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 mia♡~QQ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5年11月30日
公開
8

轉貼: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聽說人一輩子看到一個人一眼只有1/61的機率, 今天能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把緣分放在心上, 我們好「有緣」,好「惜緣」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 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 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 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 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 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 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 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 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 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 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 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 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 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 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 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 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 然而記憶無法長久, 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 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 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 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 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 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 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麻? 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 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 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 最近自己一直在想: 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 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 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 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 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 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 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 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 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 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 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 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 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 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 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 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 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 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 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 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 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 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 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 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 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 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 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 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 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 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 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 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 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 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 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 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 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 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 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 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 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 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 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 希望孩子能夠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 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 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 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 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 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 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 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 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 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 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 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 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 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 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 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 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 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 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 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 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 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 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 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 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 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 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 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 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前,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 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 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 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 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 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 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好他自己, 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 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 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 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 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 而是:有笑話嗎? 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 日後有可能做得到, 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 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 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 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 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 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 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 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 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 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 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 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 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 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 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 我們家是騎腳踏車, 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 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 我發現台北的美, 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 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 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 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 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 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 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 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 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 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 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 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 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 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 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 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 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 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 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 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 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 馬上就要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 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 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 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那年夏天,我們留下些什麼, 將來,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2005年11月28日
公開
7

和謙滿四歲了.........

時間過得真快......和謙四歲了, 回想他出生時只有2530公克的時候, 對照現在長大了的和謙, 我的寶貝真的長大了........ 雖然他從小就是磨娘精, 各種狀況讓我應接不瑕, 從出生起乳醣不耐症的腹瀉一直到四個月才好, 然後又嚴重日夜顛倒一直到快十個月才調整過來, 從小就看醫生長大的他連住院都給我挑在過年前, 這些林林總總大小不一的狀況, 總算隨著他長大慢慢穏定下來, 就是腸胃吸收問題一直沒有改善.... 和謙是標準AB型射手座, 活潑善良率真, 反應快, 但常不經思慮就做出叮嚀過的事, 少耐心, 做事有虎頭蛇尾之慮, 很有主見, 具強烈好奇心並主動求知的小孩, 我希望他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學會保護自己, 也希望他有禮貎, 自信, 活潑大方以及良好品德和生活習慣, 這些小時候就該建立的習慣和常規, 不是等長大才開始的, 等壞習慣養成就來不及了, 尤其是在上小學前, 這些基礎教育更是重要, 不求他真正會多少單字, 背了多少唐詩..... 我只希望他有個快樂的難忘的童年, 因為他真正需要我們的也只有這幾年..... 我很高興能專心陪他長大, 雖然生活中不免有些日常瑣事, 也因為整個重心都在家庭和孩子上而失去很多東西, 工作, 金錢, 自由, 還有日益縮小的生活圈, 但我覺得這一切出都會是值得的, 現在不做以後後悔也來不及了...... 回想在我生產的一個月前, 我跟和謙可以說是24小時都是在一起的, 這種日子真的很特別, 可以這麼單純的過日子, 沒有任何的干擾, 可以全心陪他愛他, 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他的所有成長痕跡的變化, 可以在第一時間和他分享他的開心, 稱讚他的進步, 也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他的錯誤, 適時的導正他, 讓他在小學以前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往後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正向的去面對並解決它, 對他對我而言這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他滿四歲了, 己經不是baby時期的他了, 現在他很喜歡藉表達自己的想法來證明他長大了, 有時候也會挑戰權威, 也常會因調皮而受到處罰.... 面對他每個階段投擲出的變化球, 我也得跟著學習成長, 跟著進步, 就好像自己也重新來一次童年一樣...... 現在, 雖然有了小弟弟, 但是馬麻還是會像以前一樣繼續疼你愛你的...... 你們兩個都是我的心肝寶貝呀~~~

