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peggy&俊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番到不行的臭小孩~

2008年01月16日
公開
45

今天下午本來要帶俊去回診的~ 但昨天去掛過急診也照過超音波~ 確定俊腸套疊沒有再復發~ 所以急診室醫生說今天可以不用回診~ 但是俊都還陸陸續續發燒~ 爸比也已經事先請好假了~ 所以想說還是帶俊去看小兒科~ 看完醫生還去好市多買一些東西~ 俊早上七點半就醒來了~ 到晚上十一點半還不想睡~ 媽咪這個禮拜被俊操到很累~ 很想睡覺~ 就把電腦關掉準備睡覺~ 可是俊就一直要開媽咪的電腦~ 媽咪好好跟他說跟本不聽~ 還是一直要開~ 還被媽咪用愛心小手扁了好幾下~ 但是不管怎樣就是要開媽咪的電腦~ 後來媽咪就叫爸比把電腦拿出房間~ 沒想到俊還追著出去~ 於是爸比把電腦拿到浴室把門鎖起來~ 俊就抓狂似的拼命敲門~ 爸比想說浴室濕氣很重~ 又把電腦拿到和室去~ 俊還是拼命敲和室門~ 完全失控~ 後來媽咪就叫爸比把電腦拿回房間~ 俊要開就讓他開吧~ 看他到底要幹嘛?? 俊把電腦打開後摸摸滑鼠沒兩下就不玩了~ 但~ 又吵著要看電視~ 媽咪不給他看就給我猛哭~ 後來哭到十二點半哭累了就睡著了~ 可是一點半既然又給我爬起來哭著說要看電視~ 爸比後來受不了~ 就說給他看啦~ 他就一個念頭卡在那~ 妳不給他看他越是要看~ 媽咪只好開電視給俊看~ 結果看沒十分鐘就撐不住睡著了~ 吼~ 兩點半又起來吵要看~ 看沒一下又睡著了~ 三點半又吵要看~ 媽咪受不了不想理俊~ 俊哭了約十分鐘就累到睡著~ 約四點又哭~ 媽咪摸俊的頭~ ㄟ~怎麼那麼燒~ 幫俊量耳溫~ 哇勒~ 39.3~ 趕緊叫爸比去冰箱拿退燒塞劑~ 幫俊退燒~ 還好半小時後就退燒了~ 俊也慢慢睡熟了~ 一直睡到十點~ 吼~ 真的快被俊搞死~ 媽咪已經一個禮拜都沒睡好了~

對俊的腸套疊事件真的很無耐也很感嘆及生氣~

2008年01月14日
公開
44

俊這次發生腸套疊事情後~ 讓媽咪對某些醫生的處理態度真的很生氣也很感嘆及失望~ 像俊這次第一天痛時媽咪帶俊去恩主公看小兒科~ 醫生只隨便檢查就說俊是脹氣腸胃炎~ 因為俊並沒有上吐下瀉~ 並不像腸胃炎的症狀啊~ 媽咪也有提及會不會是腸套疊~ 醫生也不理會媽咪~ 只開了藥給俊吃~ 但吃了藥並沒有改善~ 到第二天還是很痛~ 到了第二天下午~ 帶去慈濟看~ 雖然看診有比較仔細一點~ 媽咪也有提及會不會有可能是腸套疊~ 但醫生還是說只是腸胃炎~ 也只開了一些藥給俊吃~ 但吃了藥也沒改善~ 隔天反而更痛~ 媽咪只好請爸比在上班途中趕緊趕回來~ 帶俊去長庚看小兒肝膽腸胃科~ 雖然醫生也說是腸胃炎~ 但當媽咪提及會不會是腸套疊~ 至少媽咪很感謝江文山醫生~ 有聽進去媽咪的懷疑~ 趕緊安排俊照腹部超音波~ 及時發現俊是腸套疊~ 才讓俊緊急處理沒拖到很嚴重~ 媽咪也很慶幸自己曾經在BBH網站~ 看過有BB因為腸套疊拖延而死亡的案例~ 讓媽咪有這種危機意識~ 懷疑俊的肚子痛有可能是腸套疊~ 雖然媽咪也知道腸套疊是不容易檢查出來~ 但媽咪很生氣的是~ 當媽咪帶俊去恩主公跟慈濟醫院看時~ 媽咪我都有跟醫生提及有沒有可能是腸套疊~ 但那兩個醫生都不理會媽咪~ 若那兩位醫生都能謹慎一點~ 俊也不用受那麼多苦痛那麼多天~ 當媽咪回來看到網站上有許多BB因為腸套疊拖延或誤診~ 而造成好幾個BB無辜的喪命~ 媽咪心真的好痛~ 若那些醫生看診能多用點心多謹慎一點~ 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BB平白的犧牲了那些小生命~ 只希望那些醫生能有多一點醫德多用點心謹慎一點~ 不要在有無辜的小生命因為腸套疊誤診或拖延而喪失生命了~ 因為腸套疊是屬於小兒的急症~ 輕則灌氣拉回腸子就好~ 若拖延過久嚴重會造成腸子壞死及敗血致命~ 所以當家中BB有不正常哭鬧~ 若是檢查是腸胃疾病~ 還是要謹慎一點要求醫生照腹部超音波~ 確定是不是腸套疊~ 免得拖到很嚴重可是會讓BB致命唷~

