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39 ask

讓天下人更健康!

讓天下人更健康!

日期

#Tag

據説打通“三焦”能除百病!那“三焦”指的是什麽?

2023年03月09日
公開
127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這是中醫裏很常見的理論,形象的詮釋了中國古代“天、地、人”的【三才思維模式】,爲了更好的與中醫溝通病情,理解中醫的治療方案,今天就一起來瞭解下“三焦”是什麽? 圖源:https://image.39health.com.tw/auth/w/20221111/1590898015227478016.jpg   目前對“三焦”的解釋存在兩種觀點: “三焦”有形論:主張三焦部位說和三焦網膜說的 “三焦”無形論:主張氣化三焦說的 由於各自的解釋比較學術化,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下相關的解釋,此處主要表達筆者的理解和傾向。根據《黃帝内經》《玄隱遺秘》《難經》《中藏經》《三十三難》等對於“三焦”的描述,筆者更傾向於認爲“三焦”有形,屬火,是連接所有臟腑器官組織的能夠傳遞能量,調和臟腑的網膜。 中醫裏說的“上焦有火,下焦有寒”,表達了如果中焦被堵,就會導致上下焦之間無法循環通暢,出現各自的症狀反應。 那麽“三焦”分別代表了什麽? 依據【三焦部位說】可知,“三焦”并不是獨立的器官,而是對人體器官的區域劃分,形成了上中下三塊病理區域: 1、上焦:指的是心肺臟器,含心、肺、心包,主要功能是輸送血氣,即主血的心臟能將血液發往全身,而主氣的肺部,則能將人體精氣散佈于全身。 【犯病症狀】胸悶、心悸、哮喘、咳嗽等,需要小劑量用藥。 2、中焦:含有兩臟兩腑,肝、膽、脾、胃,功能為消化、吸收、代謝。肝膽主分泌和代謝,脾臟主運化,胃主消化。 【犯病症狀】腹脹腹痛、嘔吐、腹瀉等,以調理脾胃機能為主。 3、下焦:肚臍以下的區域,含有三腑一臟,腎、膀胱、大小腸。下焦的主要是完成大小便排泄的功能。膀胱排小便,大便靠大腸。 【犯病症狀】便秘、大小便困難。   雖然兩派對於“三焦”的解釋不同,但是對“三焦”的作用理解卻是統一的: 通元氣 元氣,又被稱爲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是生命的原動力,如果身體無氣則無可救之。 元氣源於腎臟,通過三焦到達全身的五臟六腑之中,助力各個臟腑器官的正常運作。 如果三焦運行不暢或者功能衰退,就會導致全身或者某些部位出現氣虛的現象。 行水液 意思是“三焦”是機體水液輸送、排泄的通道。 身體的“三焦”系統猶如一個大型發酵池,吃的食物會在中焦進行發酵,發酵后產生的氣體會升到上焦,而消化后的殘渣則會被排入大腸、膀胱,以尿液、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 肺、脾、腎等臟器協同完成消化、吸收、代謝的任務,再以元氣為動力,通過“三焦”完成水液的運送和排泄。如果“三焦”不通,則無法順利完成身體的代謝過程,導致排尿少、身體水腫等症狀。  #三焦 #上焦 #中焦 #下焦 -------------------------------------------------------------------------------   参考资料出處: [1]彭榮琛,萬文蓉.論中醫三焦之我見[J].中醫藥通報,2014(02):41-43. [2]王虎良.中醫“三焦”探析[J].中醫藥臨床雜誌,2008(05):87-88. [3]薛永東.敲打三焦經,氣血運行才暢通[J].養生保健指南,2016:8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調理脾臟好過冬

