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Karen ◕‿◕

親子遊戲【3歲6個月 ~4歲3個月】

2008年04月18日
親子遊戲【3歲6個月 ~4歲3個月】


■3歲6個月寶寶的親子遊戲■
★1. 對應比較

目的:學習對物體的數量進行比較。
前提:能數數。
方法:
(1)重疊比較:拿 4個口杯,拿 5把匙子,先讓孩子數一數,口杯、匙子各多少個,再告訴孩子說「現在,我們來比比誰多,誰少,多幾個?」讓孩子在每個口杯裡放把匙子,然後讓孩子說出匙子比口杯多,多 1個。家長說出 5比 4多 1個。
(2)並放比較法:如比較小動物玩具多還是蘋果多,先把小動物玩具排成一行,然後每個小動物玩具下放一個蘋果,一個對一個地上下並放對齊,就容易看出誰多誰
少,多幾個。

孩子開始是採用對應的方法去學習比較數的多少的,家長採用上述方法,使孩子直觀看到了兩組物體中,哪組多,哪組少,多多少,有利於孩子對集合的認識,對數目大小的理解,並有助於培養孩子理解對應的概念。

★2. 學畫圓

目的:瞭解圓的基本知識。
前提:認識圓。
方法:
(1)家長讓孩子說一說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2)讓孩子隨意畫出一個圓。
(3)在紙上壓一個盤子和瓶蓋,再用鉛筆沿著周邊畫一圈。
(4)教孩子用圓規畫圓,把圓規帶針的一條腿紮在紙上,移動另一條帶鉛芯的腿畫圓。
(5)告訴孩子圓規畫出的線叫圓周,圓中心的那一點叫圓心。把圓規的腿靠攏一些畫出的圓就小一些,腿撐開一些畫的圓就大一些,圓心到圓周的距離叫半徑。
(6)讓孩子學用圓構圖。


★3. 動物愛吃什麼

目的:瞭解動物的習性和按習性分類。
前提:認識常見的動物。
方法:讓孩子看圖問「哪些動物只吃草樹葉等植物?哪些動物只吃肉?哪些動物又吃草又吃肉?」然後告訴孩子:「吃草、樹葉或其它植物的動物叫草食動物,吃肉及其它動物的動物叫肉食動物,既吃動物又吃植物的動物叫雜食動物。」讓孩子再說一說三類動物各還有哪些。

★4. 學說地名

目的:發展音語能力和增加地理知識。
前提:能跟說。
方法:看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時,讓孩子跟著主持人說全國各地的地名。
看地圖教孩子說各國、各城市的名稱。
男孩子愛做開車遊戲,給他一個圓紙盤或籃子代表方向盤。媽媽說:「我們要到上海去,請開車。」讓孩子當司機。可不斷變換說出各地的名稱。

★5. 不同的季節

目的:瞭解不同季節的特點。
前提:知道夏天、冬天。
方法:讓孩子觀察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什麼特點,讓孩子說出春天天氣逐漸變暖了,小鳥又飛來了,鮮花開放了,小草小樹發芽了;夏天天氣熱,人們都穿上了短袖、背心,喜歡去河裡游泳,大家都愛吃冷飲;秋天天氣逐漸變涼了,人們穿上了較厚的衣服,很多水果都上市了,樹葉開始變黃並從樹上掉落下來;冬天天氣冷了,人們都穿上棉衣,戴上了手套、帽子,天開始下雪,可以滑冰和堆雪人了,有的家裡來了暖氣,有的燒起爐子等等。
通過觀察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使孩子分清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6. 今天我們做了什麼?

目的: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像
前提: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孩子從幼兒園回家時,家長可以問孩子:「你今天做了什麼?老師講了什麼?做了什麼遊戲?吃的什麼飯?學了什麼新本領等等?」
吃飯前後,一家人可以相互交流這一天做了什麼,睡覺前,家長可以問孩子家裡別的人一天都做了什麼。以訓練孩子記憶力。

★7. 種植物

目的:豐富生活知識,瞭解黃豆的生長過程,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
前提:具有一些自然知識。
方法:春暖花開的季節,準備一個中型花盆,最好是房前屋後有一塊土地,與孩子一起種上一些植物種子,讓孩子定期給它們澆水、施肥,觀察植物成長的變化,在孩子的照料下,植物發芽、長葉、開花、結果,使孩子瞭解成長的意義和過程。這種成就感有助於培養自信心。同樣,一年四季都可以種些生長期短的植物,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更可陶冶孩子熱愛自然的情操。

