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敏&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有效處理孩子頂嘴

2007年10月13日
公開
3

點閱: 謝謝麻吉:彬&宇媽咪分享^^ 如何有效處理孩子頂嘴 讓孩子自然成長 無論是哪一個年齡層的孩子,口語上不禮貌的表現對家長、老師來說都是相當困擾且令人沮喪的行為問題,不但會阻礙親子間正常的溝通管道,對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與心智發展更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處理孩子頂嘴問題的專家要分享一套簡單明確的四步法,除了有效地解決孩子的問題更有助於恢復親子關係的不平衡發展。 孩子會頂嘴的原因:因為他想證明自己很重要,所以經常會透過一些爭取權力和引人注意的行為讓自己在家裡佔有一席之地。另一個原因則是家長不良的示範。父母有時候在對另一半、家人或朋友說話時態度很不禮貌,且為了控制孩子的行為 表現,也常口出穢言或予以嘲諷,孩子因此也有樣學樣的開始頂嘴。 處理頂嘴的四步法: 判別頂嘴的行為:孩子的行為讓家長覺得傷心、難堪、惱怒或無助,那麼這樣的行為就是頂嘴。 選擇應付的代價:家長必須立即且合邏輯地選擇應付的代價來制止孩子頂嘴的行為。 將應付代價付諸實現:要能立刻執行才有效,不要跟孩子說「下次再這樣我就怎樣怎樣」。 對孩子的憤怒抗議置身事外:家長要對孩子憤怒抗議置身事外,要表現出一副亳無興趣的樣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明白自己抗議行為不但無法達到目的,也無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或擁有力量向父母報復。如此一來便可修正孩子為尋求歸屬感和重要性而跟父母頂嘴的錯誤行為。 營造沒有頂嘴問題的家庭環境── 盡可能多花點時間待在家裡。 愉快地迎接每個回來的家人。來個擁抱、說些問候的話。 關心家人近況或工作的進度。 在家人生日或其他重要節日準備特別的餐點或有紀念性的小禮物。 把晚餐變成很重要的時間。讓每個人分工合作準備晚餐,如果平日的時間實在無法做到,則可以事先計畫準備豐盛的週末餐會。 確實將家裡工作與責任分配給每一個人。 在能力範圍之內改善會使家人不開心的行為表現──例如孩子頂嘴。 了解家人對自己的重要性。想想每一個家人曾經帶給你的快樂與幸福。

