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三寶貓豆媽咪 ^++^

轉貼至網路的文章星兒家長可以看看喔!^^

2010年05月20日
版權為網路的原創者所有禁圖利等事項
第十章 自閉症學生的語言障礙



 

第十章自閉症兒童的語言障礙

  自閉症患者不只在學習和發展人際關係的功能上有明顯的障礙,而且在語言發展上也有明顯的缺陷。一般正常兒童隨著發聲器官、大腦神經中樞與聽覺器官的發展成熟,在「傳達」、「轉換」與「接受」的語言歷程上,學習到人際溝通與適應社會的普通語言能力。然而,大部份的自閉症兒童終其一生,對語言的瞭解及表達均有很嚴重的問題,

 

1.自閉症的定義

自閉症是發生在二歲半以前幼兒的

一種嚴重精神疾病,它以無法和人溝通及各種知覺、語言、運動障礙及特殊的習慣為特徵。

  有關自閉症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對自閉症所下的定義最具代表性(加藤正明,1973):

自閉症幾乎是出生後三十個月以內所出現的症狀群。這種兒童對聽覺或視覺的刺激反應異

常,對別人說話的理解有困難,語言發展遲緩,語言表達方面常有回響語的現象,文法構

造不成熟,不會使用反轉代名詞,不會使用抽象的語言等特徵。在社會性關係方面的問題,五歲前最為嚴重,尤其是在視線、社會性接觸、共同遊戲等方面,可看出明顯的障礙。對固

定的行為模式有固著現象,拒絕變化或改變,對奇異的味道或東西有偏好,執著於一成不變的遊戲模式。抽象、象徵性的思考,或想像性的遊戲等能力低落。在知能方面所表現的範圍很廣,包括嚴重的智能不足、普通、到普通以上的程度。

2.自閉症的原因

到目前為止,很多學者從各個不同角度在研究自閉症的原因,大別之可以分為下列幾個看

法:

一.因為父母的個性或錯誤的教養方法導致的「精神分析學派」。

二.第二種看法認為自閉症的成因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某種障礙導致的神經學派。

三.第三種是心理認知學派的看法:此理論強調處理與組織訊息的異常,認為自閉症的語言

障礙是因其有限的訊息處理能力而造成。

四.第四種是認為自閉症是大腦中樞異常所產生之結果,由於中樞運作系統之變異,導致自閉症行為之特殊性。

五.此理論認為自閉症之病因,不只是心理、精神方面的障礙,經常是頭部、心理、生理各方面同時障礙。

3.自閉症兒童的溝通問題及語言特徵

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而此遲緩現象應歸因於溝通的問題。一般正

常兒童所有的內在本能的溝通欲求在自閉症兒童中是相當薄弱的,所以便產生了相當多的

溝通問題,Frith (1990)歸納如下:

●不會說話或話題受限制。

●獨特的語言方式及理解的困難。

●有時雖能理解語言,但對特別的抽象語之理解則極為困難。

●自言自語,或是一直反覆地說著相同的話(echolalia)。

●主詞或人稱代名詞的使用有混亂的現象:無法分辨「我」「你」的用法。

●構音、音調、節奏、音的高低、大小都有異常的現象。

●不會把聲音、動作或表情,當成溝通工具來使用。

●有時就算聽見了對方的問話,也無反應。

●常用固定的記號回答,再添加個人的意思,隱喻的說出特異話語的模式。

 

4.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特徵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障礙程度有極大的個別差異,其語障礙特徵如下:

一.口語方面

(一)理解口語的困難

有些患者完全不能理解,有些則可以理解字面上的意義,視認知功能之差異而定,如智力

較高的自閉症者尚能使用語言,但對較深澀的片語、雙關語等則無法意會。

(二)使用口語方式的異常

(1)無語言:Rutter(1966)指出大約有半數的自閉症兒童無語言。

(2)立即性鸚鵡式語言(immediateecholalia):如聽到別人說:「你好嗎?」,便跟著說:「你好嗎?」,但這並不代表他瞭解你的意思。

(3)延後式鸚鵡式語言(delayedecholalia):在一段時間之後喋喋不休重複某些字、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歌曲,同樣也有溝通性與非溝通性之分。如有一個兒童到學校後重複他在家中所看電視新聞的內容,這是無溝通性的。而有些兒童把以前所聽過的重複出來,如:「你要不要喝水?」實際上,他所要表達的是「我要喝水。」因為以前他每聽到別人說這句話時,便能得到水喝,因此當他渴了,便重複這句話。這也說明自閉症兒童只記得語音,而不記得語言之意義的情形。

