寶靠著照護者,輕柔且緩慢的搖動、或將寶寶放置於手推車中慢慢走動、或嘗試使用安撫奶嘴,藉由吸吮得到滿足;也可以試試看洗溫水澡,用大約38至40度的溫水泡澡,都有助於使哭鬧中的寶寶安靜下來。   寶寶哭鬧的生理性原因? 1歲前的寶寶哭泣,大多是因為肚子餓了、尿布髒了,或脹氣、便祕、尿布濕了、包得太緊、衣服的標籤刺到皮膚、睡姿不舒服、受到驚嚇等生理性原因,較少是因為生病不舒服。 心理性原因也可能引起哭鬧要大人抱抱,可藉由前述方法來安撫寶寶,或是試試看能否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寶寶哭鬧的其他原因或病理性原因? 出生3週至3個月大時,是嬰兒腸絞痛的好發月齡,傍晚與晚上睡覺時,寶寶可能尖聲哭泣持續2~3個小時、甚至更久,難以安撫。基本上要先排除器質上的原因,看看是否發燒、疝氣造成腸阻塞、女寶寶的輸卵管或卵巢卡住、或男寶寶的精索卡住、腸套疊…等,也可能是腸子消化、吸收與腸子蠕動不順的問題,可諮詢醫師,考慮是否改喝特殊配方奶粉來緩解不適。 如果寶寶一直哭就要量體溫看看是否有發燒。6個月以下的寶寶如果有發燒,除了可能是接種疫苗所引起的發燒以外,其他病理性原因所引起的發燒都要特別小心!因為抵抗力比較差,病程可能進展得比較快,少數寶寶甚至有可能不到半天就腦膜炎、敗血症。 至於影響比較小、比較輕微的其他常見病理性哭鬧原因,包括尿布疹或鵝口瘡。如果有尿布疹,屁股會變得又紅又癢且破皮;或是嘴巴內如果有因黴菌感染而長鵝口瘡,都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而哭泣。

小孩上課怎麼選擇學校?以方便還是以學業為主?

2022年10月14日
公開
102

又到了選校的季節,幼稚園升小學、小學升國中,孩子人生重要轉捩點,父母總得認真把關。近年私校詢問度持續發熱,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不惜砸大錢,開發潛力、拚競爭力。然而,每個制度都有缺失,也不是口碑好的學校就適合自家孩子,孩子的學校怎麼選?可以換錢的手機遊戲 12年國教推動後,掀起家長間爭相詢問私校的熱潮,而在不同學習階段,主要目的不同,進私校比率也大不同。 104學年度,就讀私立小學的學生占全體小學生總數2.9%,就讀私立初中的比率則大升至12.4%,多出近10個百分點,而且數字比往年成長不少。為什麼到國中、甚至高中,比率這麼高? 因為人人可上大學,加上對「老師講、學生抄」的傳統填鴨教育反感,辦學有特色的私校吸引愈來愈多學生。有趣的是,家長在小學階段是為了「放」,在國高中階段卻是為了「收」。 在小學時期,沒有升國中的升學壓力,父母願意讓孩子接受非傳統制式教育,要探索天賦、快樂發展、自由開創;但到了國高中時期,為進入好一點的大學,父母要孩子收心,專心念書、準備考試。 近年來,私校生升大學不斷傳出捷報。「台大申請一階通過人次,前10高中排名:私立東山高中排第7,甚至贏過台中女中、台南一中及高雄女中,」台北東山高中輔導主任陳錦極拿著4月剛出爐的快訊,分享今年大學甄選通過台大一階篩選結果。 公校宛如小型社會,提供成長的韌性 教育選擇變得更多元化,但該不該替孩子選學校、究竟該選公校或私校、不同私校之間的差異為何,各有各的擁護觀點。但即使口碑不錯的學校,也不一定適合自家的孩子。 在小學階段,傳統的學區劃分,早已綑綁不住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想像和期待。大學區制的特色小學、實驗教育或私立學校,成為家長擇校的新名單。 「除了家庭外,孩子有大量時間都浸淫在學校環境,對於他的知識學習、人格養成有很大影響,」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薛雅慈指出,父母有必要為孩子選校,因為成長中的孩子仍相當脆弱、需要保護,有待慢慢從內在養成正向的力量。 有的家長主張就讀公立學校。擅長先天氣質評估的臨床心理師張黛眉,育有一女、一子,除了剛開始會挑選適合的幼兒園外,升小學即直接就讀學區內的公立學校。她認為,人生就是「自然而然」面對環境和挑戰,包括好或壞的面向,「公立學校就像一個小型社會」,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其間遇過不適任的老師、問題也是一大堆,但孩子的成長較有韌性。 有的家長不排斥選擇私校。曾服務於公立學校、現任新竹照海華德福教師姜佳妤比喻,一般的公立教育體系猶如全民健保,可以滿足最基本的教育需求,在考量家庭、父母及孩子等不同因素之後,可能做出不一樣的教育選擇。 家庭經濟狀況? 有些家長不惜舟車勞頓、舉家遷徙,就為幫孩子覓得一處學習的桃花源,也有家長擇校的首要條件就是離家近,即使學校備有交通車,仍不希望孩子上下課花太長的通勤時間,影響生活作息和睡眠。 父母雙薪、欠缺後援的家庭,經常會安排孩子就讀私立小學,透過學校提供全天、有系統規劃的學習課程和社團活動,比起坊間的課後安親班更令人放心。 此外,家庭經濟的教育預算分配也是一大因素。一般公立每學期收費不超過2000元,私校每學期收費從6、7萬元到10多萬元不等,最貴一年可能高達60萬元。 私校的收費標準,其實反映孩子可能接觸的課程。一般、雙語或國際班的課程安排不同,也直接影響收費的高低。 將孩子送私校,家長應評估更長遠的教育規畫,希望孩子留在國內考試升學或銜接國外求學,不同的發展目標涵蓋不同的學習內容。 子女的想像和期待? 「父母希望孩子長大後,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姜佳妤強調,對於子女教育的想像和期待,主要影響了家長的思索及決定。 有些家長嚮往不同的教育理念,努力找到孩子的天命,相信素養、能力比知識重要。 赤皮仔自學團主持人鄭婉琪即是一例。她坦言曾考慮讓兒子和女兒在學區內就讀,但因為沒辦法接受背誦、老師對學生的負面言詞、以考試為主的學校文化而出走,「選擇一詞,隱含著將教育當作商品,但我沒辦法接受違背教育本質太多的學校。」 在小學階段,開放大學區制的特色學校,如台北市的大屯、湖山、桃源、雙溪、溪山、博嘉等國小,乃至種籽、森小、慈心華德福、人文、全人等實驗學校,甚至申請自學,往往成為這類型家長心目中較理想的學習園地。 不少父母考慮在孩子升國中時改念私校,可能因為學區內國中的風評實在太差,更常見的理由則是為了「拚競爭力」。 孩子的個性差異? 曾在知名私立小學任教的D老師提到,同樣就讀雙語私校的孿生兄弟,哥哥的課業成績不錯,弟弟的字寫得漂亮,但考試不及格、英語特別差,甚至索性在課堂上吹笛子,表達內心的抗議。 徐小姐的女兒從幼兒園到現在高二,一直都念私立學校,弟弟也跟隨姊姊。但徐小姐確定兒子有過動、注意力不足、讀寫障礙等問題後,即使私校老師盡力關懷協助,仍決定轉換到沒有課業壓力的學習環境,最後落腳陽明山區一所特色小學,之後選擇有特教資源的公立國中。

