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何謂「文化」?

2011年09月09日
文化是一般人都可以琅琅上口的名詞,但是,文化究竟是指什麼概念與內涵呢?其實,許多學者對文化的本質、內涵以及所涵蓋的領域,看法不盡相同,因此產生不同的見解。

文化一詞,最早出現於15世紀,原意為「農耕」,因此,我們可以說文化與「照料」、「培育」有高度的關連。

文化是人類為了生存而創造出來的所有產物,它可視為人類適應所處環境的結果,由於人們因應環境而產生各種的適應策略,讓這個世界各族群的文化變得繽紛多彩。

旅遊與文化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關連呢?文化可以為旅遊增加什麼價值呢?近幾年來,我們常聽到的「文化觀光」,又是在進行什麼形式的文化觀光活動?由於政府對觀光產業的積極推動,使得旅遊市場蓬勃發展,學術界對此一社會現象的探討,便形成旅遊研究(tourism studies)。

旅遊除了為觀賞風光、休閒娛樂、增廣見聞、運動…等目的外,一些旅遊者或觀光客,還希望進一步能「體驗」旅遊地的風土民情。早期,曾出現「民俗村」的旅遊形式,方便旅遊者在他們有限的時間內,可以達成觀光當地文化的目的。

對文化真實性的渴求,因而想體驗真實世界的生活文化,但是,我們如何「體驗」生活中的文化?

旅遊中所見之「風景」,指的是「風土」與「地景」。「風土」指的是人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育、樂,以及信仰、習俗行業、技藝、生產、物質文明…等,總括來說,就是「文化」。

「地景」指的是具體的或可以看見的景物、景色。由於台灣人太重視「形象化」,致使多數的旅客在意看不看得到「景點」,卻很少深入「景點」的背景或相關的地理知識。

在學術上,我們大致可以將文化區分成兩大類來理解:第一類是指「實質性文化」,第二類指「概念性文化」。我們一般人比較容易瞭解「實質性文化」,它是指所有經過人工處理而產生的結果,包括:物質方面及社會方面的文化。因為物質方面的文化,是指人們日常生活方式或活動所形成的文化,有些比較容易觀察得到的。社會方面的文化,是指社會結構、家庭組織、政治組織等等。

第二類的概念性文化,是指人們在意識上共同謀生的方式,它包含了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超自然信仰等等。這些部分,由於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一般人就不容易觀察或體察得到的了。

我們人類由於面對不同的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特質與歷史發展過程,所以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文化型態。例如:在中東、北非等氣候乾燥少雨的地區,發展出以馴養動物的維生方式。為適應潮濕悶熱但灌溉便利的自然環境,亞洲一些地區,產生以種植稻米的農耕生活。北極地區氣候惡劣,土壤貧瘠,因紐特人靠漁獵與採集的方式來生活。面對不同的經濟生產體系,人們發明各種適應策略,而產生了各種形式的家庭型態、社會結構、政治組織等,讓這個世界各族群的文化變得多元、繽紛且精彩。

由於人類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我們對與自己不同的人群或文化,感到高度的好奇心,因此,不斷地向外觀看、探索。

許多人在旅遊期間,都有逛「老街」的經驗,例如:新北市的三峽老街、桃園的大溪老街、新竹的湖口老街、雲林西螺的延平老街、台南的安平老街、高雄的美濃老街…等,但是,在這些老街中漫遊,我們究竟看到什麼?探索到什麼東西呢?

所謂「老街」,顧名思義,是指年代久遠的街區,它過去可能是傳統市集、港口市街所轉化的,往往是歷史、產業與文化的匯集地,也可能是由現代地方人士重新造街或是特殊背景所創造出的「老街」。讓我們想像一下:由歷史歲月造就的老街,於時代演進下,擁有特殊的風貌,街弄內充滿不同時期的建築物、裝飾、產業、美食…等,應該是瀰漫著思古幽情的氛圍。事實上,老街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商業、政治的元素,除「體驗」一地之生活文化外,也能提供知識上與精神上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