2005年11月27日
公開
7

吃香蕉泥

吃香蕉泥

2005年11月24日
公開
35

相親相愛

看到和謙和弟弟愈來愈親暱, 為娘的我看在眼裏很感動也很高興...... 經過這六個月來他一直在調適在進步........ 之前整個懷孕過程每次產檢他都有參與, 也買了不少繪本給他看, 當時他也是很期待弟弟的出生........ 但是從弟弟出生起就有老二情結和退化行為, 一方面担心在家中一哥的地位不保, 一方面看著以前陪他看書遊戲的馬麻整天忙著弟弟的事, 他的小小世界一夕變了樣, 尤其是自己在家坐月子期間, 從小的他就是和媽媽膩在一起, 能陪他的時間愈來愈少, 家裏除了把拔又沒人能跟他玩, 可是我真的是心有餘力不足啊....... 但也一直沒有放棄拉近他倆的距離, 以前幫弟弟照相時會要求他也一起拍, 但他從之前不願意跟弟弟拍照, 到後來會自己在鏡頭外晃來晃去, 慢慢的不那麼排斥, 到現在會主動要求我幫他們合照嘍...... 也會自己常說, 弟弟好可愛, 我很喜歡他, 他是我弟弟....... 一個小孩時, 很完美, 可以給他好的照顧和教育, 第二個孩子加入時則是一個完整. 只有和謙時可以配合他的步調, 沒有干擾的教他愛他. 長大了會走又可以一起出外四處遊玩, 但是他是會寂寞, 不同於把拔馬麻陪伴的寂寞, 後來生了弟弟浩謙, 大家的生活都要配合新生兒, 一些活動就會被小的牽制住, 可是現在當看到兩人一起玩時, 又覺得這是一個完整的組合, 希望他們倆能一直相親相愛下去..... 畢竟父母能陪伴的時間有限, 未來的路還需要你們自己相互扶持呢!

2005年11月23日
公開
36

不用花錢也可培養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小孩

媽咪~這是什麼東西?』 『啊~~是雲耶!是一朵像魚的雲..』 「把拔~站在電線桿上面是什麼東西?」 「難道是在表演魔術的鴿子嗎?」 想像力有一半是與天俱來,有一半則是可以後天培養! 該如何培養?我的心得是...多看、多聽、多摸、多鼓勵...共4”多”! 【多看】 看看郊外好風光,看看城市裡的繁榮進步,看看四季的變化,看看大自然的 奧妙!5顏6色一一映入眼簾,讓小小腦袋中從2色(黑與白)變成擁有 無限顏色的彩色筆盒。 【多聽】 聽聽蟲鳴鳥叫,聽聽不同交通工具的聲音,聽聽熟悉的人以外不同的口音,多 方接觸不同的音樂,聽著小腳踩在碎石子路上沙沙作響的聲音,所有的音符都 會構成一首美妙的歌曲。 【多摸】 摸摸不同形狀的石頭,摸摸地板有哪些不同的材質,摸摸花瓣跟樹葉的差異, 告訴媽咪還有什麼東西摸起來跟媽媽的手心一樣柔軟? 【多鼓勵】 想要去哪探索,你就放心的去吧! 因為把拔跟媽咪都會悄悄的跟在你的身旁!不用擔心我們會把你丟下不管,你 只要盡情的發揮你對事物好奇且想要探索的心,努力去”玩耍”~ 只要父母多用點心,將這”4多”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就可以輕輕鬆鬆培養小孩豐富的想像力唷! 謝謝小小羅媽咪提供^^ 轉貼自奇蜜

2005年11月22日
公開
31

親子共讀--神奇的種子

和謙上週帶回來的繪本是"神奇的種子", 我覺得內容很棒, 看完想去把它買回來...... 故事是由女孩說想住在一個像圖畫般美麗快樂的地方, 而找尋可以實現願望的希望種子, 然後種下各種不同種子開始的, 內容是說一顆小小的種子, 藉由不同傳播媒介, 而落地, 發芽, 開花, 結果........ 過程的每個階段, 充滿了希望, 充滿了對生命的愉快美好....... 最後當然也達到她的願望囉~~ 看完這本書我有很深的感動和感觸, 大部分的家長和老師通常都只用單方面的方式, 教導孩子從書本上記憶文字, 數字符號, 甚至是觀察動植物, 其實這樣得的知識, 無法成為真正的知識, 真的能記住的實在有限........ 因為孩子沒有直接體驗, 只是間接從書本上得到別人的經驗, 最好是能透過直接體驗來學習, 真正透過身體及感官的直接體驗, 才能內化為心裏真正的感受..... 我一直很喜歡操作中遊戲, 遊戲中學習的方法, 所以之前一有機會就帶和謙四處去玩, 外面世界能豐富他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也可以嘗試各種不同的經驗, 當然平時常規和禮貌都要準備好........ 所以好同學米琪, 是滴....沒錯....就是妳..... 我支持妳帶孩子出國的決定~~~~~ 能帶孩子一起體驗不同的生活與文化, 而且也會讓他們的視野更為寛廣, 不但是更難得的經驗且還有日後滿滿的回憶, 光是看到他們的笑容就覺得很值得了........ 帶著安安樂樂一家人好好的去享受即將來臨的美好假期吧!^_*