嬰兒鼻塞睡不著好心疼!帶你了解怎麼正確紓緩症狀

2022年10月13日
公開
87

由於嬰兒的呼吸道較小、較軟,通常只要有一點分泌物就很容易讓這有限的通道顯得有點塞,因而容易有鼻塞的問題。一旦小嬰兒鼻塞愈來愈嚴重,就會開始呼吸困難,不只造成睡不好哭鬧,喝奶時也會不舒服,導致食欲不佳。不過,礙於寶寶的鼻腔構造與大人不同,還無法使用吸鼻器,也不能直接用衛生紙擤出鼻涕,究竟該怎麼緩解他們的鼻塞症狀呢?線上娛樂城註冊體驗金 小嬰兒鼻腔狹窄  容易出現鼻塞現象 很多媽咪會疑惑,為什麼小寶寶這麼容易鼻塞呢?愛鄰小兒專科診所院長張凱忻表示,剛出生的小寶寶,因為鼻腔較為狹窄,通道空間有限,加上鼻竇也尚未發育健全、鼻腔黏膜又特別敏感,因此比較容易有鼻塞現象,尤其在接觸到空氣中的灰塵,或是遇到氣溫的冷暖變化,就會出現打噴嚏的現象。特別是在寶寶感冒或哭過以後,鼻腔會開始流鼻涕,鼻黏膜也會腫脹,很快就出現鼻塞。 天氣冷或室內冷氣過強,也會造成寶寶鼻塞,主要是因為冰冷的空氣會使得鼻腔黏膜循環加速,造成鼻甲黏膜充血腫脹,導致鼻道更為狹小,鼻塞也更厲害。空氣中的成分也常常導致過敏性鼻炎,通常過敏原以家塵、花粉、動物毛為主,建議家中室內可使用空氣清淨機以減少灰塵、過敏原。無論是大人或寶寶,早晚外出可戴口罩或圍巾,以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鼻腔。 此外,張凱忻醫師指出,嬰兒鼻黏膜和大人一樣,每天都會有正常量的分泌物,若沒有定期清潔處理,也會阻塞住嬰兒的狹窄鼻腔,寶寶呼吸時就會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建議媽咪須定期使用棉花棒,沾點嬰兒油幫寶寶清潔,輕輕將鼻屎、鼻涕擦乾淨。   面對嚴重鼻塞  媽咪可以這樣做 建議讓寶寶躺在床上或腿上,固定頭部後,利用棉花棒沾嬰兒油、食鹽水擦拭清理鼻腔,若有黏稠鼻涕,要用旋轉的方式擦拭,清理時最好有兩位大人在場,避免意外發生。 嚴重鼻塞時,可用溼熱的毛巾在鼻子上施行熱敷,鼻黏膜遇熱擴張後,鼻腔會比較通暢,同時黏稠的鼻涕,也會被蒸氣軟化而流出來,每次敷約3~5分鐘,並注意毛巾熱度不可過高,避免燙傷。 建議寶寶可吸一點潮濕的水蒸氣,緩解鼻塞症狀,可利用浴室放熱水瀰漫的蒸氣,或是使用美容用的蒸臉器噴出來的蒸氣,吸個3~5分鐘,再清除鼻涕。這種解除鼻塞不適感的效果,會比光用熱毛巾敷鼻子好很多,並且可以有化痰作用。 材質是橡膠,不會傷到嬰兒稚嫩的肌膚,可伸進寶寶的狹小鼻腔,將堵在鼻孔的鼻屎、鼻涕吸出來,緩解呼吸不順的症狀,但適用於新生兒,太嚴重的鼻塞較無效果。 如果鼻塞的程度,會嚴重影響小嬰兒的睡眠或食欲時,醫師會開一瓶含有輕微血管收縮成分的鼻滴劑,在睡前或餵食前15~20分鐘,滴一下嬰兒的鼻子來緩解鼻塞,但使用上不要超過5天,千萬不要長期或頻繁地使用,容易造成鼻黏膜萎縮。 超過6個月大的寶寶,鼻腔發育較新生兒成熟,可利用幫浦式的收放彈性,或是電動式的吸鼻器,快速清除鼻腔內分泌物,但電動式的吸鼻器較昂貴,價格3,000~5,000元不等。 若是嚴重的鼻竇炎,治療上必須使用10~14天完整的抗生素治療,並加上積極的膿液抽吸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何時需要送醫就診? 張凱忻醫師表示,若寶寶鼻塞,同時又合併有發燒、流鼻涕、咳嗽及活力不佳的症狀,代表可能有鼻竇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最好要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尤其有鼻塞的寶寶,平日喝奶時,已有奶嘴或媽咪的乳頭在口腔內,若鼻腔不通,呼吸也會變得更困難,因此,媽咪若觀察到寶寶有喘息、煩躁不安、臉色發黑的情況,就要先停止餵奶,寶寶因鼻塞而嚴重影響睡眠、食欲,一定要儘快就醫!  

懷孕應該注意什麼?5分鐘迅速了解注意事項!

2022年10月12日
公開
118

懷孕初期是奠定胎兒健康的重要階段,許多生活上的細節都要多加留意,才能順利度過前3個月。準媽咪該注意哪些事項呢?從身心發展到生活作息轉變,都要以胎兒健康為前提,才能讓孕程順利度過。 豪神禮包 懷孕初期,準媽媽一來要適應身心的變化,二來要改變一些生活習性,以健康孕育胎兒。在前3個月,是胚胎形成階段,任何損害都有可能影響胚胎的發育,甚至引起早產或是引發胎兒先天畸形,不可不慎。究竟準媽媽生活作息上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一起來了解。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關於懷孕初期的種種禁忌,不過,站在醫學的立場,恐怕這些禁忌都停留在「流言」的層次,也就是說,這些都沒有科學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婦產科主任朱繼璋就明確的指出,在醫學上的論點,流產本身屬於一種淘汰機制,以統計上來說,懷孕初期高達一到二成的流產率,也就是一百個懷孕婦女中,有10~20個流產的機會。 不好的胚胎會自然淘汰,聽起來有點傷感,卻是身體與生命的奧妙處。朱繼璋醫師表示,孕婦在生活作息上,別因為懷孕而過著提心吊膽,甚至疑神疑鬼的生活,舉凡飲食、運動、工作各方面,孕婦還是應該如常過日子。一旦不慎遇到子宮異常,或是子宮本身的問題造成流產,應該以健康的心態來面對。事實上,所有的禁忌,在醫學上都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希望孕婦不必太過驚慌。 流產徵兆出血、肚子痛 因應措施儘量多休息、減少活動就醫、補充黃體素 孕期常見禁忌 做墊腳尖同時伸長手的動作,像是曬衣服或掛窗簾等 禁動刀--切斷、鋸除家具、釘釘子 懷孕這段期間家中禁裝潢 禁止大掃除或平常跪在地上擦地板 禁止爬山、騎自行車、跳繩 禁止穿高跟鞋、緊身牛仔褲 心理壓力影響免疫系統 工作量過大導致休息不夠 睡眠不足影響免疫系統失調 不潔的食物、病毒感染 飲酒、吸菸、毒品、過量咖啡 懷孕初期準媽媽要補充葉酸,它是合成核酸所必需的元素,也是胚胎發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葉酸可以明顯減少無腦兒、脊柱裂等神經管畸形的發生。如果缺乏葉酸,還可能增加流產、早產、以及胎兒生長遲緩的機會。國民健康局也建議已婚婦女,如果計畫懷孕,最好在孕前的三個月就開始補充,而且持續到懷孕12週,每天補充4毫克的葉酸。攝取葉酸來源,不妨從食物著手,例如:多吃深色蔬菜水果。   飲食方面,朱繼璋醫師認為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可以吃:「但是不能過量,而且要注意衛生問題。」不潔的食物可能造成病毒感染,導致流產的可能性增加。而中醫方面,則特別叮嚀孕婦不要食用意仁,理由在於屬性寒涼,且古籍記載有滑胎作用,最好避免。另外,吸菸、飲酒和飲用過量的咖啡對胎兒影響至鉅,朱繼璋醫師認為孕婦必須禁止,當然毒品就更不用說了,無論懷孕與否,完全碰不得。   懷孕初期,孕婦常常會感覺到精神不濟,動不動就想睡覺,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由於孕婦的基礎新陳代謝增加,妊娠期母體分泌系統產生變化,體內熱量消秏快,血糖不足,都是嗜睡的原因。所以充足的睡眠對孕婦來說很重要,準媽咪疲倦時,可以小睡片刻,有助於恢復精神。   得知懷孕後可以「做愛做的事」嗎?由於懷孕之後,受到荷爾蒙的影響,加上擔心做愛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所以準媽咪對性生活往往會興趣缺缺。懷孕初期以及懷孕的最後一個月最好避免行房,待孕程進入中期之後再行房為佳。朱繼璋醫師強調,如果準媽咪有陰道出血、子宮收縮等流產、早產現象就應該要避免性行為。另外,如果產檢發現有前置胎盤、子宮異常等容易引發出血及子宮收縮的情況,或先前曾經有多次流產、早產的記錄等,都應該停止性行為。   醫學上稱34歲以上者即為高齡孕婦,這是因為卵子開始老化,品質不良的卵子相對增多,同樣的,流產機率也增高。不過就臨床而言,朱繼璋醫師表示,現今40歲到45歲的「極高齡孕婦」已是相當普遍的現象。這些不惑之年的「極高齡孕婦」,往往在職場上可能已經是主管級,不但工作分量重,承擔的壓力也高,加上家族遺傳性疾病在40歲左右逐漸出現,如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或其他內科方面的疾病等等,孕程更較辛苦。朱繼璋醫師建議,40歲的身心理狀況與20幾歲時大不相同,不可再用以前的自己和現在做比較,還是先把身體調養好再來懷孕為宜。

寶貝總是被脾氣左右,父母該如何引導?

2022年10月07日
公開
93

孩子愛發脾氣似乎是許多家長容易遇到的問題,舉凡亂摔東西、頂嘴、情緒反應很大等等,常有家長擔心這樣的孩子以後要怎麼跟人相處、也常為了教養的問題而頭痛不已。博弈是什麼意思 實際上,這個育兒問題是跨文化的,美國地區甚至將三到四歲的孩子稱為『恐怖的三歲』,這個時期的孩子最容易情緒不穩,而對大人來說可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也能讓他們大怒一場,而國內親子專家也表示三歲到七、八歲的孩子多少都會有反抗的情況發生,因為在八歲以前的腦部構造還沒發展完成,所以不是很能控制脾氣。 一、挫敗感與期待落空 這時期的孩子無論行動上或語言上都比以前進步很多,因此會對自己有較高的期許,希望能做得又快又好,但也因為過高的期待與實際上的落差而讓他們對自己生氣,因而有了各種各樣的發洩方式;而還有一些則是一些願望並沒有達成而對此不滿。 這時候先不要責備他或叫他不要哭,而是肯定他的努力以及鼓勵他,等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以後,可以鼓勵孩子再試一下、家長也可以適時地幫一點小忙,接著再告訴孩子,就算很生氣也不可以摔東西,可以用說的,試圖幫助他說出自己的情緒(此時孩子可能對情緒性的詞彙還知之甚少),並告訴他,你懂他的心情,或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試一試其他較不具破壞性的宣洩方式,畢竟要讓人理解自己的怒意並不侷限於壞傷到人或物的方式上。 至於,期待落空的部分則可以一起討論替代的方法,或告訴他雖然現在不行,但什麼時候這個期待是可以被達成的,在表明現在不行前也需要同理他的感受。但是答應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而固有的規則也不要隨意更改;另外,告訴孩子一些他能力可及的事也是一個不錯的替代方案。 二、有樣學樣 這個原因有兩種可能,其中一個可能是孩子看到別的孩子只要哭鬧、發脾氣,他就能得到他想要的;另一個可能源自家長,當父母對孩子說話時經常是用大聲、或者生氣的口吻命令的,那麼孩子就會認為應該要這樣說話才對,而且同時孩子會想追求平等,因此會呈現你怎麼對他,他便怎麼對你的狀態;此外、如果孩子預期他等一會兒就會被責備的話也可能採取生氣的方式來對抗大人。 如果是第一種原因的話,只要採取冷處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知道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而不再繼續亂發脾氣,另外,如果孩子是因為之前因為備受寵愛而只要吵鬧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的話也一樣可以採取冷處理;第二種原因的話,家長可以改用較溫和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包容與了解孩子的負向情緒,並讓他可以以合理的方式宣洩出來,宣洩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比方用寫的、玩玩具、自言自語以及跟寵物玩等等,父母可以試著協助孩子找出對他而言最有效、最適合的方式。