關於腸套疊~

2008年01月14日
公開
57

關於腸套疊 一般幼兒嘔吐及腹痛是很常見的問題,如腹瀉、腸炎、便秘等,其中絕大數是屬良性的且會自行恢復,但是就因如此也容易被父母或醫生忽略而延誤就醫或診斷,短時間內會導致嚴重併發症及致命的腹痛首要的就是「腸套疊」。正常胃腸道都會有規律性的由口咽部向下(大腸肛門)的蠕動,藉以將胃腸腔的內容物逐漸地由胃腸推向大腸而終至肛門排出體外。 腸套疊,顧名思義是指一段腸子被推擠到另一段腸子裡面,可以是大腸套入大腸、小腸套入大腸、小腸套入小腸,或甚至是小腸套入小腸後再套入大腸的「連環套」,但其中較常見的是位於右下腹部盲腸附近的小腸套大腸。 常見的症狀 一歲左右的幼兒若有陣發性的嚴重嘔吐、腹痛及後續會排出粘稠血便,有可能就是屬於「腸套疊」,產生的機轉是在蠕動時腸道壁因某種原因彼此套卡重疊在一起,即一段腸子跑到另一段腸子裡面,越蠕動套疊越多,而導致腸腔阻塞(嚴重嘔吐),為克服阻塞腸蠕動會更增強(漸歇性腹痛),同時腸道壁上諸多的血管也因彼此相互被擠壓而血流不通,造成腸道組織缺血粘膜糜爛壞死出血(血便),最後導致腸壁破裂穿孔引發腹膜炎(腹膜炎會有腹脹、有壓痛的症狀),發炎感染擴散至全身造成敗血症休克而最終死亡。 此病會使原本健健康康的寶寶在一、兩天內致命,即使僥倖存活者也可能需要手術切除部分壞死的腸子,故在兒科領域中是非常要提心吊膽注意的疾病,必須及早求醫正確處理。 為什麼腸子會套疊在一起 腸套疊常見於6個月至2歲的孩童,約有60%的病例發生於一歲內,很少發生於新生兒,通常男多於女。此症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有些是因為感冒或腸炎造成的腹部腸子附近的淋巴節腫大,腸蠕動異常;或因為大腸內腔長了息肉(小肉瘤),或小腸的「美克式憩室」,再引發產生腸套疊。 一般年齡大於2歲的小孩所患的腸套疊,大都與解剖學上的異常結構(息肉、憩室、曾經腸手術過)相關,而大於5歲的腸套疊病兒,又以「腸子的淋巴瘤」最多見,另外,過敏性紫斑症也常會合併發生腸套疊。 高度的警覺性 大部分的患兒先前都好好的沒有明顯的前兆,卻突然發生間斷式劇烈的腹痛(每隔一段時間劇痛一次,而且疼痛的間隔愈來愈短)、嘔吐,同時會有血便(包括了紅色果醬樣的血便、肛診及大便潛血檢查為陽性反應者),及偶而可在寶寶右上腹部觸診到一團像「香腸」形狀的東西等,這些都是腸套疊的典型症狀。 不過,並非所有的病例都有如此典型表現的,有的會較複雜,如出現像「急性胃腸炎」症狀(上吐、下瀉),有的一天內可能只痛1、2次,或有的會合併發高燒、腹脹,故除了父母要提高警覺外,尚需要靠有經驗的醫師正確診斷,對於一些腹痛症狀找不到確實病因者或高度懷疑有腸套疊可能者,也可先安排腹部的X光及超音波檢查,因為此些檢查屬於非侵襲性、方便快捷,對腸套疊的檢查尤其正確可靠。 儘速灌除腸套疊的部分 確實診斷為腸套疊之後,應儘速處理,以免腸子套卡久了後發生缺血糜爛壞死,併發腹膜炎敗血症而導致生命危險。 常見的處理方式: 一般醫院多會用「鋇鹽」、「生理食鹽水」、或甚至「空氣」,由肛門口放一條管子進入大腸內腔,藉由重力原理,將鋇鹽經由管子灌流入,逐漸藉在腸內腔產生的壓力灌除套疊部分的腸子。至於無法完全解套時,就應要立即手術開刀,將套疊的腸子拉開及切除已經壞死的腸子。 注意事宜 在診斷確定後,一定立即要先給寶寶打點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因為寶寶已經上吐、下瀉甚至高燒一段時間了,容易發生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的現象,進而引發更嚴重的休克症;在灌除後,醫師通常會給予「活性碳」口服,如果吃下後能順利從肛門排出,表示腸道順暢可以正常進食了,但仍要小心有復發的可能性。 經灌腸復原後,再發率約為10%,因此,曾患有腸套疊的寶寶,一旦再發生類似的症狀時,必須趕快送醫處理。 如果是藉由開刀方式治療,再發率可降到2%,只是開刀後如有沾黏性腸阻塞的現象時,仍必須再動第二次手術。若因腸子壞死而切除過多時,就算挽回小生命,寶寶腸子明顯的縮短(短腸症),則後續胃腸營養的消化吸收會有很大的問題。 留意嘔吐、腹痛、血便等症狀 一旦,一歲左右的幼兒若有陣發性的嘔吐、腹痛及後續的粘稠血便,就有可能就罹患了腸套疊,且需要早期及早做出正確的診斷,並且即速處理,方可將傷害減少至最輕。 【媽媽寶寶雜誌】