人與人的相處,貴在包容

2007年10月11日
公開
3

點閱: [轉貼] 人與人的相處,貴在包容 肯定自己的選擇,接受和對方之間的差異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 愈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能夠尊重對方不同的想法,彼此相處的空間就會擴大。 出國旅行常在異國街頭見識各種不同民族的裝扮,對奇裝異服的搭配,早已見怪不怪。 令我印象最深刻,倒不是什麼特殊的服飾,而是一對我們台灣同胞的老夫妻。 老爸爸腳底穿一雙 Made in Taiwan 的塑膠拖鞋,布衣短褲,好不自在。 老媽媽卻是梳理有致、穿金戴玉,最耀眼奪目的是閃亮在指縫間的大鑽戒。 他們倆拆開來看,可以說各有各的風采;沒想到合在一起時,也別有一番風情。 這個景象讓我相當感動。 仔細觀察之後,我發現最重要的關鍵是老夫妻倆互相扶持,老媽媽將手挽在老爸爸臂膀上,眼底流動著溫柔,絲毫沒有因為他們的服裝很不搭調而覺得彆扭。 他們無視於別人的眼神,也不將世俗的價值判斷當一回事,完全以「你高興就好」的心情相待。 彼此尊重之餘,還能夠相互扶持,真的很不容易。 *相互欣賞,才能真心喜歡對方 雖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很多夫妻還是會在歲月的掏洗之下,褪去恩愛的色彩,價值觀的差異,更會讓彼此漸行漸遠,很難再把手挽在對方的臂膀上,更別說是在穿著這麼不相稱的服裝之下,還要寸步不離一起相偕同行。 常在親友之間聽說:老先生、老太太出門拌嘴的原因,是老太太嫌老先生穿著邋遢,老先生則對老太太大紅大紫的衣服看不順眼。 因為「你穿這樣,我不和你走在一起!」這個理由,而在街上一前一後距離數尺分開走的夫妻或情侶比比皆是。 「不挑剔、不嫌棄!」這是兩個人決定要長久相處時,必需有的修養。 但是,能夠做到「不挑剔、不嫌棄!」的前提,並不是要求對方事事要如我們的意、符合我們的標準。而是,我們學會從對方喜歡的角度來欣賞對方,從對方需要的觀點去接受對方。如果,他覺得短髮好看,你又何必一定要堅持對方留長髮?最簡單的判斷方式是--至少,頭髮長在對方身上! 尊重對方的同時,其實是對自我的肯定。有足夠自信的人,不會在兩人之間的差異點上大作文章。挑三撿四,很容易弄得不歡而散。 *尊重自己、體貼對方,相處沒有負擔 很年輕的時候,我曾和一位高中時期的好朋友相去歐洲旅行,這個經驗對習慣獨來獨往的我,是一次很寶貴的學習。 為了長途飛行的舒適性,他試探地問我要不要買「商務艙」的機票。當時的我,忙得無暇仔細考慮他的提議,加上預算的限制,直覺地決定搭「經濟艙」。 上飛機之後,我才知道他在航空公司服務,出國旅行可以用比較優惠的價錢訂購機票,所以他訂了「商務艙」的位置。 剛坐定位置之後,我的另一個脆弱的自己跑出來問:「會不會很不平衡?相約一塊兒旅行,人家坐的是『商務艙』喔!」幾秒鐘之後,我對發問的自己說:「安啦!各有各的選擇嘛,只要彼此照顧得到就好!」 飛機起飛不久,他從「商務艙」過來和我聊天,還把「商務艙」乘客專享的一、兩項水果及食物拿過來和我一起分享。我真高興自己沒有客套推卻 ,也沒有因為自卑而表現防禦,反而很自然地接受他出於好意所做的一切 。 那時候,我就已經領悟了這個道理--肯定自己、尊重差異,是學會包容的起點。自己落得輕鬆,別人也可以自在而且沒有負擔地和我們相處在一起。 世上的東西:   有些失去之後就難以得到   友誼如此緣份如此   機會如此感情如此   要不然還有什麼值得珍惜的呢? 媽咪我是在好朋友家誼與家鈺的麻咪 家看到這篇文章。 我好喜歡呢∼所以就請媽咪分享回來!!! 謝謝麻吉^____^

如何與愛生氣的孩子溝通 [謝謝彬芬色彩 分享]

2007年07月18日
公開
6

當孩子們生氣時,你可能會聽到他們說出下列話語: 「我討厭妳,媽媽!」 「不,我就是不要停下來!」 通常孩子們還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與發洩的技巧,所以父母應該先了解什麼是困擾孩子情緒的原因,並教導他們發洩氣憤的其他方法。這可能有些困難,因為小孩子生起氣來,往往很難控制。在這個時候,父母經常不知道從何入手-究竟應該先解決孩子深層的問題,還是先緩和孩子的怒氣呢? 要考慮的問題: ☆如果連你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你的孩子就更不用說了,請記住那句古諺語-「欲醫人,先醫己」。 ☆當孩子正在氣頭上,儘量用和緩的口氣與他交談,否則你自己可能也會暴跳如雷。 ☆如果孩子並沒有摔東西或傷害他人,你可以耐心地等待他自己平靜下來。你應該讓他知道你在關心他,並隨時能幫助他。 ☆精神病專家大衛•維斯格特指出,憤怒的背後往往掩藏著身心受到傷害和傷心。想想是什麼傷了孩子的心,而不是過度地關注於他的憤怒。 你應該這樣說:   一開始,你最好採用理解的方法,當然,平靜地陳述你的所見所聞和你的感受,也會有所幫助。 ●「看到你這麼生氣,我就知道一定有什麼事讓你傷心了。願意跟媽媽談談嗎?」 ●「看你剛才那麼用力摔門,我知道你心裏很難受,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我不會強迫你一定要和我談這件事,只是大人可以幫忙你解決問題,而且,我也不希望你的心情不好。」   當孩子平靜下來之後,你和孩子應該心平氣和地進行交流。交談時最好一直保持坐著的狀態,因為站起來講話很可能引起孩子新的感情爆發,並中斷談話。當談話將近尾聲時,你應該鼓勵孩子,誇獎他們能控制情緒,平靜地和你交談。 ●「儘管你很生氣、很傷心,我還是希望你能心平氣和地講話,這樣才能讓我完全瞭解你。」 ●「我注意到你剛才說話的聲音放輕了,怒氣也消了不少,你做得很好,並不是每個人在生氣的時候都能做到這一點的。」   對孩子教導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好在輕鬆的氣氛下進行。你不妨試試「角色扮演」的辦法。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可以說出來,而不是用跺腳、摔東西或大吼大叫的方式發洩。」 ●「假設爸爸為了某件事讓你很生氣,那麼你能不能平心靜氣地說:『爸爸,現在我非常生氣。』而不要大吼大叫呢?」 ●「爸爸有個朋友問我,當他的兒子非常生氣的時候他應該怎麼辦?你認為爸爸應該給他什麼建議呢?」透過用第三者做例子,可以使話題更為輕鬆,孩子也更容易發表他的看法。 最好不要這樣說: ●「不要用那種口氣說話!」也許你有理由對孩子生氣,但仍應先考慮一下這樣的話能讓孩子更有禮貌嗎?還是只會火上加油?儘管你可以批評孩子的無禮,但最好先把眼前的問題解決之後再說。 ●「你這麼大吼大叫,你知道我的感受嗎?」儘管你是想讓孩子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時機不對。孩子現在最關心的是他自己的感受,不是別人的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的問題放到談話的後半段去。 ●「你用這種語氣,我是不會和你交談的。」除非你非常確信孩子會改變語氣,否則孩子很可能會認為根本就沒有必要與你繼續交談,你也就失去了和孩子交流的機會。最佳的做法是,告訴孩子你知道他受到了傷害,並願意傾聽,或者至少這樣說:「我想聽聽你的想法,可是希望你把說話的口氣稍微改變一下,因為你這樣讓我很難集中注意力。」   經驗之談:如果能解決引起孩子惱怒的深層問題,孩子的怒氣就會自然消失。但是,有時由於孩子的脾氣很難控制,父母往往很難與他們討論深層的問題,孩子一般也不會配合。建議父母首先讓孩子安靜下來,再跟他們交談。 ∼本文轉載自「孩子,我們零距離」一書,保羅•柯曼著∼ ∼由泰電電業出版事業授權提供∼