寶貝副食品怎麼挑選?營養師教你輕鬆抓住孩子的胃

2022年10月05日
公開
127

「吃副食品,要先從十倍粥開始?購買市售的寶寶副食品,該如何挑選?必須等寶寶長牙後,才能吃半流質食物?想做副食品冰磚,要注意什麼?購買市售的寶寶營養品,該如何挑選?營養品的保存方式?」本文蒐集新手爸媽關於寶寶副食品與營養品的各種疑問,再請營養師一一解答,把拔馬麻不要錯過喔!豪神娛樂城 寶寶吃副食品的主要目的? 夏子雯營養師表示,副食品為除了配方奶與母奶以外,4個月~1歲給寶寶吃的食物。不過此階段吃副食品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寶寶多嘗試各種不同的食物,讓他以後比較不會偏食或抗拒吃特定種類的食物,可說也是為了以後作準備,並且練習咀嚼。剛開始吃副食品時,副食品並不是最主要的營養來源,還是以奶類為主要營養來源(不過如果6個月以後仍沒開始吃副食品,營養還是會不夠);1歲以後食物才是最主要的營養來源。此外,副食品最好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各種不同顏色的蔬果皆有不同的營養素。 寶寶抗拒吃副食品,怎麼辦? 如果寶寶的年齡到了(4~6個月,建議從4個月可開始嘗試),剛開始嘗試吃副食品時,如果寶寶抗拒,比方用舌頭頂出湯匙,爸媽不用勉強他吃,寶寶會更不想吃副食品。建議每天早晚各嘗試一次,如果不行就隔天再試試看,寶寶大多數天~1週就會慢慢開始接受吃副食品。 如果是已經開始吃副食品,只是要給予新的副食品種類、又怕寶寶抗拒,通常在寶寶較餓時給予新的種類,比較容易成功。 如果是寶寶挑食,比方:寶寶不愛吃青椒,不用勉強他一定要當餐吃掉,比方下次做成複合式的副食品,例如:香蕉青椒泥,嘗試用香蕉的甜味去掩蓋青椒的味道,而且不要讓他看到青椒的形狀。還有採用「同色替代法」也可以,例如:橘色或紅色的食物通常富含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假如寶寶不肯吃胡蘿蔔,有時候可給予蕃茄。 基本上,給予寶寶吃副食品的原則最好能各種顏色都有,才能營養均衡。不過要注意,蔬菜與蔬菜間比較可以互相替代,但不能用蔬菜與水果來互相替代,蔬菜與水果的營養素較有差異。 吃副食品,要先從十倍粥開始? 所謂的十倍粥,是指米與水的比例分別為1:10。剛開始吃的第一口副食品,建議從十倍粥開始,因為流質澱粉較易消化與吸收,而且白米比較不容易過敏。如果不想自己煮十倍粥,餵寶寶吃市售的米精也可以。大約吃4~7天以後,可以再將比例調得濃一點,例如吃7倍粥,米:水=1:7。再依據寶寶適應的狀況做調整,如果寶寶容易餓,可以慢慢轉換成5倍粥。不過也因人而異,還是依個別寶寶的適應狀況為準。即使寶寶6個月才開始吃副食品,也必須從流質開始嘗試。 必須等寶寶長牙後,才能吃半流質食物? 不一定。夏子雯營養師表示,所謂半流質半固體的食物,是指副食品有一點顆粒,但顆粒不完整,例如果泥內有一點果肉顆粒,即使還沒長牙,也可以讓他嘗試。還沒有牙齒的寶寶也可以用上顎、牙床、舌頭將稍有小顆粒的食物擰碎。有些媽咪會想等寶寶長出臼齒,才給予半流質半固體的食物,其實不用等長出臼齒,而且寶寶常從上門牙或下門牙開始長牙。 開始吃副食品以後的飲水量? 沒有絕對的規定與限制。開始吃副食品以後,吃完一餐大約喝30~50C.C.的水即可,有點像在漱口的感覺,只是是將水喝進去(稍微喝一點水,便祕的機率也會下降)。不過這個水量還是可能因人而異,夏天天氣炎熱時,有可能要稍微多一點。

寶貝該如何斷奶?透過副食品增加來幫助寶寶

2022年10月04日
公開
114

首先媽媽要釐清自己對斷奶的想法,對斷奶的感覺關係著斷奶如何進行。如果您的感覺是焦慮及罪惡感的,這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而更想要頻繁地吸奶;如果您對斷奶的決定是果斷而有自信的,能藉由事先想好的其他方法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斷奶過程會更加順利。樂透分析 隨著寶寶的成長,來自於副食品的一日所需營養素比重會漸增,自然餵奶量也會減少。下表是各階段母乳(或配方奶)與副食品所佔每日營養的百分比,以及奶類建議的攝取量與次數。如果你家小寶貝沒有喝到建議量,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評估嬰兒生長速率及健康狀態,是比奶類攝取量更為合適的理想嬰兒攝食指標。 親餵母乳的媽媽如何知道寶寶吃得夠不夠? 如果您是親餵母乳無法得知攝取量,參考各階段的餵奶頻率即可。當發現餵奶間隔時間不足3 個小時,或喝奶時間30 分鐘以上仍似吃不飽,可能是母乳不足的徵兆,可考慮與配方奶及副食品(4 ∼ 6 個月以上寶寶)搭配餵食,或請教兒科醫師意見。   1 歲以上寶寶需要吃成長奶粉嗎? 隨著寶寶愈長愈大,固體食物所佔攝取比重也逐漸由配角轉變成為主角;相對的,原先由嬰兒奶粉獲得主要營養的方式,也必須要做一些調整。 美國兒科醫學會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 歲以上的兒童應該持續使用奶製品(如母奶、鮮奶或配方奶粉),以獲取每日所需的鈣質與其他營養,飲用奶量須約在500 毫升左右。同時,也建議把瓶餵改成使用杯子或學習杯來餵食,並應注意飲用完之後的口腔衛生,養成定時刷牙的良好習慣。 然而,許多家長會發現,1 歲左右的寶寶餵食起來非常困難,不僅開始厭奶,副食品也很快就厭煩了,對家長來說會覺得非常挫折。其實這個時期寶寶的食量不需要像過去那麼多,有時份量少一些也可以成長得不錯,因此家長無需太過焦慮。 成長奶粉與嬰兒奶粉大不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把幾個容易混淆的名詞解釋清楚。所謂「嬰兒奶粉」,是指無法哺餵母奶的情況下,可做為代替並符合嬰兒之一般營養需要之粉狀或液狀的配方食品,通常可分為適用0 ∼ 6 個月大的「嬰兒奶粉」及適用6 ∼ 12 個月大的「較大嬰兒奶粉」。而「成長奶粉」主要適用對象為1 歲以上的幼兒。1 歲之後的寶寶,已經會爬會走了,活動量也較大,跟1 歲之前寶寶能量的需求和營養的組合也都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成長奶粉在內容配方上自然會有所不同。 1 歲以上寶寶一定要飲用成長奶粉嗎? 1 歲以上的寶寶,是否一定要更換配方奶粉為成長奶粉呢?其實並不盡然如此,例如很多醫學研究懷疑,飲用過多的成長奶粉,可能是導致現在社會中常見兒童肥胖問題的原因之一。如果家長擔心原來使用的母奶或配方奶無法給寶寶足夠的營養,可先跟小兒科醫師討論後再決定。如果家中寶寶副食品添加足夠,我們會建議先繼續維持母乳哺餵或飲用鮮奶。    