★8. 奇妙的照像術

目的:進一步加強孩子對定向方位的認知。
前提:對方位有初步的認知。
方法:
(1)先告訴孩子簡單的照像方法,再告訴孩子奇妙的照像術能使你成為一個托起高樓的大力士。把照像機放在離孩子準備「托起」的高樓正面很遠處,讓孩子站在離照像機很近的前方,讓孩子伸出手掌,在照像機的鏡中,高樓的基部正好落在孩子的手掌上,成像後,孩子就成了托起高
樓的大力士。讓孩子自己照一張來試試。
(2)電影裡的小矮人是怎麼拍成的;讓扮小矮人的小朋友站在照像機的遠處,孩子伸出手臂,從鏡頭中看小朋友好像站在孩子手上時成像,小矮人就拍出來了


■3歲7個月寶寶的親子遊戲■

★1. 誰多誰少

目的:正確判斷物品的數量。
前提:掌握10以內數字。
方法:
(1)把同樣數目的、不同大小的物體,在桌上擺成不同形狀,問孩子哪個多?然後讓孩子分別數數,報出總數。如把大小蘋果擺成形狀,問孩子大蘋果多還是小蘋果多,還是一樣多。

(2)讓孩子數出 6個核桃,在桌上擺成形狀,問孩子那堆核桃多?哪堆少,還是一樣多。
孩子開始學數時往往受物品的大小和定向排列的疏密及形式的影響,不能正確判斷物品的數量,通過上述訓練可使孩子在判斷物品數量時,排除物品大小和空間排
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出物品的數量。

★2. 照顧小弟弟

目的:培養孩子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助人為樂的精神。
前提:具有一定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
(1)利用孩子現有的玩具,如娃娃、餐具、醫療器械等,給孩子創造一個小家的環境。
(2)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出一些主意,如:「現在你是這個家的主人,小弟弟(布娃娃)來家裡作客,你怎麼招待他
呀?」(分給他食品)或者是「小弟弟今天發燒,不舒服了,你應該怎麼辦呢?」(帶他去醫院)「小弟弟跟你一起玩玩具,你應該怎麼辦呢?」(謙讓)等等,長此以往,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 踩一踩

目的:發展觸覺能力和語言能力。
前提:有正常的觸覺。
方法:讓孩子光青腳在皮革沙發、毛地毯、木地板、水泥塊、沙地、草地。大理石等不同質地的地面走走,讓孩子感受他們有什麼不同;用語言去描述感覺,使用溫的、熱的、冷的、軟、硬、光滑、粗糙、平坦等詞。通過幾次訓練,讓孩子有初步的感覺體驗後,可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地面所踩的物體的材料。

★4. 複述故事

目的:培養孩子有意記憶能力。
前提:孩子能講完整的語句。
方法:
(1) 3歲的孩子愛聽故事,家長可用一些較短的故事來讓孩子複述。一個短故事家長講三四遍後,孩子就能記住了,下一次孩子如果再纏著成人要聽故事,家長就可以說:「前幾天媽媽給寶寶講的故事《龜兔賽跑》你還記得嗎?今天你講給媽媽聽聽好嗎?」孩子講故事時家長要注意聽,並且看著孩子,孩子講完故事應及時給予表揚。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講得很好,講故事積極性就高。
(2)平時家長可給孩子以複述的機會,如週末外出購物,家長可以在家裡列購物單,邊列邊告訴孩子要買些什麼東西,到商店時問他購物單的內容。
(3)複述的前提是:聽時集中注意力,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成人的表達方式就顯得較為重要。成人講故事時應語言形象生動,並不時配合動作。

★5. 曲線、塞線

目的:瞭解幾何基本知識。
前提:有一定認知能力。
方法:
(1)家長拿一個繩子,讓孩子抓緊繩子的一頭,把繩子拽緊,然後告訴孩子看一看這就是直線,把繩子拋在地上,繩子彎曲在地上,告訴孩子這就是曲線,站在高處讓孩子把繩子垂直往下放著,告訴孩子這就變成了垂直線。垂線是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垂直的直線。
   