《文章》 寶寶生病 該怎麼吃?(轉貼)

2007年03月14日
公開
3

謝謝:Lin°♥ 分享 【記者詹建富�報導】 當小孩生病時,父母也跟著受苦,尤其小孩因感冒、 拉肚子而造成腸胃不適,有的家長還以為喝優酪乳、養樂多, 可幫助健胃整腸,或以雞蛋來補充營養;但小兒科醫師提醒, 前述作法是錯誤的觀念,反而讓孩子拉肚子更為嚴重, 此時最好以不增加腸胃負擔的食物,如淡雞湯燉煮白米成清湯粥, 既可讓病兒的腸胃休息,也可增加營養。 台北市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陳永綺表示,在門診中常發現, 許多家長為了生病中的寶寶該怎麼「吃」而困擾不已, 而且由於孩子因不舒服而食慾不振、精神不佳, 尤其是一歲以下的寶寶不會表達,家長就得更辛苦照顧, 如果又加上孩子抗拒吃藥,真是「慘不忍睹」。 有的家長會自作主張把藥粉添加在寶寶喝的牛奶裏, 或是和在孩子吃的稀飯內,陳永綺表示,這種作法並不恰當, 主要是孩子如果從牛奶或稀飯裏聞到藥味,往往會拒食, 等於浪費食物。因此她認為,除非孩子太小無法溝通, 否則還是需用灌藥方式,而且分開進食和餵藥的時間為宜。 此外,寶寶腸胃不適或拉肚子,是繼感冒之後第二常見的兒科病症。 陳永綺說,當孩子拉肚子時,由於腸道的絨毛細胞受損, 底層的新細胞需要七天左右才會逐漸成熟及發揮功能, 因此在這段時間內最好讓腸胃多休息, 因此不宜吃難以消化或容易脹氣的食物, 例如雞蛋、牛奶、乳製品、竹筍、大白菜等,以及油炸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陳永綺強調,在急性腹瀉期間, 包括優酪乳、優格、養樂多等乳製品,都不宜飲用, 否則會造成拉肚子更嚴重。 不過,如果是藥粒狀或粉劑的活性腸益菌, 倒是可以抑制腸道有害菌的繁殖,快速恢復腸道的功能。 陳永綺舉例,當孩子生病時, 六個月以上寶寶可食用清淡雞湯熬成的粥、 扁豆山藥泥;九個月以上寶寶, 則可吃含有碎肉、魚類、豆腐等煮成的稀飯, 如麥冬銀花絲瓜粥;一歲以上寶寶, 以蜂蜜、優酪乳、優格等食材為主,可增加食慾。 陳永綺並強調,當寶寶生病時,家長應特別留意三種情況, 包括維持基礎代謝率,每餐食量以六、七分飽為宜; 拉肚子或發燒時多補充含電解質成份的水,以避免脫水; 烹調食物以利腸胃吸收的食物為主, 並輔以煮、燉、滷等清淡方式為原則。