新生兒玩具怎麼挑?選擇兒童玩具的8 大重點

2022年10月01日
公開
44

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玩具在幼兒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為了避免家中幼兒接觸含有重金屬與塑化劑等毒玩具,或是因為玩具材質與設計上的瑕疵,對幼兒造成危險,以下將提供8個為學齡前孩子選擇安全玩具的訣竅,做為爸媽選購時的參考。爸媽也可以到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商品安全資訊網,隨時查閱違反商品檢驗規定的商品,以確保幼兒商品的使用安全性。太陽城娛樂城 選擇貼有國內外商品檢驗標識的玩具 上燕尾標誌,這是為孩子挑選安全玩具的基本原則,代表這個玩具已經通過政府檢驗的關卡。另外,若通過各國設定的安全玩具檢驗標準,台灣和日本另會貼上ST標誌;歐盟會貼上CE(EN71)標誌;美國為ASTM標誌等,這些都是爸媽在選購進口玩具時,最合適的安全參考指標。 必須附有清楚的商品標示與說明 安全玩具的包裝上必須明確標示玩具名稱、製造商或進口商的詳細資料與聯絡方式,以及玩具材質或成分、適用年齡與使用方法,以提供親子正確使用的方法與諮詢資訊。此外,有些安全玩具上還會有特殊的警告標誌,提醒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選擇可靠的玩具品牌與店家 這幾年由代工廠所生產的玩具在市面上流通很廣,但因品質不是很穩定,所以相當依賴重視品質的品牌授權商嚴格把關。而玩具銷售通路因為多元,部分販售點(如:流動攤販)有稽查不易的困難,因此,為確保玩具的品質,建議爸媽選擇有信譽的大品牌,到信任的店家購買玩具,對於價格過於便宜的玩具也要留意,才能避開危險玩具。 玩具零件必須牢固 零件牢固的安全玩具,才能避免孩子割傷或誤食。選購時,爸媽記得要將玩具表面的突起物拉一拉,檢查是否容易斷裂;或是玩具的零件(如:娃娃的眼睛或是小汽車的輪胎)是否牢固;填充玩具則必須注意車縫線緊不緊密,有沒有填充物外漏。 玩具表面及材質的選擇 玩具表面如未經處理,有銳邊或是過於粗糙,很容易讓孩子受傷;表面塗料是否容易脫落或含有重金屬(有刺鼻味),也需特別注意;而玩具的耐壓力也很重要,只有經得起孩子重壓或是搥打的玩具,才能避免玩具碎裂成小塊後扎傷孩子或造成吞食的危險。 玩具物件的接合處必須密合 玩具物件與物件之間的接合處,應該確實密合黏牢。如果物件之間有縫隙,最好要大於1.2公分或小於0.5公分,才不會夾到孩子的手指。 通過小物件試驗 給0~3歲嬰幼兒的玩具必須通過小物件測試,以避免孩子誤食。小物件測試包含確認玩具本身及其零件須大於直徑3.2公分;小於3.2公分的零件,則長度必須大於5.71公分;球型玩具或擠壓玩具直徑須大於4.5公分,才能確保使用安全。 玩具的繩索不宜過長 為了避免孩子玩耍時纏繞脖子造成窒息的危險,1歲半以下使用的玩具,如附有繩索或鬆緊帶套環,絕不能超過22公分。3歲以下使用的拖拉玩具,繩索或鬆緊帶若超過22公分,繩子末端不得有可纏成活套或固定環的珠子或附件;繩索平均厚度須0.15公分以上。 提醒爸爸媽媽,即使通過安全檢測的玩具,孩子玩的時候也可能出現各種突發狀況。因此,除了選擇安全、適齡的玩具,且使用時遵循應注意的事項之外,你的陪伴才是保障孩子安全最重要的原則。  

偶爾讓孩子看看電視或手機,是好還是壞呢?

2022年09月29日
公開
93

小時候,我家只有一台電視,放在閣樓。爸媽允許我和弟弟晚餐前可以看一小時的電視,而且只能看公共電視台(PBS)的科學教育節目「3-2-1 接觸」(3-2-1 Contact)和數學教育節目「第一廣場電視」(Square One Television)。七年級時,我終於說服我媽讓我看「飛越比佛利」(90210),因為如果沒看這齣以青少年為主角的電視劇,我的社交生活就完蛋了。我猜,她之所以被打動,是因為她覺得這可以拯救我那乏善可陳的社交生活(可惜並沒有)。娛樂城   我父母對於電視節目的選擇(「 第一廣場」之後是「芝麻街」),反映出他們想選擇「有教育意義」的電視節目。是的,我和弟弟可以看電視,就算是看電視,也要看能教我們字母和數學的電視節目。 我和弟弟從這些節目學到了什麼嗎?我不確定。但我到現在還記得「第一廣場」的部分內容─ 用數學觀念破案的懸疑短劇「數學網」(Mathnet)以及電玩遊戲人物「數學人」(Mathman),但我並沒有把這些東西和任何數學概念連結在一起。我只記得裡面的一首歌:「你永遠到達不了無限的盡頭,你只是不斷的前進⋯⋯再前進⋯⋯」我知道我遲早會明白無限是什麼意思,但我想我從這個節目學到了無限的概念。至於「芝麻街」,確實有研究指出,收看這個節目可以幫助三至五歲的孩子做好上小學的準備。   過去三十年來,教育性電視節目的進展非常驚人,而過去十年來,教育性數位媒體更是蓬勃發展。當年我的父母只有「芝麻街」可選,現在我當了母親,我有平板電腦遊戲、DVD、串流影音等五花八門的選項任我挑選。這一切讓我們的孩子能更早學會識字和算術。 「芝麻街」與類似節目(「 愛探險的朵拉」〔Dora the Explorer〕、「妙妙狗」〔Blue’s Clues〕) 的主要對象是學齡前兒童。對於年紀更小的幼童,「小小愛因斯坦」(Baby Einstein)系列DVD 是許多爸媽的最愛。「小小愛因斯坦」的內容是針對嬰幼兒設計,結合了音樂、文字、形狀和圖片。這些影片透過各種方式教孩子認識新的字彙或新的音樂,教育意圖顯而易見。當然,發行這套DVD的公司也因此發了大財。 但另一方面,有大量證據指出,讓孩子看電視(或任何一種螢幕)不利於認知發展。許多研究顯示,電視看得愈多的孩子,健康情況愈差,測驗成績也比較差。 哪個才是正確的選擇?讓九個月大的寶寶看「小小愛因斯坦」可以使他們更快學會講話嗎?還是你會因此讓孩子看了太多電視,就像貝貝熊(Berenstain Bears)的熊媽媽所擔心的一樣。美國兒科學會直截了當的支持後者。他們建議,不要讓十八個月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或螢幕,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可超過一小時,而且最好有父母陪伴。此外,他們建議選擇「高品質」的節目,像是公共電視的節目,包括「芝麻街」,也包括比較沒有教育意味的節目,像是許多父母鄙視的加拿大卡通「卡由」(Caillou)。 但有人說這些建議太保守了。的確,美國兒科學會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他們最新的建議是,不要讓二十四個月以下的孩子看電視)。因此,我們只能從研究資料尋找答案。 看教學影片對孩子有幫助嗎? 發展心理學的領域一直對兒童的學習歷程很感興趣。研究者會把孩子帶進實驗室(包括嬰兒),研究他們對陌生人、新玩具、不同的語言有什麼反應。 透過這類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嬰幼兒能否透過影片學會某些事情。不過,研究的結果大多偏向否定的答案。例如,有個研究找來十二、十五和十八個月大的寶寶,讓他們觀看真人在他們面前用玩偶做一些動作,或是讓他們看一段影片,影片裡的人用玩偶做了同樣的動作。研究者要評估,這些孩子能否在當下或二十四小時後模仿同樣的動作。 對這三種年齡的孩子來說,若他們看的是真人做出動作,有些人能在隔天做出相同的動作。但是看影片的孩子就比較辦不到;十二個月大的孩子什麼也沒學到,大一點的孩子學到的東西,也遠比看真人示範的孩子少。 在另一個研究中,研究者試著讓寶寶聽錄下來的非母語的語言。剛出生的嬰兒能學習任何一種語言,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後,他們只擅長他們經常聽到的語言。研究者找來以英語為母語的九到十二個月大的寶寶,讓他們聽某個人說中文,有些寶寶聽的是真人在他們面前說中文,另一些寶寶聽的是錄音。真人說中文給寶寶聽所產生的效果相當好,錄音的效果相對較差。 這些研究結果顯示,讓孩子看「小小愛因斯坦」DVD 的學習效果應該不好。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利用一個隨機化試驗來驗證這個假設。 在一篇2009年的報告中,幾位研究者想要直接測試,幼兒(十二到十五個月大)能否透過DVD學習說話。他們採用的就是「小小愛因斯坦」的系列產品——「小小華滋華斯」(Baby Wordsworth)DVD,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字彙學習能力。研究者給實驗組的父母這張DVD,要他們經常播放這張DVD 給孩子看,為期六週。對照組的孩子則沒有看這張DVD。 每隔兩週,研究者會請這些孩子回到實驗室,評估他們是否學會說新的字彙,或是聽得懂新的字彙。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孩子能說和理解的字數確實增加了,因為這些孩子不斷在成長。然而,不論有沒有看DVD,兩組孩子的學習成果並沒有差別。研究者注意到,孩子使用的字彙量,以及他們學會新字的速度,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父母有沒有讀故事書給孩子聽。其他研究者進行了延伸研究,以兩歲孩子為對象,也得到類似的結果。

新生兒衣服怎麼穿?交你用日常衣服穿出時尚感!

2022年09月23日
公開
83

能跟自己的寶貝來個親子穿搭是每個爸媽的夢想,但也同樣有著這些困擾:一定要買名牌嗎?要怎麼搭配才好看?別的爸媽怎麼都能穿得這麼時尚?別擔心,有了以下3個小技巧,你跟寶貝也能成為行走的畫報~娛樂城代理詐騙 韓系穿搭正流行,簡單俐落且有設計感的風格大家都愛,今天小編找了兩個韓國家庭,一個是以分享一家三口穿搭為主的@SIUFIT,一個是以父子穿搭為主的@BEHAPPY_HARRY_P,除了都擁有高顏值以外,他們的穿搭技巧更是別有用心,爸爸媽媽們千萬別只顧著將孩子打扮得很可愛,忽略了自己,就算有了小寶貝們我們依舊可以很時尚。小編整理了3個小技巧,跟著做就可以讓你時時刻刻都像在拍雜誌封面! ★從同色系開始,簡單好上手 我們經常會選擇同款式不同色的衣服做為親子裝,但其實選擇同色系就能更簡單的營造時尚風哦!SIUFIT就很擅長這類的穿搭法,全家人身上各有一件同色系的服飾,如媽媽穿連衣裙,爸爸及小孩則穿上相同色系的上衣或是下身,再搭配一點配件,增添變化就能擁有時尚的感覺。   喜歡低調的爸媽們可以從黑、白、灰色系開始入手;喜歡新鮮感的爸媽們就可以嘗試高彩度的顏色,像是橘色、黃色、迷彩等,無論選擇哪種色系,只要把握一個原則:不要所有人全身上下都只有一個顏色,要在同色調中做點改變,你就能成功駕馭這個穿搭法了。 打造縮小版自己,但不要完全一樣 這是台灣最常見的親子穿搭,但大多數家庭犯的誤區就是款式、顏色穿得「一模一樣」,這樣會顯得無聊、不夠有特色。其實這種穿搭法只需要整體看起來好像一樣就可以了,Happy Harry就在帽子、褲子、襪子上選擇同色系搭配但不同款式,不會太單一讓人看膩,反而更有層次感,也讓人多了點驚喜。

如何讓小孩適應能力變強?協助寶貝不怕生!

