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awa

台北電影節~烏龜也會飛

2005年07月07日




早在台北電影節展開網路預售票時,媽咪的好友~妙阿姨,就邀請媽咪共享盛舉。奈何媽咪覺得時間不好安排,且突然之間,沒有想看電影的欲望,而婉謝好意。

前幾天,妙阿姨堅持一定要媽媽這天出來聚聚。

這一天,妙阿姨給了媽咪難忘的一天。

我們一起看了 ∼ 《烏龜也會飛》 這部講戰地孤雛的伊朗影片。

之前媽咪就看過這簡介,知道用孩子來呈現戰地生活,
光是媽咪自己的想像,就肯定會殘酷到讓媽咪無法接受,
所以選擇不看片子,卻被妙阿姨不告知的情況下給巧妙的帶進中山堂觀影。

事實上,導演的用心,在片子裡安排了很多逗趣詼諧的對話,跟有趣的橋段。
讓描述戰亂下的孤雛們,不那麼悲情。
但鏡頭下是那些真實的斷手斷腳的孩子們,即便他們顯現活潑可愛,
媽咪還是自然會聯想到孩子遭受到什麼樣的對待。

電影拍攝地:在伊朗跟土耳其邊境的難民村。
時代背景:設定在美軍攻打伊拉克,海珊下台前夕。
一群從庫德族中挑選出來的非演員童星,
和導演一起,不談論政治而能柔性成功的傳達了反戰訴求。
片子看完,熱烈掌聲,傳入媽咪耳裡。

『庫德族身上所背負世代以來被迫流離遷徙與種族屠殺的命運 (前海珊政權鎮壓庫德族人),而這磨難與掙扎就如同龜殼一般緊黏住庫德族人,他們期盼著『烏龜也會飛』那一天的來臨………』

巴曼、戈巴第導演是庫德族後裔,拍攝背後的意義,除了想要呈現庫德族人因沒有自己的國家保護而被其他軍隊鎮壓的悲哀命運外,更成功的將其擴大為所有戰亂背景中的一景~戰地孤兒,而讓觀眾產生反戰共鳴。

故事中的一群孩子,在名為『衛星』的十三歲男孩的帶領下,
靠著撿地雷賣給大人維生。
市集裡陳列的交易品全是武器槍彈,
孩子們也用地雷,換取武器,保衛家園。
撿地雷可以餵飽自己,付出的代價,可能是斷手斷腳,失去性命。
孩子王衛星也點名孩子賣給聯合國軍隊,
被點名轉到聯合國的孩子,各各英勇貌的慶幸自己可以加入軍隊戰鬥,
覺得自己像個有用的英雄。

由外地來到難民村的三位孩子,帶來故事張力的最高點:
雙手斷臂有預言能力的哥哥 ~ 漢高夫,與衛星同年齡;
沒有表情不愛言語的美麗妹妹 ~ 亞格琳
(或許說是姐姐較合適,但就還是個孩子),
雅格琳背上揹著約莫二三歲的瞎眼小男孩~里加。

雅格琳不愛里加,
雙手斷臂的漢高夫,卻可以如父親般的照顧可愛的里加。
雅格林先是強力要求漢高夫拋棄里加,
後改用煤油欲燒死自己,
卻突然從遠山中看見里加的可愛呼喚,而作罷,
轉而將里加用繩子綁在遠遠岩壁邊的一棵樹上。
里加掙脫後,眼睛看不見的他,誤走到地雷區,
愛著雅格琳的衛星前往地雷區營救里加,腿被地雷炸傷。

有預言能力的漢高夫,從噩夢中醒來,
夢中看見里加在深深水裡跟他求救。
漢高夫一路狂奔湖邊,潛入湖裡,看見被巨石綁住沉入海裡的里加……。
再一路狂奔至岩崖邊,撿起雅格琳遺留下的一雙鞋子......


里加這個可愛、稚嫩無辜、有著燦爛笑容的小男孩,
是雅格琳的孩子,父親是五個彪形大漢的大兵。
里加的外公外婆,他們的生命結束在父親們的手上。

媽咪從電影一開始,那難過窒息的感受未曾停過,
而這是來自於媽咪對於戰爭的反感,不是因為片子。
故事雖然悲慟,可是導演處理的手法,讓觀影過程不那麼沉重。

戰事的這些種種都是可想而知會發生的情況,
但,好戰的基因,還是存在在每個內心受傷的好戰份子的心中。

就如同網路上流傳的反戰信。
在決定發動戰爭時,想想這個地球承受的起嗎?
我們有能力撫平這些戰後的人心嗎?
每個戰地孤雛在還沒有機會決定怎麼過自己的人生時,
就先被戰爭教育了,扭曲了性格。
如果這些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承受的起嗎?

如果我們有能力做好這些戰亂後的撫平……...

目前尚且能活在安平中的我們,未經戰事,卻也同樣暴力對待孩子。
拋棄暴力對待的行為與念頭,種植每個愛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

就像漢高夫擁抱里加的慈愛胸懷。

媽咪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