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安小貓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寶寶睡眠2大障礙--夜驚和噩夢

2008年11月03日
公開
52

寶寶睡眠2大障礙--夜驚和噩夢 文 / 沈蔚穎  專家 / 徐秀敏 兒科主任醫師 「媽媽!有狼要咬我!」「寶貝別怕,媽媽在這裏,狼不敢來的。」夜驚和噩夢常常驚擾寶寶的美夢,媽媽如何做才能幫寶寶趕走這些夢中惡魔呢? 夜驚 新手爸媽會發現,熟睡中的寶寶有時會突然地全身性抖動,似乎像受到了某種驚嚇;另外少數年齡稍大的兒童(一般為2∼6歲的幼兒),入睡後也會突然驚醒,有時還會坐起,兩眼發呆,面部表情驚恐,並伴有片刻的躁動和不安,不過在父母的安撫下,1∼2分鐘後他又會沈沈入睡。寶寶睡眠中的這些現象,就是家長常說的夜驚。 ˙生理原因 專家認為,嬰幼兒睡眠中出現的夜驚,大多不是病理表現,因為人的意識和興奮度受大腦中樞神經的控制,而中樞神經系統又可大致分為大腦皮層和皮層下中樞兩個部分,大腦皮層對皮層下中樞具有調控作用;人體對環境刺激的反應,首先會透過大腦皮層,接著到達皮層下中樞,然後才進一步引起生理變化,必須要兩者相互協調,才能維持正常的中樞功能。 剛出生的小嬰兒和小年齡的幼兒,大腦皮層尚未發育成熟,而皮層下中樞的興奮度又比較高,所以大腦皮層對皮層下中樞的控制力較弱,加上嬰幼兒的神經細胞發育也不完善,神經通道之間的「絕緣」性比較差,因此當外界稍有一點「風吹草動」,興奮就會像洪水氾濫般擴散到全身。嬰幼兒的睡眠比較淺,一旦受到微弱的外界因素刺激,就容易發生沒有規律、全身性的短暫異常運動現象。 ˙其他原因 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外,孩子平時的活動也是夜驚的另外一個原因。有研究顯示,性格外向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夜驚,這是因為孩子白天的活動過於激烈,熟睡時神經系統仍然處於興奮當中,所以容易出現夜驚;也可能是孩子睡前看了一部恐怖電影,或是聽大人講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因而夜驚;此外,孩子睡前受到大人的責備,或是臥室內的空間不流暢、鼻咽部腺樣的增殖體阻礙呼吸、消化不良也會引起夜驚。 ˙夜驚寶寶安撫法 家長對於嬰幼兒的的夜驚現象不須過分緊張,絕大多數的夜驚、夜哭是寶寶淺睡眠中的正常現象,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加,大腦神經系統發育成熟,正常的睡眠節律建立,這種睡眠障礙就會逐漸克服。 如果孩子出現夜驚、夜哭,媽媽可以輕拍寶寶,細聲細語給予安慰,讓寶寶安定下來即可。 專家提醒,雖然夜驚不是一種病理現象,但是如果隨著年齡增長,孩子還會出現夜驚情況,或者在一段時期內孩子夜驚的頻率過高的話,這就值得大人注意。孩子有可能是下例三種情?: 1.可能患有癲癇病,這種夜驚需要看醫生,並給予藥物治療。 2.孩子可能患有佝僂病,要注意同時補充鈣劑、維生素D、維生素E,同時多曬太陽和多做戶外活動。 3.腦發育不全。如果孩子的大腦皮層對皮層下中樞不能起很好的協調作用,也會頻繁出現夜驚的現象。 噩夢 噩夢是寶寶睡眠的另一大障礙,使寶寶像夜驚那樣被突然驚醒,有的可能會大哭,吵鬧著找媽媽。與夜驚不同是,如果寶寶被媽媽叫醒,他會回憶起噩夢裏的內容,並告訴媽媽他夢見了什麼。做噩夢的寶寶醒來後,會表現出明顯的害怕和恐懼,需要媽媽安撫才能逐漸重新入夢。 ˙為什麼會做噩夢 有些寶寶會做噩夢與他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比如,睡前他看了一部恐怖的卡通片,或是睡眠時的姿勢不正確,頭或胸口等部位受到壓迫;也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比如白天在幼稚園受到老師的批評,或是有其他小朋友欺侮他,晚上就可能做噩夢;第三種原因就是寶寶的身體有疾病,像上呼吸道感染而造成睡眠時呼吸不暢,或是孩子體內有寄生蟲等等,這就需要大人予以注意。 好睡好夢2大策略 1.解除寶寶的心理障礙 夜驚和噩夢有時是由於寶寶心理焦慮或恐慌等情緒造成,因此在平常生活中,媽媽要注意引起寶寶心理緊張的原因,解除心理誘因;比如睡前不給寶寶看恐怖的卡通片或講一些神鬼故事,平時多從科學角度給寶寶講解他不明白的自然現象。 2.養成良好睡前習慣 良好的睡前習慣也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夜驚和噩夢,像糾正孩子睡前吃得過飽,或是玩得太瘋等陋習,並告訴寶寶正確的睡眠姿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夜驚和噩夢都可能是潛藏在寶寶心底的「行為危機」,須靠父母耐心的引導解開心結。另外,家長如要判斷孩子夜驚和噩夢是否正常,便要清楚孩子身體的其他具體情況,因此建議家長定期帶嬰幼兒去進行健康體檢,以便清楚知道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

