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三寶貓豆媽咪 ^++^

轉貼 大家有空可以去吃看看唷!~這家小餐廳有6位聽障員工

2008年09月05日
勞工局為身心障礙者提供的社區化就業服務,
使聽障者能夠在芳庭義式餐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圖為擅長做沙拉的完全聽障者「玫璟」。
記者林弘斌/攝影
  邱美雲在中興百貨附近巷內開了家餐廳,店不大,不過7、8張桌子而已,可是店裡面卻一次雇用了6名聽障者,有熟識的顧客聽了很感訝異,問說:「你頭殼壞去?用那麼多?」邱美雲回說:「不會啊,跟這些寶貝們相處地都很愉快。」
  邱美雲剛開始時的確會有困難,聽障者的工作能量不高,所以要花2倍時間來教,加上對方聽不到,所以處處都不對勁,不過1、2個星期之後,漸漸熟識,邱美雲發現,其實也沒那麼困難。聽障者可能因聽不到,工作時都很專心,不會受情緒干擾。她說,自己很幸運,遇到有「大將之風」的員工,所以之後就陸續晉用聽障者。現在有6位正職聽障員工,還有2位候補中。
  其中還有一對50多歲的聽障夫妻,先生原來是做鞋師傅,退休後再到這裡上班。為什麼小餐廳還需要用到6位聽障者?原來邱美雲店內除了義式餐點外,還兼做生機食品,譬如沙拉、特製燒餅堡、三明治等等,這些都需要很多手工,跟做餐包不一樣。因做出口碑,加上他在Sogo百貨還有另一間同性質的店,所以會有固定客戶,有些前置作業及外送服務等都由聽障者來做。
  在店內則有2位聽障者,例如主廚就是,邱美雲稱讚他已經把她所有的功夫都學會。現在到這店內用餐,吃到的都是聽障者做的。邱美雲是店東,當然保證口味很好,她說:「還沒有客戶跟我抱怨說做得不好吃。」事實上邱美雲除了自己雇用聽障者,還推薦其他同業也雇用,例如她就叫永和豆漿老闆試試。她說,聽障者有個好處,就是你怎麼教會他,都會始終如一維持品質。所以「業主真的不會吃虧。」加上勞工局有一些補助,例如店內每周開會一次,輔導員都會到場做手語翻譯,所以溝通上並不困難。她說,現在跟聽障者共事久了,也學會一些手語,「謝謝不過手指彎一彎而已,」她說:「只要不帶成見,一點都不困難。」


聽障投入餐飲 效率超高



  大眾刻板印象,身心障礙者投入職場阻礙多,難得的是,台北市芳庭義式餐坊一口氣進用了七名聽語障人士,工作表現優異深得雇主歡心,人數甚至比店裡一般員工還多。
  廿六歲重度聽障的「阿寶」,私立喬治高職餐飲科畢,原在環南市場擔任清潔工,經台北市勞工局就業服務員吳秋南推薦來到芳庭餐坊,如今已升任主廚,是雇主邱美雲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吳秋南說,當初推薦阿寶,是感動於他每天一早就到市場掃地,工作認真,後來阿寶表示希望所學派上用場,於是由她居中媒合促成這分工作。
  芳庭有八德路、忠孝東路二家分店,十三位員工中七位是聽語障,包括一對五十歲的夫妻,先生原是做鞋師傅,退休後再到餐坊上班。卅六歲的黃淑如有二名讀國中的子女,在餐坊,一來學手藝,更能分擔家計。
  老闆邱美雲頻頻稱讚這群員工勤快、肯學,執行率更是「超高」,也是她願意陸續進用的原因,甚至店裡有缺額,她都考慮優先僱用聽語障者。七位員工也做外場服務,因店面不大,且店裡多為熟客,事先講一聲,客人多能體諒。
  吳秋南表示,就業服務員是雇主和身心障礙員工間的橋樑,為使雇主安心,就業過程中,就服員會全程陪同雙方,適時提供協助。此外還有「訓用留」機制,即進用後三個月內,由政府負擔員工基本薪資,進用滿六個月,則提供雇主每月七千九百廿元獎勵金。
  台北市勞工局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方案邁入第四年,計服務近六千一百九十位身心障礙者,就業率四成七。職種方面,聽語障人士以從事清潔、包裝、倉儲、模具組裝等勞動性工作居多;智障者多為洗車、清潔、賣場服務員、加油員;精障者多任包裝、倉儲助理、藥師、護士等,視障者就業難度最高。凡雇主、身心障礙者欲申請就業服務員協助,可電(○二)二五五九八五一八分機二一五洽詢。

無聲勝有聲
聽障餐廳 服務更用心
雇用7名聽障員工 客人很滿意
老闆娘:我收穫更多




  很多人以為和聽障者溝通困難,但台北一家芳庭義式餐廳,正常的老闆娘一口氣雇用七名聽障員工,僱佣之間建立無聲勝有聲的信任,顧客也願意用耐心和愛心與聽障員工互動,為繁華匆忙的台北商圈,增添一個溫暖角落。

  台北市勞工局今天發表「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向外界介紹芳庭餐廳進用聽障者的成功經驗。芳庭的老闆娘邱美雲說,她以前從沒想過雇用聽障者,去年店裡缺人手,社福團體的就業服務員向她推荐何不試試聽障者;她半信半疑,很擔心自己無法和聽障者溝通,但後來她決心給自己、給聽障的年輕孩子一個機會。