2005年11月18日
公開
28

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精華句

1. 當小孩面對挑戰時,如果父母適時協助,會讓他更有自信。 2. 能夠愈挫愈勇的小孩,多半視錯誤為學習的機會,而非失敗的表徵。 3. 同理心並不意味家長同意小孩做的每件事,而是代表努力欣賞並接納小孩的觀點。 4. 當小孩發現自己的長處時,會更願意在其他非專長領域迎接挑戰。 5. 同理心跟「對小孩讓步」無關,跟「習慣小孩」無關,也跟「為小孩設定適當限制」無關。 6. 如果要培養小孩的受挫力,必須反思我們希望小孩如何描述我們。 7.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但仍不同意小孩所做的事。我們可以接納子女的感受和信受,卻不必然贊同。 8. 同理心創造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小孩知道我們聽到了他的聲音。 9. 愈能猜出小孩的看法,就愈能了解他們,也就愈好溝通、教導,甚至會愈愛小孩。 10. 家長必須試圖穿上子女鞋子,透過他們的眼睛看世界。 11. 小孩不照我們所說的去做,而是照我們做的依樣畫葫蘆。幸或不幸地,我們就是小孩的榜樣。 12. 愈能適時地幽他一默,溝通起來就愈順暢。 13. 在和子女的溝通中,如何聆聽及回應,對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攸關重大。 14. 訂出每週家庭時間,親子共同討論家庭問題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15. 生氣時的溝通型態,經常使問題加劇。尋求他人了解之前,必須先從了解他人開始。 16. 小孩其實非常聰明,他們可以察覺出父母有事瞞著他們,或扭曲了什麼真相。 17. 不從小孩出生起就開始有效溝通,就無法建立自在的溝通氣氛。 18. 溝通是一輩子的事,不能「畢其功於一役」。積極的聆聽者,不會有預設立場。 19. 「接納」並不代表你得「同意」,而是要確知小孩的觀點。 20. 對多數人而言,控制自我就是艱難的課題,所以更不應試圖控制子女。 http://dr.dpfun.com/forum/forum.asp?sID=1002&tid=319 21. 父母親的融通達變,經常鼓勵小孩知所變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問題行為代表小孩因應緊張和壓力的方式,那實際上可能是發給父母的訊號。 23. 如果想讓小孩改變,父母必須先有自我改變的洞察力及勇氣。 24. 負面腳本的定義,是反覆使用無法引導良好行為的無效言行,它常增加家庭的緊張壓力。 25. 改變負面腳本,並不表示我們拋棄身為家長的責任。 26. 家長必須為小孩的情緒發展及人際成長鋪路。我們是帶著一輩子的經驗成為父母。 27. 家長應該以明確而非批判的方式界定問題所在,邀請小孩一起解決問題。 28. 讓自己更自在地擁抱子女、看電視時坐近一點,以及用親切的言語溝通。 29. 我們大聲宣告子女做錯了哪些事,而不是做對了哪些事;我們糾正小孩,而不教導小孩。 30. 跟每個小孩都安排特別時段,將減少手足間的競爭對抗。 31. 小孩在不重視他們的人面前,很難發展出自尊自重、安全感和自信。 32. 送小孩上床睡覺時,會想到小孩是否因你當天所說所做的,更加奮發茁壯嗎? 33. 記得告訴子女,念故事給他們聽,是非常特殊又重要的時間,即使電話鈴響,你也不會去接。 34. 你對小孩是否「稱讚不足」?一天之中,你所說的負面話語是否比正面話語還多? 35. 家長的天生氣質、興趣、目標、生活歷程和期望等,都影響他們對子女獨特風格的觀感及反應。 36. 當小孩不符合父母的夢想及期望時,考驗就來了。 37. 發展愈挫愈勇的思維,和接納自我的態度是一輩子的事。 38. 與父母通力合作的小孩,都具有為自己訂出期望和目標的驚人能力,而且創意十足。 39. 如果沒有學會欣賞子女天生氣質的差異,或許會對他們抱持過多期望,導致衝突更頻繁。 40. 我們必須把自己對小孩抱持的夢想,以及小孩做為獨立個體的事實分開看待。 http://dr.dpfun.com/forum/forum.asp?sID=1002&tid=321 41. 家長對子女的最初夢想,將會影響對待子女的方式,以及協助他們培養挫折忍受力的能力。 42. 給子女貼上類型標籤,不如接納他們的天生氣質。 43. 如果家長的期望與小孩的行為不符合,必須先改變的是家長。 44. 接納不等於讓小孩為所欲為,反而當小孩感覺被接納時,更容易聽從家長的要求與限制。 45. 我們必須拿捏得當,隨時準備協助子女,但切忌事事代勞。 