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Angel ''Mama

猶太人與讀書-摘自《科學時報》

2006年08月31日
猶太學校歷史上有一傳統,剛入學的小學新生頭一次聽課,須穿上新衣服,由教士或有學問的人領到教室。在那裡放著一塊乾淨的石板,石板上有幾行用蜂蜜寫下的希伯來字母和簡單的《聖經》文句。然後讓孩子們一邊誦讀字母,一邊舔掉石板上的蜂蜜,接著,還有蜜糕、蘋果和核桃可吃–––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使他們在學習發蒙起始就嘗到 甜的滋味。這種習俗如今雖已不再時興,但該儀式背後無疑暗含了猶太人的一種觀念,即知識是甜蜜的,孩子們應抱著欣喜和愉悅的心情來開始學習。

猶太文化傳統歷來重視教育,愛護書籍,看重學識,推崇智慧。在《猶太教法典》的時代,學問被視為非常重要的東西。學者們紛紛出人頭地,成為猶太社會的精英。在社會組織繫統和公共活動中,學者和教師往往比王子和武士更有權威。上層家庭的年輕女子,大多願意嫁給學者,而不是商人或金融家。假若父親和教師雙雙入獄,孩子就會決定首先救出教師。因為在猶太社會中,傳播知識的學士或教師地位非常之高。

猶太人從不焚書,哪怕是攻擊猶太人的書亦不例外。按照猶太教規,在每周的“安息日”(從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裡,都得停止工作和活動,但各種書店卻可繼續營業,且不管是在“安息日”的白天還是夜晚。這一天,書店裡時常擠滿了人。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九八八年的一次調查,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十四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平均每人的讀書量高居世界各國之首。以色列各村鎮大多建有環境高雅、布置到位、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或閱覽室。在這個僅有五百多萬人口的國家,有各類雜志九百多種。熱愛學習、崇尚讀書的氣氛,在猶太民族中蔚然成風。在重視學習知識的同時,猶太人也十分注重實際才能的培養。他們把僅有知識而缺乏才幹的人比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在他們看來,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要創新就必須以思考為基礎,而創新則由提出懷疑和尋求答案來完成。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家裡著火了,你將帶什麼東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家長就會告訴他:“你要帶走的不是金錢,也不是財物,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也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而智慧的培養又豈能離開教育和讀書?

由於猶太人有一以貫之的重視教育之傳統,使該民族在長期的顛沛流離中能夠不斷湧現出優秀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和一流的經營者。馬克思、愛因斯坦、門德爾松等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諾貝爾獎得主中的猶太人,歷年來比例驚人。

摘自《科學時報》一直文《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12月13日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