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自矜功伐 求榮反辱

2008年01月26日
《因小失大集》 自矜功伐 求榮反辱

2008/1/22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一拙

自矜功伐,是項羽敗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從來自取其辱的人事,何嘗不都種因於此呢?

《紅樓夢》寫焦大敢在寧國府撒野,賈珍的妻室尤氏道:「你難道不知這焦大的?連老爺都不理他,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因他從小兒跟著太爺出過三四回兵,從死人堆裡把太爺背出來了,纔得了命。自己挨著餓,卻偷了東西給主子吃,兩日沒水,得了半碗水,給主子喝,他自己喝馬溺。不過仗著這些功勞情分,有祖宗時,都另眼相待,如今誰肯難為他?」

就因為這樣,焦大便益發撒潑了:「那焦大那裡有賈蓉(賈珍的兒子)在眼裡?反大叫起來,趕著賈蓉叫:『蓉哥兒!你別在焦大面前使主子性兒,別說你這樣兒的,就是你爹、你爺爺,也不敢和你焦大挺腰子呢!不是焦大一個人,你們作官兒,享榮華、受富貴?你祖宗九死一生掙下這個家業,到如今,不報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來了……』眾小廝見他說出來的話有天沒日的,唬得魂飛魄喪;把他綑起來,用土和馬糞滿滿的填了他一嘴。」

又寫賈寶玉的奶娘李嬤嬤,仗著是她把寶玉奶大的,便要爭寵稱尊,於是搶晴雯的「豆腐皮兒的包子」、吃了襲人的酥酪,連寶玉的楓露茶也喝了,氣得寶玉「將手中茶杯往地下一摔,豁啷一聲,打了個粉碎,潑了茜雪一裙子。又跳起來問茜雪道:「她是你哪門子的奶奶,你們這麼孝敬她?不過是我小時候兒吃過她幾日奶罷了,如今慣得比祖宗還大!攆出去,大家乾淨!」後來到底還是攆了她去!

這都是自矜功伐,求榮反辱的故事,正史之中也不乏這樣的事例。

漢朝周亞夫是文帝留給景帝的一員大將,史籍上說:「文帝臨崩,戒太子說:『萬一國家出了狀況,真正可以帶兵征伐的,只有周亞夫。你要好生記著!』」其後的七國之亂,便是周亞夫平定的。

於是,第三年(西元前一五○)拜為宰相,剛好碰上皇帝要廢太子,是動搖國本的事,宰相如何能不力爭?這是第一次得罪。

皇帝的媽媽竇太后要求皇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宰相引「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的祖宗遺制駁回其議,這是第二次得罪。

第三次是匈奴王徐盧等六人來降,皇帝又要封他們為列侯,宰相說:「此風一開,以後怎麼教臣民守節義呢?」皇帝不聽,並宣言說:「宰相議不可用!」硬是封了六個降王。

周亞夫只得稱病辭了宰相職,這是古人的風骨,今人則無!

但是,風骨歸風骨,心中難免沒有憤憤之氣。

景帝後元年(西元前一四三),皇帝在內庭召亞夫賜食,卻故意給他一坨帶骨的肉塊,肉既不切、也不擺設匕箸(切肉的小刀和筷子);周亞夫不憤之情便表現在臉上了,乃回頭往主桌上拿了匕箸,就切而食之。

皇帝微哂,說:「你果然諸多不平!」

這一來,周亞夫還有好日子過嗎?偏偏他那不知好歹的兒子,居然要為他父親在生前準備後事,而買了五百套的甲楯(盔甲、盾牌);被小人告他謀反,皇帝問他:「宰相之職是你裝病而辭,為什麼又要謀反?」

亞夫說:「這是陪葬器,哪裡扯得上謀反。」

皇帝笑說:「我知道,你不敢謀反於地上,而是要到地下去造反的!」

周亞夫氣得吐血而死……

得不到的,想盡辦法要得到;得到了,該放下時又放不下。於是,不憤、不平、不甘願全寫在臉上,便非把那一口怨氣吐出來不可!然而,吐出來又如何?自取其死而已!

蘇東坡詩: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原來無別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本來嘛,沒有看過廬山的煙雨、沒有看過錢塘的江潮,總是想像著她的美麗、壯闊,尤其別人都去過、都看過,只有自己像井底之蛙地沒得見過世面,怎麼擱下這面子?非想盡辦法去一趟不可!其實,看到以後又怎樣啦?「廬山煙雨浙江潮」還不是依舊「廬山煙雨浙江潮」?

而自己呢?我們看小孩子爭玩具、爭棒棒糖,爭得哭鬧、打架;你一定覺其煩,你甚至會斥責他們:「爭什麼?有什麼好爭的?那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

是嗎?你兒時都不曾爭過?不曾哭鬧過嗎?如今呢?名、聞、利、養、稱、譏、毀、譽,你也不爭、不鬧嗎?阿彌陀佛,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