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智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大家一起作公益~捐書去

2009年08月30日
公開
32

認養災區學校圖書館活動 88水災重創了我長大的地方—高雄縣,當土石流衝垮了,當洪水淹沒了,那些地方都曾經有著我從小到大的記憶,昔日最愛去的南橫,吃芋冰的甲仙,最佳的烤肉戲水勝地-六龜,從小學到大學的青澀歲月,我大半的歡樂是在這些地方渡過,這個水災沖垮了這些,對我而言好像把過往歲月整個連根拔起的殘酷,對於一個地方的依戀,不就是人、回憶與情感三個怎麼都割捨不掉的因素,看著洪水沖掉了那些陪著自己長大的地方,我不知道自己身為南部人,「南部人」這個讓我驕傲的身份,未來將要如何與我的生命做連結?上個月才去看世運,看過以後,「我是南部長大的人」這個身份讓我十分光榮(雖然我的出生地在台北金山),然而隔沒多久,就發生這樣的天災,讓台灣最美麗、最光榮的南部受此重創。 南部的一切曾經供養我長大,南部的文化教養我要懂得感恩,在南部長大的回憶是一個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事情,當這樣的天災要摧毀我的記憶連結之際,我知道是我應該要建立新的連結的時刻了,這幾天有人希望我出面號召網友出錢救災,然而,台灣缺的不是金錢,台灣缺的是耐心與人文,立即性的災難總有一天會過去,受創的水電交通遲早會修復,災民的家園和校園一定有修護的一天,然而硬體設備重建以後呢?被洪水沖走的不只有校舍,台灣多的是官商勾結的建設公司等著要進行發包重建,被洪水沖走的還有那一箱箱的書,在南部與東部偏遠地區的學校,本來就沒有多少預算可供圖書採購,多年來靠的是一年五到八萬塊的圖書採購經費和善心人士或書商的捐書,天啊!要不是我去查一下,還真的不曉得一間台東縣的國中,一年買書的經費竟然只有我個人兩個月的買書數量。 當老師回來了,當校舍蓋好了,當災童回到教室了,恐怕就吸引不了大家的目光,然而,這些比較貧窮的學校與學生,屆時恐怕又要面臨完全沒有課外讀物可讀的可怕循環,這些災區的學童恐怕會越來越沒有競爭力,一場更可怕的惡性循環恐怕會發生,城鄉的差距會落差到永遠無法彌補的地步。 南部比較偏遠的地區的學校就已經是處於常年缺書的狀況,但是,想要捐書的人一來沒有管道可捐,二來無法將捐書得以分類,三來沒有人力物力處理書籍清潔的工作。 我打算待風災的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後,將要和高雄縣偏遠地方的學校合作,各認養一間國小、國中與高中職(六龜與甲仙地區),無償提供他們圖書館的書籍。 所以,請各位讀友(不限定好友與否)可以將各位家中不要的書,寄到本書房,我們會把書籍作一個簡單的清理(我堅持給兒童一本本比較乾淨的書),並把書籍作分類(適合高中生看的書一定與適合兒童看的書不一樣吧!),並定期將書籍寄給高雄縣山區的學校圖書館。 捐書不歡迎政論類、財經股票類、八卦雜誌類、老舊電腦類。 升學考試類、童書、文學、語文教學、小說、歷史、勵志、藝文、科學、人文、教學輔助類尤其歡迎。 即日起捐書請寄 (110)台北市東興路55號6樓之10 木桐文化, 如果要收據者請註明,當然,如果各位所捐之書不適合18歲以下的學童閱讀,就徑行當成捐助本書房,如果書的數量龐大,也希望好友們能夠來一起幫忙分類清理與寄送。 如果沒有人一起響應,我個人會補足所認養學校之圖書館其所必備之最低藏書數量。 p.s.這是個長期計畫,只要木桐書房運作著就會持續下去 ●木桐書房●

