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許慧貞墾解進階研習報告

2015年11月25日
許慧貞「104.11/14∼15、104.11/21∼22墾解進階研習──劉還月老師指導」報告

11月接連兩個星期假日,由墾管處安排的志工進階課程,探索恆春半島南仁山與四林格石板屋遺址及認識在地產業與生活。

自從去年上了劉老師的戶外化石課,覺得生動有趣,就特別期待今年的進階課程。果然如預期般,真是收穫好多。讓我對恆春半島的人文歷史及在地產業有更深刻的認識。

劉老師的上課方式,除了室內課程的講授,最精采的是帶著我們去實地勘察百年前舊部落的石板屋遺址,及當時的原住民如何利用山形地勢,捍衛自己的領域,保護自己的族人。

位於四林村的忠魂碑及四林格事件紀念碑更見證了日據時期琅嶠十八番社奮勇抗日保家衛土的精神。

在進入部落遺址前,總有虔誠的儀式敬告部落裡的祖靈,若我們當天的參觀學習或有不當清擾他們的安寧之處,祈求他們的寬恕,並獻上檳榔,菸,酒以示誠意。

傳統石板屋的構造,室內地板會較路面低,是為了防止敵人偷襲。因為入內需下腰,這樣的姿勢會讓前來偷襲的敵人處於防守最弱的時候,這真是先民的大智慧啊!

排灣族人傳統文化中採行屈肢蹲踞葬,只有善終者才能葬在室內,意謂著祖靈從未離去,常伴身旁守護之意…在四林格的石板屋遺址前,劉老師鉅細靡遺的介紹,如數家珍。

今年的進階課程除了探討恆春半島的石板屋還有在地產業與生活。早期的先民如何取得鹽分呢?有一種叫羅氏鹽膚木的植物,它的果核外有一層薄薄的鹽,幹皮上也會分泌鹽分,常有野生動物舔食以補充生理所需。而且與硝酸、硫磺混合更可製成獵槍的火藥粉。

而住在濱海的先民常利用海水打上珊瑚礁岩穴,再經風吹及陽光照射讓水分蒸發之後,留下濃度很高的海鹽水,稱為鹽鹵。取鹽鹵回去還要經煮鹽,炒鹽等繁複的步驟,才能製成海鹽,此鹽級富含礦物質。因現今取鹽容易,這樣傳統的技術已幾乎失傳。但車城鄉後灣的小漁村,至今仍有保存這項傳統。並可利用鹽鹵水製作入口甘甜的豆花、豆腐。其實,這次的鹽鹵只是在室內課口述,但是去年上化石課時老師有帶我們去實際體驗,上次偷懶沒紀錄:P

有句俗諺”火燒林投不死心”,因為林投的維管束長在樹幹中間,即使被火燒的烏漆麻黑,它還是能利用維管束吸取營養快速的復活。它的生果,熟果可煮成茶飲,消暑解渴是艱苦人農務勞作的最佳飲品又稱艱苦茶。

白沙、西台地是恆春瓊麻光景蕭條之後,較早利用落山風種植西瓜的地方,因植株受到風的威脅而使其發揮生命力,結出甜美的西瓜。請問每年8、9月栽種瓜苗,12月至次年1月採收,那冬天的西瓜賣給誰啊???答案是……..特種行業,哈哈,想想也是后,娛樂場所好像都會提供水果,不分四季。

在地產業的戶外課,劉老師帶我們去了西台地,參觀幾戶當時小型的瓊麻採纖場,台地現今已改種冬瓜,有些小農種了牛杙仔(就是白玉蘿蔔),1斤才10元,任君挑選,大家拔得好開心啊。

恆春的奇人異事也很多,劉老師帶著我們去恆春四溝參觀一位林大哥的家,大哥爽朗風趣,對著自己的園藝功夫卻一直很謙虛,不藏私地告訴我們,他如何從種子,樹苗開始…利用咾咕石塑形,培植成每株都獨一無二渾然天成的盆景,實在嘆為觀止。

遊覽車穿梭在狹窄的巷弄裡,只見家家戶戶的門庭都曬著蘿蔔乾,下車徒步一路拜訪了幾位當地的小農,並親手採摘新鮮的玉米,蘿蔔,體驗田園之樂,這裡的蘿蔔乾特別好吃,還有野生的山藥,與自製的胡麻油…這些沒有施灑農藥,自製的農產品,雖然沒有有機認證,但是,很值得推薦。

今天我們也看到了,幾種特別的民俗植物,像是木鱉子-熟果是天然的紅色素染料,它的種子真的長得很像鱉,難怪稱木鱉子。

黃梔子的熟果是天然的黃色染料。
大果藤榕的果實像愛玉子一樣可以做成天然果凍。
恆春山藥,葉子細長,其山藥長相細長,塊莖是圓的,葉子也是球形的,挖之前以此辨識,球型的莖就要把周圍挖大些才不至於傷到莖,因為數量有限,一下子就賣光了~而目前台灣山藥大多人工種植,使用半截水管,施重肥來種植。

或許下次有機會來恆春玩的朋友,可以早起到恆春市場走走逛逛,更能體驗南國之境的另一種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