腸套疊~寶寶的致命殺手~

2008年01月14日
公開
48

腸套疊~寶寶的致命殺手 本文轉載自媽媽寶寶雜誌 記者:文�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一般兒科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一般兒科兼重症 你是否還記得以下這則新聞「男嬰沒被診斷出腸套疊死亡.醫師起訴」——兩年多前台北縣土城市廖姓夫婦七個月大的兒子因病就醫,24小時內連跑了兩家醫院,卻沒有醫師診斷出是「腸套疊」,而以呼吸道感染及胃炎治療,最後小孩死在父親懷中。 究竟什麼是腸套疊?一旦罹患了腸套疊真的會有致死的危險嗎?寶寶那麼小又不會說話,爸爸媽媽又該如何注意……。 關於腸套疊 一般幼兒嘔吐及腹痛是很常見的問題,如腹瀉、腸炎、便秘等,其中絕大數是屬良性的且會自行恢復,但是就因如此也容易被父母或醫生忽略而延誤就醫或診斷,短時間內會導致嚴重併發症及致命的腹痛首要的就是「腸套疊」。正常胃腸道都會有規律性的由口咽部向下(大腸肛門)的蠕動,藉以將胃腸腔的內容物逐漸地由胃腸推向大腸而終至肛門排出體外。 腸套疊,顧名思義是指一段腸子被推擠到另一段腸子裡面,可以是大腸套入大腸、小腸套入大腸、小腸套入小腸,或甚至是小腸套入小腸後再套入大腸的「連環套」,但其中較常見的是位於右下腹部盲腸附近的小腸套大腸。 常見的症狀 一歲左右的幼兒若有陣發性的嚴重嘔吐、腹痛及後續會排出粘稠血便,有可能就是屬於「腸套疊」,產生的機轉是在蠕動時腸道壁因某種原因彼此套卡重疊在一起,即一段腸子跑到另一段腸子裡面,越蠕動套疊越多,而導致腸腔阻塞(嚴重嘔吐),為克服阻塞腸蠕動會更增強(漸歇性腹痛),同時腸道壁上諸多的血管也因彼此相互被擠壓而血流不通,造成腸道組織缺血粘膜糜爛壞死出血(血便),最後導致腸壁破裂穿孔引發腹膜炎(腹膜炎會有腹脹、有壓痛的症狀),發炎感染擴散至全身造成敗血症休克而最終死亡。 此病會使原本健健康康的寶寶在一、兩天內致命,即使僥倖存活者也可能需要手術切除部分壞死的腸子,故在兒科領域中是非常要提心吊膽注意的疾病,必須及早求醫正確處理。 為什麼腸子會套疊在一起 腸套疊常見於6個月至2歲的孩童,約有60%的病例發生於一歲內,很少發生於新生兒,通常男多於女。此症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有些是因為感冒或腸炎造成的腹部腸子附近的淋巴節腫大,腸蠕動異常;或因為大腸內腔長了息肉(小肉瘤),或小腸的「美克式憩室」,再引發產生腸套疊。 