製作餅乾初體驗

2009年08月24日
公開
18

從小甫媽咪那得知這個親子烹飪課程 看起來似乎挺有趣的 就先報名了三堂課 今天是第一次上課 上課時間是10:00~11:30 因為通常都睡到自然醒 怕太晚起床,還特地調好鬧鐘8點左右 也擔心智不好叫起床 結果~~~~ 鬧鐘還沒叫 媽咪我6:30就醒了 而智竟然也在7:00就醒來 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 但這麼早起床 媽咪有點擔心上課時智就會想睡覺 和小甫媽咪約9:30樓下中庭碰面一起出發 到了上課地點,時間還沒到 先去洗手坐著等同學到齊 智看到桌上的容器和刮刀眼睛一亮 開始東摸摸西摸摸 終於開始上課囉~ Amy阿姨邊講解邊發材料操作 智向來就愛攪拌 正好讓他攪個過癮,不過是瞎攪和啦 還是要媽咪協助收尾 就這樣按步驟完成了巧克力麵團 最後要將麵團捏成小圓(可捏成喜歡的形狀)壓扁 再用MM巧克力點綴在上頭 智看到MM就不肯再動手做了 只顧著吃MM巧克力,一顆接一顆,不給吃還生氣呢! 所以後面捏團成形包括點綴MM巧克力都是媽咪完成的 完成後,Amy阿姨會幫忙送入烤箱烤 等待的過程智已坐不太住 有點想睡覺所以歡歡的 媽咪只好盡量轉移注意力 Amy阿姨講繪本給大家聽 智剛開始聽得很專心 但聽到後面又開始蠢蠢欲動 講完繪本讓小朋友做美勞(貼圓形貼紙在小蛇圖稿上) 貼完後在蛇頭部位打洞穿繩 可以玩蹓蛇(可惜智興趣缺缺) 總算等到餅乾出爐 雖然形狀不甚完美但香味四溢 當場和智共享了一塊 很好吃喔(剛烤好的餅乾比較硬,要用點力才咬得下去) 等放涼些就可以把自己製作的餅乾打包回家 母子倆製作餅乾初體驗──成功~~~~ P.S:騎車回家時 媽咪把綁小蛇的繩子纏在手上騎車 結果騎到快到家時才發現蛇的身體被風吹斷了 只剩下蛇頭啦~~ 嗚嗚嗚......

洪蘭:別急,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

2009年08月23日
公開
19

【聯合報╱洪蘭】 好幾位媽媽向我抱怨說放暑假反而比開學時更忙,每天忙著接送孩子上腦力開發班、潛能開發班、才藝班,接接送送,孩子還不感激,整天扳個臭臉給他們看。我問她們何苦來哉,她們異口同聲說怕沒有及時找出孩子潛能,誤了他的前途,讓他輸在起跑點上。我聽了很詫異。這裡面有好幾個迷思。 巴特康納(Bart Conner)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美國男子體操第一面金牌的得主。他小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有一次在家裡頑皮,倒立用手走路,他爸爸看見了,覺得很有趣,客人來時,便叫他出來表演,這一點的鼓勵就使得他在家勤練倒立,用手上下樓梯。在學校裡,男生都希望引起女生注意,他沒有別的特長,便常在教室中耍寶、倒立行走。有一天被體育老師看到了,覺得他有天份,便帶他去參觀體操訓練中心。他一眼看到平行桿、單桿和木馬就知道這是他將來安身立命的地方,便回家懇求母親讓他去練體操,那天他十歲。 一開始,教練不收他,嫌他彈性不夠、骨頭不夠柔軟,但是他鍥而不捨的苦練,終於替美國拿到第一面男子體操的金牌(他的太太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金牌的Nadia Comaneci)。巴特自己說「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他是苦練出來的。 任何領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孩子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我們給他莫札特的環境,他會成為莫札特。他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但是沒有莫札特的環境,「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他的過程會坎坷,但是他還是會成為莫札特。我們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札特,而我們一定要他變成莫札特,這時親子雙方都很痛苦:父母會很失望,覺得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孩子會很痛苦,知道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標準。巴特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適性發展加上一點點的肯定,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在神經學上沒有「腦力開發」這回事,大腦大約三磅,佔我們體重的百分之二,卻用到我們身體百分之廿的能源,當它用到十倍的能量時,它是不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在工作,其餘的百分之九十閒閒沒事幹的。大腦是用進廢退,盲人沒有用他的視覺皮質,在實驗上已發現,盲人在讀點字時,視覺皮質被觸覺徵召過去用了。連把正常人眼睛矇住五天都會開始改變他的視覺皮質,去做聽覺、觸覺方面的事,大腦怎麼可能放任百分之九十不做事? 在神經學上也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實驗已找到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一九九九年發現管記憶的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會長出新的神經元來,大腦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迴路的連接。 教養孩子是順其天性即可,柳宗元說的好,「其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種下去了,不要時時挖起來看,耐心等待,它自然以茂盛的果實來回報你。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09/08/12 聯合報】

刷牙,也可以很好玩!