2022年09月20日
公開
61

著名幼教專家陳鶴琴先生非常強調對孩子進行社會教育。社會教育的核心是孩子社會化的發展,是一個人心理發展的重要過程,在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成長為一個掌握社會規範,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形成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社會人。運彩免費報牌 對於孩子來說,生病、住院、搬家、貧窮、父母離異、上孩子園、上小學等都是常見的壓力源,影響著孩子的生活,這些影響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長期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於如何解決壓力情境中所遇到的不適應問題會有初步的認識。家長可依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方式指導孩子,幫助孩子更多地採用積極的方式應對問題,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為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1.創設健康的心理環境經常受到斥責或缺少關愛的孩子,大都心理比較扭曲,遇到問題時,不是逃避就是採用武力解決。 我們要多些關愛、鼓勵、表揚,少些呵斥、懲罰、排擠,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去感受人間的溫暖,營造出輕鬆、愉快、健康的心理大環境。   2.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孩子良好適應能力的促進需要在實際情境中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發展,例如,家長可通過設置「小朋友故意打破你的杯子怎麼辦」「遊戲時你被小朋友踩到了腳怎麼辦」「老師錯怪你時怎麼辦」等問題情境,使孩子學會思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和宣洩自己的情感,培養一定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   3.採用積極的引導方式教育中,家長應該儘量引導孩子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少一點灌輸式的教育,多一些孩子自己思考的內容。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 孩子犯錯後,我們苦口婆心地教導知錯就改,說得口乾舌燥,孩子也表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是一轉身就全忘了,該犯的錯誤還是照樣會犯。正是應了那句「錯了就改,改了再犯唄」。那麼到底有什麼辦法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呢?我們不妨試試「蘇格拉底法」。通過啟發式提問,使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自己思考應該如何做。   4.正確實施因材施教滔滔這孩子太內向了,見到生人就躲……我們淋淋就是懂事,從不讓她爸媽操心……羽羽太調皮了,總有小朋友告他的狀……受遺傳、環境、個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同一年齡段的孩子發展水平是不同的。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都有其獨特之處。 為了使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能夠很好地適應集體的生活,為將來的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就需要我們善於發現並尊重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正確實施因材施教。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 「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只有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症下藥,才能避免適應不良的發生,更好地保障廣大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   兒童時期是人生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孩子將來能否積極適應各種環境,能否協調好與他人、與集體的關係、能否勇敢的承擔社會責任……孩子期的生活經驗和受教育狀況至關重要。社會化教育與終身教育、素質教育緊密相關,在終身教育中,心理調適、社會適應也是重要的目標。 因此,在孩子的兒童時期,家長們要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幫助孩子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行為品德,增強社會性,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寶貝愛挑食?孩子胃口也有叛逆期!

2022年09月17日
公開
93

當你精心端出美味料理,孩子卻不賞臉時,內心是否會有些失落感呢?不用灰心,媽媽的用心孩子都會瞭解,只要在料理上做些巧妙的小變化,就能讓孩子張開大口,讓你聽到最悅耳的回應:媽媽,我還要吃!矽谷美味人妻和我們分享,以下6個妙招,讓父母了解面對挑食的孩子,該如何聰明應對!太陽城娛樂城 當你精心端出美味料理,孩子卻不賞臉時,內心是否會有些失落感呢?不用灰心,媽媽的用心孩子都會瞭解,只要在料理上做些巧妙的小變化,就能讓孩子張開大口,讓你聽到最悅耳的回應:媽媽,我還要吃!矽谷美味人妻和我們分享,以下6個妙招,讓父母了解面對挑食的孩子,該如何聰明應對!   1.將心比心 對待孩子要像對待自己一樣好,不能餵孩子連自己都不願品嘗的食物,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吃下去。 2.創造出孩子喜歡的食物 要讓孩子有真心喜歡的食物,才能建立出孩子和食物的美味關係,慢慢觀察,總會發現孩子特別喜歡的某種食材,這一點非常重要,關係到之後如何料理孩子不喜歡吃的食材。 3.用喜歡的食物引導 不喜歡吃紅蘿蔔?把紅蘿蔔和孩子喜歡吃的蛋糕或冰淇淋結合,做成紅蘿蔔蛋糕、冰淇淋優格紅蘿蔔汁,或是蜂蜜橘子紅蘿蔔汁,孩子的接受度都很高。 4.巧妙搭配,一次吃兩種討厭食物 紅蘿蔔加上一小片薑去打成汁,可以平衡紅蘿蔔的生草味,融合在一起後也嚐不出薑味,孩子一次就能吃到兩個討厭的食物! 5.把討厭食物的樣子藏起來   孩子之所以討厭某些食物,可能是因為味道或形體對他們來說很奇怪,建議可先把不喜歡的食物外貌藏起來。例如不喜歡吃菠菜,可以做成菠菜濃湯;討厭苦瓜,就把苦瓜、地瓜、雞肉都打成泥,做成苦瓜肉球去蒸,上面再加上起司。苦瓜肉球有地瓜的甜、雞肉的肉味與起司的奶味,完全將苦瓜的味道蓋掉了,反而會有回甘的味道。   6.鼓勵勝於責備 KT笑說家裡每次吃飯就好像直銷大會,只要孩子吃下平時不敢吃的食物,大家就會不斷的大大拍手鼓勵,孩子餐桌上的信心要靠爸爸媽媽來經營。 讓孩子愛上第一口副食品 KT認為第一口副食品非常重要,關係到孩子未來是否願意吃媽媽做的菜,她曾遇過有些朋友覺得要健康、營養,因此讓孩子副食品吃紅椒、洋蔥等味道過重的蔬菜泥,可能讓孩子產生抗拒或害怕的心理障礙。 KT除了讓孩子吃水果泥之外,也喝雞湯。美國因有狂牛症,醫生建議最好不要吃牛的骨髓與內臟,因此一般民眾認為沒有骨頭、血管經過的肉是最好的部位。同樣對於雞肉來說,雞胸肉在當地則被認為是最單純的蛋白質,沒有骨頭、肥肉。 KT家的雞湯就選用雞胸肉來熬煮,熬到變成金黃色,她回憶兩個孩子第一次品嘗到雞湯都用搶的,快到來不及餵,最後還直接把頭埋到碗裡喝。 幾個小改變,讓親子餐桌更美好 讓孩子上桌和父母一起吃飯,避免孩子邊玩邊餵飯的情況,如此可建立孩子對飲食正確的觀念,而非只是被餵食的「飯來張口」。 每一種食物分開來吃,不要混在一起。部分長輩習慣將飯菜通通夾到一個碗裡,再加肉湯,然後混合著餵孩子,KT認為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吃下的食物是什麼。 媽媽做菜不要只埋頭在廚房裡,更重要的是和全家人一起坐下來享受共餐時光,同時也可以和老公約好早點回家吃飯。

喝母乳會造成寶寶困擾?哺乳不能吃什麼?要餵多久?

2022年09月15日
公開
170

親餵母乳的好處相當多,不僅可以給予寶貝充足營養、幫助產後子宮收縮,自己也能趁機瘦身恢復孕前身材,不過哺乳期間該注意哪些飲食禁忌呢?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曾翌捷表示,由於奶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因此哺乳媽咪應多補充水分,另外也須多攝取蛋白質以增加奶水營養。太陽城娛樂城 哺乳媽咪一天應至少飲用2000cc的水分,除了日常補水,每一次哺乳結束或是剛擠完奶後也須補充與奶量相對應的水量,才能補足哺乳所需。此外,由於產後正在恢復孕前身體機能,容易導致利尿,部分媽咪會誤以為自己飲水量過多而不敢喝水,事實上是身體荷爾蒙變化導致,若有頻尿狀況仍須飲用足夠水分,才能應付奶水需求。   為了增加奶水營養,媽咪可以多補充蛋白質類食物,例如:雞肉、魚湯、黑豆豬腳等,不過因為蛋白質容易引起脹氣,剖腹產媽咪記得在腸胃功能與傷口恢復後再食用。   常見禁忌食物破解 產後為了恢復元氣,部分媽咪會食用含酒類食物,例如:麻油雞,曾翌捷醫師表示,基本上媽咪不論吃了哪些食物,該食物留至奶水的比例相當低,幾乎不會影響寶寶健康,但若是媽咪擔心則可以在每次食用含酒類食物之前先將乳房排空,食用後間隔4小時再擠奶或餵奶,避免寶寶直接食用到含酒精的奶水。 退奶類食物包括韭菜、人蔘、冰冷食物、麥芽等,這類食物易導致泌乳量下降,應盡量避免,塞奶類食物主要以高油脂食物為主,因此哺乳媽咪應避免大魚大肉、油炸類食物,以免乳腺阻塞。  

寶寶情緒失控好愧疚... 好情緒如何養成?

