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doremi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引導幼兒欣賞古典音樂(二)

2007年08月30日
這次的音樂欣賞仍是貝多芬,曲目是: Violin Sonata No.5 in F major, "Spring" by Beethoven (貝多芬第五號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其實我們是聽整張專輯,但是因為這個樂章的變化比較明顯,比較容易解釋,所以我就拿這首當示範教學。

我在教學生的時候,覺得最難教的其實是情感的表現。認譜能力和手指技巧是靠勤勞練習,沒有其他捷徑。但是樂曲的風格詮釋卻一定要用心去感受,發揮想像力去聯想,還有最重要的是要勇敢的肢體語言把音樂表演出來,聆聽的觀眾才會有共鳴。(不過有些演奏家選擇直接邊演奏邊唱出旋律的詮釋,只是管樂的演奏者就只能靠肢體的表現了)所以為了讓兄弟倆從小就能毫不掩飾的把情感勇敢的表達出來,我要求他們學我跟著優美的旋律慢慢搖擺,雙手隨著音符的高低比上比下,但姿態始終保持柔軟優美。同時我也邊動邊學著音樂輕柔的唱著旋律,兄弟倆也會一樣葫蘆的跟著輕輕的唱。當音樂變得急促焦慮,我除了動作跟著改變之外,臉部表情也很明顯變得比較憂慮。看他們能對這種音樂詮釋的演練一學就有三分樣,我更確定自己這樣的嘗試,真的可以讓這倆兄弟以後在音樂表演上有更自然的音樂感。也只有在這麼小的年齡,孩子才願意大方的學我把音樂演出來。如果再大一點,知道害羞的時候,就要花更多的解釋和聯想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鳴。另外,這個年紀的幼兒還是靠感覺來了解世界,所以這時教他們如何表演出不同音感的力道也很適合。還有,我發現在孩子還沒觸鍵之前學這些音樂詮釋和力道觸感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無限的想像空間。因為一但開始彈琴了,孩子就會急著一直彈下去,而且有了一定的觸鍵模式,其他觸鍵的方式也就變得比較不容易適應。所以通常學生要學新的觸鍵方式的時候,都要經過一番解釋和聯想才能轉換自如。大部份學音樂的學生在開始正式學樂器之後,就要注重技巧練習和增強閱譜能力,因為這些都是重要的基本功夫。所以要兼顧技巧和音樂詮釋真的不容易,而我會這樣教,純粹是以防範勝於治療的心理來設計古典音樂的教學內容。

除了教兄弟倆音樂詮釋的演練,其他很容易聽出來的音階,合絃彈奏,短音和長音也都是用演練的方式來辨別。像音階的詮釋就是我用手指在他們的身上爬上爬下,一來哈癢好玩,二來這樣的上下爬動明確的讓他們知道音階就是爬上爬下的音符。連續的合絃彈奏就像馬車在走的聲音"摳摳摳摳",而我就手比彈合絃的姿勢在小朋友身上敲敲敲敲敲(順便哈癢,添加娛樂效果)。短音的呈現就是模仿彈短音的樣子,加上整個人縮起來像松鼠啃堅果一樣"兜,兜,兜"的隨著音樂的音量叫。長音的肢體動作就是雙手向外伸展,腳慢慢墊高,感覺好像整個人都要撐開來似的,然後自己也跟著"啦~~~"的唱。

經過這樣的肢體教學,之後聽其他的古典樂曲,兄弟倆的耳朵就比較尖了。只要是聽到類似的節奏,或辨別出教過的東西,他們都會興奮的叫我聽。以前聽古典音樂對我家的小孩是習慣,現在學會去欣賞樂曲的變化,聽古典音樂就變成樂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