(2)讓孩子看一看周圍哪些是垂直線?
(3)如何檢查是不是垂直的。讓孩子在繩子上掛上重物,那麼繩子就會垂直於地面,帶重物的繩子可用來檢測物體是否垂直,讓孩子用帶重物的繩子去檢測一下桌子腿、廚櫃門、房門是不是垂直的。如果桌子腿不是垂直地面的,帶重物的繩子就不會貼著桌子腿。
(4)回答問題。如果建築隊不垂直地砌牆會怎麼樣?(牆易倒塌)

★6. 我不怕

目的:幫助孩子克服恐懼,鼓勵他獨立地應付恐懼,用積極的態度抵制恐懼,而不是退縮。
前提:對一些自然現象有初步瞭解。
方法:
晚上將燈關上,讓孩子處於黑暗之中,在黑夜中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捉迷藏,還可以帶著孩子去散步,仰望北斗星辰,使孩子產生遐想。經過這樣的訓練孩子逐漸就克服了對黑夜的恐懼。

孩子害怕雷雨交加的天氣時,也應向他介紹科學知識,告訴他這沒有什麼可怕的,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象。當然也應告訴他不要站在電線旁、高樓和樹底下。

嚴重的恐懼會使孩子形成膽小、怯儒的性格,也會使感知狹窄。所以家長不要嚇唬孩子,也不要將自己的膽怯感染給孩子。

★7. 做動作學認字

目的:培養孩子識字的興趣。
前提:對文字有一定興趣。
方法:3∼4歲孩子已經學會了許多動作,家長和孩子可以邊做動作邊學識字。
(1)孩子作出一個動作,家長拿出一個與動作相同的字或詞,如跑步、坐下、拿東西、擁抱、吃飯、張嘴、刷牙等等,讓孩子學習。
(2)當孩子學會了與動作相同的字後,讓家長可作動作,讓孩子找出表示此動作的詞,或者家長出示一個詞讓孩子做動作,做對了表揚,做錯了糾正,有時家長對孩子掌握的字故意做錯動作,讓孩子指出和糾正,增添遊戲的興趣。讓孩子在遊戲中掌握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3歲9個月寶寶的親子遊戲
★1. 學習數的形成

目的:認識5以內數的形成。
前提:會點數說出總數。
方法:家長拿一個紅蘋果,一個青蘋果,然後問孩子「一個紅蘋果加一個青蘋果有幾個蘋果?」讓孩子數一數;然後再問「2 個蘋果中有幾個紅蘋果?幾個青蘋果?」讓孩子說出 2個蘋果中有一個紅的蘋果,一個青蘋果,進而家長告訴孩子,
2中有兩個 1。再加一個黃蘋果就可按上法學習 3的形成。逐漸讓孩子瞭解 3中有 3個 1,4中有 4個 1,5中有 5個 1。
此遊戲也可換用其它實物進行,讓孩子認識數的形成就能比較出數的大小和給數排序,進而能進行加減法計算了。

★2. 認識三角形

目的:瞭解三角形的特點。
前提:瞭解角的概念。
方法:
(1)家長用粉筆,在地面上畫一個三角形,然後邊教孩子哼兒歌,邊踩著三角形的三條邊走,兒歌內容是:「走呀走,圍著三角形走一走,拐個角,向前走,拐個角向前走,再拐角,向前走,一直走到大問口。」「三角形,三角形,我有三條邊,我有三個角。」通過上述遊戲,讓孩子認識到三角形由三條邊三個角組成。
(2)讓孩子看看周圍哪些物體是由三角形構成的。
(3)讓孩子畫不同的三角形。

(4)讓孩子數一數圖9-1有幾個三角形並塗上不同的顏色。

★3. 墨跡作畫

目的: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前提:有一定作畫基礎。
方法:
(1)家長放一張紙,在紙上滴一滴紅墨水,讓孩子用大拇指或拳頭或手心在墨水上按一下,然後根據墨跡讓孩子想像像什麼,說的物種越多,說明想像力越豐富。
(2)在墨跡上,讓孩子添上幾筆,可能畫成什麼,添的筆劃越少,畫的物體越多,說明越有想像力。

★4. 小朋友搶我的玩具怎麼辦?