46. 事先准許小孩不同意是一種策略,它通常會降低小孩的辯解,讓小孩接受新觀念。 47. 一開始是本能,加上鍥而捨,就可導致卓越、成功。 48. 如果我們認為小孩的成就一點也不重要,或不是我們重視的項目,他們會特別敏感。 49. 當家長希望小孩改變的行為改不過來時,可能已經賠上小孩的特長。 50. 成功還得與小孩本身的興趣相關,他必須自認成功源於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才行。 51. 如果希望小孩成績更好,我們應該協助他們滿意自己的成績。 52. 我們經常把焦點放在小孩的錯誤和弱點,忽略長處。小孩需要父母及師長花時間協助他們培養特長。 53. 小孩可能會以各種理由貶低自己的成就,部分是基於天生氣質和經驗。 54. 家長回應子女犯錯的方式最好具有教育意義,而不是羞辱意味。 55. 逆境可以帶來成長,困局是另一種挑戰,不必逃避。 56. 具備挫折忍受力的小孩較能堅持到底,也比較具有認知客觀局面所需的洞察力和勇氣。 57. 父母應協助增強小孩對「錯誤不但可以得到寬容,而且也在預料之中」的信念。 58. 幽默,會將錯誤的負面力量降到最低。 59. 如果盛怒讓我們產生偏見,認為小孩沒有能力學習,他們就會誤以為錯誤就是能力不足。 60. 擺脫對錯誤和失敗的恐懼,小孩的成就必定更高。 http://dr.dpfun.com/forum/forum.asp?sID=1002&tid=322 61. 無條件的愛,始終是父母協助小孩學習面對錯誤和主觀失敗的基本原則。 62. 家長在小孩犯錯時的反應,和示範如何正確面對錯誤一樣重要。 63. 培養責任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小孩有機會幫助別人。 64. 千萬不要低估小孩自覺正在製造積極改變時所蘊藏的力量。 65. 小孩不願意上學,有時是為了逃避一種必定失敗的局面所採取的對策。 66. 如果家長不在由主觀期待或「迷思」主導其行為,小孩的責任感就會提高。 67. 主動關心他人的小孩,會對生命產生更高層次的幸福感與滿足感。 68. 小孩感受到自己有決定權,就較不會與父母陷入權力衝突。 69. 讓小孩擁有喘息空間,他們會樂於接受忠告。 70. 為小孩提供選擇和決定機會時,家長必須確定,提供的一切選擇他們自己也可以接受。 71. 如果父母為小孩留些轉圜空間,他們一定更樂於妥協。 72. 詢問小孩希望如何被提醒,有助於避免讓他們解讀成雙親嘮叨。 73. 如果事先考慮到可能的阻礙,並認知解決辦法不只一種時,家庭成員將懷抱希望與毅力。 74. 如果父母對管教角色的理解相去千里,許多問題就會出現。父母同心協力,受益者一定是小孩。 75. 家長必須區分嚴厲武斷的處罰,與實際且公平的罰則。教導小孩自制,必須抱持實際的期待。 76. 父母必須和小孩共同討論現有的管教問題,同時讓他們參與思考解決對策。 77. 管教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小孩的自律和自制力。 78. 處罰只是管教的一種方法,而且它的效果通常最差。它只教了小孩不應做哪些事,而不是該做的事。 79. 適度的規範和罰則,是培養挫折忍受力的基礎。 80. 小孩在觀察父母言行舉止時的洞察力,出人意表。 81. 正面回饋和鼓勵,經常是最有力的管教方式。 82. 自然及合理的罰責,是非常有效的控制工具。我們應該盡可能讓小孩事先知道規則和後果。 83. 許多紀律問題,來自對犯錯與自覺愚蠢的恐懼感。 84. 想要親師關係良好,家長必須主動和老師互動。親師關係疏淡,小孩最受影響。 85. 如果學生認為老師關心他們、對他們另眼看待,他們就會特別受教。 86. 小孩也應該是自己教育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家長會不是打擊士氣的場合,而是要解決問題。 87. 為了小孩,親師必須儘量化解歧見,積極互動、聯繫和合作。 88. 小孩需要明確的規範、價值觀、切合實際的期望,以及關懷備至的學校。家長必須為小孩提供機會、際遇和環境。 89. 小孩應將大人視為生活中的支援和資源,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法官和批評者。 摘自天下出版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

2005年11月18日
公開
24

滿六個月

滿六個月

2005年11月16日
公開
7

寶貝對不起.....

寶貝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