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神魔女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打疫苗的後遺症~與大家分享

2007年12月17日
公開
48

轉貼自網站 http://www.doctorhuang.url.tw/new_forum/viewtopic.php?t=1898&highlight= 原來接種疫苗是一場樂透,政府做莊,老百姓出錢,玩無本生意,獎金法源如下 ,若是疫苗打出問題,就算是獲獎, 攤開遊戲規則就知道了,樂透不也是這樣嗎 詳見傳染病防治法[以下法源皆引此法] 第 70 條 因預防接種而受害者,得請求當地主管機關陳轉中央主管機關予以救濟。 前項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之請求權,自接種日起,三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中央主管機關應於疫苗檢驗合格封緘時,徵收一定金額充作預防接種受害 救濟基金,供第一項所定救濟之用。 第一項請求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之資格、給付種類、金額、審議方式、程序 與前項徵收之一定金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三項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行政院定之。 還會有如下後遺症 • B型肝炎疫苗可引起關節炎、腎絲球腎炎(Glomerulonephritis)、血小板減少(thrombocytopenia)、紅斑(Erythema)、血管炎(vascularitis)、急性心包炎。 • 小兒麻痺疫苗(polio vaccine)於1950年代首次大規模注射,由於不慎採用之疫苗為未經減毒處理的活病毒,引爆22萬人受到感染,其中7萬人發病、164人嚴重癱瘓,10人死亡[25];後來亦有疫苗不幸受到SV40這種對猴子無害,對人類卻是致癌病毒的污染[26] [27] [28] [29];由於小兒麻痺病毒本身攻擊目標為神經系統,因此併發症狀如皮膚炎、注射部位附近關節疼痛、過敏反應、抽搐、多發性神經病變(Polyneuropathy)、脊髓炎、面癱、基蘭-巴瑞症候群(syndrome de Guillain-Barré)、亞急性硬化全腦炎(SSPE)都相當嚴重。 • 天花疫苗(Smallpox vaccine)所造成的併發症皆為醫學史文獻所記載,因自1977年起,天化被宣告正式從地球上滅絕,儘管仍有疫苗庫存以玆防範未來緊急狀況,但全球幾乎不再進行相關疫苗的接種。可能造成的症狀有注射後腦炎,美國發生機率介於1/150,000至1/25,000[30] [31];疫苗性濕疹發生率約1/26000[32] [33] [34] [35],偶有誘發癌症的案例,以淋巴肉瘤(lymphosarcoma)[36]。 • 水痘疫苗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若為活體病毒製劑還可造成傳染他人的危險。 • 卡介苗在北歐造成發生率約1/25000的骨炎(osteitis)[37]、也會引發「卡介苗炎」(BCGitis, bécégites)[38],這種發炎反應是嚴重、可致死的併發症,多發現於患有嚴重複合免疫不全症(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的孩童,在6個月或至滿週歲之前的注射有三分之一的發生率。 • 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的三合一疫苗的副作用主要來自百日咳疫苗[39] [40],可導致嚴重急性神經異常(有80.5%的案例是在注射後24小時內發作)、智能發育嚴重或中度障礙、永久半身不遂(hemiplegia)、急性腦病變(Encephalopathy)、休克、過敏性休克。 • 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混合疫苗可引起紫斑、血小板減少、腦膜炎[41]。 • 流感疫苗(Flu vaccine)可能引起過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或基蘭-巴瑞症候群[42]。 • 黃熱病疫苗可引起的副作用雖較輕微,可能僅是注射之後頭、背部不適,通常兩天內症狀會消失,但也有較為緊急的情況,如過敏、紅疹(rash)、紅斑、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氣喘或是出現以水腫或壞死(necrosis)為特徵的亞都司氏現象(Arthus reaction)、嬰幼兒亦可能因此罹患腦炎[43]。 • 傷寒熱疫苗可引起腎病變(nephropathy),發作時間從注射後幾小時到數週不等。 • 嗜血桿菌疫苗可能引起基蘭-巴瑞德症候群或是水腫(edema)、發紺、紫斑的現象。 每個家長都有義務替小孩花錢買這種樂透,但是不買卻不會有刑責,因為了解內情的人,也會有小孩,所以你們去買就好了,法源如下 第 28 條 兒童之法定代理人,應使兒童按期接受預防接種,並妥善保存預防接種紀 錄。 