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赤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先根深而後葉茂

2007年12月18日
公開
16

先根深而後葉茂   早些年,我有個鄰居醫生,他很喜歡在自家的大院子裡種樹。但他很少給樹苗澆水,那些樹長得很慢。 有一天,我決定去拜訪一下那個醫生,問他會不會為樹苗長不快而感到擔心。 他 帶著一種自豪的口氣,給我講了他的絕妙理論。 他說,如果老是給樹苗澆水,樹根就會習慣於土壤淺層的舒適環境,而且總等著輕易就能得到來自地面的水。 因為他不常澆水,樹確實會長得慢一些,但這樣樹根就能向土壤的深處生長,去那裡尋找水份和養料。 因此,這些樹會有很深的根,更能抵抗惡劣氣候的侵襲。 他還告訴我,他每天都會拍打這些樹。 後來,我搬到了國外生活,就再也沒有見過他。 又過了幾年,我從國外回來,去看了看先前住過的地方。當我走近那兒時,發現了一片從前沒有的小樹林。 那是一個風大和嚴寒的日子,街上的許多樹都被風吹彎了腰,似乎根本無法與嚴冬抗爭。 而當我走進醫生的院子時,我看到了他的樹非常結實;樹幹幾乎紋絲不動,堅強地抵禦著大風。 看到這麼奇妙的結果,我思緒萬千…… 每晚睡覺之前,我都會去看一下我的孩子們。 我總是為他們祈禱,多數情況下祈求他們的生活能輕鬆一點,少受些挫折與打擊…… 我想,是改變一下我的祈求的時候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日後的生活定會遇到不計其數的困難和挫折,生活中總會有疾風暴雨,不管我們情願與否。 我將祈求我的孩子們能帶著深「根」成長,這樣他們就能從最最來之不易的地方得到最好的養份。 資料來源學習電子報

超級業務員 !!!!!

2007年12月17日
公開
37

感謝 嘉茵 提供 超級業務員 !!!!! 一個鄉下來的小夥子去應聘城裡大百貨公司的銷售員。 老闆問他:你以前做過銷售員嗎? 他回答說:我以前是村子裡挨家挨戶推銷的小販子。 對談之下,老闆蠻喜歡他的機靈:你明天可以來上班了,下班的時候,我會來看一下。 一天的光陰對這個鄉下來的窮小子來說太長了,而且還有些難熬。 但是年輕人還是熬到了 5點,差不多該下班了。 老闆真的來了,問他說:你今天做了幾單買賣?, 一單,年輕人回答說。 只有一單?老闆很吃驚地說:我們這兒的售貨員,一天基本上可以完成20 到 30單生意呢。 那你賣了多少錢 ? 300,000 美元,年輕人回答道。 你怎麼賣到那麼多錢的?老闆目瞪口呆,半晌才回過神來。 是這樣的 ... 鄉下來的年輕人說 : 一個男士進來買東西,我先賣給他一個小號的魚鉤,然後中號的魚鉤,最後大號的魚鉤。接著,我賣給他小號的魚線,中號的魚線,最後是大號的魚線。我問他上哪兒釣魚,他說海邊。我建議他買條船,所以我帶他到賣船的專櫃,賣給他長 20英尺有兩個發動機的縱帆船。然後他說他的大眾牌汽車可能拖不動這麼大的船。我於是帶他去汽車銷售區,賣給他一輛豐田新款豪華型 ' 巡洋艦 '。 " 老闆後退兩步,幾乎難以置信地問道: " 一個顧客僅僅來買個魚鉤,你就能賣給他這麼多東西? " " 不是的 "鄉下來的年輕售貨員回答道:他是來給他妻子買衛生棉的。我就告訴他 ~ 你的週末這下沒搞頭了,幹嘛不去釣魚呢? ~

