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婚姻是不是必修課?

2008年07月02日
《我聞我見》婚姻是不是必修課?
2008/6/30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吳美娟

學歷高、收入高、年齡高的熟女,真的難「婚」?屏東縣資深媒婆郭秋菊說,光是她手上的資料,未婚女就有九百餘人、未婚男士也有七百多人,不但女多於男,很多人還是由爸媽押著相親,「有的相了兩拖拉庫」了,還在尋尋覓覓;一位等待婚姻的女碩士坦承,「什麼事都可以靠努力完成,就只有婚姻不是這麼一回事」。聽來,有點感傷。

大量的高學歷不婚熟女

但另一方面來觀察,蔡英文、郭小莊、蕭美琴、成英姝等熟女又堅持不發婚,這些優質女性卻站在婚姻城外,遲遲不肯入彀,使觀察家呂芳苑發現,廿一世紀的台灣,史上首度出現大量的高學歷不婚熟女。

倒底那個現象才是真相?

文風銳利的成英姝曾譏諷的說:自己不是宣揚不婚,只是對婚姻制度嗤之以鼻,這顯示人類對親密關係缺乏安全感。不少人相信「人必結婚」如同「人必有生與死」一樣理所當然。

蕭美琴則相信「一個人也可以」,不僅是「一個人能改變世界」,在女人有了「自己的房間」之後,總得先學會如何和自己相處。「廿年前到了我這個年紀還不結婚,是很突兀;但現在愈來愈多人不結婚,證明我們不是異類。」

傳統的跟著婚姻價值走

她說,朋友結婚了,但不快樂。當然世界上有很快樂的夫妻,但是很多夫妻很會假裝。至少,到現在我沒有看到過一對夫妻,是讓我覺得「啊,我也想要那樣的生活!」沒有,一對都沒有。

呂芳苑則注意到,人生在世,每個人的功課不同,不是每個人都得修婚姻這門課。「迎合世俗的習慣,時間到了就去結婚、生小孩,雖然對婚姻沒有特別的渴望,但他們傳統的跟著婚姻價值走,沒有深層去設定自己的未來。「戀愛不分年齡,二十二歲就搶先卡位也不見得適用在每個人身上,先搶先贏,天下哪有這種事?」條件好的熟女不易推銷

相對於呂芳苑說法,郭秋菊卻認為,國內出現性別失衡,導致「婚姻斜坡」的理論出現,條件好的女子反而不容易找到好對象,不過站在媒人婆的角度,郭秋菊說「大家的動作都太慢了」,內政部公佈的適婚年齡是二十二歲至三十歲,現代社會既是女多於男,想結婚的女性至少要從二十二歲起,就開始準備找對象。

郭秋菊指著未婚男女的「姻緣簿」說,「你看這是博士、這是醫生……」,許多學歷高、收入高、年齡高的「三高」女性條件都很好,問題在於「三高」的男性反而想找更年輕的女性,雙方的要求有落差,才導致條件好的熟女不容易推銷。

一位女老師就坦承自己相親的次數早就超過十次,她還向專業媒人婆報名,她知道「自己年紀大了,並不好找」,不過只要有機會,她還是會繼續相親,她說「我可不會因此降低自己對另一半的標準」,她會一直準備到「Mr.Right」出現為止。

另外一位女碩士則是父母著急得為她四處報名相親,為了不傷家人的心,她總會全力配合,不過她說,「結婚這件事比讀書還難,讀書只要苦讀就行了,愛情與婚姻,卻無法靠努力而來」。

有人為終身大事著急不已,有人卻覺一個人最自在,不知道該贊成那一邊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