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依樣畫葫蘆

2008年01月26日
《原來如此講典故》依樣畫葫蘆

2008/1/16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 作者:字解文說工作室

「他的畫只是根據別人的作品依樣畫葫蘆罷了!一點新意也沒。」

「依樣畫葫蘆」也可以說成「照著葫蘆畫瓢」,原是一句俗語。學習的一開始當然是模仿,但時日久後,應該要走出自己的道路,不能一味抄襲,要不然就是一直「依樣畫葫蘆」囉!

原來如此

五代時有一位叫做陶穀的人,字秀實,到了宋朝開國,趙匡胤即位後,他在翰林院作「翰林學士」。翰林學士的職務就是偶爾草擬文件公告,屬於有職無權的學官。陶穀認為自己才華出眾,文筆高妙,朝廷一定很快會委以重任,所以他在翰林院努力表現,一時間果然成為翰林院裡的頂尖人物。

陶穀更進一步請人向宋太祖(趙匡胤)報功,希望升遷,沒想到宋太祖居然笑著說:「我聽說翰林院草擬文告,都只是抄抄過去的文章,頂多替換一下詞語,這是俗語所說的依樣畫葫蘆罷了,有什麼了不起的呢?」

陶穀聽到之後,心裡感到很不愉快,便在翰林院的牆上題了一首詩:

官職須由生處有,

才能不管用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

年年依樣畫葫蘆。

宋太祖知道了以後,對他更加不滿,最後還是沒有重用他。

再創經典

清代李汝珍《鏡花緣》中有:「林婉如道:姪女立意原想讀書,無奈父親最怕教書煩心,只買一本字帖教我學字。姪女既不認得,又不知從何下筆,只好依樣畫葫蘆,細細臨寫。」

瓊瑤的《還珠格格•第二部水深火熱•第十九章》描述到:「胡說 !什麼鞭子邪門?這九節鞭有九節,你不要用『蠻力』,要用『巧勁』,祇要勁用對了,每一節都會發生作用,指東打西,好用得不得了 !你用點力氣呀!這不是紡紗,不是繞棉線,不是繡花呀!用力!再用力!速度快點!呼啦……揮出 !呼啦……金瑣拚命學習,嘴裡也依樣畫葫蘆的大喊:『呼啦……揮出!呼啦……收回!』」

講古

宋代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