  沒想到這一試,讓邱美雲和聽障員工打開人生的另一扇窗。邱美雲說,在就業服務員的陪伴和協助下,和聽障者溝通並不難,只要說話時稍放慢速度,嘴型清楚,聽障的孩子都能藉著讀唇,了解她的意思。另外,她雖不懂手語,但聽障員工有些具備口語能力,有些可以透過書寫,表達意思毫無障礙。

  她更驚喜的是,聽障孩子個性沈穩,學習時認真專注,不論是在廚房學烹調,或在外場點菜、端菜、送外賣,他們不偷懶、不認輸。九個月下來,她的聽障員工愈雇愈多,如今已增至七人,其中一名更即將升任為大廚。

  芳庭的客人也願接納聽障員工;邱美雲說,一開始,聽障的孩子沒自信,不敢到外場服務,但客人們很溫暖,會主動放慢說話速度,再不行就寫在小紙條上,更常常稱讚聽障孩子的服務很棒,讓他們找到自信和尊嚴。

  邱美雲也說,很多人以為是她幫助聽障者,但這段日子下來,她看到身心障礙者生存和學習的韌性,也從客人身上看到了人性的溫暖,其實她才是收穫最多,最要向大家說「謝謝」的人。
【2005-03-17/聯合晚報/8版/萬象】
聽障廚師好手藝 用餐無聲勝有聲
聽障員工 用心沒話說老闆客人 都讚不絕口




  聽障廚師阿寶雖然口不能言,但烹調的義大利麵天天讓顧客豎起大拇指稱讚,小梅沖泡的金桔茶,客人也頻頻比手勢要續壺。

  台北市八德路2段芳庭餐廳有7位聽障員工,無聲勝有聲的餐廳裡,客人、老闆、員工用「心」對話。

  中華民國加倍社會福利關懷協會就業服務員吳秋南,是芳庭餐廳常客,月前她到此用餐,碰巧聽到老闆娘邱美雲想徵人,吳推薦邱可試著進用身障者,就業服務員還會提供現場輔導。一段時間訓練後,聽障員工正式上線。

  邱美雲說,她不會手語,一開始示範工作內容,教員工切菜、擺飾時,常無法溝通。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聽障員工認真、乖巧,雖然工作適應期較一般員工多出1個月,但認真態度卻更勝一般員工。

  勞工局昨天在芳庭餐廳舉辦用「心」與聽障員工說話,阿寶現場秀廚藝,香味四溢的佳餚,令人食指大動。負責泡茶的小梅說,她之前在紡織廠工作,到餐廳後,她很喜歡泡茶,在這裡大家像一家人。

  小梅剛到餐廳時,每做完一件事,邱美雲總會比「謝謝妳」的手語。沒想到一星期後,小梅滿臉疑惑問邱美雲「妳為什為要跟我說謝謝?」邱美雲心疼地說,一般人對身障員工不友善、沒耐心,讓他們心存畏懼。

  阿寶之前環南市場當清潔工,到芳庭餐廳學廚藝後,目前是八德店、SOGO店顧客眼中的招牌廚師。

  邱美雲表示,聽障員工會讀客人唇語,有客人一進門比一比肚子,表示很餓,此時阿寶就會大火快炒,沒多久香噴噴的佳餚上桌了。
勞工局表示,93、94年度該局委託30家公民營機構提供身障者社區化就業服務,洽詢電話:25598518轉215。

【2005-03-18/聯合報/C2版/北市要聞】


他們專心、真誠 老闆珍惜


  一般企業雇用身心障礙者意願都不高,邱美雲的餐廳卻進用了七位聽語障者,超過員工總數的一半,除因他們工作勤快認真外,與人交往的真誠,更讓她珍惜。

  「說實話,起初真的有點怕聘用聽障者」一來是顧忌自己不會手語,且印象中瘖啞人士好像都是詐騙集團,就業服務員也是店裡顧客吳秋南推薦第一位聽語障者「阿寶」到店裡上班時,邱美雲猶疑了好一陣子,但吳是客人,又不好推辭,只好點頭答應試試看。

  阿寶會讀唇語,邱美雲發現,原來和聽障人士相處沒有想像中的難,阿寶的表現更是出乎意料優秀,心中疑慮一掃而光,陸續進用了六位聽語障者。

  邱美雲表示,剛開始聘用聽語障者確實也有困難,比如做菜時必須由她親自示範,無法靠口頭指點,培訓時間也比一般員工要花上二倍時間,幾周後,情況漸漸好轉,她也抓到相處訣竅,比如有位員工聽不到高頻的聲音,和對方溝通時,她會盡量將聲音放低。

  店面不大,且多為熟客,邱美雲也讓聽語障員工從事外場服務,通常只要事先講一聲,顧客多能體諒,同時負責外送工作。

  或許是因不受外界干擾,聽語障員工工作時都很專心,更讓她稱許的是,他們與人相處時流露的那分真誠、不計較,「呷好到相報」她還推薦其他開店的朋友也雇用。

  另一讓邱美雲得意的是,她從員工處學了不少手語,總忍不住在熟客前賣弄兩下。前些日子,她發現女兒會拿筆丟聽語障員工,一問之下,才知是聽語障的「阿姨」對孩子說,要叫人時可用這個方法,她聽了「很心酸」,認為對大人太不禮貌而禁止孩子有這樣的舉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業服務員吳秋南適時提供震動式輔具,只要邱美雲一按鈕,員工身上的輔具就會震動,解決了這個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