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may li

日期

#Tag

輪狀病毒為幼兒國民病?調查:2/3父母輕忽 致高住院率

2008年01月25日
公開
2

號稱為幼兒國民病的輪狀病毒,正值秋冬好發季節。一項由藥廠針對台灣家長所做的輪狀病毒認知調查顯示,2/3的父母輕忽輪狀病毒會造成高住院率的嚴重性,僅2成父母知道5歲以下的小孩極易感染輪狀病毒。小兒科醫師表示,輪狀病毒目前僅能藉由支持性療法,多補充水分是最好的方式,若接種疫苗,則可大大降低住院率。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指出,輪狀病毒之所以具有高度傳染性,主要是因為只要有10顆病毒即能造成感染,無法有效預防,輪狀病毒主要傳染途徑為糞口及接觸傳染,經由飛沫傳染的機率不高,也無法藉由空氣傳染。 調查顯示,近7成父母誤以為只要「勤洗手」、「改善衛生環境」就可以加以避免,此外,逾6成5家長不知道輪狀病毒是造成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毒,也有超過4成家長誤以為造成嬰幼兒腹瀉最主要是腸病毒,事實上,腸病毒主要症狀是手足口症、皰疹性咽峽炎,並不會造成腹瀉。 黃立民進一步指出,根據亞洲各國0至5歲嬰幼兒因感染輪狀病毒住院的年齡分布發現,近6成的輪狀病毒案例發生在2歲前,3歲前約7成,統計發現,5歲以前的小孩不論哪個國家輪狀病毒的感染率都接近100%。 根據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陳國東發表的「輪狀病毒腹瀉對台灣經濟社會負擔報告」指出,台灣每年因感染輪狀病毒住院的5歲以下病童超過15000位,為社會帶來的醫療成本損失達3.6億元。若再加上家長照護病童造成的時間、經歷等間接成本損失,總計台灣每年因感染輪狀病毒造成的總體社會成本至少高達4.5億元。 黃立民也強調,目前希望將幼兒疫苗納入公費,首推5合一疫苗,其次為目前常見且易引發重症的肺炎鏈球菌疫苗,而輪狀病毒致死率較低,但卻是5歲以下幼兒的好發疾病,因此,也希望政府能納入公費接種。

【醫生,我什麼時候可以再生一個?】

2008年01月17日
公開
40

所以....老公,不要在催我拉,嘿嘿 婦產科專科醫師 蔡鋒博、陳昭雯 打字義工 林靜怡 轉載自「快樂懷胎A計畫」 搖滾歌王麥可傑克森今年二月才當爸爸,老婆黛比洛已傳又懷第二胎。更誇張的 是預產期為今年十二月,換言之,幾乎剛生完「小麥可一號」,立刻再懷「小麥 可二號」,可謂間不容髮。 兩胎這樣子靠近好嗎?我在門診,常有病人問:「醫生,我剛生完第一胎,什麼 時候才可懷第二胎?」 的確,有些孕婦年齡老大不小,很想「一而再,再而三」、「一鼓作氣」、「畢 其功於一役」,但是就醫學層面來看,兩胎太近,並不恰當。兩胎太靠近,有什 麼壞處呢?會增加下一胎次前置胎盤、早產、子宮內生長遲滯等問題的發生率。 如果上一胎是剖腹產,那太快有第二胎,極可能胎盤會沿上次剖腹產的舊傷口植 入,造成比「前置胎盤」更嚴重的「植入性胎盤」,您偶爾會聽說孕婦產後血崩 ,輸血幾千西西,甚至死亡的,就是這種「植入性胎盤」! 再回到第一個問題:究竟兩胎之間至少要間隔多久才好? 據醫學研究,最少隔九個月比較好!像麥克婆黛比洛這樣二月份生一個,十二月 又要生一個,有一定程度的危險! 就婦產醫學的觀點來看,寶寶誕生後,產婦的生理上有極大的變化,比如說子宮 的復原、惡露的排除。因此,我們老祖宗可十分重視這段期間的保養,並給它一 個十分傳神的名字叫「坐月子」,「月子」沒「坐」好,則將叢百病生,自是不 在話下。 就「子宮的復原」來看,胎兒及胎盤娩出後,子宮的高度約降到肚臍附近,重達 一公斤。產後兩天還是一樣大小,但產後七天,子宮已下降到真骨腔,重量只有 五百公克,產後十四天子宮只有三百五十公克,一直到產後六週,子宮大小才恢 復到懷孕前的狀態,這時子宮只剩四十到六十公克! 英國皇家醫學會的《孕婦照顧》一書,提到「職業婦女應在產前四週做準備」、 「產後子宮要三週、骨盆及陰道要四週、惡露要三週,才會逐漸恢復正常」,所 以說,產後適當的予以子宮「生聚教訓」是有必要的,太急於下一胎的到來,萬 一遇到前置胎盤,甚至「植入性胎盤」,那就「呷緊弄破碗」,划不來的! (作者為彰化市博元婦產科診所負責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