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宸瑜落雁的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會做家事的小孩長大之後就業機會比不做的高4倍

2007年10月08日
公開
34

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孩子做家事不僅可以養成勤勞的習慣, 更可以學到許多能力,獲得自信心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筆者的女兒國一參加學校舉辦的露營活動, 晚上打電話回家,既興奮又驚訝的說: 「爸,我不知道我們同學都不會煎蛋, 現在大家都在排隊等我煎蛋給他們吃呢!」 假如一個國小低年級的孩子, 媽媽告訴他:「小寶,垃圾車來了, 請你幫忙把垃圾袋綁好,然後拿去垃圾車好嗎?」 當小朋友接到這樣的請求後, 他就要開始思考,垃圾袋要怎麼綁,才不至於沿路掉垃圾; 綁好之後要開始分析、判斷、選擇並且做決定, 要經由哪一條路徑拿去垃圾車。 分析的結果,甲路線的張家有一條狗很凶, 乙路線比較近但是路燈太暗,丙路線比較遠. 但是路燈較亮。 判斷的結果,丙路線比較安全,他要選擇安全的路徑,所以決定走丙路線。 當小朋友把垃圾拿到定點後,垃圾車還沒到, 他是要放著就走, 還是要遵守垃圾不落地的規定,等垃圾車來了再將垃圾丟上去。 這就是他表現責任感的時候。 不要小看一件小小的家事, 它可以培養孩子 分析、 判斷、 選擇、 做決定以及 負責任的能力與態度, 大人不可不察。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經追蹤研究一組青少年達數十年, 發現這些孩子在童年時期參與家務工作做得較多的人, 比做得較少的人,成年後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較好的表現, 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此外,前者也比較樂觀而有充實感,後者犯罪的可能性則比前者高。 鄭石岩教授也表示, 臺灣社會因為經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工業科技的不斷提升, 造成社會變遷加速。 我們想要下一代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就必須提早訓練, 而最好的訓練方式,就是指導孩子做家事。 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 捨不得讓他們做家事,反而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