2023年01月20日
公開
145

 脾虛的症狀表現爲:人會精神疲憊、臉色萎黃、乏力體倦、四肢欠溫、食少乏味、食後脹氣、形體肥胖、氣短怕冷等病證。 圖源:https://image.39health.com.tw/auth/w/20150826/6997.jpg 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辨別自己是否脾虛。 看大便 脾虛的人易出現腹脹、腹瀉,食欲不振,只吃一點東西就腹脹;容易拉肚子,其中水和糞便能分開的稱為“腹瀉”,水和糞便混合均勻的就叫做“便溏”。 看臉色 脾虛的人會臉色發黃,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逐漸變成“萎黃”,也就是臉頰發黃、枯萎消瘦,由脾的津液和氣不足,無法營養身體引起。有些脾虛的人不僅臉色發黃,還伴有虛腫,通常由濕邪引起。不過,肝病患者也可能臉色發黃,需要鑒別。 摸鼻尖 脾虛的人鼻尖黯淡,用手摸會發現有小坑,這是能夠反映脾臟是否健康的明顯區域。 其它 嘴唇乾燥無血色也是脾虛的表現。此外,脾虛的人睡眠質量也不好,入睡困難、夢多、驚醒等,精神狀態欠佳,容易心慌、健忘、反應遲鈍等。 要想養脾臟,就得早睡覺,多運動!健脾胃的飲食方向建議:多吃黃色的食物,比如: 鳳梨、香蕉、柳丁、南瓜、小米、黃花菜等。   #健脾 #脾胃 #脾臟 #症狀 #脾虛 -------------------------------------------------------------------------------   原文出處 & 参考资料: [1]脾不堪重負就虛了.生命時報.2018-11-29 [2]許光遠.(2014).中醫妙招讓你在家就能護脾胃.中華養生保健(3), 60. [3]符仁. 脾虛證症狀表現規律的研究[D].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艾灸真的有效嗎?

2022年12月26日
公開
87

相信不少人都聽説過艾灸,但是作爲中醫的治療手段,又會讓很多崇尚西醫的人士對之嗤之以鼻。對於艾灸有效與否的話題,從來沒少過,未來的爭論應該也不會少! 圖片來源:https://image.39health.com.tw/auth/w/20180418/32633.jpg   我們先用拆字的方式聊聊「艾灸」中的「艾」和「灸」: 「艾」是指材料,一般有艾草和艾絨兩類,大概可以用羽絨服的鴨毛和鴨絨來理解; 「灸」是使用方法,從中文的象形法來拆解,就是下面點着「火」,并在目標位置上方停留「久」一段時間。 合起來就是利用艾草類材料做成艾條、艾柱后,對人體的穴位進行溫熱刺激,幫助人體進行治療並提高人體免疫力。   行業裏面經常出現艾灸燙傷人或者沒有效果的新聞事件,核心原因還是有些小機構的艾灸人士并不專業,畢竟這個行業的門檻並不高。但實際上,艾灸的醫療作用已經取得了實踐的佐證,現代醫療研究也證明了其功效原理。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是一種十分有效且能適應于機體治療的物理因子紅外綫。根據物理學的原理,任何物體都可以吸收和發射紅外綫,人體也一樣。研究表明艾灸在燃燒時的輻射能譜為紅外綫,其中近紅外綫佔主要成分。近紅外綫可刺激人體穴位裏的生物分子氫鍵,通過神經、體液系統,更好的將能量傳送至病竈。也就是説,艾灸時的紅外輻射可爲機體細胞的代謝活動、免疫功能提供必須的能量,也能給缺乏能量的病態細胞提供活化能。   中醫講究“一灸二針三湯藥”,所以艾灸是治病的第一步,有些病的初期階段是可以靠艾灸調理的。那艾灸具體都有什麽好處呢? 1、疏通經絡、驅寒祛濕、活血化瘀 中醫認爲,經絡長久淤阻,會帶來各種疼痛症,熟話説“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而艾灸可以驅除體内濕寒、加快氣血在周身的流通! 2、提高抵抗力,延年益壽 艾灸有溫養補虛的作用,正確使用可以防治疾病、延年益壽!   但以下人群要謹慎或者不使用艾灸: ① 孕期和經期的女性 ② 體内有金屬埋件者 ③ 高血壓患者 ④ 良性及惡行腫瘤患者 ⑤ 熱性體質,比如經常有口腔潰瘍、怕熱、便秘的人 ⑥ 高熱病人、過度疲勞的人、身體紅腫的人都是不適合艾灸的人群   那麽適合做艾灸的人群有哪些呢? 寒涼體質(經常手脚冰涼、月經不調、痛經、怕冷、腹瀉等)的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產後回復的女性 肩頸、腰腿疼痛的人群 更年期人群   最後强調一句,大家盡量找有經驗且經驗豐富的持證人員給自己艾灸,否則容易受傷。  #中醫 #艾灸 #好處 -------------------------------------------------------------------------------   参考资料出處: [1]《女人做艾灸的十大好處》.搜狐.2018-10-15 [2]《三類人不宜艾灸》.中醫中藥.201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