快樂製造機

2007年12月16日
公開
20

快樂製造機   前幾天到內湖聽一場演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講者 朱平 先生,分享如何讓自己做個「快樂製造機」。 他談到他每天早晨都會去逛傳統市場,每天都會製造一些快樂給賣菜的老闆們。 比如他買了23元的菜,拿30元給老闆,說:「老闆,23元算25元,找我5元就好。」這些老闆們反應大致上有四種反應── 第一種:起初非常驚訝,之後非常開心地找了5元,說謝謝。 第二種:老闆堅持找7元,不佔客戶便宜,但老闆很開心。 第三種:是多送點蔥蒜,也很開心。 第四種:是最高竿的反應,「不然我幫你湊30元好了,一共是32元,算你30元就好。 哇,真是高手,原本是要讓老闆佔便宜的,反過來卻讓客戶多買又有佔便宜的感受,更是個「快樂製造機」。 前日傍晚,我逛傳統黃昏市場時,決定玩一下 朱先生的遊戲,暫時改了殺價習慣,想創造點快樂給老闆們。 我到一家以前常殺價、討斤兩的攤販前,買了157元的青菜,結帳時,剛好聽到菜販老闆對旁人說了一個笑話,非常好笑。 我非常愉快地說:「老闆,你好幽默,你的笑話很好笑,157元算160元,這裡是160元,不用找了。」 老闆笑了,說:「這怎麼可以,不然妳還需要甚麼,我送妳。」老闆便送我一大塊嫩薑。 後來到了另一家買甜不辣29元,拿30元給老闆,我說:「阿伯,29元算30元,不用找了。」 老闆有點訝異,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還是找了1元給我,我笑笑地把1元還給他,說不用找,他趕緊又多放了一塊甜不辣給我,從他驚訝轉而高興的表情,我知道我做到了。 回家的路上,我嘴角掛著微笑,哼著歌。睡前在日記裡寫下:「算一算,我多花了4元,賺到了甚麼? 1.賺到了好心情; 2.賺到了老闆的笑容; 3.賺到了老闆的謝意; 4.賺到了老闆的友誼; 5.賺到了一塊嫩薑和一塊甜不辣; 6.賺到了愉快的晚餐。」 當我們決心要當個「快樂製造機」時,就會感染對方,形成一個良性的影響,讓更多周遭的人像我們一樣,成為「快樂製造機」。 資料來源學習電子報

