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awa

禮物 VS 索取 的關係

2005年05月20日



親愛的兒子:

我總是因為你而受教許許多多。




今早突然發現你多了一"捲"口香糖。
一問之下,才知道,星期三到好友家玩時,
你跟好友媽媽在超商時"要"的。
(媽咪因為妹妹不舒服而沒有一起前往。)

上次你們跟姨婆要生日禮物,媽咪就跟你們說過,
不可以跟爸爸媽媽以外的人要禮物。
今天又再次出現同樣的問題。

爸爸在一旁對媽媽說:『你說不用修理的.......。』
(頗有看媽媽怎麼處理的態度)

媽咪早上引導的方式:

『你跟妹妹只能跟爸爸媽媽討論要買什麼,
不能跟爸爸媽媽以外的人要東西,或要求買什麼。』
媽咪知道這是灌輸,能內化的過程很弱。

『你認為這件事,應該怎麼處理?』

你沒有回答,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

媽媽也還想不到辦法,一時只想到請你拿錢還給好友媽媽並且道歉。
但是也知道這樣並不好,所以沒有提出。

~~~~~~~~~

今天下午,媽咪特地跟老師聊,
問問老師你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老師就先舉例剛剛半小時前發生的問題,
她說你會跟某某同學說:『你要跟某某玩,我就不跟你玩。』
問你有聽過誰這樣說過嗎?
你說妹妹還有媽媽 (老師知道這是藉口)
老師先告訴你:『每個人都是自己決定誰要跟誰玩,
沒有誰有權力可以要求誰跟誰玩,或不准讓誰玩,
就是老師也不可以,要尊重每個人自己選擇的權利。』
老師引導你,問你你剛剛這樣的說法帶有什麼意思?
你說:『威脅。』
老師帶領你用同理心想彼此對於威脅話語的感受。

老師說因為團體中,就是有成員會因為威脅而妥協,
所以造成你覺得這樣可以達到你想要的結果,所以會這樣使用。
但是觀念還是要跟你說。

上學期,你是過於沒有自己,遊走在同學各種觀念中。
這學期,發展過頭,太過自我。
老師有注意到,也會引導回來,
要讓你注意尊重他人想法的概念。

媽咪也藉機問問老師上面 "要東西" 事件,該怎麼處理。
老師說不要讓孩子在人際關係上物化了 (有點難懂)。
同時也要幫助你分清楚 "借跟拿","禮物以及索取(要)"的釐清。
老師建議,請你直接將東西退回,不可以的就不能擁有。
同時也請對方媽媽也要跟他的孩子說明,為什麼你要退還這個東西。
(老師擔心好友也因為"看見"過程,而學習。)

還建議該是給零用錢的時刻,讓孩子自己花自己的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媽咪豁然開朗。

欠缺教育的父母親檢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