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無說無聞真般若

2008年01月26日
《書畫百寶箱》遇賢禪師落花禪境詩意
無說無聞真般若

2008/1/16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李蕭錕

長伸兩腳眠一寤,

起來天地還依舊,

門前綠樹無啼鳥,

庭下蒼苔有落花。

這是遇賢禪師的悟道詩,摘錄自《指月錄》中。

遇賢禪師是六祖慧能大師下九世,嗣法於龍華彥球。聽說他是一位容貌偉怪,言行奇異的禪師,嘴大而能容下雙拳,常獨行獨居於林中巖下。他開悟之後,喜歡飲酒,醉後則放歌山林,並吟詠成詩,詩境深涵般若禪意,放逸成空,口耳相傳,警醒於道俗之間,因喜酒,故自號酒仙。

將兩條腿長長地舒展,一覺便到天亮。醒來之後,天地宇宙依舊,只是,門前的緣樹沒有啼叫的鳥聲,只見庭院下的蒼苔之上,處處布滿了落花。

詩中,「無啼鳥」和「有落花」兩句,是詩之眼,亦是禪之旨,不可率爾放過。

須菩提是釋尊十大弟子之一,他對於「空」的了解,無人出其右,故有「解空第一」之稱。相傳,有一天,他獨自在屋內坐禪,到達「一切皆空」的境地,這時,帝釋天(即忉利天天主)從天而降,深為感動,而灑下了雨花。須菩提問他何故灑下雨花?帝釋天回答說:「因為我非常敬佩你對般若(空之智慧)有如此深刻的體會。」須菩提卻說:「我隻字未說,只是坐在這裡而已!」帝釋天回答:「你無說,我也無聞,無說無聞才是真般若。」於是天地為之震動,美麗的花朵如雨點般傾瀉而下,比前一次更為壯觀。

帝釋天為何這麼做?因為,般若的空或智慧的空,皆是不能言說的,說了一字,就不再是「空」了;而聽了一字,也不再是「空」了,所以,「無說無聞」而空,甚至連「空」也無,才是真正的說了空、聞了空、傳了空。

又維摩詰居士與文殊菩薩為大眾說法時,有天女自空中散花於大眾身上,這些花散到菩薩身上「悉皆墮落」,但灑落到舍利弗身上時,卻「附著不落」,且使盡全力,也去它不掉。

眾人訝異萬分,天女則謂結習未盡者,故花著身也;而菩薩不畏生死,結習已盡,故花不著身也。意即,一旦體悟了性空之義,即得無執無著,無扣無束,自由自在,無論是美麗的花,還是髒污的塵垢,悉皆無處著身。

遇賢禪師以這兩則典故,援引入詩,寓意他自己早已了悟性空,無分別想,故能任運無礙,睏來伸腳饑來食,醒來天地依舊;悟後的世界沒有差別,故而樹無啼鳥(鳥銜花而降,此處之鳥即指天女或帝釋天),只見落在庭院蒼苔上的雨花意指,遇賢禪師如須菩提等解空,不畏生死,故花不著身,悉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