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林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8個月

2006年12月04日
公開
3

這個時期的嬰兒,不但能坐、學爬行,而且還想嘗試扶著東西站起來,但這個過程可能會花費較長的時問學習。你不必急著去扶他,只要在安全的情況下,加以注意即可。最後,他就能自己抓緊物體,並且站得很好。 自從坐上螃蟹車後,寶寶的行動版圖大幅擴展,他會隨心所欲、橫衝直撞,逐漸離開大人視線範圍,所以環境安全更為重要。 這個時期的嬰兒,特別希望獲得媽媽的關愛,會設法引起大人注意,一旦看到媽媽回來了,會立即張開手臂撒嬌。父母應儘量滿足他的心靈需求,別讓他產生不安感。 ◎嬰兒身高體重平均值 身高: 体重: 頭圍: 胸圍: 會坐、會爬,能在二種東西中加以選擇,也會拿著兩件物品互相敲打,坐在地板上可同時玩二種玩具,對於手部動作的控制愈來愈隨心所欲了。 這是最喜歡模仿的時期,他會拍拍絨毛熊,如同媽媽在哄他睡覺一樣,也會學大人打電話、梳頭的樣子。這時候,他會藉由動作來表示本身的意志,例如伸出雙手要大人抱抱,也會發出狗狗、喝奶奶等含混的聲音,而且他已經真正能夠辨認親近的人和陌生人,可見智慧成長快速。這時期不妨常帶他出去見見世面,多與客人相處,會減低怕生的反應。 8個月大的嬰兒,大約有2、3顆牙齒。這時可以開始給他嘗試各種食物,並且每天吃二次固體食物,等習慣之後,再逐漸減少奶量。找一些好咬好拿的東西,如小餅乾、麵包,讓他練習自己用手拿著吃,不過,媽媽必須在旁注意,以免阻塞嬰兒的喉嚨。在週歲以前,應讓嬰兒學會自己拿著湯匙吃東西。開始時,他無法把食物順利地送進口中,掉三掉四,以致弄得四周一片髒亂,每次吃飯像打仗,慘不忍睹。這種邊吃邊玩的學習過程雖然給大人帶來不便,但如果為了怕把餐桌弄髒,而改用餵食的話,就喪了讓他自我學習的意義了。 練習刷牙對寶寶而言,也是相當新鮮有趣的。由於此時他喜歡模仿,所以可以教他一些如刷刷牙、洗洗手等簡單動作。這些日常生活的學習,能促進嬰兒智慧的開化,是很重要的,父母親不要因為怕麻煩而凡事說NO。總之8個月大的嬰兒,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心,讓嬰兒自由的嘗試,對身心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8個月大嬰兒—各項開發智能遊戲

