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Angel ''Mama

關於碰觸治療

2009年07月19日
其實每天我也跟紫媜玩抱緊緊壓扁扁的遊戲,應該類似羅葳媽媽說的,但我不認同娃得福的做法,可是我一直說不上來為什麼,我很想了解老師到底怎麼做,當時的思考邏輯是甚麼?對於這一點我非常在乎,因為直覺上,我認為老師判斷錯誤,並使用了不正確的方法,這使得紫媜在面對一些人際關係上有很多缺乏自信心的後遺症,我想這一點是老師沒察覺到的,也因為這一點,加上原本我們就存在的原生家庭的問題,使得紫媜這一方面的進展很緩慢甚至退步很多,以下是我假設老師可能是使用類似對待自閉兒的方式:

有時西蒙會束縛小孩子的活動,等到該兒童做出她所要求的行為時,才還他自由。

「威 廉是個會講話的自閉症兒童。有一天,威廉開始大發脾氣,尖聲叫嚷,拳打腳踢,搞得雞犬不寧。西蒙先把他抓住,脫下他鞋子,並用被單束縛他的身體。接著,假 使威廉稍平靜下來,西蒙立刻把被單放鬆些。假使威廉又開始發脾氣,西蒙立刻把被單加緊。如此反覆多次後,威廉終於靜了下來,輕輕的握著西蒙的手,一起走到 沙發旁穿上鞋子。」

「還有一次,西蒙也是把威廉的鞋子脫掉。威廉要求西蒙把鞋子套回腳上。西蒙和他取得協議:假使威廉自己把襪子穿回去〈這是他自己脫的〉,西蒙就幫他穿鞋子〈這是西蒙脫的〉。」

從 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威廉是藉著發脾氣來控制住所有在他週遭的人。威廉周圍的成人不論是「避而遠之」或是「群起而攻之」〈指想法勸威廉停止發脾氣〉,他們實 際上都是受控制於威廉的脾氣。當他們「避而遠之」,威廉是藉著發脾氣來製造一種「嫌惡刺激」,而成人只好避開以求眼不見為淨。當他們「群起而攻之」,他們 仍然是受制於威廉,因為他們之所以要和威廉打交道是為了要阻止威廉繼續發脾氣以求得耳根清靜。西蒙的第一個步驟是要把受控的方向扭轉過來。她把威廉的鞋子 搶走,把威廉用被單綑起來,這樣一來,她可以藉放鬆被單及還他鞋子為強化物,來強化她所要求的行為。要是威廉繼續大吵大鬧,西蒙就不放鬆;要是他能平靜下 來,就立刻放鬆些。換句話,西蒙不強化哭鬧的行為,只強化與哭鬧不相容的行為,其結果是,哭鬧的行為減少了,而非哭鬧的行為增加了。威廉最後「自動地」走 向沙發是因為非哭鬧的行為受到強化。「鞋子」之所以在此時會成為強化物,可能是因為此時威廉想要離開這個房間,躲開西蒙的管訓,但在他離開之前,他必須先 穿上鞋子。
---------------------------------

坦白說,紫媜的問題並不是單純像自閉兒的那樣,有很多情緒是跟孩子有語言甚至是肢體上的衝突,不管是她先或是對方先,再往前推一點,很可能只是對一件事物有不同的認知產生的衝突,對於紫媜會發脾氣都是有原因,而非不無緣由的,老師並沒有對症下藥,反而讓紫媜成為異類或是需對錯誤行為付出代價;成為異類對於紫媜來說是非常恐怖的,因為她的內心很脆弱,她比一般孩子更在乎同儕關係,老師不知道這一點的嚴重性下了錯誤的判斷,另外一點更糟,對正常發展的孩子,包起來無疑加強了老師認為她做錯事所以要付出代價,可是問題是整件事的原由不一定都是紫媜的錯誤,我並不是要幫紫媜找藉口,而是這樣做並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通常孩子是要大人看見事情的對與措,要大人給正確的示範,例如:找到孩子的癥結點,大人示範出孩子可以如何解決,只要一句對不起或是拿東西需經過我的同意或是幫助紫媜看見自己做錯哪些行為,其實紫媜的問題真的很簡單,只是老師面對過多有情緒問題的孩子,一下子負荷不了,讓過程失控了,不只老師有挫折,孩子與我們這些家長也受到很多傷害,一上了小學所有問題都明顯得顯現出來,這一路我們走的好辛苦,到現在紫媜跟我還是擺脫不了,娃得福最後送給我們的大禮,真讓我們吃不消。

所以當時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念磊川,但我並不想傷害學校,所以我跟先生都對外都只是說,因為路途過於遙遠,畢竟這問題只是出在老師不夠專業以及招生上的壓力罷了。

上一年級的紫媜過得很辛苦,半個學期都在教室外面遊晃,身為母親的我,當下有多痛?我無法形容,現在我一一的將紫媜的問題一一解開,但私底下我仍然好恨我怎麼沒有早一點把她轉走,一直讓她受苦整整一年,雖然我嘴裡不說,但每次一追究到孩子問題的最根本,我就好痛,因為每次都會指向那一年,其實紫媜雖然有比較進步,但情緒還是離穩定差上一大段,我還是得不時的注意到他跟孩子出問題時他的狀況,心情好時一切都好,跟他在乎的人在一起時,也是凡事忍耐,可是其他就都是一不順,就發脾氣,他的牛脾氣可以越鑽越深,直到我筋疲力竭,唉!我還是常常為此睡不著,而睡不著是因為我得想出辦法面對沒有解決的問題和明天還是會出的新狀況,疲於奔命的我,或許該思考去看看心理醫生,請醫生幫助我處理自己的沮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