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

2007年12月15日
公開
37

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   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 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同理,當你給予他人,當你為別人付出,那個真正獲利的也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 某天,小張要去相親,因為沒有看過對方,擔心她長得太醜,於是交代朋友,十分鐘後call他的手機,這樣他就可以藉機遁逃。 到了約會地點之後,小張發現女方驚為天人,於是心想,等一下手機響不要回就好了。 沒想到,美女的手機這時候響了起來,美女聽了兩秒後,對小張說:「對不起,朋友有急事找我,我要先走了...」 -------------------------------------------------------------------------------- 有一個男人在派對上對男主人說:「今天的美女真多,要是待會兒我泡上一個,你可不可以把樓上的房間借我一用。」 主人說:「那你老婆怎麼辦?」 這人說:「放心,她不會想念我的,我只失縱一下而已。」 主人說:「我不是說這個,我是說十五分鐘前,她才向我借了樓上的房間。」 -------------------------------------------------------------------------------- 有一個老光棍,他並沒有什麼嗜好,只是喜歡在睡覺前喝一點葡萄酒自娛。 然而,他發現這幾天有人偷了他的酒。 他便懷疑偷酒的是他的佣人,於是就把酒倒出來,再裝入他的小便。 但裝小便的酒,仍然每天減少。他很不高興的把佣人叫來,責備一番。 「不,我並沒有偷喝」佣人說:「我是想做味道更香更可口的菜給您吃,所以我每天燒菜時,都加了一點在裡面。」 -------------------------------------------------------------------------------- 從這三則短文中各位有沒有發現什麼共通之處呢? 沒錯,你怎麼對別人,別人就怎麼對你;你給別人什麼,別人就回報你什麼。 說得更白一點就是,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 就像我在前面說過的,不管你丟出去什麼,或是想了、說了、做了什麼,最後都會回到你身上,不是嗎? 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自食惡果的事說都說不完,讓我們再聽下面的故事: -------------------------------------------------------------------------------- 在一家簡陋的酒館裡,正在喝大杯啤酒的李先生,突然覺得內急,他匆匆忙忙站了起來,又想到上廁所時,酒可能被別人偷喝,猶豫一會後,他找到一張紙,寫上「我吐口水在這裡」,把它放在杯子下面,然後才放心的去上廁所。 過了幾分鐘後,李先生回來時,他看到另一張紙寫道:「我也吐了一口在這裡,哈!」 -------------------------------------------------------------------------------- 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如果你對人冷淡,別人也會回以冷漠;如果你經常批評別人,你也會接收到許多的批評;如果你總是擺一張臭臉,沒錯,別人也不會給你好臉色。所有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 套句詩人奧登(W.H.Auden)的話:「人受惡意之作弄,必作惡以回報。」 如果你陷害別人,哪天你也會遭人陷害。 同樣的道理,當你帶給別人歡樂,你就會得到歡樂;帶給別人祝福,你就會得到別人的祝福;如果你經常讚美別人,不久你也會聽到有人在讚美你,「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你讓他人經歷什麼,有一天你也將自己經歷;你怎麼對待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孩子也會怎麼對待你。 我想許多人一定聽過,格林童話中有一則關於一位老人和兒子住在一起的故事。 老人的耳力已經不行了,眼睛也看不見,顫抖的雙手經常把飯菜洒得滿地,碗也常打破,兒子夫婦倆感到非常厭煩,給老爸爸一付木製碗筷,把他趕到廚房幽暗的角落,不准和大家一起用餐。 有一天,兒子看到自己的兒子用刀片消木頭,他好奇的問孩子要做什麼。 結果孩子回答:「我在替你準備將來要用的木碗、木筷。」 從此以後,年老的父親又回到餐桌上吃飯,家人也都非常孝順他。 -------------------------------------------------------------------------------- 農夫的哲理: 有一個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榮獲最佳產品獎,而他也總是將自己的冠軍種籽,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他農友。 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大方? 他說:「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品質。因此,我很樂意其他農友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 他的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 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保證有效的秘方就像那個農夫一樣,如果你想要得到冠軍的品種,就要給別人冠軍的種籽。 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 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 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後你會發現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樂,那就去帶給別人快樂,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愈來愈快樂。 明白了嗎?我們所能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為他人多做點好事。己所欲,施於人。 凡你想給予自己的經驗,就給予別人;想別人怎麼對你,就怎麼對待別人。 世上只有快樂好,快樂最好的方法是多做好事,要做好事最好的就是對別人好。 是的,對別人好,就是快樂,也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1.感恩給你機會的人 2.感恩給你智慧的人 3.感恩一路上陪伴你的人 資料來源學習電子報

