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erry

幼 兒 創 作 時 常 發 生 的 問 題

2008年01月05日
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常發生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會因幼兒的個性、成長的環境從及家庭的教養而有以差異,以下針對一般常發生的問題,探討其成因,並給予適時的輔導。

一、我不會畫
通常發生在缺乏自信的孩子身上,由於幼兒在下筆時害怕畫錯,或習於繪畫有一標準,當需獨立思考創作時,沒有自己的想法而產生不會畫。因此要輔導不會畫的孩子,除了多鼓勵外,還需要了解產生的原因,給予適當的調整。

二、火柴人
火柴人、小鳥等簡筆畫,這些都是成人世界的簡單符號,由於言種畫法是簡單的符號臨摹,當孩子學了,便不會去思考所畫人物的特徵,也不願意去觀察鳥的形態,而以公式化套入繪畫,形成繪畫創作上缺乏思考性。因此這樣簡筆畫切勿示範予幼兒。

三、卡通與漫畫的影響
漫畫與卡通是成人世界所創造出來的產物,充斥著整個兒童社會,由於它的設計是迎合幼兒的口味,因此很受孩子的喜愛,甚至會拿著筆模仿繪畫,若幼兒只以臨摹式的繪畫,孩子便成為一台影印機,而且沒有自己的想法,由於我們生活在團體的社會裏,不受到卡通漫畫的影響是不大可能的,因此若要繪畫卡通,則所畫的需要表達出自己對卡通造型的想法,並且能發展不同的故事,這樣的卡通畫對幼兒來說才有意義。

四、文字的誤導
文字是具有特定意義性的符號,單一文字並不具有創做性;而繪畫的圖象是作者思考的傳達,在視覺上可產生很多的聯想。雖文字與繪畫同樣是使用到筆,但在傳達上卻有很大的差異,又孩子眼看見成人書寫文字時,認為能寫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此幼兒便在畫中把寫字當成繪畫,形成畫中出現許多與畫作內容無關的文字,甚至文字在畫中佔大部份,缺乏創意與思考,因此幼兒若在繪畫中書寫文字,應鼓勵書寫與繪畫內容有關的文字較佳,若需練習寫字,請幼兒另紙書寫,以區分文字與繪畫的觀念。

五、著色本
在坊間,流行著很多卡通樣式的著色本,這些著色本給予幼兒,表面上可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但實際上負面的意義比正面的多,由於著色畫的圖像是大人創造的圖像,孩子以為這些圖像是最美最好,因此採取了模仿的方法,並以為著色畫就是繪畫,當著色畫塗多了,就成依賴心理,加上害怕畫不像著色本的圖像,因此不敢把自已的想法繪畫出來;若需手眼協調的塗色練習,可多鼓勵幼兒塗著自已所描繪的造型,以加強孩子的自信及視覺美感。

六、繪畫比賽
藝術本沒有一標準答案,而繪畫比賽卻在眾多的作品中選出若干名次,讓藝術有了一個準則,這準則除了防礙美術創作的思考性外,落選者更是一嚴重的打擊,因此我們盡量少參與繪畫比賽,若需參加,應給予幼兒有一正向的觀念,不要有太重的得失心。

七、互相模仿
模仿學習是人的基本本能,但在藝術創作上所表現的是要表達創作者的經驗與感受,因此在創作上我們極不主張模仿。而在同儕上的模仿,是互相討論方式,並模仿改變造型,這是良性的;但只是無意義的抄襲模仿,我們則需給予適當的輔導與鼓勵,甚至調配幼生適合的位置。

八、作品的完成度
在幼兒的創作中,常發現有些孩子做一半就不做了,便說:「我畫完了。」我們對於幼兒的創作,皆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及表現,至於作品的完整性,通常我們以幼兒的學習態度、個性來評估。個性內向膽怯的孩子,通常作品的內容並不豐富,但由於缺乏自信,我們不能用強迫性或要求性的方式引導,我們可用鼓勵與引導方式,以免孩子壓抑更大,對繪畫有所反感。但大膽活潑個性的孩子,常因學習習慣及耐性不足,常做一部分就不做了,遇到這種情形,我們先與幼兒討論溝通創作的內容並作適當的鼓勵與引導,若幼兒堅持不要再做,教師先思考幼兒個性及學習狀況,有必要時可以要求的方式請幼兒把作品加完成以對自我負,但這種要求方式只能慢慢一步一步增多,不可能一次就可以要求幼兒做得很好,以免要求過多,反而使幼兒討厭創作。

九、不按主題創作如何處理
藝術創作是表達個人思考及感受,也是個人的學習及生活經驗的表現。在教學上主題的設訂,主要是為了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但由於孩子的差異性很大,常有些孩子並不會按主題來創作,因此當發現有這類型的孩子時,先評估我們的引導教學是否足夠,若是孩子的因素,我們先了解幼兒的背景,如是否生活經驗是否太少、沈迷單一興趣(卡通、戰機、娃娃等)或太於自我等,當我們了解原因後,在生活上作適當的調整,孩子便會有所改變,至於幼兒過於自我的現象,通常發生在較小的孩子身上,只要他們能多了解自己,我們多與溝通加以時日,孩子定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