2022年09月14日
公開
90

在和外界宣布終止婚姻關係後,我曾經在一次媒體訪談中聊到,在那段辦理離婚的時間裡,我的女兒其實是有感覺到媽媽不開心的。如果你問我,要怎麼跟孩子解釋爸媽分開的事實,我那時是用女兒聽得懂的方式解釋給她聽。像是有一次,我用了她在幼兒園交朋友的例子問她,我問:「你在小班時,是不是有個喜歡的男生?」太陽城娛樂城 女兒點點頭。我說:「那你在小班喜歡的人,到了大班你還喜歡他嗎?」女兒說:「不喜歡了,我大班喜歡的是另一個人。」我說:「對啊,你看你喜歡的人會變,小班喜歡這一個男生,大班可能喜歡的是另一個男生。」我再跟女兒舉例:「你跟妹妹的相處也是一樣,只要你們吵架搶玩具的時候,你就說你不愛她了,但她願意跟你分享餅乾的時候,你又說你愛她了,大人也是,我們的感覺都是會改變的。」   很多大人會認為,不該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負面狀態」,所以會在孩子面前粉飾太平。可能前一秒還跟老公在家吵架,哭得唏哩嘩啦,下一秒要去接小孩就裝得笑臉迎人,一切都沒事的樣子。但大人忘記了,孩子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的世界很純粹,感受力很豐富,接收外界的能力也比大人強很多,很多時候孩子根本不用父母開口說,他就已經知道你的情緒了。記得小時候我爸媽離婚時,有很長一段時間,當媽媽下班回家開門的那一刻,我只要一看到她的臉,就能知道她當天心情好不好,她根本不用開口告訴我。   傳統社會裡,我們會因為認為自己是父母,所以不需要向孩子說明我們承受的生活壓力或情緒感受,但其實孩子都感受得到。所以在我們家,我會選擇讓孩子知道我的喜怒哀樂,方式就是將心比心。比如我有情緒的時候,如果女兒問我怎麼了,我會平靜地跟她說:「對,我現在是在生氣/難過/沮喪,因為⋯⋯(發生什麼事情),所以心情不好,但不是你造成的,跟你沒關係。寶貝,謝謝你聽媽媽說話,我愛你。」我也會藉機反問她:「你是不是也有過在學校被老師罵,心情很不好,不想和同學玩的時候呢?媽媽現在就是這樣的感覺。」   在這樣的分享中,我的女兒能慢慢知道喜怒哀樂都是人會有的正常情緒。她也會慢慢學習到,面對生命的律動時不用逃避。生命的律動就像大海裡的海浪,有高有低,有強有弱。如果我能在她們面前很自在的展現這些情緒,她們就能看到這個律動。這種真實的表達,能讓孩子知道生命的起和落都是很正常的,她們也就不會覺得眼淚或憤怒是負面的東西了。   在我們小時候,大家對於好爸爸好媽媽都有一種傳統的想法,就算受了委屈也不能說,只能在小孩面前表現堅強的一面。但這會不會讓孩子誤以為,哭泣或表達自己的傷心脆弱是不對的行為,進而去否定這個部分的自己呢?因為他們在爸媽身上看到的,就是這樣壓抑的樣子。我想表達的是,在接觸瑜伽和心理學之後,我非常同意每個人都必須對於自我內在有一個「覺察」和「坦承」的過程。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所謂的正面、負面都是人類自己給予情緒的分類,但情緒本身是中性的。   當一個小嬰兒呱呱墜地時是生命的誕生,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但他們出生的第一件事卻是哭泣,可見哭泣或憤怒並不總是負面的,它也是生命力的某一種展現。所以低潮時,我不要你假裝很快樂,你也不用為了要快樂而強顏歡笑,這個對自己的覺察和坦承,就是成為完整自己的第一步(但還是要提醒,如果你長期都處於低落負面的狀態,必須尋求專業醫生或心理師幫助,而不是一直將情緒加諸在他人和自己身上)。可能就因為我和女兒們彼此能夠坦誠又互相信任的相處,所以她們也能在我面前很自在的做自己。   但不得不說,有時候她們也太自在了。離婚後,兩個女兒仍然很常在我面前說她們世界上最愛的人就是爸爸,雖然這種話聽在媽媽耳裡多少都有點忌妒,但與其和前夫爭風吃醋,我不如用心理師專業的解讀讓自己釋懷:「當一個孩子可以輕易的在你面前表達他喜歡或不喜歡的人事物時,或許,你才是那個他最喜歡的人。」是的,做一個讓孩子信任放心的媽媽,讓孩子能輕鬆自在地在我面前展露自我、流露情感,任何大大小小,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孩子都能與我傾訴,關於這點,我很自豪。

小小孩開始叛逆,父母必知最好的管教方法!

2022年09月10日
公開
114

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 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 學步兒「難纏」, 是因為身心面臨了重大的發展。 父母有哪些事一定要知道? 幫助孩子順利跨越這段從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撲克牌英文   一歲的妮妮很喜歡將桌上的東西統統掃到地上,爸爸好言相勸無效,有次發火打了她,她當下哇哇大哭,隔天依舊以此為樂,兩歲的小米想喝飲料,媽媽拿柳橙汁時他大哭大鬧,他說的飲料是多多,不是柳橙汁,媽媽好不容易弄清楚了,給他多多,他又氣得打翻,因為杯子不對!媽媽每天在這些戰爭中精疲力竭。 好幾次,奶奶帶著三歲的如如,開心去超市買東西,到了門口,她突然就耍起脾氣來,既不進店裡,也不回家,什麼都不要,任憑奶奶好話說盡,結局總是大哭一場,西方「恐怖的兩歲」、東方「三歲小孩,貓狗都嫌」的「名言」,在有小孩的家庭流傳,短短幾個字的確安慰了父母,因為那代表了,或許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 這個小人兒,常常讓你前一秒氣得快要爆炸,轉瞬間,卻因為他笑著奔向你給的擁抱,完全融化,棄械投降。搞不懂這個又哭又笑、大吵大鬧的小孩,怎麼如此的麻煩、難懂,卻又如此的可愛。令父母又愛又氣的學步兒發展心理學稱一到三歲的孩子為「學步兒」。 短短兩年間,孩子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分辨人我好惡,嘗試許多生命第一次的體驗:嫉妒、憤怒……。有人稱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常被拿來與青少年相提並論;學步期是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就像兒童轉為成人必須經歷青少年期一樣。人生中不可能再有一個時光,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中身心面臨遽變,孩子面對的「成長壓力」,其實不亞於成人的生活壓力。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階段。學步兒之所以「難纏」,是因為身心正面臨父母可能不知道的重要發展。 重要發展一: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研究發現,一歲半到兩歲的學步兒會開始試著去控制令他們苦惱的人或物。他們也會透過和同伴說話或玩玩具等策略,因應需要等待點心或禮物的挫折。 小人兒的心中,每天都有好幾種情緒在作怪:恐懼、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緒都是孩子第一次經驗到,他必須面對並處理這些情緒,對他來說是人生的大課題。 根據約翰‧洛斯門(John Rosemond)在《兩歲小霸王》書中的說法,兩歲孩子的智能總是比體能發展得快,所以孩子可能已經知道事情的解決方式,卻無法付諸行動實現。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也解釋,兩歲孩子已經有很多想法,但是語言能力卻還不夠成熟,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會讓他們挫折及生氣。 父母可以怎麼做? 抒解他的情緒: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林佩蓉認為,孩子因為年紀小,難以清楚表達心中想法。有可能只是因為他在路上看見迎面而來的大哥哥手中的氣球很漂亮,也想要,可是不知道怎麼講,父母也搞不清楚,孩子就生氣了。遇到這些不明所以的情緒,先不要問理由,因為孩子很難說清楚的,而是接受他:「你心情不好喔!」   教他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孩子有情緒時,不要壓抑,鼓勵他用語言表達挫折和憤怒。如果他的語言技巧還不純熟,試著幫他說,幫他重組句子,或用完整的語句重述心情:「沒辦法完成拼圖,讓你很生氣,對不對?」 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學步兒,冷靜但堅定的和他說話可以幫助他消氣。你對待他的方式,就是他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對象。   建議他另外的解決之道:學步兒其實已經有察覺情緒的初步能力,出現令人沮喪的刺激時,他會試著轉移注意力,或試圖控制。引導他說出感覺,並轉移注意力到比較舒服的情緒上,像是:「媽媽現在不在,不過等她回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讀故事書了。」

孩子似乎有點軟弱,被欺負了父母如何教導?

2022年09月09日
公開
113

孩子會被欺負,跟五種能力低落有關媽媽來信:說自己的朋友圈及社團裡,很多爸媽都教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在學校被打或被人家推,就要馬上還手打回去,然後再去報告老師他打我!」我問媽媽,為何大家要這樣教?她說:「因為大家覺得自己的小孩不能吃虧,而且一定要讓這種孩子馬上得到教訓!」百家樂線上,網上百家樂   我的老天鵝啊!我的衛教影片教到哪去了?我提幾個觀念大家想一想: 1.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如果一個不小心,推了人或搶了人,人家馬上給他一巴掌? 2.小孩世界裡,還是有可能不是故意的,所以,都不用教他們判斷,反正就立刻給我打回去就對了?那教育要拿來幹什麼? 3.你請孩子要去報告他打我,那你的孩子也打他,他是不是也該跟老師說,我也揍他一頓了? 4.開車在路上,人家不小心撞了我,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我就是給他碾回去。那要警察幹嘛?那要法官幹麻?直接撞不是比較快? 你說「就是要立即讓他得到教訓」,你怎麼知道最後不是打成一團,然後反而是沒錯的變成有錯,最後焦點全部都模糊掉?(通常是這樣)   被欺負,父母該教孩子更有效的三步驟 當孩子面對不禮貌、會欺負人的孩子時,你可以教孩子說一句話:「你可以說你先到的,你也可以說是你先拿的,但你不能說全部都是你的。」教孩子什麼是分寸,不能講出太極端的話。如果這時候孩子還是持續被欺負的話,講難聽的話或推擠他,可以進一步跟孩子說:「我覺得你爸爸、媽媽也不希望你推人、打人或罵人。」這時對方的爸爸媽媽,在旁聽到,還是會出面管教。 二、在家教育-兒童危機處理學習卡 有些孩子被欺負、被打,就愣在原地哭,不知該如何是好。我常常跟我自己的孩子練習:如果你被打了、被推了、被冤旺了;可以問對方說:「你為什麼可以推我?為什麼可以打人?」兩歲半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有這樣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其教孩子動手,不如教孩子動口,學會勇敢表達出來,讓周圍的大人聽到後出面處理;比起教孩子打回去,搞得兩敗俱傷,我認為教孩子「自我保護」更重要。  

小寶要學、大人要制!引導兒童未收入就會儲蓄!