一輪明月

2007年12月14日
公開
9

一輪明月   「一輪明月」照我心──「老師的用心,孩子看得見!」 紹祥是個很乖的小孩,四年級,很懂事,在教室裡常幫我做很多事;放學時,也陪我鎖教室的門,替我牽腳踏車,一起回家。 而且,他的毛筆字寫得很好,所以他常常寫些小詩、春聯,偷偷地放在我的桌上送給我! 說真的,我很疼愛紹祥這個「善解人意」的小男孩,也常用「笑瞇瞇的臉、柔柔的眼光」對待他。 可是,一天早晨,紹祥的媽媽氣急敗壞地跑到學校來,告訴我說:「紹祥又偷錢了,這次偷的是兩千元!」 「不會吧!」我不太相信地說:「紹祥這孩子很乖巧、聽話,怎麼會偷錢?」 「老師,妳不知道啦,妳不要被他騙了,他是出了名的雙面人!他在學校好像很乖,可是妳不知道,他在家裡有多壞,常常偷錢! 他爸爸天天打他、罵他,可是他偷錢的壞習慣一直沒改!」紹祥的媽媽怒氣未消地大聲說道。 「他什麼時候開始會偷東西呢?」我問。 「從幼稚園開始就會啦!」 「可是,我教他一年多了,班上從來沒有人掉過錢、或掉過東西啊!」 「他就是喜歡妳,所以才不敢在妳面前做壞事啊!」 「可是,這麼好的孩子,為什麼非偷錢不可呢? 他在家裡,是不是心中有什麼痛苦、陰影、或悲傷呢?」 當我這麼一問,紹祥的媽媽眼眶馬上紅了,也哭了起來! 她說:「我連生三個女兒,最後才生紹祥這個男生。 可是他爸爸覺得兒子『不打不成器』,一定要嚴格管教,才能『棒下出孝子』;所以只要紹祥一做錯什麼,他爸爸就很兇地打他、打得很厲害,有時連我也被打……」 紹祥的媽媽低泣地說:「紹祥……他只要前一天被他爸爸打,隔天,他就一定會偷家裡的錢,真的很壞!」 看著哭泣的媽媽,我心裡一陣難過。 事實上,紹祥的本性很好,只是在他的心裡,有一處「很痛苦、陰暗的角落」,我想,我必須帶一盞燈過去,把他照亮才好! 回到教室上課時,我說一個故事給孩子們聽…… 從前,有個老禪師,一個人在山上修行。 一天晚上,他散完步後,走回屋裡,赫然發現有個小偷正潛入屋內偷東西;這老禪師知道,屋裡沒啥東西好偷,這小偷將「一無所獲」,所以就脫下外袍,站在門口等著。 倉皇中,小偷看到門外的老禪師,嚇了一跳;當他想逃走時,只見老禪師將手上的外袍披在他身上,輕輕說道:「沒有什麼東西好送給你,這件袍子,你就披著吧!山上夜裡天氣很涼,你自己一路要小心哦……」 小偷不知所措地離去時,老禪師望了天上皎潔、明亮的月亮,感慨地說道:「唉,真想把『一輪明月』也一起送給他!」 這句話,那小偷聽到了,但,他頭也不回、加快腳步地逃走了。 隔天清晨,天亮了,老禪師打開門,驚然發現,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袍,已經摺疊整齊、恭敬地放在門口。 老禪師很愉快地說:「真高興啊,終於把『一輪明月』送給他了!」 故事說完了,全班小朋友一片靜謐。 我問小朋友:「為什麼老禪師會這麼說─『終於把一輪明月送給小偷了呢』?」 小朋友們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人回答。 此時,我將眼光移到紹祥的身上,我看著他,也期待著他! 我相信,他這麼聰明的小孩,一定會聽得懂! 當我的眼光與紹祥交會片刻後,他,懂得我的心;他舉手站起來說道:「老師,老禪師說,他終於把『一輪明月』送給小偷,是說小偷很慚愧,可是,他的心,已經像一輪明月一樣,很乾淨、很潔白,以後再也不會偷東西了!」 紹祥說完,我倆目光再次一望,他的眼光閃著淚水;而我,也掉下了眼淚! 現在,紹祥長大了,書法寫得極好,他每年春節前,都會親自書寫春聯送給我;而我,總是將這些春聯貼在門上,也時時刻刻記得─他「一輪明月」的心與鏡! -------------------------------------------------------------------------------- 有一隻馬從馬廄裡脫逃了,主人非常的焦急,到處打聽詢問,看看是否有人見到了他心愛的馬? 可是,不管主人再怎麼描述該馬的顏色、形貌、習性,仍然沒有人知道馬兒跑哪裡去了? 正當馬的主人垂頭喪氣地站在路旁、不知怎麼辦時,剛好有一個獵人經過;獵人問明原因後,即告訴馬的主人:「或許你可以改變你的問話方式,你就可以比較容易找到馬。」 馬主人想了想之後,知道了,就向附近的農夫問道:「請問,哪裡有溪流?怎麼走法?」 也向樵夫問說:「請問,哪裡有山丘,可以登高望遠?」 於是,馬主人就循著別人的指引,爬上了山丘,從高處俯瞰溪流,終於看到了自己心愛的馬匹,已跑得又渴又累,正駐足在溪邊喝水、休息。 這故事告訴我們,人都有一貫的「思維模式」,也常被過去的想法所「制約」;但我們也可以打破以往的思考和觀念,讓自己在溝通的方式上,有新的嚐試和突破。 就像本文「一輪明月」的故事一樣,倪老師在遇到孩子犯錯時,並沒有立即「拆穿、點破」,或公開指責孩子、讓孩子難堪;相反地,她用「委婉、比喻」的方式,來保留孩子的面子,也維護孩子的「自尊」! 「老師的用心,孩子看得見!」倪老師不露痕跡的暗示,讓孩子知道過錯,並誠心改過;這,豈不是「愛的教育無比之美」嗎? 這亦即古人「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的道理。 【啟示】 我們可以試著做「引導者」,而不要做「強勢指導者」或「命令者」! 因為有創意、有耐心、循循善誘的引導,比嚴詞教訓或命令,更有助於孩子們的自我成長。 同時,我們也可以學習──容許別人有犯錯的空間,不必當眾「羞辱他」或「撕破臉」;畢竟,有「弦月之憾」,才有「滿月之美」呀! 資料來源學習電子報