一般年齡大於2歲的小孩所患的腸套疊,大都與解剖學上的異常結構(息肉、憩室、曾經腸手術過)相關,而大於5歲的腸套疊病兒,又以「腸子的淋巴瘤」最多見,另外,過敏性紫斑症也常會合併發生腸套疊。 高度的警覺性 大部分的患兒先前都好好的沒有明顯的前兆,卻突然發生間斷式劇烈的腹痛(每隔一段時間劇痛一次,而且疼痛的間隔愈來愈短)、嘔吐,同時會有血便(包括了紅色果醬樣的血便、肛診及大便潛血檢查為陽性反應者),及偶而可在寶寶右上腹部觸診到一團像「香腸」形狀的東西等,這些都是腸套疊的典型症狀。 不過,並非所有的病例都有如此典型表現的,有的會較複雜,如出現像「急性胃腸炎」症狀(上吐、下瀉),有的一天內可能只痛1、2次,或有的會合併發高燒、腹脹,故除了父母要提高警覺外,尚需要靠有經驗的醫師正確診斷,對於一些腹痛症狀找不到確實病因者或高度懷疑有腸套疊可能者,也可先安排腹部的X光及超音波檢查,因為此些檢查屬於非侵襲性、方便快捷,對腸套疊的檢查尤其正確可靠。 儘速灌除腸套疊的部分 確實診斷為腸套疊之後,應儘速處理,以免腸子套卡久了後發生缺血糜爛壞死,併發腹膜炎敗血症而導致生命危險。 常見的處理方式: 一般醫院多會用「鋇鹽」、「生理食鹽水」、或甚至「空氣」,由肛門口放一條管子進入大腸內腔,藉由重力原理,將鋇鹽經由管子灌流入,逐漸藉在腸內腔產生的壓力灌除套疊部分的腸子。至於無法完全解套時,就應要立即手術開刀,將套疊的腸子拉開及切除已經壞死的腸子。 注意事宜 在診斷確定後,一定立即要先給寶寶打點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因為寶寶已經上吐、下瀉甚至高燒一段時間了,容易發生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的現象,進而引發更嚴重的休克症;在灌除後,醫師通常會給予「活性碳」口服,如果吃下後能順利從肛門排出,表示腸道順暢可以正常進食了,但仍要小心有復發的可能性。 經灌腸復原後,再發率約為10%,因此,曾患有腸套疊的寶寶,一旦再發生類似的症狀時,必須趕快送醫處理。 如果是藉由開刀方式治療,再發率可降到2%,只是開刀後如有沾黏性腸阻塞的現象時,仍必須再動第二次手術。若因腸子壞死而切除過多時,就算挽回小生命,寶寶腸子明顯的縮短(短腸症),則後續胃腸營養的消化吸收會有很大的問題。 留意嘔吐、腹痛、血便等症狀 一旦,一歲左右的幼兒若有陣發性的嘔吐、腹痛及後續的粘稠血便,就有可能就罹患了腸套疊,且需要早期及早做出正確的診斷,並且即速處理,方可將傷害減少至最輕。