國民小學及學前教 (托) 育機構之新生,應於入學時提出預防接種紀錄; 未接種者,應輔導其補行接種;其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有關機關定 之。 28條說好了我不打你只能輔導我,還是不能強迫我打,而且校長、教務主任、老師都不能拒絕我的小孩上學 第 12 條 對傳染病病人非因公共防治要求,不得拒絕其就學、就業或予其他不公平之待遇。 敢影響我小孩受教權,罰你1萬到15萬,所以校長、教務主任、老師都不能拒絕我的小孩上學,而且還可以連續處罰 第 66 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必要時,並得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連續處罰之: 一、違反第十一條第二項、第十二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一條第二項或第五十七條第三項規定者。 二、未依第四十條規定通知者。 三、違反主管機關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一項、第四十四條第一項或第五十八條規定所為之強制、限制或禁止命令者。 四、違反第四十五條第一項第二款、第四款、第四十七條或第四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未配合檢驗、報告、消毒或處置者。 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者,各級主管機關得逕行強制處分。 就算是我的小孩沒買樂透而有病症,你學校還不能告訴其他人,免得其他家長恐慌,你若不乖,要罰9-45萬啦 第 10 條 各級主管機關、醫療 (事) 機構、醫事人員及因業務知悉傳染病病人或疑似感染傳染病之病人之姓名、病歷及病史等有關資料者,對於該資料,不得洩漏。 機關單位還要罰30-150萬 洩漏傳染病病人或疑似感染傳染病之病人之姓名、病歷及病史等有關資料醫師 醫師以外醫事人員、各級主管機關所屬人員、其他因業務知悉資料之人、地方主管機關處9-45萬元罰鍰 醫療(事)機構併處30-150萬元罰鍰 不僅是老師,保健室也一樣,你也不能像狗仔隊一樣偷拍,或是投書水果日報 第 11 條 對於感染傳染病病人、施予照顧之醫事人員、接受隔離治療者、居家檢疫者、集中檢疫者及其家屬之人格、合法權益,應予尊重及保障,不得予以歧視。 非經前項之人同意,不得對其錄音、錄影或攝影。 不僅學校不能說,醫師一樣不能說,不然一樣是9-45萬 第 四十 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台幣九萬元以上四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醫師違反第二十九條或三十一條規定者 二、醫師以外醫事人員違反第三十條或三十一條規定者 三、因業務知悉傳染病病人有關資料,違反第三十一條規定者醫療(事)機構所屬人員違反第二十九條至三十一條規定,經依前項規定處罰者,併處該醫療(事)機構新台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除了害怕中大獎,還又什麼原因,我的小孩不接踵? 1 疾病降低死亡率是因為衛生和營養,而非疫苗 2.談談免疫學中的herd-immunity有人說是群體免疫或是牧群免疫 疫苗的效用在某些時候卻仍不明朗,回顧19世紀起結核病病例在許多國家中大幅下降,且在疫苗發明之前感染人數即已明顯下滑,流行病學家卻認為此狀況並非受惠於疫苗接種的施行,並指出衛生條件和營養的改善才是根本原因[8] [9] [10];從世界衛生組織大規模的研究中,例如結核病已是地方病的印度,經過該組織對26萬人的追蹤發現卡介苗的效用可能不如預期,研究人員在接種卡介苗與否的兩組研究對象中,並未發現明顯的差距[11];另一份報告則指出,在印度針對36萬6625人的研究發現卡介苗甚至對肺結核毫無預防功效[12]。事實上,霍亂疫苗的實際功效也不明確,一份臨床論文為測試其效用,在印尼霍亂較少發生的地區抽取6萬人做樣本,亦發現沒有顯著的預防效果[13],因此,在法國目前除觀光客以外,已不再要求霍亂疫苗的注射[14]。 2.herd-immunity有人說是群體免疫或是牧群免疫 簡單來說就是只要在一個群體中,有一定比率有免疫力,這個群體其他少部分無免疫力的也會受到群體免疫的保護,因為數量太少所以不會傳染開來 覆蓋率計算公式 C < 1-1/R0。 例如, 如果 R0 一種疾病在社區是2, 那麼覆蓋面率的50% 將是足夠保證, 流行性真正地不會採取舉行。如果 R0 是10, 那麼90% 覆蓋面會是必要的。 底線: 能由接種根除疾病,既使全部人口不被接種。 再換個粗魯的例子就會更容易了解 我們都知道保險套的重要,可以避免懷孕,更重要的是能預防性病傳染等等好處,所以衛生署要大力推行保險套的使用,尤其是針對陌生的性對象時,但是…重點來了 ……當大家都用保險套的時候,哈哈哈 少數人就可以不用戴保險套了 懂了嗎 記得要帶您的小孩去施打疫苗 同時 記得要戴保險套喔 賣藥的 在 2007 07-02 23:07 作了第 1 次修改 _________________ ●開藥舖之家,務採上品藥材,遵古炮製,寧使人說我藥貴但是真, 莫讓人說我藥假,此中造無限功德, 生人易欺,冥法難逃 ●病家取藥,莫惜金錢,務求上池靈品,若圖便宜, 七折八扣,虧人工本,藥定難言