換算幸福

2007年12月13日
公開
20

換算幸福   我有一個朋友,13歲時,正是花季的年齡,不幸雙目失明,後來他父親送他去了一盲校,沒想到,盲童都很羨慕他,因為畢竟有13年的時間他曾親眼看到過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他知道花朵如何美麗,太陽如何明亮,白雲如何飄逸,天空如何蔚藍。 他更知道爸爸、媽媽的笑臉。 很多盲童都說,假如能讓他知道其中一件,就是最大的幸福。 而他卻知道這樣多,他對那些盲童來說,他擁有的簡直是一座幸福的寶庫呀。 正因如此,他懂得了滿足,他更懂得了珍惜。 在盲校中,他的學習成績最優秀,掌握的才藝也最多。 同時,他還告訴身邊的同學,他們也是幸福的,沒了雙眼,你可以聽,可以撫摸,你可以講,可以唱,還可以跑,可以跳。 因為有了快樂,整個盲校沒有一絲苦難與悲觀的情緒,洋溢出的都是幸福的陶醉。 前幾天,我乘車從銀川去上海,同座的有一位上海人,一位寧夏石嘴山人。 上海人說,他現在每月收入6000多元,除去各種開銷還可節餘4000多元。 話音剛落,便引來周圍一片羨慕的讚嘆。 有的說:我一個月才掙1000多元,你節餘的錢就相當我4個月的工資呀,你真是太幸福了。 對此,石嘴山那位朋友有自己的見解,他說假如錢可以買來幸福的話,你應該學會換算幸福的方法。 比如說這位上海朋友吧,每月可有4000多元的存款,一年可存5萬元左右,按說已經不少了,和我相比,我一年只能存下一萬多元。 有了錢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首先是居者有其屋呀。 在我那裡,房子每平方米八九百元,而上海卻在上萬元。 如此算來,假如我要買一幢上百平方米的房子10年就夠了,而這位上海朋友則要20年,這樣算來,我的幸福應該是這位上海朋友的二倍。 由此我想到俄國作家契詞訶夫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手上紮了一根刺,那你應該高興才對,幸虧沒紮在眼裡。」 美國第32屆總統的 富蘭克林.羅斯福家中曾失竊,損失慘重。 朋友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回信說:「親愛的朋友,謝謝你的安慰,我現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 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生命。         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         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這種幸福的換算方法,不僅是一種豁達的生活態度,更是一種超脫的生活智慧。 所以說,有什麼樣的幸福定義,就會有什麼樣的幸福感。 資料來源學習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