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ngel ''Mama

以太體與生命歷程 Horst Hellmann

2007年10月29日
以太體與生命歷程 文/開詩婷 資料來源:Horst Hellmann演講講詞

一個孩子的出生,同時代表的是這個孩子的「物質身體出生」,另外還有三個「體」,分別要再花大約七年的時間順序孕育、出生,然後成長

就史代納的人智學,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以他所提的「四位一體」的理論,完整的人包含四個部分:物質身體(physical body)、以太體(etheric body)亦稱生命體(life body)、星芒體(astral body)以及自我體(body of the ego)。「物質身體」接近我們平常所指的「身體」,當母親懷孕時,即是孩子的物質身體在母親的子宮內孕育,一個孩子的出生,同時代表的是這個孩子的「物質身體出生」,另外還有三個「體」,以太體、星芒體以及自我體都還在孕育,而每個「體」分別需要約七年、十四年、廿一年的時間順序孕育、出生,然後成長。

以太體造就生命現象
仔細觀察零到七歲的孩子,我們可以看到物質身體明顯地在成長,孩子的身體不斷長大、長高,體重也不斷增加,這物質身體的成長便是由以太體造就出的生命現象,以太體是史代納在人智學中對這造就生命現象的能量體所取的名詞,和一般物理學中所談的以太或化學中的醚不同,由於以太體和生命現象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又稱生命體,其中又再細分為溫暖以太(warm ether)、聲音以太(sound ether)、光以太(light ether)、生命以太(life ether)等四種以太。中國人講針炙,說針炙可以促進人體內生命力的和諧,若使用史代納的理論來解釋,即是中國人運用針灸的方法幫助以太體和諧運作。

「換牙」是以太體「出生」的表徵,這時孩子才真正具備了學習認知的能力
在生命的頭七年中,以太體正忙碌地在孩子體內進行器官建構的工作,一方面為使身體器官逐步趨於成熟,另一方面則為發展物質身體靈活運動的能力。在生命的頭七年中,以太體完成大部分的器官建構,但以太體仍需繼續建構物質身體中的某些器官,例如:頭腦的發展要到21歲才會完全,眼球的成長則要到30歲才會成長完全。「換牙」是以太體「出生」的表徵,它代表以太體已經從身體中釋放出來。在以太體出生前,它做體內器官建構的工作;以太體出生後,則形成認知、思考的能力,這時孩子才真正具備了學習認知的能力。換句話說,以太體有兩個重要功能:一是建構器官,二是學習認知,而建構器官又必須先於學習認知,這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然而現代的教育有一種說法,認為提早學習是好的,幾乎各種認知學習越早開始越好,讀書、寫字、算術、外語、樂器…但是我們若在孩子的頭七年要求他們做這些認知學習,等於是在消弱以太體建構器官的工作,同時也在強迫以太體早產,這對孩子一生的身體健康與學習認知都將造成影響。

健康、規律的生活節奏是以太體的養生之道
以太體的工作呈現一定的節奏,我們每2天胃的出口處細胞會完全更新一次,每8天肺泡細胞會完全更新一次,每9天胃的入口處細胞會完全更新一次,每30天皮膚細胞會完全更新一次,每47~48天支氣管細胞會完全更新一次,每7年全身的細胞會完全更新一次……節奏是以太體和諧運作的關鍵,一旦以太體的節奏錯亂,建構器官與學習認知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過動兒(ADHD)從身體節奏到生活節奏上,常呈現混亂的現象,在治療的過程中,整頓生活節奏對他們很有幫助。即使對一般人而言,健康、規律的生活節奏仍是以太體的養生之道;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健康、規律的生活節奏更是良好的建構器官、學習認知能力的基礎。

以太體建構的順序是由頭部開始,由上而下,逐漸到達四肢
以太體建構的順序是由頭部開始,由上而下,逐漸到達四肢。就人的一生而言,以太體總司生命現象,除了在第一個七年完成主要的器官建構工作,又分別有三個重點發展期:

一、零到七歲:以太體專注地建構頭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幼兒時期是腦部發展最旺盛的時期,眼球和視覺能力也旺盛地成長著。以太體除了使頭內的腦部健康旺盛的成長,使頭骨長到相當的硬度也是此階段重要的任務,剛出生的嬰兒,頭骨還是軟的,以太體會幫助頭骨長得堅硬。

二、七到十四歲:以太體專注地建構心肺及心肺功能,孩子大約在9至10歲時,呼吸與心跳達到和成人相同的比例1:4。

三、十四到二十一歲:以太體專注地建構腹部和四肢,性器官在這個階段成熟,四肢也旺盛成長。

生命現象中有兩股相對的生命作用,一是硬化作用,一是軟化作用
讓我們再更仔細地觀察以太體所造就的生命現象,其中有兩股相對的生命作用,一是硬化作用,一是軟化作用。硬化功能主要作用在頭部最重要的硬化就是使嬰兒軟軟的頭骨長得堅硬;軟化的功能主要作用在腹部,透過消化系統,人將所攝取的各種食物軟化、分解到可被吸收的程度。然而發展的法則是「硬化的要發展開放的功能,軟化的要發展閉鎖功能」。