2009年08月19日
公開
12

要維護孩子的牙齒健康,從小養成清潔習慣是最基本的工作。不過,從幫孩子清潔牙齒到讓孩子自己刷牙,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相信大多數爸媽都得經歷一段頭痛的時光。孩子或許是害怕把牙刷放進嘴裡的感覺,或許是討厭牙膏的溼黏,往往到了刷牙時間,就會又哭又鬧,極盡反抗掙脫之能事,總讓爸媽筋疲力竭,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提醒爸媽,學習刷牙對孩子來說,本來就是不是那麼容易的,爸媽不要太心急,也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最重要的是先讓孩子願意刷牙,至於技巧方面,可以再慢慢改進。 從引發好奇心開始   孩子都是很好奇的,尤其對於爸媽做的事情,都會想要一探究竟,甚至加以模仿。爸媽不妨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看到自己在刷牙,即使沒有刻意去教,也已讓孩子知道這是大人每天都要做的事。當孩子的好奇心被引發了之後,再示範刷牙的動作給孩子看,讓孩子將刷牙當作大人的遊戲一般;一段時間以後,再問孩子要不要自己也試試看,通常孩子都會樂於嘗試。 選對工具,事半功倍!   牙刷和牙膏的選擇,是影響孩子刷牙意願的關鍵之一。爸媽可以帶孩子到商店中,讓孩子自己選擇想要印有什麼卡通人物的牙刷、什麼口味的牙膏。有了自己喜歡的牙刷和牙膏,孩子嘗試刷牙的動機就會大為提高。 卡通人物都愛刷牙!   孩子對卡通人物的認同心理,可以產生令爸媽驚訝的效果!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以刷牙為主題的童書或卡通影片,爸媽可以善加利用。孩子看到巧虎或小象幫幫等卡通人物愛刷牙,自然也會認同刷牙是件有趣的事情,而願意和他們一樣。 邊刷牙邊玩遊戲   爸媽可以把刷牙當作是每天晚上的家庭活動,全家一起來刷牙,而且還可以運用一些技巧,讓孩子邊刷邊玩,樂在其中。   •先刷牙才能吐水:孩子雖然討厭把牙刷放到嘴巴裡面,但應該都喜歡吐水的遊戲,爸媽可以跟孩子約定「刷十下就可以吐一次水」的遊戲規則,讓孩子有玩遊戲的感覺。   •跟孩子玩互相模仿的遊戲:例如,先要求孩子模仿自己的動作,我們刷上門牙,孩子也要刷上門牙,我們刷舌頭,孩子也要跟著刷舌頭…,然後加快速度,增加刺激感。做錯了,就要換手,換爸媽模仿孩子。爸媽有時候不妨故意做錯,會讓孩子更得意呢!   •自訂各種遊戲規則:和孩子比賽「看誰先讓每一顆牙齒都沾到牙膏」,然後互相檢查。   •滿嘴泡泡最像誰:和孩子一起站在鏡子前面刷牙,看看彼此沾滿牙膏泡沫的嘴巴,比比看誰比較像聖誕老公公。   •聽音樂做動作:爸媽可以挑選和刷牙有關的歌,讓孩子邊聽音樂邊刷牙,跟著歌詞或節奏行動。或者,爸媽也可以播放任何孩子喜歡的歌,和孩子約定「唱第一句的時候你刷,第二句的時候我刷」、或「在這首歌唱完之前,牙刷要碰過每一顆牙齒」等等,自訂一些遊戲規則,讓刷牙更有趣。   雖然刷牙技巧是否成熟,和孩子手部肌肉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技巧可以慢慢琢磨,習慣卻必須從小養成。爸媽如能運用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及早接受刷牙成為生活常規,從基本工作開始著手,就能夠輕輕鬆鬆把孩子的牙齒照顧好喔! 文章來源:奇蜜父母學習中心(www.kimy.com.tw)