(4)說話不帶感情:說話的目的在表情達意,所以一般說話時會自然的投入情感,但具有對

話能力的自閉症者和人對話時,都只是把過去所學過的語言,很機械式的表達出來,讓人

覺得他們是把他所知道的事「告訴你」,而非「和你談話」。亦即,他們缺乏一般人說話時一來一往、一問一答的相互溝通特性,有時甚至出現答非所問的情形。

(5)無法掌握音調:說話時有如木偶說話一般,斷斷續續,十分機械化,無法經由語音的音

調、節奏、抑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感受。

(6)音量控制不當:音量應依情況不同及外在的環境而調整,如在圖書館與遊樂場中的說話

音量便應有所區別,自閉症兒童常無法因情境調音量,因而構成人際溝通時的障礙。

(7)代名詞反轉(pronominalreversal)現象:誤把自己稱呼為「你」,而把別人稱為「我」,這可能是因為自閉症者無法從語言結構中領悟正確代名詞的用法,只記得履次被人稱為「你」或「他」,而別人講話卻自稱為「我」的緣故,這也是自閉症兒童記憶好而理解力差的例子。

(8)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少使用或不會使用「是」或「好」。

(9)自發性語言之文法結構不成熟:自閉症兒童經常使用自創的語言(或縮短句子,或自創新語)表達個人的意思。所以,除了跟他一道生活的人外,他人實無法瞭解其語言的意思。

(10)字義無法變話:當第一次學習一個字的意義後,此字便永遠被固定所學的意義,無法變

通,如「學校」與「校正」二詞中的「校」自閉症者便不易瞭解。

(11)很少發問:除了強迫性的行為表現外,他們很少會提出問題來發問。

(12)固定現象:自閉症者常有固定的儀式性行為,在語言方面亦然。例如有的兒童有重覆的

固定問題,而且要父母用固定的方式回答。

(13)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此」、「如果」等用詞的學習有困難。

(14)廣泛使用該受懲罰的言語:如罵人的三字經,或粗魯的髒話,因為它表達的強度與表情

很容易引起自閉症兒童的模仿選用。

 

二.非口語方面

(一)不易理解手勢、表情、姿勢等所傳達的訊息

他們無法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想,所以在溝通上常有困難。

(二)非語文的溝通方式

有些自閉症兒童常使用攻擊、發脾氣、傷害自己、面部表情、視線接觸、拉別人手等各種

姿勢意圖溝通。

(三)部份個案認字能力極佳

(四)部份個案擅長寫記憶性、敘述性的文章

 

 

約有35%至50%的自閉症兒童,由於認知差,無法學習語言,所以僅能使用一些無意義的聲

音(Vocalization)來表示溝通意圖。有的孩子會對某一種聲音有過度反應,這可能和過去不愉快的經驗有關。我們必需強調,自閉兒對環境聲音的不正常反應是一種不由自主的行為,並非孩子本意如此。

5.溝通訓練原則與方法

觀察自閉症兒童語言發展的情況,可以瞭解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可經由訓練而進步,因此首先可從這方面的努力著手。如果我們瞭解說話(語言表達)的能力是建築在語言理解的

基礎上,就不會急著要求兒童增加表達的語彙。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重覆、不斷地對自

閉症兒童說話,加強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是為訓練的首要之務。

 

一.語言訓練的原則

(一)不斷地對兒童說話:

對自閉症兒童說話,其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必須假以時日才會慢慢開花結果。語言學習有困難的自閉症兒童需要比普通兒童千百倍的聽聞機會。

(二)對著兒童的視線說話:跟自閉症兒童一起遊戲、拿任何東西給他、請他做任何事、幫他做任何事時,要常常對他說簡單的話。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時再

對他說話。自閉症兒童常常視線不看人,有時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時間非常短暫。不注意

您的時候對他說話是沒有效果的。但也不用著對較大的孩子,特地把臉靠過去,把他的頭

轉過來向著他說話。只要在不太遠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當時的情境對他說

話即可。

(三)選擇切合情境的話題:

眼前看得見、容易瞭解的自然話題為佳。尤其是以兒童感到關心或喜歡的事物做為話題,效果更好。不僅大人對兒童說話,希望兒童說的話,大人也可以先以兒童的口氣說給他聽,讓他知道這時候他應該怎麼說或回答才好。