2006年12月04日
公開
18

讓嬰兒從出生那一天起,給他充分的刺激與良好的學習誘因,是父母的責任。媽媽要給予寶寶足夠的刺激,讓其腦部的神經迴路得以打開,智力才能逐漸發展。而人腦則是產生各種心理現象的重要器官,包括了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興趣、性格……等。所以要培育傑出優秀的人才,請擅用智能開發,除了能開發小孩的智能外,還要培育他樂觀進取的態度、契而不捨的毅力、專注的精神,及善良、真誠、寬容等的良好人格。 寶寶從5個半月起,經常用眼睛、耳朵、雙腳、手腕和身體接觸外界,週遭世界對他而言,更加寬闊而具吸引力。不過這個階段的寶寶,記憶能力還不夠發達,所以對各項學習活動要反覆練習,透過遊戲增加他的短暫記憶、專注力及思考能力。父母應經常逗引寶寶,多和他互動,他的智能開發就在你的關懷中茁壯成長。 一、你藏他找 讓寶寶玩各種不同類型的「躲貓貓」的遊戲,可以培養孩子懂得去期待事物發生的能力,提供重覆的刺激,也能有效增加對事物的短暫記憶,而短暫記憶是發展長期記憶重要的基礎。在玩「躲貓貓」或「藏東西」的遊戲的過程中,訓練寶寶記憶媽媽沒蒙上手帕時在哪裡,不見了要如何去找;東西被藏起來了,只要知道在哪裡就能找到。這正是可以訓練寶寶記憶、觀察、思考、等待、探索、語言學習…等能力很好的遊戲。 遊戲方法: 1.可重覆玩前幾個月的「躲貓貓」遊戲,用手帕蒙住自己或寶寶的臉,讓他掀開手帕;或將玩具藏於身後、棉被中露出一小部份讓他去找,遊戲中別忘了要一直和寶寶說話喔。 2.把手帕當著寶寶的面蓋在玩具上,看看寶寶會不會動手去掀開。如果寶寶不會去掀,可換條透明的手巾,因為寶寶還認為「看不見就是不存在了」,看見了自然會去拿。引導寶寶去觀察、探索,短暫記住眼前的事物,如果他辦到了,給他愛的擁抱或讚美,這不但可促進親子心靈的契合,更可讓寶寶感受到被愛的感覺,這種滿足感正是激發他學習新事務的原動力。 二、學會「不行」,懂得「坦然面對」 寶寶自5個月大左右就看懂大人的表情,知道大人是生氣還是高興。這個月他更進步了,能理解大人簡單的詞彙而抑制自己的行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此時應教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據專家研究在遊戲中或生活當中,同時教他學會等待某事務的發生,習慣了等待,學習等待後就會有愉快的結果,自然就學會遵守規定而學會耐心對待。 1.當寶寶想去做不適當的行為時要制止他,如果做倒你的要求時要讚美他。例如寶寶想去摸插座或碰觸燒燙的水時,要撥開他的手,嚴肅地告訴他「不行!」讓他知道這是不可以做的事。這時媽媽的表情不可微笑,否則寶寶不知道你生氣了。重覆教幾次後,如果他看到這些物品不再去摸了,記得要親親他、摸摸他的頭鼓勵他說:「你好棒,真的不去做….」,及早教他遵守家規是很有必要的。 2.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希望寶寶遵守,但他又不容易做到的,這就需要你教他學會約束自己的慾望,而應該學會去「坦然面對」,而且要趁早教比較好,等他長大了就不容易做到了。例如:抑制不想收拾玩具的情緒,學會玩具要好好收拾;沒到看電視時間,要抑制想看電視的慾望,學會遵守規律及等待。一開始時,寶寶可能會任性哭鬧,媽媽要堅持原則,等他感受到因為做對了而被讚美的愉快經驗時,自然就學會了「坦然面對」。 三、扔東西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有許多行為看似不好,其實是正常現象。例如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把手裡的東西反覆扔到地上,還樂此不疲。在反覆的過程中,其實他就在認識許多新事物,也是一種學習,所以媽媽不要阻止他,應趁機給他更多的刺激,教他認識更多的事物。 方法:準備一些重量、質感不同的玩具,例如積木、羽毛、紙片、耐摔的小玩具、小塑膠碗等,讓寶寶把玩,在寶寶的床下或他經常出入的地方放一個大籃子,逗引他把手中的玩具往籃子裡扔。扔完後,媽媽將物品集中籃內,再一一取出並介紹物品的名稱和用途。一開始寶寶可能扔的不準,媽媽要抓著他的手教他對準。 這項活動可訓練寶寶的注意力、模仿力和掌握空間方向的能力,也能讓他累積對事物特徵的經驗,例如積木會重重落地,羽毛會在空中飄再緩緩落地等。 四、獨自玩耍 專心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儘可能不要去打斷遊戲中寶寶的專注情緒,讓他長時間獨自專注於一種遊戲或一個玩具中,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可以培養他的專注力及思考能力。 方法:拿日常隨手可得的東西,如杯子、鍋蓋、木槌、湯匙等,讓他摸一摸、敲一敲,把玩把玩,甚至放倒嘴裡嚐一嚐也可以。一次只給少樣玩具或拿些乾淨的廢紙讓他撕扯著玩,紙張可多樣,由薄到稍厚,由大到小,寶寶只要拿到紙就會撕得精光,玩得十分開心。撕紙遊戲不但可鍛鍊他的小肌肉群,還可培養他思考遊戲意義的能力,及享受獨自玩耍的樂趣。 五、平衡感遊戲 平衡感好的孩子較不易跌倒,也較能做跳躍等體操動作。撐住寶寶的腋下,讓他用腳蹦蹦跳跳;或將寶寶丟高高的遊戲;或抓住寶寶雙腳讓他倒栽蔥的姿勢,都可以培養平衡感。做平衡遊戲時要特別小心寶寶的頸子,可套個頸圈,及注意脖子的保護。 遊戲方法: 1. 丟高高 自己躺下將寶寶往上拋,邊說:「飛高高!飛高高!」速度先快後慢,讓他體驗不同速度的感覺,別忘了邊玩邊鼓勵他喔!這個遊戲適合各種時期,能促進身體平衡,增加運動機能。 2. 倒栽蔥(頭垂直朝下搖動) 如做過前面丟高高遊戲,可進行這項活動。抓起寶寶的雙腳呈倒立姿勢,再緩緩地前後搖晃,在到立及搖晃中就能增強他的平衡感。請記住不要抓寶寶的襪子或鞋子,因為可能會鬆脫,一定要抓他的腳。@、