《文章》對孩子最好的10種食物

2007年03月13日
公開
2

謝謝:Lin°♥ 分享 「肥胖」已經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利了!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中小學生有百分之十五是「胖小子」,在都會區更多,四個中小學生就有一個過胖。造成肥胖的主因就是熱量攝取過多,這也讓許多家長開始重視幼童的飲食。 不過,要給小朋友吃什麼好呢? 美國親職網營養學博士們票選出十種對幼童最好及最差的食物名單,可供家長參考。 十種最好的食物為: 一、燕麥:燕麥含有維他命B、鈣質、鐵質及鋅。每天食用可降低膽固醇,鈣質則有助兒童骨骼發育。而它所含的豐富纖維會讓人很快就有飽腹感,可減少食入油膩食品,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二、雞蛋:蛋仍是目前公認提供蛋白質的最佳來源食物,並且含有維生素B和E。 三、菠菜:富含豐實的鐵質及葉酸。鐵質不足時,會阻礙腦部分泌神經傳送素,讓腦部無法徹底發揮功能,導致學童在數理科學習狀況及表現不佳。葉酸則可預防嬰兒神經管的疾病,還能有效防治血管方面疾病。 四、乳製品:鮮奶、豆奶皆有很高的鈣質及蛋白質,也應多吃優格或優酪乳,因為優格含有對腸胃道有益的菌種,並且比其他乳製品容易被吸收。不過,最好買原味低脂的固態優格較好,因為有的優酪乳飲料含糖量較高。若幼童喜吃甜食,可在優格內加新鮮水果。 五、花椰菜:花椰菜是營養十分豐富的蔬菜,有β胡蘿蔔素、維他命B、鈣、鉀等,其中β胡蘿蔔素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強免疫功能,是公認的防癌營養素。 六、堅果:堅果營養價值很高,因為其所含脂肪是好的脂肪,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並提高好的膽固醇,可預防心臟疾病。堅果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不論是花生或杏仁果等,都是好的選擇。 七、鮭魚或豆腐:都含有孩童成長需要蛋白質,其中鮭魚經常食用可防止血管阻塞。 八、全麥麵包或糙米:糙米比白米多許多營養素,如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可以加在米中混合食用。一般市面上包餡的麵包如紅豆或奶酥,其糖或油脂多熱量偏高,所以最好選擇全麥麵包或雜糧麵包。 九、地瓜:地瓜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及纖維質。一杯地瓜所含的β胡蘿蔔素量,花椰菜要廿三杯才有同樣的量,所以地瓜可多吃。 十、枊橙汁:是天然的枊橙汁哦,熱量低又有維生素C與E。但要注意,別讓果汁取代了白開水。 十種對幼童最差的食物,則多是油炸、高脂高鈉食品,除了肥胖外,還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如炸雞或雞塊、甜甜圈、薯條、熱狗,零食點心類的洋芋片、糖果、醃製果乾及奶油蛋糕、油酥點心等,另外還有含糖飲料如加味水、可樂汽水等,這些食物都屬高熱量又沒有什麼營養素的「垃圾食物」,家長要注意,要盡量減少孩童進食。 本文節錄於91年4月18日自由時報第44版