七歲前的孩子接受過多固化思考的認知學習時,將使得硬化作用過度發展
在孩子七歲以前,我們若給太多僵化的記憶訓練,一方面會削弱以太體建構器官的工作,使得孩子的雙頰瘦弱、蒼白,另一方面則帶來「過度硬化」的危機。大部分的認知性的學習都是一種「固化思考」的過程,例如我們必須學會認定「1」就是「1」不是「2」,認定「apple」就是「apple」就是拼作「a p p l e」不是「banana」,「圓形」就是「圓形」不是「三角形」……當七歲前的孩子接受過多這種固化思考的認知學習時,將使得硬化作用過度發展,這過度的硬化作用會隨著以太體在物質身體上作用,當硬化作用影響到心肺時,心肺變得僵硬頑固,無法彈性的收縮、舒張,孩子就產生氣喘。另外一種和過度硬化有關的疾病叫柏金森症,柏金森症的患者全身會慢慢僵化,四肢無法靈活運動,直到全身僵硬、無法動彈,有一部電影叫「睡人」,談的就是柏金森症。一般人較熟悉和硬化作用有關的疾病還有關結炎。

唱歌能使「軟化作用」活潑,同時也是一種「呼吸的鍛鍊」,這對氣喘的「少呼出」是對症下藥的自我治療
通常患有氣喘的孩子,有兩次自我復癒的機會。一次發生在9到10歲間,也就是以太體專注建構心肺與心肺功能的重點時期,以太體使僵化心肺回復彈性,氣喘的問題自動消失。12歲青春期之後,以太體專注建構四肢與腹部,腹部提供相對的「軟化作用」,與硬化作用形成反制,互相抵消的結果,氣喘也會康復。氣喘的人在呼吸上呈現「吸入多而少呼出」,父母和老師可以運用歌唱幫助氣喘的孩子,一方面因為歌唱是一種「全身的運動」,像游泳一樣,唱歌的時候全身的細胞活絡起來,能使「軟化作用」活潑,另一方面因為歌唱是一種「呼吸的鍛鍊」,尤其是對於「呼出的鍛鍊」,這對氣喘的「少呼出」是對症下藥的自我治療。

然而在軟化過程中,體內要發展的卻是一個「閉鎖系統」即是人體所發展出的「免疫系統」

接著我們來談「軟化作用」。軟化的功能主要作用在腹部,透過消化系統,人將所攝取的各種食物軟化、分解到可被吸收的程度,然而在此軟化過程中,體內要發展的卻是一個「閉鎖系統」即是人體所發展出的「免疫系統」。當食物進入我們的身體時,會受到免疫系統的控制、檢驗及分解,免疫系統提供閉鎖功能,它篩選所有進入體內的物質,受到免疫系統抗拒的物質便無法進入身體中。

對等於腹部處理的是外來的食物,頭部要處理的便是外來的資訊,並發展出「開放的思想功能」

相對於腹部的軟化作用發展閉鎖功能,頭部的硬化作用卻是要發展「開放的功能」。這種「硬化的要發展開放的功能,軟化的要發展閉鎖功能」的發展法則和中國醫學的思想是相通的。那麼對等於腹部處理的是外來的食物,頭部要處理的便是外來的資訊,並發展出「開放的思想功能」,人需要發展開放的思想能力,來接納各種不同的想法,以獲得對這個世界真正的認識。

「閉鎖的思想」將在頭部形成「免疫系統」,造就成「死腦筋、老頑固」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教育,剛剛我們提過,我們要避免孩子在七歲以前接受僵化的認知學習,以免硬化作用過度發展,七歲以後,孩子的以太體出生,可以開始認知的學習,但是我們必須依循一個原則-「發展開放的思想功能」,我們很容易掉進閉鎖的陷阱。比方說:「你『一定』要交出一張漂亮成績單和文憑,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只有』能經過科學驗證的才是『真的』」……類似這樣的觀念都是「閉鎖的思想」而非「開放的思想」,長久累積,人將在頭部形成「免疫系統」,造就成「死腦筋、老頑固」,個人變得自我中心,與別人的思想及社會隔離。當自我中心太強時會削弱自我(ego),造成社會問題,彼此競爭、推擠,最後甚至會對社會產生恐懼,因為全世界都不能相信!

軀幹及四肢會被迫呈現出向外開放的狀態,失去免疫系統
照發展的法則,思想是讓別人的想法進入自己的想法中,所以負責思想的頭部要呈現向外開放的狀態,亦即頭部的想法是沒有免疫系統的;而軀幹及四肢呈現的是向內閉鎖的狀態,是免疫系統的所在之處。根據人是一個整體的原則,若人負責思想的頭部呈現向內閉鎖的狀態,在頭部形成「免疫系統」,則軀幹及四肢會被迫呈現出向外開放的狀態,失去免疫系統。

藝術是去除恐懼的好方法,能解除「頭部的免疫系統」
 今天全世界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癌症、AIDS都屬於免疫系統的疾病,兒童的免疫力也在下降中,然而「頭部的免疫系統」卻蓬勃發展!連鎖的效應是我們對社會恐懼、失去安全感的情況與日遽增。藝術是去除恐懼的好方法,各種型式的藝術都可以使人對世界保持開放,解除「頭部的免疫系統」。由魯道夫.史代納首創的優律思美(Eurythmy,結合音樂、語言的律動)對人有很好、很強烈的治療作用,使我們能樂觀、熱情、無私、開放,同時也學習靈性的規範,亦即學習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及行動的偏見,如果能去除這些偏見,我們將學習了解自我及自我與世界的關係。

如果你希望對「零到七歲的孩子」及「生命體」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介紹你兩本好書:
◎我來了,Joan Salter著,光佑出版社。
◎幼教課程模式,簡楚英編,第六章,娃得福幼教課程模式之理論與實踐,林玉珠著,心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