(四)不必重覆練習太多次:父母為使兒童學會說話,同樣的話語叫兒童說五次、十次,有時

反而使自閉症兒童拒絕說話。比對一般的兒童多說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樣的事在同一個地方不要重覆兩次以上。但碰到同樣的事情或同樣的情況發生時,要再重覆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學,只要在適當的環境下,不斷地、自然地對他說話,讓兒童瞭解語言的意義,便可期待他逐漸會說出話來。

(五)不必矯正發音:

即使說不好,有表達意思的姿態即可,若刻意矯正發音,說不定反而會抹殺好不容易培養的說話動機。只要他肯說話,發音不正確的缺陷久而久之會改善過來。家長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確的說話範本即可,但千萬不要學兒童說娃娃語。

(六)只發語頭或語尾音時怎麼辦:這種時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矯正,下次碰到這種場合時,大人即時發出二次左右的正確語音即可。即使只發語首或語尾音,也表示他有表達意思的動機,便要趕快給予鼓勵。

(七)模仿電視廣告:這時家長或周圍的人會以為自閉症兒童語言能力不壞,若禁止他看電視,唱廣告歌,就可以學習說有用的話。事實上禁止他說廣告的話也沒有用,不如讓他繼續說俟機配合情境說些別的話題,提高其理解能力,以其慢慢說出有意義的話語。

(八)鸚鵡式語言如何處理:這時,像廣告一樣,想矯正他也矯正不了,不如不刻意矯正,在日常生活中配合當時的情境,多製造對他說話的機會。

(九)有耐心的聽他說話:自閉症兒童雖然表達能力貧弱,但想說話時大人要有耐心地聽他

說話。反覆地問同樣的問題時,大人也要認真的回答。如此,對自閉症兒童說話時,他

也比較願意以語言或非語言的姿勢、表情、手勢等方式來回答大人。

 

二.訓練時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一)了解起點行為:

先簡單測試兒童語言發展的程度。或先測試他具有那些基本能力。簡易的聽令能力和大肌肉動作的模仿能力,幾乎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因為透過這些模仿學習可以促進兒童對外界的認知發展,有助於日後的語言訓練。如果孩子已有說單字的能力時,訓練的重點則可放在說短句、表達需求上。

(二)擬定學習目標:

了解兒童的起點行為與分析現有能力後,我們要具體地列出他該增進的行為和該減少的行為,並讓家長瞭解,配合共同教導。

(三)實用的原則:

自閉症兒童的抽象思考能力有缺陷,不懂的舉一反三,我們要儘量透過實物幫著他們理解與獲得有用的溝通技巧。所以在教導自閉兒語言訓練時要以生活用語為優先。

(四)循序漸進的原則:

兒童各方面的能力是依循一定的順序而發展,自閉兒的語言能力亦不例外。例如一個孩子若不曾說過話,媽媽卻拿著果汁要他說出「喝」才給他,結果弄得孩子大發脾氣,媽媽沮喪不已。如果這個媽媽能了解孩子的學習重點在於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而非仿說,她就不會緣木求魚地要孩子去做那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所以在教學前必須先做能力分析,依兒童的個別差異,循序漸進的教。

(五)避免一成不變的學習過程:

自閉兒本來就有固定行為的特性,故在教導時應儘量多變化,不分時地給予機會教育。否則會造成他只在特定地方才知道某個東西,離開該處就不知道了。例如在教孩子認識水時,要讓他了解在瓶子中的是水,水龍頭流出來的也是水,水溝中的水也是水。

(六)運用行為改變技術的原理:

找出孩子的增強物(零食、飲料等),只要他達到該階段的目標即予以增強。

 

三.語言體操

(一)俯臥在地上腹部著地,兩手支撐在地上半身慢慢的挺起,這時開口發出長的「ㄚ--」

聲。

(二)兩腳跪坐後,上半身挺身,然後身體向後彎曲,發出「ㄚ--」的長音。進步之後就發

出「ㄚ--ㄚ--ㄚ--」的連聲音。

(三)以正確的姿勢站正,上半身慢慢向前彎曲,發出「ㄏㄚ--」的聲音。彎曲姿勢完了之

後再發出一、二次「ㄏㄚ--」「ㄏㄚ--」聲。

(四)肩膀向上縮緊時用力發出「ㄋㄨ--」一聲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