目的:培養孩子解決衝突的能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家長對孩子說:「今天我給你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朋友搶我的玩具怎麼辦》。小明是個好孩子,幼兒園老師經常表揚他。有一天,小明正在搭一個積木房子,突然,一個小朋友星星跑過來搶走了小明的積木屋頂,小明很生氣也很著急,他該怎麼辦呢?你能幫助小明想想辦法嗎?」
家長先讓孩子想想解決的辦法。然後與孩子一起總結出解決辦法:①咱們一起玩,兩人分享。②我再找一個,這一個給星星。③告訴星星:「不能搶別人玩具,搶玩具的不是好孩子。」
家長可通過例舉類似的事件,讓孩子學會如何解決生活中發生的衝突,提高解決能力。

如問孩子:
①如有人不小心碰倒你,你怎麼辦?
②如有人有意碰你,你怎麼辦?
③如有人打你,你怎麼辦?

★5. 續編故事

目的:培養孩子互相幫助的品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
(1)家長給孩子講故事例如《小雞和小鴨》:小雞和小鴨是好朋友,它們每天一起出去找東西吃,一起玩。有一天,它們走到了一條小河邊小鴨子很高興,對小雞說:「小雞、你在河邊等我,我去給你抓泥鰍和小魚吃。」小雞說:「好吧。」小鴨到河裡去了,小鴨一頭扎進水裡去抓泥鰍。小雞見小鴨鑽進水裡不見了,以為小鴨子淹死了,然後小雞怎麼樣了呢?它做什麼來幫助小鴨呢?
鼓勵孩子把故事編下去,「小雞馬上跳進河裡去救小鴨,但是小雞不會游泳,快要淹死了,這時小鴨鑽出水來發現了小雞,趕緊把小雞救上來。」或者小雞請烏龜或鵝來救小鴨。
(2)家長還可找類似故事讓孩子續編,提高兒童的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

★6.有序觀察動物

目的:培養孩子的觀察興趣和學習有序觀察方法。
前提:有可觀察的動物。
方法:讓孩子在較近的距離裡觀察,觀察時,家長引導孩子有順序地觀察,一般觀察動物從頭-->頸-->身體-->四肢-->尾巴的順序,家長要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觀察和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家長提問要針對此動物的明顯特徵,並能及時概括其特徵)如讓孩子觀察小兔。

◆家長提問:
這個漂亮的小動物,它叫什麼?(小兔)
小兔的頭上有什麼?(耳朵)
小兔的耳朵長嗎?(是長耳朵)
小兔的眼睛是什麼樣的?(是紅的眼睛)
小兔的嘴在哪裡?(請孩子指一指)
它的嘴有凡瓣?(三瓣)
家長總結:
小兔有兩隻長耳朵,紅眼睛,三瓣嘴唇。
家長提問:
小兔的身上長著什麼?(毛)
什麼顏色的、什麼樣?(白色)
孩子模一模白兔的毛怎麼樣?(毛茸茸、又暖、又軟)
白兔的身子後邊長著什麼?(尾巴)
兔子的尾巴短嗎?(短)
兔子的身體下長有什麼?(腿)
有幾條腿?(四條)
前腿和後腿哪個長哪個短?(前腿短後腿長)
兔子是怎麼走路的?(讓孩子學兔蹦蹦跑)
兔子喜歡吃什麼?(青草、蘿蔔、青菜)
家長總結:
兔子有短尾巴、四條腿,前腿短,後腿長,喜歡吃青菜、青草、蘿蔔。

通過上述方法,經常引導孩子觀察,比較同類物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提高感官感受事物的準確性,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7.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目的:初步認識聲音。
前提:有正常的聽力。
方法:
(1)讓孩子把一把尺子的一端按在桌面上,快速撥動另一端,讓孩子聽聽尺子發出的響聲。

(2)敲鼓讓孩子聽鼓聲。
(3)拿一根繩子用力在空中一揮,讓孩子聽繩子發出叭、叭的聲音。

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告訴孩子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用手去觸發音的尺面可感到尺子的振動。繩子振動產生了聲音。在鼓面上放些砂子,敲鼓時不僅聽見鼓聲,還可看見砂子在鼓而上振動而引起沙子跳動而產生聲音。

◆試一試:
(1)讓孩子把手放在爸爸喉的部位,當爸爸說話時,就可以感覺到喉的振動。
(2)撥一撥拉直的琴弦,你是否在聽到聲音時,也感覺到琴弦的振動。


■3歲10個月寶寶的親子遊戲■

★1. 哪兩樣東西常一起用?