2022年09月07日
公開
93

「我要買多多!」只要經過商店,4歲的婷婷就會這樣開口跟爸爸要求。爸爸很疼婷婷,只要女兒一開口,爸爸就會照辦。儘管父女互動親密,但看在媽媽的眼裡,卻有點擔心婷婷不懂金錢價值,對日後理財有大影響。百家樂 儲蓄,可算是所有理財動作的第一步。家長除了教育孩子正確的儲蓄觀念之外,更應該及早讓孩子養成良好儲蓄習慣,成為金錢的主人。然而,學理財、學儲蓄可是個艱難任務。大多數的人都沒能及早養成儲蓄習慣,也因此延緩了人生第一桶金的達成時間,也影響了財富累積的效率。   曾有專家研究發現,越早擁有零用錢支配的孩子,在金錢運用管理上比從未擁有零用錢的孩子表現較好。鼓勵孩子儲蓄存錢,可以從發零用錢開始。有些人認為,零用錢是讓孩子日常花掉的,所以金額不用多,孩子花光也沒關係。也有家長認為,零用錢也有儲蓄的價值,儘管給的不多,卻半強迫的要孩子把錢存下來。   了解發放零用錢的目的之後,家長們也立即得面對另一個嚴肅問題,那就是該給多少、何時給?孩子從2歲以後就開始有邏輯思考能力,可以逐步了解金錢的價值,不過真的要讓孩子拿到零用錢,開始真實的花錢,建議還是在5歲以後,最遲不該晚於國小入學。一方面是上學之後,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社交,開始漸漸有金錢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越晚接觸金錢,對理財的觀念養成也將隨之延後。   給零用錢之餘,家長更可以讓孩子體會錯誤花費零用錢帶來的窘境。例如,孩子拿到零用錢後,全部拿去買汽水喝掉,到了真的需要用錢而向父母伸手時,爸媽可以趁此機會選擇不伸出援手,讓小孩困窘或是在代墊錢的時候,講好要從日後零用錢扣回。讓孩子知道,無計畫的亂花,將帶來麻煩,從中學會駕馭當下的慾望,學習從想要和需要之間作取捨。   理財,不只有從錯誤中學習金錢價值。在培養儲蓄習慣的過程,爸媽更可以透過一些讓儲蓄效果視覺化、門檻降低的小技巧讓儲蓄變得有趣,激勵孩子持續執行:使用透明的撲滿,讓孩子看到存下的每一塊錢,每次餵小豬撲滿,都能讓孩子有成就。而除了透明撲滿讓儲蓄績效視覺化,爸媽還可以運用多個小撲滿來存錢。一個大撲滿要存滿可能得花上好長時間,但是若是改用小撲滿,孩子可能只需要三個月半年就能存滿一隻,無形中也能讓孩子在儲蓄上頭充滿成就,驅動持續存錢的動力。   有時候,爸媽也可以加入參與孩子的儲蓄行動:一比一相對儲蓄。只要孩子存錢,爸媽也存入相同的錢作為鼓勵,孩子存1元,撲滿裡出現2元。讓儲蓄也可以是獎勵!儲蓄,只是理財的第一步。學習正確消費與投資能讓孩子的儲蓄更有意義。身為家長,可以與孩子定期檢視儲蓄成效,並討論將這筆錢做進一步的消費或投資。就算孩子決定要痛快花用,爸媽也應該予以尊重,不需要急著否決。隨著孩子知識成長,消費習慣也將隨之調整,透過持續修正,最終必能學到理財知識與習慣,成為理財達人。

小孩不服輸上課愛惹事,父母該如何管教?

2022年09月06日
公開
90

孩子大約從4歲起,對輸贏有明顯的感覺,偏愛贏,不喜歡輸。到了5歲左右,輸已經不只是討厭,而是感覺幾近毀滅,大人會明顯覺得「孩子每次都想贏」。這是因為4、5歲的孩子已很擅長分類:大小、快慢、高矮…,在這些過程中,每每都是「比較」:我比較快、我要大的、為什麼他比我多……,就這樣,生活中充斥著「比較」,逐漸也會有「競爭」意識出現。真人百家樂推薦 孩子為何好勝心強,容易輸不起呢?其實「比較」有關:「xxx比較會講話」、「xxx先把飯吃完了」、「xxx長得比較高」……。小腦袋瓜統整這些資訊後發現,比較好的一方,代表優秀、受大人喜歡,比較弱的一方,則代表比較差勁,大人不喜歡。每位孩子都希望被關注,受父母喜愛,因此自然會糾結「我要贏,我不要輸」。常有爸媽詢問,「孩子輸了就崩潰,到底要不要讓孩子?」答案是:「不要」。尤其對5歲以後的孩子,更不能輕易妥協;因為5歲左右開始喜歡競爭,喜歡跟他人比較自己的表現。   家有輸不起的孩子,到底爸媽該如何引導?不刻意讓孩子,要讓孩子經歷挫折,但也不該是大挫折。因為大人和孩子競賽原本就不公平,要讓孩子懂得彼此天生就有差異,例如體型、身高、力氣等,可以透過調整規則來競賽,例如丟球時,孩子可以近一點丟;下棋時,只要孩子超過三分鐘沒輸就是勝利……等。此外,在競賽或遊戲過程中,爸媽要常說五句話,讓孩子知道面對輸、贏可以怎麼做。   一、示範態度》失敗當下說:「很好玩,雖然輸了但想再玩一次」這是示範「失敗」給孩子看,讓孩子學習輸的時候,可以怎麼辦,同時也強調遊戲好玩(過程)比輸贏重要。   二、自我正向》對連續挫敗時說:「沒關係,我會想辦法下次再挑戰」這是自我勉勵,同時也提供孩子面對失敗時該有的態度,可以檢討錯誤,積極面對,下次還是會有機會贏的。   三、轉念思考》遊戲開始前說:「每個人都有機會贏,這樣會更好玩」這是理性提醒自己和孩子,遊戲本身就會有輸有贏,喜歡玩遊戲的原因,應該不是結果,而是互動的過程有趣好玩才對,大家都認同,在開始遊戲。

寶寶碗盤該怎麼選呢?塑膠不易碎,但真的好嗎?

2022年09月02日
公開
107

從母奶、奶粉,跨越到泥狀物、全食物,過關斬將的路上,寶貝喜歡「用手抓飯」絕對不是因為野蠻!而是這個動作能增強信心、促進食慾,還能減少寶寶未來挑食的機會!媽咪們,我們從來就不用「教」寶寶進食,因為「吃東西,是一種本能!」不論徒手抓、拿湯匙、用筷子,對孩子而言都是遊戲,創造讓寶寶覺得自己是「主動用餐」的情境,是相當重要的事唷! 百家樂數據分析,百家樂電腦程式 吃飯圍兜這樣挑- 戰袍準備好是放手讓寶寶吃飯的第一步,不同於口水期的吸水考量,媽咪要反過來比較防水性才能順利突圍,而剛開始接觸副食品的寶寶最討厭戴圍兜,選擇軟式圍兜,部分棉質不怕卡頸想掙脫,適合剛開始接觸泥狀、糊狀副食品的寶寶使用,建議圍兜的寬度要夠大,最好能完全遮住肩膀,穿好吃飯戰袍不怕髒! 寶寶開始和大人同桌吃飯以後,什麼都要自己來,媽咪絕對會用到有立體口袋可接住掉落食物的硬式圍兜!不同於軟式圍兜比較不好承接,這款圍兜能幫你防守湯汁、接殺食物、完美提高戰備!清洗上也相當方便,同時可隨著寶寶成長調整脖圍大小。   一支讓寶寶吃起來順口的湯匙 寶寶的嘴巴會隨著時間慢慢長大,因此,千萬不要有「一支湯匙打天下」的天真想法!根據不同時期,選擇適合的湯匙,讓孩子成功愛上吃飯吧!   ChooMee沾匙 是「沾匙」不是湯匙,讓寶寶從練習沾食開始,不分左右、沒有正反,簡化食物就口的動作,把吃東西的動作變簡單了!100%食品級矽膠材質一體成型,前端非常柔軟能配合各種碗的弧度彎曲,輕鬆沾取食物,即使寶貝隨意咬湯匙也不怕傷到牙齒和牙齦喔!   貝親軟質安全湯匙 掌握「一匙一口」的原則,湯匙大小符合小寶寶的口徑,難怪別人寶寶的第一支湯匙都選貝親!適中的大小和深淺,不論吃、喝都很適合,前端的安全設計更不怕傷到寶貝喉嚨   Leben 不鏽鋼湯匙叉 不只是湯匙也是叉子,不論分切、舀取食物都很便利,前端特別研磨處理,讓舀取食物更好施力。長把柄的設計更可以做為拿筷子的起步訓練,還貼心分為左、右手的款式,難怪最多幼兒園推薦學前首選是這隻!

又踩到了可惡!該如何讓寶寶自覺收玩具?