爬得好才走得好

2006年11月28日
公開
7

8個月大的萱萱很喜歡到處爬,還會抓起地上的東西就吃,連忙把她抱進學步車內是奶奶的緊急處理方式,但是限制孩子爬,對以後走路的發展並不好,媽媽想趕緊找個方法告訴婆婆。 發展小百科 匐匍前進→學會手腳交互向前→維持身體平衡→順利爬行 6、7個月的寶寶開始會用肚子貼地,像毛毛蟲似地匍匐前進,有的寶寶還會以手肘頂地拖著身體前進。剛開始爬行時,常會倒退爬,或在原地打轉,那是因為寶寶還未能掌握腦和肌肉的協調性,也還沒有方向感。但慢慢地就學會手腳交互向前,以維持身體平衡,大約9∼10個月的寶寶就可以熟練的在家裡四處亂爬了。 學步車影響大動作發展 許多家長擔心地板髒,怕孩子抓地上的東西吃,於是讓寶寶坐在學步車或遊戲床裡,既安心又可以做些家事,但是這樣對孩子的發展好嗎? 邱南昌醫師指出,有些家長為了方便,將還不會坐的寶寶放在學步車裡,結果寶寶整個身體縮彎成「一坨」在車內,沒有機會運用身體的力量學習坐穩,以及減少孩子學習爬行的機會與訓練,嚴重影響孩子的大動作發展。 此外,有些家長還怕地上髒,調高學步車,讓寶寶的雙腳不沾到髒東西,而孩子則會以踮腳的方式來搆著地板、四處走動,影響腳跟與小腿之間的阿奇里斯肌腱的發育,造成踮腳走路的姿勢。家長切勿貪圖方便,而讓寶寶坐螃蟹車,只要將地板清潔乾淨,設一個安全的區域,孩子就能安全自在的學習爬,奠定良好的大動作發展。 爬,奠定走路的基礎 看著萱萱自由自在的在地板上爬,還不時抬起頭來跟媽媽笑,媽媽也跟著心情開朗了起來。雖然初學爬的時候,萱萱的動作很笨拙,手腳僵硬、協調能力也很差,常常小臉啪噠著地,小身子貼倒在地上,但是這些挫折都不會阻擋她爬行的樂趣。 爬行不僅可以加強寶寶頭部、軀幹、腰部、手臂、腿部的力量,奠定以後走路的良好基礎,寶寶的手掌也可因爬行四處探索時,增加觸覺辨別能力,提升精細動作的協調能力,並能增加寶寶的學習能力和成就感。 不要小看幼兒的爬行動作,這可是需要大腦皮質對手和腳上許多肌肉做複雜的協調和控制,這個歷程是漸進式的,由肩膀、手臂到腿和腳,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發展里程碑。 跳過爬行階段的孩子 孩子跳過爬行階段,對發展有什麼害處? 美國研究發現,墨西哥因為天氣炎熱、經濟落後,一般家庭沒有適當的地方讓幼兒爬行,當地的小孩大多在吊床上度過幼兒期,導致他們的大動作發展,比美國孩子落後許多。 這些沒有經過爬行階段的孩子,雖然後來還是會走路,但是主掌走路的基礎神經肌肉,沒有經過爬行的磨練,肢體大動作無法純熟,容易造成日後平衡不良、走路不穩或容易摔倒的情形。 給寶寶一個優質的爬行空間 寶寶開始會爬時,提供一個乾淨、安全的空間是非常重要的,爸媽需先檢視家中的環境,才能讓寶寶爬得更安心。 Step1 先蹲下來,用寶寶的角度來檢查家中的環境和家具、裝潢布置,是否乾淨、安全。 Step2 幫電線插座套上安全防護蓋,妥善收拾好雜亂的電線,不要讓幼兒拉扯玩弄。 Step3 徹底檢查地板上、低矮櫃上,是否有可能被寶寶撿食的物品?例如:小釦子、小物件要隨時撿起。藥品、殺蟲劑、清潔劑都要放在寶寶拿不到的高處,並將櫃子上鎖,樓梯口也需設置柵欄,以免發生危險。 爬行遊戲好好玩3 Tips 當寶寶熱衷於爬行時,爸媽可以適時引導,提升練習爬行的興趣。雖然說爬行是幼兒重要的發展階段,但每個幼兒發展的順序和快慢都不相同,大多數的幼兒先會爬才會站,但也有的寶寶是先學會站,再回過來學爬,寶寶想站,就表示他手臂和膝蓋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壯,可以靠自己的四肢扶著東西站起來,爸媽不要因此而過度擔心。 Tips1 當寶寶還只會坐著或趴著時,可以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改變姿勢、向前移動身體。 Tips2 當他開始向前爬行時,誘導他向後轉身爬回來。 Tips3 到寬闊的沙灘、或在軟軟草地鋪上墊毯,讓他爬一段遠距離,可訓練他爬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