目的:培養辨別相互關係的能力。
前提:具有日常生活知識和初步推理能力。
方法:
(1)家長依次問孩子:「這是什麼東西,它是做什麼用的?」
(2)當孩子找到相關東西時,進一步問:「什麼時候我們同時使用這兩樣東西?」
(3)用筆將相關圖連起來。

(4)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進行此類遊戲,家長說一個物品,孩子答一個相關的物品或人,如筆--紙或墨水;衣服--褲子,汽車--司機(輪胎);牙刷--牙膏等等,促進孩子的思考能力,反應能力及語言能力。

★2. 比賽

目的:訓練孩子的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
前提:知道物體近大遠小的道理。

方法:家長讓孩子仔細觀察圖,兩個同樣長的梯子靠放在樹幹上,猴子和小貓在爬高,讓孩子判斷是誰爬得高,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數一數
梯子的格數,它們分別爬了幾格。

★3. 正方形、菱形

目的:認識正方形和菱形。
前提:認識三角形。
方法:
(1)家長拿 4根火柴在桌上擺一個正方形或拿一張手絹,然後告訴孩子這個圖形叫正方形,讓孩子數一數,正方形有幾條邊?每條邊是不是一樣長?有幾個角?他們的角是不是一樣大?是不是一條邊與另一條邊垂直?
如果孩子不能回答,家長可告訴孩子正方形由四條邊組成,每條邊是一樣長的,四個角一樣大都是直角,讓孩子通過擺正方形瞭解正方形的特性。
(2)讓孩子用硬紙板,剪四條紙條,固定四個端點做一個正方形,然後讓孩子複述一下正方形的特徵(四條相等邊,四個相等的直角)。
把擺好的正方形兩邊輕輕一擠,然後讓孩子看一看,「它還叫正方形嗎?」告訴孩子它不再叫正方形,它叫菱形,讓孩子想一想菱形有什麼特點?

菱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同樣長的邊,而且相對的兩條是平行的(所以它們又叫四方形)。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菱形兩相對的角相等,四個角都不是直角。
(3)讓孩子畫正方形、菱形。
(4)讓孩子看看和想一想哪些物品是由正方形、菱形組成的。

★4. 分份

目的:學分成相等的份。
前提:懂得多和少、大和小。
方法:告訴孩子現在有2個小朋友,你只有一張漂亮的紙,要把它分成同樣大小、的二份,怎麼分?家長可拿出一張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紙讓孩子從不同角度去分。

當孩子學會後,再讓他學分成相等的 4等份。

★5. 學折紙

目的:發展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前提:有一些簡單的形狀和空間方位知識。
方法:家長可結合實物採取遊戲的方式教孩子學折紙。家長可邊示範邊講解,使孩子能掌握要點。如將正方形對邊折,就是一本書。將書打開,兩邊向中心相對而折,出現了一扇門,將門的上下兩邊相對於水平中心線向前折疊就是一床小被子。

★6. 會變的水

目的:瞭解水的固態、液態和氣態。
前提:具有相應的生活知識。
方法:
(1)讓孩子用杯子裝滿水放進冰箱冷凍箱裡,過2∼3小時後,取出杯子讓孩子看一看,平常我們所見的會流動的液體狀的水,降溫後變成了固體的水。
(2)媽媽用小壺燒開水,水開了,水壺口旁冒出了氣體,平常我們所見的液體的水加熱後變成了氣體的水蒸氣了。
(3)讓孩子拿一塊玻璃板放在水蒸氣上方,看一看玻璃上出現了什麼?出現了小水滴,小水滴逐漸增大增密,終於變成大水滴掉了下來。水放進冰箱後又變成了冰。(注意不要燙傷凍傷)
(4)用一個杯子裝滿水,在水中放一根繩子和放幾枝鮮花、塑料花、紙花、彩色紙屑、玻璃球、圖片等,放進冰箱裡(或冬天的窗外),當杯中的水凍成冰塊後,取出杯子,放在室內幾分鐘後,用力拉繩,把冰花拿出來了、掛在室外,非常好看。