2022年08月31日
公開
105

只要家有小寶貝,就有玩具收不完的困擾嗎?從寶寶大約開始會坐、會爬之後,爸爸媽媽就會為寶寶準備各式各樣的玩具,要如何讓寶寶自動自發的「收拾殘局」呢?真人百家樂推薦 對家有小孩的爸媽來說,維持整潔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隨著寶寶越長越大,東西也跟著越來越多,讓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就能讓爸媽更輕鬆。從開始接觸玩具那一刻起,爸爸媽媽就可以慢慢帶著寶寶學習「收拾」,透過收拾玩具的過程可以讓孩子提升專注力、理解力及認知力,對於未來建立自律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基礎喔! 把收拾玩具變樂趣、第一步:爸媽帶領 從寶寶接觸玩具的那一刻起,爸媽就要在使用完畢後,帶著寶寶把玩具放回原位,每一次收拾的動作搭配口說,讓寶寶留下「玩具玩完要物歸原位」的概念。 把收拾玩具變樂趣、第二步:符合需求 由於孩子較小,若玩具要放在比孩子高,或者難開啟的櫃子、箱子等等,對孩子來說容易感到不方便的地方,都會讓寶寶比較不容易上手,沒興趣當然就不想收拾囉! 把收拾玩具變樂趣、第三步:遊戲收拾 寶寶的小腦袋裡對很多事物都還感到很好奇,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協助寶寶幫玩具取名、幫玩具找家,又或者是透過收拾玩具比賽的方式,引發寶寶愛玩的特性,間接讓孩子邊玩邊收拾。 把收拾玩具變樂趣、第四步:適時肯定 當孩子把玩具收好後,爸爸媽媽一定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可以對孩子說「你真厲害,把玩具帶回他們的家了!」孩子接收到爸媽肯定的言語,也等於是對他們能力的認可,自然而然在每一次遊戲過後,會自動自發地把玩具收拾乾淨! 把收拾玩具變樂趣、第五步:Follow the child 玩具怎麼收不重要,重要的是玩具有回到原處就好。孩子的秩敏感期會一直到六歲才會消失,強迫或刻意規定孩子怎麼做,反而容易有反效果,爸爸媽媽可以透過觀察孩子的行為,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並且可以和孩子討論出更好的收拾方式,也讓孩子感到被尊重!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發揮創造力的一個重要幫手,讓孩子透過玩樂的方式學習是最容易不過的事,若不想要家裡看起來太凌亂,玩具也能分類、分批的提供給孩子,例如兩週換一輪,不僅能增加玩遊戲的樂趣,更能保持新鮮感!

帶寶寶又慌又亂?將孩子送托後真的好嗎?

2022年08月29日
公開
78

「不想照顧小孩那幹嘛生」的刻板印象?網友媽將孩子送托後得到的幸福回報!百家樂是什麼 許多女生在當了媽媽後,便面臨到人生中重大的抉擇:要當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不管是當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媽媽愛孩子的心都永遠不變,但有些人卻從片面的角度解讀媽媽們做出的選擇,例如:「把寶寶送去托嬰、給褓姆,不願意自己照顧的媽媽,就是不愛自己小孩。」、「把小孩丟給別人照顧,自己出去玩的媽媽就是不負責任。」你心中,也有這種刻板印象嗎?   最近,在媽媽妞真心話的社團中,就有網友媽媽分享了自己將孩子送托的心得,獲得了多數媽媽的認同: 「我是個有和寶寶相處恐慌症的媽媽。 這個症狀是從月子中心就開始有了,應該是當新手媽媽的衝擊太過猛爆,又加上曾過度勉強自己承擔,導致接下來的日子,變成如果要單獨照顧就會備感壓力。 我和老公都很愛孩子,但若是24小時跟小孩在同個屋簷下相處,就常常搞得灰頭土臉;只要小孩開始不配合吃東西,我的神經就會緊繃,因為沒吃飽就會在不正常的時間討餓,最糟糕的是半夜哭鬧,或者生理時鐘亂掉。凌晨的時候,寶寶對着你微笑是很痛苦的事情,我們都怕了。   不只這些,各種小孩會搞的破壞,我家的那個小動物也都會無師自通,私下我和老公常常給他另取外號:小怪獸、專業作亂怪等……日積月累下來,身心俱疲,不顧各種反對,決定找托嬰或褓姆。   上網看個種評價,打電話問親友,找褓姆前作足功課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攸關寶寶接下來的命運。其實有一點買樂透的感覺,運氣很重要,很幸運的,我們最後找到了疼愛她的褓姆。有時候去接小孩,會很大聲地說她不要回家,這我就知道她在褓姆那有多快樂了。   最重要的是,自從小孩請褓姆照顧後,我那乾涸的心靈開始慢慢活起來了,和老公也開始比較有變情侶的感覺,兩人的精神相對健康多了,會有交往時期的戀愛感,由此可知,褓姆照顧的不只是寶寶,更是一整個家庭。   原本一天24小時的相處,變成3小時,我們對小孩常常很溫柔,或笑臉(之前常常苦瓜臉),因為怎麼看都可愛,不太會有情緒失控的爆走狀況。此外,我開始有心思買漂亮衣服和安排教材給孩子,現在她一回到家就會立刻跑去拿唐詩要我念給他聽。(在過去怎麼可能有這個心情)   而老公也因為睡眠改善,能工作的時間拉長,公司的業務成長變快,整體而言,我們的生活因小孩送褓姆照顧後,整個神清氣爽!    這番言論,引起廣大社團媽媽網友的認同。因為,現在社會上確實有許多媽媽是「不得不」24小時與嫩嬰相處:每天的日常就是餵奶、換尿布、家務、煮飯,就像被困在時間迴圈一樣,有時一整個禮拜下來都找不到可以聊天的對象;再不然,就是跟公婆同住,除了24小時應付寶寶所需,甚至還要接受公婆過時的教育理念轟炸,一刻都不能放鬆;如果提出想送孩子去托嬰、或是請褓姆照顧,又開始會有人道德綁架、金錢綁架:「很貴欸!」、「自己顧比較安心啦!」、「自己的小孩還要丟給別人顧?你這媽媽怎麼當的?」、「不想照顧就不要生啊!」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生了孩子,我們就要傾盡自己的所有?生小孩的意義應該不是只有這樣。如果因為照顧小孩,父母身心俱疲,自然沒辦法營造出「好的、充滿愛、歡笑、幸福」的成長環境,這種結果反而更慘不是嗎? 為了健全的家庭功能,開心的父母與開心的孩子,爸爸媽媽們偶爾也要懂得適時放手,給自己一段喘息的空間,養足精力後再陪伴孩子成長,這才是三贏的局面。  

不要讓小孩變成「小大人」讓孩子擁有童趣

2022年08月25日
公開
164

電視上常見打扮美豔的小美眉模仿當紅偶像歌手蔡依林跳著<特務J>,這樣的表演也總是博得滿堂采,家長可能樂見孩子有能歌善舞的能力,但電視機前的觀眾在驚嘆之餘,也不免會認為這樣的小孩過於成熟,好像少了那麼點純真可愛,當然,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出現於才藝表演方面,常常兩三歲的小孩也是語出驚人,雖然會覺得他聰明,但也難免讓人擔心,孩子是不是懂得太多了?這樣的情形又到底是好是壞?百家樂詐騙 我們常聽到大人將小朋友的某些特定行為稱作「早熟」,只是,怎麼樣的行為舉止才算早熟?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嬰幼兒教育顧問梁仲怡表示,所謂「早熟」應該是和同年齡的小朋友做相對比較,除了生理上的發展有明確的曲線圖可觀察bobo落在哪個區塊之外;還有心智上的早熟,而這就是我們一般常觀察到孩子在語言、行為上出現的情況,可能有某些語言在一般認定下,不該出現在2歲的小朋友身上;某些行為也不該出現在3歲的小朋友身上,但是當這些都發生了,就將它稱為早熟,或是一般會稱為「小大人」。 幼兒早熟的情況在近幾年似乎特別明顯,也不在少數,梁仲怡指出,學齡前的孩子多半是被動的接受資訊,而這些資訊和刺激多來自周遭的環境和接觸到的人事物,探究造成早熟的原因約有以下情況: 1.資訊進步   現在物質環境品質漸漸提升,孩子從生活環境中接觸到的已經不再單純,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就可能與電視、電動玩具為伍,而電視所播放的內容卻多半不適合孩子,梁仲怡表示,即使是卡通,也還是有不少誇張的情節,除了天線寶寶是真正適合嬰幼兒收看的卡通之外,其他像是蠟筆小新,往往是大孩子,甚至較成人的內容,但以小朋友的形體來表現,因此,當孩子接觸到時,他會認為這是他應該有的語言,而自然而然的接收、模仿。 2.和大人相處時間多   梁仲怡表示,少子化的趨勢,除了反映在諸多產業的轉型以及教育的改革之外,也顯現出小朋友和同儕互動的時間是減少的。在小朋友上幼兒園之前,多半是和大人相處,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大人的語言,他可能也會把這些帶進幼兒園,在大家相互比較刺激下,就會認為這是自己生活中的東西,進而出現小大人的情況。 3.缺乏想像空間   現在多半是雙薪家庭型態,因此,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時間少,在互動時間少的前提下,往往希望能達到最有效率的互動方式,大同育幼院早療教學組長陳意玫表示,這時候,家長可能將關心集中在bobo的生理需求,而沒有時間和孩子進行想像及純真的對話,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從大人身上接觸到的都是大人化的語言及處理方式,自然會少了該有的純真。 4.社會環境不安全   以往是農村社會,家中的大人也不見得有時間陪伴孩子,但由於孩子生得多,村裡也多半以守望相助的型態互動,因此,當大人們出門耕種時,小朋友也能和隔壁人家的孩子互動,其互動的空間是開放的,梁仲怡表示,像這樣讓小朋友集結在一起主動的去探索和遊戲,雖然可能缺少大人的刺激,但卻是以小朋友為主體的探索,少了大人世界的語言,當然童趣也就多了些。反觀現在,不安全的社會環境,家長必須時時刻刻將孩子帶在身邊才會安心,幼兒自然無法以自己為主題去探索周遭世界。 5.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現在孩子生得少,孩子所獲得的關注力則相對更多,再加上資訊豐富,每個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因此,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在孩子身上,陳意玫指出,現在不少幼幼班就開始上幼兒美語,這個情況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不過,無形中也將孩子帶入了大人競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