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一千零一夜》又作《天方夜譚》

2008年04月30日
《天南地北》《一千零一夜》又作《天方夜譚》
2008/4/21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王燕

《一千零一夜》是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是廣大的阿拉伯人民在從八世紀到十六世紀的漫長歲月中,不斷創造而成的。曾被高爾基譽為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故事主要來源於波斯、埃及、伊拉克及遠古中國,也夾雜了一些阿拉伯民族改造過的歐、亞、非地區的民間傳說和故事。

《一千零一夜》在藝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想像瑰麗奇特,情節曲折生動,結構嚴謹自然,語言明白曉暢,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浪漫色彩,因而受到了阿拉伯和世界人民的廣泛歡迎。

《一千零一夜》的名稱出自這部故事集的引子。相傳薩桑國的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他因為痛恨王后與人有私,將其殺死。此後每天都要娶一個少女,第二天就殺掉。

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山魯佐德進宮後,每夜給國王講故事,但每到精彩處天就大亮了,國王要上早朝,只好留到講完故事再殺。

就這樣,故事講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於醒悟。

中國曾經稱阿拉伯國家為「天方國」,所以《一千零一夜》在我國也被譯作《天方夜談》。

但又為什麼「夜談」後來又寫成「夜譚」呢?這就要說到中國古代的一種習慣酖酖避諱。

避諱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語言禁忌,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避諱指對君主和尊長的名字不直寫其形,不直呼其音,如神話傳說中的「嫦娥」本作「姮娥」,因避宋真宗「趙恒」諱,改「姮」為「嫦」。

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為了避諱,人們在寫「夜談」時,就改成了「夜譚」。

後來人們在使用「天方夜譚」這個詞時,往往延伸為無稽之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