《文章》兩歲幼兒如何教才會不抓狂

2007年03月12日
公開

謝謝:Lin°♥ 分享 ■摘錄自《2歲幼兒如何教不抓狂》•佐藤真子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一提到2歲的幼兒,你會想到甚麼呢?「凡事都要自己來.…..」、「甚麼都說不喜歡.…..」但是做起事來卻又笨手笨腳,一定要大人在一旁守候。的確,2歲的幼兒正是這麼一個麻煩的年齡!他們的心理層面已有迅速的發展,但仍限於一個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混亂、掙扎期。 或許有些父母也曾因為照顧2歲幼兒,碰上許多頭痛問題深感困擾,甚至有「置之不理」之感,讓自己也陷入「凡事皆不順心」的煩躁期。雖然有句話說:「如果孩子是2歲,那父母親也是2歲。」但唯有深入「獨立期」的幼兒的內心世界,有耐性地守護著孩子,才能讓親子在各方面一起進步與發展。 ?2歲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發展 在寶寶迎向2歲生日的那一天起,你可以認定他已經完全脫離「嬰兒期」,正式邁向幼兒期。2歲正是走路、跑步、跳躍等運動層面的基本機能,大幅躍進的時期。孩子對於這些逐漸形成的能力,莫不充滿躍躍欲試的衝勁。所以,自我的這些衝勁能充分獲得滿足的孩子,不管是誰到了3歲左右,在走路、跑步、跳躍等動作上,都會有驚人的發展。 對2歲的幼兒來說,上下樓梯真是最佳的冒險遊戲;若在散步途中看到樓梯,即使繞遠路也會故意跑過去爬一爬。就連百貨公司或超市的欄杆扶手,也要攀爬一番,尤其對電梯更感興趣。這時父母親應該多注意孩子的舉動,避免發生危險。等他習慣上下樓梯的節奏感之後,從好幾層的樓梯上跳下來成為新的刺激遊戲。一開始他還有些顧忌,要求父母親助他一臂之力,等他越來越大,膽子也跟著變大,總有一天他自然會成功地從樓梯上跳下來。 2歲的幼兒在心理層面上的發展,遠比生理方面進步更多。例如,他為了強化自我的意識,經常會出現「不要」、「不好」的回應。這時不管是要他收拾玩具、脫掉髒了的衣服,甚至是要給他最愛的香蕉,都會得到「不要」的回應;聽多了總覺得他把說「不要」當作一件有趣的事呢!這時父母千萬不要出現「這個孩子怎麼變得這麼搞怪!」的念頭。其實這種表達「不要」的行動,對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上,有非常重要的功用。 對一個2歲大的幼兒而言,當自己的要求受到限制或禁止時,要如何堅持自己「不要」、「不好」的念頭,以及說出「好」或接受別人的意見,都是相當寶貴的學習課題。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在此還是要強調,一個放棄自我意識,完全順服別人的孩子並非「好」孩子。希望父母親多用些心思,輔導孩子找出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小便的訓練--掌握時機為其要訣 即使你不覺得緊張,但一發現孩子已經2歲了,還是會突然介意他大小便的自理問題。尤其當他的同伴一個個擺脫尿布的束縛後,你不禁也為家裡的孩子著急起來。 或許有很多媽媽之前都有嘗試訓練孩子大小便的失敗經驗,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是,孩子還沒有到不穿尿布的時間就開始訓練他,正因為他的腦部還不能充分控制排尿系統,媽媽就急著訓練他,當然不容易成功。至於這個時間是甚麼時候,因個人發展而異,一般最快的話也要1歲半以後。 掌握時機為其要訣,等孩子的膀胱剛好裝滿尿液,再帶他上廁所,他就能順利解出, 但這只是偶爾碰上恰當的時機;大小便的訓練正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這種偶然性。所以,儘可能瞄準想尿尿的時機,持續誘導孩子去廁所或便器「解決」,才是訓練成功的要訣。像午睡後或早上起床時,都是最佳的時機,而離上次尿尿約2個小時的間隔時間也最適合。不過,要是孩子不想尿,或待了2、3分鐘還尿不出來,就不要勉強他。萬一他過不到2分鐘又尿下去,千萬不要生氣;這可能是孩子比較敏感,不太習慣這種訓練。其他像天氣冷或水喝多了的時候,就要縮短尿尿間隔的時間,常帶他去尿尿。 ?穿脫衣物--「自己做」是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一過了2歲,都會想要自己穿衣服或脫衣服。不過,他們穿衣的技巧有待商榷,倒是脫衣服的技術好多了。像洗澡時脫衣服或就寢時換上睡衣,都是他們最佳的表現時刻,即使花很長的時間才脫得掉,仍樂此不疲。媽媽也可在適當的時機教他收拾脫下來的衣物。 而最讓媽媽頭痛的是,明明沒有時間了,他還堅持要自己脫衣服,尤其是早上上學或洗澡時,總讓媽媽忍不住出手幫忙。不過,這種想要「自己做」的意識,決定了自此萌芽的獨立心會成長茁壯或不幸夭折,對孩子日後的性情具有重大的影響。所以,當孩子表示想「自己」做做看時,原則上同意他的要求,尊重他的意思吧!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週遭大人的期望也不盡相同。正如同孩子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每對父母親也具有不一樣的特質;再加上核心家庭、大家庭或單親家庭等等不同的生活背景,更造就出性格、脾氣都不一樣的孩子。所以,每一對父母親都應該試著找出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教養方式,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