教小毛

2008年10月25日
公開
23

這二天照顧小毛.媽咪覺得身心好疲憊喔~ 昨晚小毛咳咳嗽一整晚, 媽咪覺得感冒好像都沒好,又擔心明天沒門診 所以一早趕緊去掛號,哇勒~~90號吶 然後自己也先去看一下醫生 不然我們二個一直交叉感染,快一個月了都還沒好 中午1點就來去等,等到下午三點才搞定 回來後洗香香,吃個藥,就抓小毛去睡覺, 到了晚上,小毛爸騎單車回來了 一開始實在不敢指望他來幫忙分擔 但最後他既然肯幫忙顧小毛,讓我好專心做家事 真是有見鬼到 小毛已經進入愛探索冒險的時期, 很多東西會喜歡去翻一翻,喬一喬的 例如,打開抽屜將裡頭的東西全部丟出來,不然就是將CD櫃裡的CD全部都丟出來... 小毛爸見狀後,會阻止,小毛會生氣的哭哭~ 小毛爸生氣的說: "吼~這小孩以後一定是余祥詮,妳根本不會教小孩嘛" 媽咪聽見後,很無奈也很生氣 但沒有回應,怕當下說出是一堆氣話, 到時他會不爽的不幫忙帶小孩說,最後累死的人還是我 但我覺得爸比對小孩的生長發展觀念很差,真的要好好重新教育一番 大約隔了一回兒,在音樂佳燈光美的環境下 媽咪開始教育這不懂事的爹 1.這個年紀的小孩會去翻東西,表示他在探索,我們的小孩屬於愛探索冒險型的,媽咪認為將來在事業上,人生中會勇於挑戰新事物,我覺這是很好的性向 2.今天看醫生,我有問醫生,小毛的狀況是否為過動,醫生回覆,是好動非過動,這個年紀的小孩都會這樣,也藉由不停的動來訓練小肌肉 3.也上過BBH及問過週遭的朋友們,同年齡的小朋友都差不多是這樣子 爸比才回答"喔"表示懂了 媽咪的育兒態度是, 只要不會影響他人或危及自己的事情,媽咪通常會讓他自由發展,但仍然會適度的提醒小毛 "北鼻~抽屜關關時要小心,不然夾手手會痛喔" (基本上,他夾過一次後,就自己會注意了) "北鼻~下床時要用屁股喔" (一樣,摔下來一次後,就只敢在床緣) "北鼻~CD音響開太大聲,你會怕怕喔" (轉很大聲時,會自己嚇到) 爸比, 期望你能接受孩子的性向, 耐心的教導他,陪他一同成長 還有~ 在老娘顧小孩已累到快昏倒時, 可以不要只動口不動手的靠夭一堆好嗎 (剛吞下去的氣話還是忍不住想發洩一下~~哈)

妳應該...?? (喧洩文)

2008年10月21日
公開
62

有了小孩後,旁邊陸續會有"妳應該..妳應該...." 小毛生病時 "妳太早斷奶了,應該再多喝久點..." 小毛瘦小時 "妳應該給他吃多一點的副食品......." 小毛副食品太多時,又有人說"妳應該牛奶要多喝點...." 小毛太皮時 "是妳寵壞她的,妳應該要責罵他....." 小毛太黏媽咪時 "妳應該讓他哭一哭..." 太多太多,繁不及載.......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表面上,笑一笑表示感謝提醒, 但媽咪心裡的OS是"靠夭,干你屁事~~~~~" 一開始,或許還會說明一下為什麼會如此 "喔~~是XX建議我這樣做",對方就會回"不對不對~她怎麼會這樣教呢" "嗯~~我看書上是這麼教",對方就會回"吼~妳們第一胎都照書養" 但久了,實在也懶的解釋很多,之後也會盡量避開與他育兒交流 因為太多意見,太多否定搞的媽咪覺得很煩 或許對方是關心,也或者是沒話找話講, 但口氣往往會給人一種優越感,或著教訓的意昧, 若換個口氣用分享的心情來表示"喔~我是用這個方式,所以小朋友目前不會黏媽咪,妳可以參考看看...." 是不是能讓感受方心情更好呢? 我想,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同, 實在無法一種米養百樣人吧, 下回大夥看到其他媽咪帶著孩子時, 不坊多點鼓勵,少點"妳應該..."的話術 這樣可以減少媽咪的育兒壓力,還可以讓媽咪們信心加倍呢 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 祝大家的寶貝都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