■3歲11個月寶寶的親子遊戲■

★1. 默數

目的:發展計數能力。
前提:數數後說出總數。
方法:家長隨意拿幾個玩具、水果、食物或扣子、珠子等,讓孩子不用手點數,只能心中默默數數。然後說出總數,根據孩子的情況開始可給較少的物體,隨著孩子的進步可增大數量,此遊戲可隨時隨地進行,如果孩子能做到給物體就數,說明孩子的計數能力已經達到了新的水平。


★2. 拼擺圖形

目的:發展空間知覺,記憶力。
前提:認識基本顏色。
方法:
(1)找一些紙板,剪成多個直角三角形。兩面貼上不同的顏色,如:紅、黑、白。然後家長把三角板擺成不同的圖形,讓孩子照著圖形擺好,看孩子是否能擺對。

(2)當孩子能比較熟練照圖形拼圖後,家長可先擺好 1 個圖形,讓孩子看清記好,最後拿開圖形,讓孩子憑記憶把圖案擺出。隨孩子的能力提高逐步增加難度,經常訓練能很好的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3. 快速找圖

前提:能初步的看懂圖意和理解語言。
目的:培養孩子思維的敏捷性、語言理解能力。
方法:家長先收集畫面比較簡潔。人物關係明顯的動物、人物、風景畫交給孩子,然後家長說一句話概括說出圖的特徵,讓孩子在圖中找出家長所說的圖。
如:
(1)頭戴紅蝴蝶結的小白兔在河邊吃草。

(2)小朋友在爸爸媽媽中間游泳。

可以經常變換圖片,從易到難進行。

注意:家長在描述中準確的運用表示方位上、下;左、右;裡、外;前、後;中間
等詞。

★4. 想一想像什麼

目的:發展想像和思維能力。
前提:能認識多種物品。
方法:家長在紙上畫一個圓,然後問孩子它像什麼東西,如果孩子不回答可以提示,有哪些吃的東西是圓形的,有哪些用的東西、玩的東西是圓形的,天上有哪些東西是圓的等等。說得越多越好。

★5. 買東西

目的:通過買賣遊戲,學習計數。
前提:會點數,瞭解5以內數的組成。
方法:孩子當售貨員,做好賣東西的準備。家長買東西,先問孩子今天賣什麼東西,然後說出自己想買什麼。詢問要多少錢,然後孩子拿出貨物,家長付錢。應均為 1角的硬幣,孩子好點數,最後計算對不對,家長把東西拿走。
家長根據孩子的能力,設計一些問題讓孩子點數、計數。例如買一個蘋果多少錢?買 5個蘋果多少錢,或幾個硬幣?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計算,可用貨與錢對應的方法,讓孩子直觀的學習。

★6. 摩擦生熱

目的:瞭解熱的產生。
前提:對熱有正常的感覺。
方法:
(1)讓孩子兩手摩擦,會感覺到雙手發熱。
(2)劃根火柴時能著火,為什麼?
仔細想一想:生活中哪些情況下能使物體生熱。

如:
①鋸木頭時,鋸子和木頭都會發熱。
②如圖11-4來回拉扯繩子,可使木棍及繩子發熱。

給孩子講一講「鑽木取火」的故事 。


■4歲3個月寶寶的親子遊戲■


★1.誰是好朋友

目的:瞭解10以內數的形成,熟悉相鄰兩數之間多1少1的數量關係。
前提:會口手一致點數,說出總數。
方法:家長應邊講解邊出示實物和玩具,在遊戲中學習。如學習了這個數的形成和熟悉它的相鄰兩數,可先拿3個蘋果,對孩子說「寶寶你數一數這裡有幾個蘋果?如果3個加1個,是幾個?如果3個拿走1個,是幾個?邊說邊拿來或拿走一個蘋果,這樣讓孩子較直觀地看見數的變化,引導孩子回答出3個加1個是4個,3個拿走1個是2個。然後再拿出幾個蘋果擺成階梯形,對孩子說「你看看,3前面的數是不是2,後面的數是不是4,2和4都是3的相鄰數,都是3的好朋友,3去掉一個就是2,3加上一個就是4.」用同樣方法可讓孩子知道,2
的好朋友是1和3,3的好朋友是2和4,4的好朋友是3和5,……。即除1以外每個數都有兩個好朋友,這兩個好朋友就是與它相鄰的兩個數。


★2.應放幾個?

