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yagisu

能夠讀書真好

2008年02月12日
【文�陳宏】

你是否知道,以二○○四年為例,台灣的新書出版量,超過四萬三千種,以兩千三百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一萬人,每年可獲得十八點七冊新書,僅少於英國的二十一點六冊,排名全球第二,即使嗜愛讀書的日本人,每萬人也只能分配到新書五點八冊,瞠乎台灣之後。然而高出版量的背後,卻是高達百分之四十二的退書率。

這是文化工作者劉智惠老師,在碩士論文中的一段話。

重要原因之一,是低閱讀率。台灣每人每年讀書量,平均只有八本,是日本的十分之一。

對出版業而言,閱讀是個根本的問題,是發展的原動力,沒有閱讀,就沒有出版業;沒有閱讀的增長,就沒有出版業的發展。

不過,台灣社會卻悄然興起一種自主性的小眾學習團體,逐漸在企業、社區、學校、民間組織、圖書館及其他社教機構成立「讀書會」。

依照《成人教育辭典》的解釋,讀書會(或稱學習圈,Study Circle),係指由一群人定期聚會,針對一個主題或問題,進行有計畫的學習。其性質是自願、非正式、民主及高度參與性的。

據劉智惠老師調查,目前台灣約有一萬個讀書會,若每會以十五至二十個成員計算,則此族群約有十五萬至二十萬人。而這種以閱讀為主要目的的團體,常有助提昇閱讀率。

經設計問卷分析結果:

一、讀書會成員約有七成為女性,年齡集中於三十至五十歲,教育程度以高中職與大專居多,職業多為公教、工商服務、自由業或家管,收入中等,每人約參加一至二個讀書會,時間多在五年以內,參加讀書會以後,平均每人每年增購三點六本書。

二、參加動機,大多是為有助於個人閱讀與學習,最常討論的主題是知識類書籍,大多每周舉行一次,每次時間約在一至三小時,每年大約討論四至六本書,讀書會的帶領人,大多是成員互相推派,資料也大多由成員共同決定。

三、在成員個人閱讀行為方面,男性喜歡知識類圖書,女性則喜歡文學藝術類,大多是為增廣知識見聞而閱讀,書籍來源則以書店購買最多。

四、在成員圖書消費習慣方面,大多是在書店購買知識類圖書,每年購書金額,多在五千元以下。購書最大誘因是內容是否豐富、合乎需要,男性重視價格是否合理,女性則較受大眾媒體的影響。

五、教育程度與收入愈高,參加讀書會的數量愈多、時間愈久、討論書籍數量愈多。

六、成員買書最多的是退休人員、教育程度與收入較高者。

七、沒買書的成員,以自由業最多,而外聘專家帶領的讀書會,甚至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沒買書。

八、讀書會成員最喜歡的休閒活動是看書,但多數成員幾乎不使用圖書館。

九、大約六成成員常使用網路,且每天上網時間在一小時內。

看過劉智惠老師的論文,非常羨慕能參與讀書會的人們。奉告朋友們,該讀書時就要趁早,像我本是愛書人,一旦癱瘓,只有徒歎奈何。

【講義雜誌 2007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