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Michelle_小蜜

超Q∼Baby Pink and Toddler Pink

2011年09月10日
這週兩個Baby班正式開跑,幾個小baby也在教室裡爬來走去,十分熱鬧!

Baby Pink 和 Toddler Pink 是以童謠和硬頁書為主的故事時間,教室裡的佈置和一般故事班不同,整個空間和流程完全參考溫哥華公共圖書館的Baby Time來進行,其實,自從我第一次參加溫哥華公共圖書館的Baby Time,就一直夢想著可以將這樣的模式帶給台灣的媽咪和寶寶。

不過,Baby班要成軍,有兩大困難:

1. 要讓媽咪相信這麼小的寶寶在一場混亂當中真的能把童謠和英文輸入腦袋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起來他們真的都沒在聽嘛!其實每個孩子學習的方式不同,尤其是baby,他們通常不是經由"專心坐著聽"來學習,他們就是一面玩、一面動、眼睛也像是沒在專心看的時候,就偷偷學起來了。他也許不會馬上表現給你聽、給你看,但如果能持續親子共讀共唱達兩年以上,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穫和驚喜。

2. Baby Time 是帶領媽咪學習"如何在家與孩子玩英文和玩童謠"的過程,媽咪需要抱著寶寶上上下下(up, down, turn around...),一整堂課下來,活動量超級大,回家後還要做功課、背歌詞才能把這些童謠融入生活中。但是,媽媽的語言就是孩子的語言,媽媽會唱的歌、孩子很容易就開口唱,這跟帶baby到教室來上英文一點關係都沒有,老師示範的、帶領的是媽媽"在家"能怎麼做,如果您已經會了,那麼我會認為兩歲以前的小寶寶不需要出來上英文課!

兩歲以前的生活經驗會大大影響未來孩子對這種外國語言的感覺,如果是快樂無壓力的經驗,孩子通常會喜歡英文;如果是有壓力的,提前痛恨放棄英文的例子很多,所以我只想帶領媽媽們一起營造孩子自然快樂無壓力的英文環境(*註),並不想"教"會寶寶英文。

一歲以下的baby跟正在學步的toddler,帶領的童謠是差不多的,但玩童謠的方式稍有不同,不過,重點都在這些活動要融入生活中,才會真正好玩有效。

經過第一週試上、第二週正式上課,Toddler Pink裡的一位小男孩,還是只喜歡窩在媽媽懷裡,聽故事還蠻專心,一唱起童謠,他就開始暴走,三番兩次還直直走向大門,說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媽媽只好辛苦地抱著他站著聽故事、站著看大家玩童謠。我鼓勵媽媽:就讓他觀察我們吧!他需要時間。

我本來以為,還需要久一點的時間,沒想到今天媽媽分享了小男孩在家裡的回饋,這種"觀察型"的孩子總是讓人驚豔,故事喵裡已經有好幾個這樣的例子囉∼

經過小男孩媽媽的同意,下面轉貼媽媽在FB的分享(藍色字體部份):

聽了兩堂故事課的兒子,老師說故事時表現得倒是不錯,可以很專心的聽,但一聽完故事要唱歌謠時,他就開始顯的不安份且亂跑,但沒想到昨天聽到他輕輕的自己唱起Teddy bear Teddy bear還帶動作,跟他說fly like a bird, swim like a fish等等等,他也都會表演給我看,整個中午跟我關在房間不睡覺,自己一個人在玩ring around the rosies,偷看他動著手指在數one,two,three,four,真是可愛極了!就這樣自己ㄧ個人玩了快兩個小時,我心想ㄟ....你不是都在亂跑嘛!其實你是喜歡的嘛......


所以,給孩子時間,這些快樂的親子互動,都會存入孩子的記憶中,只待未來某個時刻提出取用∼

謝謝Baby Pink 和 Toddler Pink班的媽媽,願意相信、願意嘗試、更願意為您的孩子付出這麼多的體力和精神!


(*註)學齡前的"自然快樂無壓力的英文環境"不等於一輩子學英文都應該快樂無壓力喔!

隨著年齡增長,學習會慢慢變成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而我們在學齡前建立的快樂經驗,能幫助孩子有勇氣面對國小之後的學習壓力,孩子們的學習動力將逐漸地由"好好玩、我喜歡!"轉變成"這個有點難、但我做到了!"


Mich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