紫斑症

2007年12月17日
公開
39

何謂紫斑症(purpura)? 紫斑症指的是紅血球從微血管滲漏出來造成皮膚或黏膜的出血症狀,紫斑可能很小像針點一樣稱為瘀點,或是較大片稱為瘀斑,因為是紫紅色故稱為紫斑。引起紫斑症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血小板減少所引起的。另外有凝集因子缺乏、血管壁脆弱(老年性紫斑,藥物性紫斑)及過敏引起的紫斑等。 血小板是什麼﹖功能為何﹖血小板正常值是多少﹖ 血小板是人體血液中三種主要細胞之一,是血液中負責血液凝集及修補作用的血球,其大小約為2至4μ1 ,它和血液中的凝集因子合作,在血管受傷時,能及時的幫助止血。血小板的正常值男女生都一樣為150000 400000/μ1 。 何謂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減少的定義為在血液中的血小板低於正常值。它是引起不正常出血最常見的原因。血小板減少症在臨床上會有意義的情形為低於100000/μ1 。血小板若低於20000/μ1 則可能會產生自發性的出血,即未受到傷害或撞擊亦會有出血之現象。血小板減少的症狀,會有牙齦出血不止、流鼻血、月經不止、身上有瘀斑、紫斑、胃腸道出血、血尿等,最嚴重之情形,甚至會造成腦出血、肺出血而致生命危險。 有那些原因會造成血小板減少症? 1.血小板製造減少:包括放射性或化學治療藥物造成的骨髓抑制,而骨髓本身所造成的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貧血症、白血病、其他惡性腫瘤的侵犯皆可引起血小板製造減少,缺乏維他命B12之巨球性貧血亦會有血小板減少之情形。 2.血小板的破壞增加:這是血小板減少症最常見的原因,例如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紅斑性狼瘡等。某些先天性疾病Wiskott-Aldrich症候群,血管內皮受傷或血管內栓塞(包括血管內凝集,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亦會造成血小板減少。 3.不正常的分佈或堆積:主要發生在脾臟腫大的病人。超過1/3的血小板,堆積在脾臟內,而造成血小板減少(脾臟在正常時含有全部血小板的三分之一)。在台灣,因為肝硬化的人特別多,故很多血小板減少症的病人,是因為肝硬化造成脾腫大或脾臟功能過盛而造成。 自體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 可分急性或慢性。急性常發生於小孩或年青人,發作期間少於六個月,常可自己恢復正常。慢性者通常發生於成人,一般需要藥物治療以改善血小板減少症。此種紫斑一般是體內產生了對抗血小板的抗體,此抗體會和自己的血小板結合,很快的被體內的網狀內皮系統清除而造成減少症。大部份的病人其臨床症狀為黏膜或皮膚的出血,而百分之四十三的女性病人則有月經過多的現象。一般來說,出血的嚴重度和頻率和血小板的數目有密切相關,血小板數目如為10000至50000/μ1 ,則可能會有嚴重度不一的自發性出血;而血小板少於10000/,則可能會因嚴重流血而導致嚴重病情甚至死亡。和感染有關的血小板減少 多種病毒感染包括腮腺炎、德國麻疹、登革熱、肝炎病毒、B19病毒,會引起血小板減少症。另外,一些疫苗也被報告會引起血小板減少,包括麻疹疫苗(打疫苗後第七天降到最低)、三合一(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等。最近亦有些病人施打流感疫苗後發生血小板減少症。最後,在一些細菌感染造成菌血症或敗血症時亦可造成血小板減少。 綜合上述,會引起血小板的原因相當多,最重要的是要請血液科醫師確定其發生原因,再針對其疾病做適當的治療。 建議:長庚紫斑症權威

