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雅

別對孩子說氣話

2008年06月02日
別對孩子說氣話



文�丘引 (寄自美國)

有一個19歲的美國華裔女大學生交了一個比她大一倍年紀的男朋友,這件事被他的父親知道後,氣得血壓高升,花大錢上醫院。這位父親怒不可遏的指著女兒破口大罵:「我以妳為恥。妳該挖個地洞鑽進去,妳還需要為此自殺。」

聽到父親的斥責,女孩非常傷心,她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她需要鑽到地洞去?為什麼她需要為此自殺?「有這麼嚴重嗎?」女孩百思不解父親的怒言怒語有什麼意義。

當她對哥哥提起父親對她的詛咒時,大她5歲的哥哥說:「爸爸只是說氣話,他並不是真的要妳去自殺,去鑽地洞。爸爸還是愛妳。」女孩不以為然,她覺得自己從父親的說氣話中受傷嚴重,「我心如刀割,我一向愛爸爸,雖然他有外遇,還一個女人換過一個,但我還是愛他。可是,現在他傷害我的心,怎能說是氣話呢?爸爸換女人如換鞋子,他從沒有以自己的行為為恥,為什麼我交男友就是羞恥呢?」

女兒交了比他大一倍年紀的男友,多數的父母都會驚心膽跳,或是暴跳如雷,但這件事並不因生氣而得以解決。父母生氣,是因他們擔心女兒上當吃虧,憂慮年紀大的男人會誘拐年輕的女兒上床或離家出走。

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種,但說氣話是最糟糕的策略,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將女兒往她男友身上推。結果呢?父母阻擋不成,還間接的促成女兒和其男友的親密關係加速進展。這與父母當初要的反其道而行。

<回首來時路>父母一句話 傷害一輩子

有一個52歲的男人至今對媽媽在他小時候說的氣話還是耿耿於懷,「我當初真不該生下你。生你是我今生最大的錯誤。」媽媽當年這樣說,只是孩子調皮,沒有按照媽媽規定的規矩做事,如此而已。

這件事只不過是媽媽在教養孩子時感到心疲力竭,如果當時媽媽能休息一下,或找個臨時保母代為照顧孩子,就不需要付出一輩子慘重的母子關係疏離的代價。

我小的時候常聽爸爸和媽媽開玩笑的對話說如果有一天他們離婚,他們一定要分孩子。五個兄弟姊妹中,爸爸說他要哥哥、弟弟和大妹,不巧的是媽媽要的也一樣。這件事我沒有忘記過。爸爸和媽媽都很重男輕女,他們要大妹的原因是她從小就很勤勞做家務事,如洗衣煮飯。而我從小就愛閱讀,他們覺得我很懶惰,所以沒人要我。

另一件事是,我們村中有一個已婚男人在鄰近小鎮開了一家酒家,他常常騎腳踏車帶同居的酒家女回家。我爸爸偶爾就說,他不需要工作得那麼辛苦養育子女,只要將女兒賣入酒家,如村中某某人就是,這樣日子可以過得很舒坦。這兩件事加起來,使我和父母之間隔了一道牆,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變成很詭譎,想愛不敢愛,要愛又怕受傷害。

想想看,有多少的孩子考試成績欠佳,自己心情已經不好了,在學校又被老師慘罵,回到家,父母看到成績單,可能一句:「考得那麼爛,見得人嗎?」或是「考這樣你還有臉回家啊!你該挖個地洞躲進去。」更嚴重的是「你死了算了,我白生你一場。」這些話父母以為說說就算了,但孩子的心已經破碎,還能補破網嗎?

下次,在對孩子說氣話之前,先冷靜一下,想一想,要說的氣話是否合邏輯?說這個話有否幫助?或遞減彼此的關係?想過之後,大部分的氣話都將煙消雲散,父母自然也說不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