目的:熟悉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前提:能點數和說出總數。
方法:讓孩子數一數每個盤子中蘋果的數,並把總數用圓點或數字表示出來,然後問孩子第二個盤子的蘋果比第一個盤子裡多一個,比第三個盤子裡少一個,第二個盤子裡應放多少個;請孩子把蘋果放在盤子裡。家長可用實物對孩子進行10以內數的訓練。


★3.看和誰比

目的:初步瞭解量的相對性。
前提:瞭解序數。
方法:
(1)家長拿一本書,問孩子「這裡有1本書,看它是厚?還是薄?
(2)家長隨意指一棵樹,問孩子「這裡有1棵樹,你看它是高還是矮?
(3)家長隨意拿一個西瓜,問孩子「這裡有1個西瓜,你看它是大還是小?告訴孩子,判斷物體的厚薄、高矮、大小等必須要通過比較.如比較線的長短,與這根短的線比,它就長與這根長的線比,它就短,這就是量的相對性.

★4.天、地、鼻

目的:訓練孩子靈敏的反應能力和注意力。聽覺與動作的協調能力。
前提:能夠按照聽到的口令做相應的動作。
方法:
(1)由媽媽做領頭人,爸爸和孩子圍著領頭人坐下。領頭人說:我說「天」時,你們用手指天;我說「地」時,你們就用手指地;我說「鼻」時,你們用手指鼻子。
領頭人用各種速度和順序說出「天、地、鼻」3個字,同時加上手勢。帶頭人的動作,故意和說的話不相符合,比如,說到「地」時,故意用手指鼻,讓遊戲者也跟著做錯。看遊戲者是否不受干擾。所以,遊戲者要按照領頭人的話來指方向,而不能盲目地跟著他的動作做。
(2)孩子熟悉這種遊戲後,可擴大詞和動作範圍,如耳朵、嘴巴、手、腳、電視機、電冰箱、大樹、太陽、高摟等。

★5.比較觀察

目的: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掌握觀察方法。
前提:掌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觀察順序。
方法:讓孩子認真觀察圖畫,找出兩幅畫中有幾處不同的地方。(有五處不同)。
註:指導孩子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有規律的觀察方法。


★6.連點作圖


目的: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有意注意力。
前提:具有初步繪圖能力和有意注意力。
方法:家長用一張白紙,在紙上點上均勻的小點,告訴孩子把不同點連接起來就可以變成有趣的圖形,家長先描幾個圖,給孩子啟示。然後讓孩子自己描,描的圖形越多,越新奇,越說明孩子想像力豐富,具有較高的創造力


★7.拍手歌

目的:培養孩子有良好的品德,活潑的性格和連貫的語言。
前提:能講連貫的語言。
方法:
(1)拍手歌是孩子最喜歡的一種兒歌形式,節奏感強,有聲有色,又有動作,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形式。家長可將需要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編進拍手歌中,便於孩子接受。

(2)「拍手歌」範例
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練身體。
你拍二,我拍二,奶奶給我講故事。
你拍三,我拍三,小朋友呀都來玩。
你拍四,我拍四,消滅蒼蠅和蚊子。
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可隨地吐。
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殼別亂丟。
你拍七,我拍七,洗澡以後要換衣。
你拍八,我拍八,常剪指甲勤刷牙。
你拍九,我拍九,每次飯前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髒的東西不要吃。
你也拍,我也拍,僻僻啪啪僻僻啪,
唱歌跳舞樂哈哈。

★8.美麗的顏色

目的:讓孩子瞭解三原色。
前提:認識紅黃籃三種顏色。
方法:
(1)家長購買三種顏色的顏料包括紅(曙紅)。黃(檸黃)、藍(湖藍)。這三種顏色是任何顏色都是不能調配出來的,稱為三原色,三種原色可調配出任何一種顏色。
(2)取3個白色透明的杯子把紅色、黃色、藍色分別放在杯中用水調好,然後分別在紅色中加入黃色;在黃色中加入藍色;在藍色中加入紅色,用棍攪拌勻,三個杯子中水的顏色會逐漸變成三種不同顏色橙色、綠色、紫色,這三個顏色叫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