天冷腸套疊恐致休克~

2008年01月14日
公開
49

天冷腸套疊恐致休克 【黃任膺╱台中報導】寒流接連來襲各醫院小病患人滿為患,台中醫院上周一連接獲兩起嬰幼兒,因天冷導致病毒感染引發腸套疊,兩人起初都被誤診為是一般感冒,直到開始嘔吐繼而血便送醫急救,才發覺事態嚴重,其中一人腸子已發黑,幸經及時救治才未引發敗血症。 血便是關鍵病徵 台中市一名四個月大男嬰,因咳嗽、流鼻水被家長帶到家附近的診所看病,原以為是感冒,不料下午男嬰開始嘔吐,並拉出似草莓果醬的血便,家長趕緊將男嬰送醫,才發現是腸套疊。醫師緊急為其進行腹腔手術,一剖開腸肚,發現男嬰的腸子表皮開始發黑。同一周,另一名一歲多男童,起初也被認為得了一般感冒,後來症狀加劇送台中醫院檢查發現是腸套疊,急救後痊癒。 一周連續發生兩件小兒腸套疊的病例並不常見,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簡佳裕不排除與天冷有關。他表示,腸套疊常在輪狀病毒引發感冒、咳嗽後合併發生,且好發三歲以下幼兒,容易被誤認為感冒或腸胃炎,「血便是其關鍵病徵,其次孩童會因腸子抽痛而呈現間歇性的哭鬧。「發病後二十四小時未經救治,極可能因腸子發黑壞死,繼而休克死亡。 腸套疊 好發:6個月至2歲間的孩童,其中部分有家族遺傳 病徵:咳嗽、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症狀,合併血便、倦怠及厭食感 成因:腺病毒或輪狀病毒致腸道黏膜感染、淋巴腫大,以致小腸蠕動不順暢,出現皺褶繼而套疊進入大腸 治療: 1.自肛門灌注生理食鹽水或鋇劑 2.腹腔手術 治療黃金期:24小時內須就醫,防小腸壞死引發敗血症 資料來源:台中醫院、台中榮總

具致命可能的小兒腹痛-----腸套疊

2008年01月14日
公開
48

具致命可能的小兒腹痛-----腸套疊 *****************************************************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黃元惠醫師表示,該院小兒科及小兒外科最近這二、三個月連續診查出三位小兒腸套疊病患,並及時手術,挽回小孩的生命。三位小孩有二位男生,一位女生;年齡分別是八個月、九個月和十五個月大。父母帶這些小孩到該院急診室就診的原因都一樣,父母表示原本健康活潑的小孩,突然發生餵奶後嘔吐,並出現一陣一陣的哭鬧,最後是把喝的奶全部吐出,且哭鬧越來越厲害,怎麼哄都沒用。 黃元惠主任說,急診室的小兒科醫師,碰到上述這種情形都會想到有可能是發生腸套疊,接著會給小孩照X光和超音波確認。透過X光可以看到小孩腹部出現腸阻塞的不正常漲大腸氣,超音波則看到類似「標靶狀」的圖形。一旦確認後,會安排鋇劑灌腸做復位,若成功復位即可返家休養;若無法成功復位,則進行手術復位。像上述三位小孩灌腸後都無法復位,最後進行手術復位。黃元惠主任指出,由於小兒科的警覺性高,這三位小孩都能得到最適當的醫療,順利康復出院。 黃元惠主任表示,腸套疊是小孩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發生率約為二千分之一,新竹醫院平均每年約有八十位小孩到急診室診治。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用鋇劑灌腸成功復位,需要手術復位的機會不到百分之十。若父母太慢察覺小孩是罹患此疾病,太慢到醫院診治,或小兒科醫師診察後沒有警覺到是這個疾病,則有可能出現致命的危險。原因是腸套疊發生二十四小時後,被套住的腸子有可能發生壞死,導致休克而死亡。因此,若小孩有間歇性腹痛、嘔吐、解血便等典型症狀,或甚至有嗜睡、高燒、休克的情形時,家長應提高警覺。