讓生氣寶貝變平靜的8方法

2009年08月16日
公開
14

來源:媽媽說 明尼蘇達大學的雪莉·蓋勒說道:「對一些孩子來說,咬咬大拇指,撫摸一陣毛毯,或者坐在媽媽的膝上聽一個故事就能平靜下來,而另一些則可能需要尖叫一陣,如果尖叫能夠阻止他們把東西砸壞,尖叫也行,因為最終的目的是教會孩子學會鎮靜下來的辦法。」 但是,即使你以為你找到了孩子平靜下來的有效方法,這個方法在下個星期還是可能失效,當孩子在超級市場突然大發脾氣的時候,你還是可能感到手足無措,因此,我們在這兒就一些有經驗的母親與兒童教育專家來談談她們的秘訣。   1、抱緊孩子   許多父母都知道把孩子包在襁褓裡能使大哭的嬰兒平靜下來,「這個原則也適用於大一些的孩子」,已有兩個孩子的克莉斯汀·班尼特說道「比如,當孩子摔了一跤,擦破了皮的時候,他的安全感被粉碎了,因此她可能大哭大叫,你可以把她抱起來,輕輕地搖她直到她的肩膀鬆弛下來,這樣,她的安全感會慢慢回來。」   2、讓他用小拳頭發洩   如果孩子發怒要砸東西,給他一個枕頭讓他打個夠,幼兒園教師琳·菲利普建議:「或者給他一個塑料錘子,讓他砸到他會用語言表達他的憤怒為止。」   3、父母保持平靜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最要緊的是父母不能發脾氣。」辛格門博士說,「培麗亞是我們七歲的女兒,她常常會情感用事,有時我實在受不了了,我就告訴她我需要離開房間靜一會,我發現她已經到了能夠寬慰自己的年齡,所以我告訴她感到悲傷或憤怒是正常的,然後我讓她的憤怒自個兒慢慢地消失。」   小孩子常常需要向父母「借貸」平靜的心態,孩子要平靜下來之前必需把父母的平靜內化,如果父母自己行為失控,孩子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4、傾聽孩子訴說   即使是一個小孩也應該有傾訴她感情的權利,我們三歲的女兒麥迪生,每次聽到她十五歲的姐姐要她離開她的房間時,都很生氣。南卡羅本納州的海蒂·斯坦波爾·皮雅說,麥迪生會大聲地叫道:「她叫我滾出去!」然後就大哭起來。我會認真地聽她傾訴,因為她的感情的確受到了傷害。等她說完了,我就讓她幫我準備晚飯或者做一些大女孩在家幹的事,這樣她就感到她受到了特別的對待。 5、使用紡織品與玩具   紡織品對有些孩子有特別的寬慰作用,特別是那些性格喜歡抱毯子或抱小貓小狗的孩子,試試看對孩子說:「你可以和這頭毛茸茸的熊坐在一塊,它會使你好受一些。 」你可能會發現柔軟的物品與撫摸它的感覺使孩子漸漸靜了下來。   6、逗孩子發笑   「如果孩子著急的在地上跳腳,我們也跳腳。」班尼特說:「有時,孩子發怒發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我就參加她與她一塊大哭,」我會說,「哭的好聽,再響一些,我聽不見。」用不了多久,我們兩個就在一塊大笑了,「但是,雖然幽默有時能拆除憤怒的雷聲,你還是需要小心從事。在紐約工作的心理治療專家大衛·舒馬克勒說:「在有些情況下地把事情弄的更糟,孩子可能會感到你在取笑他,不把他當一回事,如果你發現這種跡象,趕緊改變策略,或者抱抱他,或者同情地聽他傾訴。」   7、轉移注意力   學步的幼童很想探索許多區域,如果被阻止的話很容易發怒,因此,不要火上澆油告訴他不能爬上餐桌,相反,轉移他的視線,給他一些新的探索的東西,可能的話,走到門外去。「每次我把我19個月大的克莉斯蒂娜帶到後園她都很高興,她聽著園中的鳥叫聲就會完全忘記幾分鐘前使她大發脾氣的事了。」佐治亞州的克鰓格女士說。   8、深吸一口氣   告訴孩子深深吸口氣可能使孩子更為憤怒,但是如果你蹲下身,看著他的眼睛,然後自己做幾次深呼吸,他很可能會不自覺地模仿你的呼吸方式,不久,他就會冷靜下來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而不是哭哭啼啼地鬧個不停了。   不管你使用上述的哪些方法,還是使用你過去行之有效的辦法,必須知道你可能不是每次都能很快地讓孩子平靜下來的,「有時孩子需要發怒,」菲利普解釋道:「有時他們發洩那麼厲害,你只能讓他哭,只是當心著不讓他們傷害到自己,直到集聚起來的緊張被釋放了,你才可能抱抱他們,輕聲地安慰他們使他們好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