16週-轉貼文章..這時生殖器型成喔~

2007年12月09日
公開
32

你可能還不知道,你子宮裏的小居民現在開始打嗝了,這是胎兒呼吸的先兆。現在你還聽不到任何聲音,因為胎兒的氣管充斥的不是空氣,而是流動的液體。你現在的體重可能已經增加了2000─4500克,而胎兒的體重還只有150克,身長超過12厘米。現在,胎兒腿的長度超過了胳膊,手指甲完整地形成了,指關節也開始運動。 現在胎兒的生殖器官已經形成,用B超可以分辨出胎兒的性別了,你一定想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但一般來講男孩和女孩各佔一半,男孩略多些。一般情況下,國內的性別檢查,只用於判斷某些通過性別遺傳的疾病檢測。 擁有一個自己的寶寶,這個夢想原來似乎那麼遙遠,但現在你會感到近在咫尺,因為你就要真切地感到胎動了。在16周到20周之間,媽媽可以感到明顯的胎動。如果你已經有過懷孕史,你會感到胎動的時間比以前提前了。現在胎動時你會有喝了飲料後胃腸蠕動的感覺,注意記錄下第一次胎動的時間,下次去醫院做檢查時告訴醫生。 這個階段胎兒的發育非常迅速,你應該注意避免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孕婦在這時對鐵的需求量增加了近4倍,胎兒會毫不客氣地攝取孕婦體內的鐵,如果孕前就有貧血現象,孕婦現在極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其後果是導致孕婦的血細胞攜氧能力降低,從而引發胎兒的宮內缺氧,造成胎死宮內或早產。貧血還會影響胎兒腦細胞的發育,導致將來學習能力低下。

15週-轉貼文章

2007年12月02日
公開
52

胎兒現在的生長速度很快,遠遠地超過了前幾周,他(她)的身長已經達到10─12厘米,體重也達到50克。現在胎兒薄薄的皮膚上覆蓋了一層細細的絨毛,全身看上去就像披著一層薄絨毯,這層絨毛通常出生時就會消失。現在胎兒的眉毛開始長出來,頭髮也在頭頂迅速生長,頭髮的紋理密度和顏色在出生後都會有所改變。胎兒在子宮裏開始做許多動作,他(她)可以握緊拳頭、瞇著眼睛斜視、皺眉頭、做鬼臉,也開始會吸吮自己的大拇指。研究者認為,這些動作會促進胎兒大腦的成長。 在孕15─18週期間,你可能要根據醫生建議做一次產前診斷,通過對胎兒進行特異性檢查,以判斷胎兒是否患有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有以下情況的孕婦需要做產前診斷:近親結婚者;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分娩過染色體病患兒的孕婦;多次自然流產或死產的孕婦。 另外,這時還應檢查一下是否母嬰血型不合,血型不合有兩種明顯症狀,一是ABO血型不合,一般是指媽媽血型為O型,爸爸血型為A、B或AB型。ABO溶血病多見於第一胎。另一種是Rh血型不合,當媽媽血型為Rh陰性,爸爸的血型為Rh陽性時,分娩可使媽媽對胎兒的血液產生抗體,第一胎胎兒發病的可能性較小,分娩的次數越多,病發率越高。這類血型不合病情重,常發生流產、死產、嚴重的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