很冷門的病症-腸套疊

2008年01月14日
公開
41

很冷門的病症-腸套疊 腸套疊 錢大維醫師 腸套疊是因為小腸異常蠕動,使小腸套入大腸造成的腸阻塞。造成異常蠕動的原因可能是病毒、食物、腸內息肉等原因。 症狀:典型症狀包括腹痛、嘔吐及血便,但有時僅出現其中一或二種症狀。開始時腹痛為間竭性的,腹痛與腹痛間,好像很正常。發病較久者,腹痛持續,並有腹漲或腹膜炎現象。 診斷:觸診可摸到上腹部有"香腸狀"硬塊(套住的腸道)。腹部X光可見腸阻塞現象。腹部超音波及鋇劑灌腸可幫助診斷。 治療:檢查血中pH及電解質。如有敗血症現象應 做血液細菌培養。給予足夠的水份及電解質,維持足夠尿量。視情況給予抗生素。可嘗試以鋇劑(或鹽水)灌腸做腸道復位,如不成功或有腹膜炎現象者則以外科手術復位。如腸道有壞死現象,則切除後再吻合。 併發症:延誤治療可發生腹膜炎及敗血症。灌腸或手術復位都有復發機會(約 5%)。 腸套疊 作者﹕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腸胃科臨床研究員 廖宜新 -------------------------------------------------------------------------------- 【大紀元3月9日訊】「腸套疊」是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乃指某段腸管凹陷入於遠端的腸管中;常見於3個月至6歲之兒童,約 80%病例發生於1歲內;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倍。至於腸套疊的位置以小腸套大腸為常見,也稱為「迴腸結腸套疊」,有研究顯示約佔全部腸套疊患者的83﹪。   「腸套疊」依照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稱為原發性腸套疊,佔全部患者90﹪,其發生原因不明,若詳問病史,常可獲悉在數日前有感染腸炎或上呼吸道疾病;第二類稱為次發性腸套疊,佔全部患者10﹪左右,這些病患是腸道有病灶而引起套疊,常見病因有憩室、腸瘜肉、淋巴癌等。   「腸套疊」的症狀表現,典型的症狀為突發的痙攣性腹痛,常併有嘔吐,嬰兒顯得躁動不安、雙腿屈曲。當陣發性疼痛過後,病人會顯得倦怠、蒼白或出冷汗。另外於發作數10小時後,可能會出現粉紅色果膠樣大便,在腹部可摸到類似香腸之質塊,有時作肛診亦可見手套上有血性黏便。臨床上如有上述症狀出現,診斷當然容易,但具備三項以上症狀者僅達68%。另外有些只以嘔吐為症狀,嘔吐物不一定含膽汁,剛開始可能被診斷為胃炎、胃食道逆流或上消化道阻塞。但若有考慮到腸套疊的可能性而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便能早期診斷而真相大白。   如何診斷腸套疊?可以從下述方法來診斷:1. 臨床症狀: 腹痛或煩燥不安、嘔吐、血便、腹部腫塊;2.身體檢查:可能摸到腹部腫塊,肛診亦可見手套上有血性黏便;3.腹部超音波檢查,診斷率很高,除了少數情況,如嚴重腹脹、嬰幼兒嚎哭不止外,超音波診斷之準確率幾乎高達100%;4.腹部X光檢查: 隱約發現右上腹部有一質塊影像,另外腸氣佈滿於左側。   「腸套疊」的治療方法,目前現行之治療方式,包含灌腸(又分三種: 1.鋇劑灌腸;2.食鹽水灌腸;3.氣體灌腸) 。一般來說,急性腸套疊症狀若發生在48小時內,可先嚐試灌腸,如果臨床上有毒性症狀如休克等和腹膜炎症狀,腸子血液灌注可能不佳,已發生壞疽,則不建議灌腸,應直接以手術治療,以免灌破腸子,造成危險。   關於此病的預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者,預後較好。一般而言,以灌腸法治療成功者,當麻醉藥效喪失時,就可進食,觀察約24至36小時即可出院,但必須告訴父母,再發率約為8到12﹪,所以父母應當提高警覺,有類似症狀出現時,立即送醫。若以手術治療,再發率仍可高達1至3﹪,一旦再發生,也唯有手術治療。

