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 陳潔西///

日期

#Tag

尋麻疹

2010年06月28日
公開
44

何謂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很癢的皮膚病,經常是急性發作。會使病人的皮膚出現像蚊子叮一樣,一塊一塊的皮膚浮腫。 這種類似蚊子叮的,形態不一的疹子皮膚科特稱為膨疹。膨疹可以突然出現,幾分鐘或幾個小時後就自己消退,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蕁麻疹膨疹是因為皮膚內的血管擴張且通透性增加所造成的,可使皮膚出現短暫性的浮腫。 蕁麻疹的皮膚癢可以很嚴重,甚至於令人無法專心工作或正常睡眠。 蕁麻疹是一種令人沮喪的疾病,一般估計約有百分之二十的人終其一生曾為蕁麻疹所苦。 如蕁麻疹較厲害,浮腫位於皮膚的深處時,則可見皮膚腫脹變厚,此時又稱為「血管神經性水腫」,容易見於嘴唇、眼皮、手掌、腳掌。 如蕁麻疹發生於喉嚨,可引起喉頭水腫及呼吸困難,嚴重時還有生命的危險。 如蕁麻疹發生於消化道黏膜,則病人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的現象。 大部份的蕁麻疹為急性發作,發作時間自數小時至數日不等,很少超過六個星期;少部份的蕁麻疹發作會超過六個星期,則稱之為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隆起的腫塊可以在身體的某一處出現,短時間後消失,然後又一處接一處的在其他部位出現。 搔癢通常會使其惡化,每一單一隆起腫塊持續不超過二十四小時。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原因為過敏反應, 在過敏原未完全離開身體或是不斷再接觸到過敏原時,膨疹將反覆的發作 --------------------------------------------------------------------- ●常見引起蕁麻疹之原因: 急性蕁麻疹常只由單一原因引起,慢性蕁麻疹則可能由單一或多發性原因造成。 1.飲食:   海鮮(尤其生食者):蝦、蟹、貝類、不新鮮的魚 含酵母菌或經過發酵處理的食物:養樂多、健素糖、表飛鳴、優酪乳、麵包、饅頭、蛋糕、布丁、乳酪、醋 含人工食品添加物(如人工色素、防腐劑、抗氧化劑、香料…等):市售飲料(汽水、果汁、茶…等)、醬菜、各種罐頭食品、零嘴(糖果、餅乾、蜜餞…等)、泡麵…等 堅果類食品:花生、核桃、腰果、杏仁、胡桃 含咖啡因者:巧克力、咖啡、可樂、茶、可可 某些水果:芒果、草莓、蕃茄 含酒精的飲料或菜餚:所有酒類 其它: 蛋、牛奶、香菇、竹筍、殘留農藥的青菜 2.藥物:所有藥品、維它命及健康食品皆有可能,較常見者如一些消炎藥物(如阿斯匹靈)、抗生素…等。 3.感染: 細菌性:牙齒疾病(如蛀牙、牙周病)、鼻竇炎、尿路發炎…等。 黴菌性:如念珠菌感染、足癬(香港腳)、甲癬(灰趾甲) …等。 病毒性:如B型肝炎、某些濾過性病毒引起之感冒…等。 寄生蟲感染:如滴蟲感染、腸道寄生蟲…等。 4.吸入性過敏原:如花粉、黴菌孢子、粉塵、動物毛髮、小蟲的分泌物或排屑物之微粒…等 5.內分泌:如甲狀腺功能異常、荷爾蒙(某些女性之蕁麻疹發作與生理周期有關)。 6.物理性因素:導至物理性蕁麻疹,如搔抓、壓力、陽光、冷、熱、運動、水等因素。 --------------------------------------------------------------------- ●如何避免接觸過敏原: 慢性患者應記錄飲食日記及膨疹發生的時間、程度,以找出可能的食物過敏原(飲食日記應包括食物、茶水飲料、藥物、健康食品及補品、零嘴…等) 。 對曾經因服藥而引起蕁麻疹的患者,應請教醫師,將可疑藥物名稱記下,看病時先告知醫師可能會過敏的藥物。 慢性患者若有其它身體不適(如蛀牙、鼻竇炎、尿道炎、腸胃不適),應儘速就醫治療,以避免感染性過敏原長期在體內作遂。 避免到灰塵和煙霧多的地方;對羽毛過敏者,不可飼養小動物;對花粉過敏者,不要插花、栽花。家中最好不要鋪地毯;並隨時保持空氣流通。 物理性蕁麻疹的患者應避免引發之物理性因素即可。 --------------------------------------------------------------------- ●蕁麻疹應注意的其它護理工作: 沐浴方面: 可以使用肥皂或沐浴乳。 儘量少洗熱水,熱水易使血管擴張,而使膨疹更厲害。 止癢方面: 按醫師指示,局部使用冷敷或止癢藥膏。 剪短指甲,避免對局部搔抓,而造成皮膚損傷。 通常單一次無併發症的蕁麻疹並不需要特別探究原因,但對於反復性的急性發作、慢性蕁麻疹、合併腫脹呼吸困難等嚴重症狀者,則建議做進一步詳細檢查。應詳細記錄可能引起蕁麻疹的食物、不尋常的曝露,蕁麻疹症狀的發作頻率和嚴重度、正在服用的藥物、居家環境等資訊,都有助於醫師尋找出蕁麻疹的誘發因子。 必要時過敏免疫科醫師會為病患安排血液、尿液常規、X光片檢查及皮膚試驗,和特殊的免疫檢查如抗細胞核抗體(ANA)、類風濕因子 (RF)、血清免疫球蛋白E (IgE)、多重過敏原同時檢測試驗 (MAST)等,都有助於蕁麻疹誘發因子的鑑定。 有哪些不同型態的蕁麻疹? 一般將蕁麻疹分為過敏性及非過敏性二大類。 過敏性蕁麻疹:兒童較成人常見,是由於免疫系統對食物、藥物、感染、昆蟲叮咬、輸血反應或其他物質的過度反應所造成。藥物如盤尼西林、磺胺類是引起過敏性或免疫性蕁麻疹的常見原因。最近一些研究顯示有些慢性蕁麻疹是由自體免疫機轉所引起,病人對自己的皮膚成份產生免疫反應所致。某些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也可能以蕁麻疹的方式表現。 非過敏性蕁麻疹:泛指那些無明確可界定過敏基礎所引起之蕁麻疹,常有下列型態: 一、皮膚劃痕症(Dermatographism):硬物劃過皮膚後所引起的蕁麻疹。 二、冷引發的蕁麻疹:身體接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