俊腸套疊肚肚痛第三天~

2008年01月11日
公開
31

今天俊七點半就爬起來哭~ 而且一直喊肚肚痛~ 看俊的樣子真的很痛~ 幫俊擦了薄荷油加按摩~ 但沒一下又喊痛~ 而且是痛到趴著~ 媽咪趕緊打電話給爸比~ 爸比回來後馬上帶俊衝去林口長庚掛小兒肝膽腸胃科~ 原本醫生也說俊是脹氣型的腸胃炎~ 可是媽咪真的覺得不對勁~ 於是媽咪就很大膽的問醫生~ 說俊跟本就沒有上吐下瀉~ 會不會是腸套疊~ 於是醫生有把媽咪的話聽進去~ 為了安全起見~ 幫俊排了照腹部超音波~ 結果超音波結果說俊是腸套疊~ 那時媽咪已經嚇的說不出話~ 於是回到門診江醫生說要馬上轉急診處理~ 到了急診跟醫生說了俊的情形~ 醫生馬上跟我和爸比解釋~ 說如何處理俊的情形~ 醫生說確定俊是腸套疊後~ 首先會用空氣從俊肛門灌入~ 看會不會把腸子拉直~ 若灌三次沒辦法拉回還是要緊急開刀~ 還說俊已經拖超過48小時~ 若灌氣腸破洞的機率也相對提高~ 若灌氣後腸子破動也必須緊急開刀~ 媽咪聽到醫生這樣說~ 已經嚇到全身發軟了~ 也忍不住的哭出來了~ 但還是必須馬上處理~ 於是爸比馬上簽同意書跟辦住院~ 辦完一些手續後~ 護士就幫俊打點滴~ 打完點滴後就去做灌氣處理~ 在做灌氣處理時俊一直哭~ 媽咪知道俊一定很痛~ 但媽咪只能心疼的壓著俊一直哭~ 看著心肝寶貝這樣媽咪的心真的好痛唷~ 媽咪只好一手壓著俊~ 一手握著媽咪的項鍊請師父一定要保佑俊沒事~ 當灌完腸子後~ 醫生很慶幸的說腸子有灌通而且沒破洞漏氣~ 此時媽咪才放下心中的石頭鬆了一口氣~ 媽咪知道師父一定有保佑俊啦~ 讓俊平安渡過這個難關~ 但做完灌腸後醫生說還是要再觀察~ 因為還是會有復發的機率~ 於是就住院觀察囉~ 哈~俊到病房後一直吵著要找阿奴~ 於是媽咪就打電話給奴媽~ 那傢伙既然跟我說她要忙~ 讓俊好失望~ 可是~ 當媽咪叫爸比幫俊換尿布時~ ㄟ~ 病房門開了~ 媽咪真的是嚇了一跳~ 奴媽跟奴爸還有雅媽跟蘇DD阿奴都來看俊耶~ 俊看到阿奴跟蘇DD超興奮的~ 奴媽雅媽謝謝妳們來看俊唷~ 感恩唷~ 俊灌完腸後是舒服很多~ 但住到的病房隔壁床是嘯吼的小朋友~ 晚上都很大聲的狗吠聲~ 俊都被嚇醒好幾次~ 都沒辦法好好的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