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2014年臺灣兒童文學創作概述

2016年01月05日
2014年臺灣兒童文學創作概述
文/謝鴻文

一、前言

以一年為單位的時間刻度,2014年的臺灣兒童文學在整體出版市場愈趨蕭條的慘況中,究竟要如何泰然自處?如何抵抗不景氣?而這一年的兒童文學又產出多少作品,有何特色呢?質與量是否還有進步空間?這些問題都讓人無法忽視。

本年度的臺灣兒童文學,還是繪本當道,一點也不讓人意外,不管是出版社、媒體、學校、民間單位,對繪本的出版與推廣依舊十分熱衷,甚至到了風靡的程度。僅舉一個例子來看就可以知道繪本在當下臺灣受重視的風行程度,10月,因為結婚移居美國的幸佳慧,返台出版了《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一書,短短一個月,此書暢銷加印五刷,幸佳慧全台灣超過二十場的新書分享會,所到之處掀起旋風般的迴響熱議,她的魅力在臺灣兒童文學界確實少見。《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看重繪本形塑兒童內蘊公民精神,拋出「繪本,不只是童書而已」這樣響亮的思考聲音,也宣告著臺灣的繪本閱讀必須進一步走入深層閱讀時代。

繪本之外,除了童話還能與之抗衡,其他文類都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不得不讓人憂心。以下將依照文類區分,概述這一年的臺灣兒童文學創作。

二、繪本

臺灣繪本創作持續擴展創作題材面向,媒材使用手法亦見繽紛多樣,新秀在國內不停冒出,在國外亦揚眉吐氣。這一年的童書盛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臺灣又有洪意晴《來自外星的訪客》、湯姆牛《最可怕的一天》入選,《文訊》4月號特別企畫「看見繁花盛開:兒童/成人繪本析探」專題,正是注意到了臺灣繪本鼎盛的風光已經臨至。

大略將繪本題材作歸納整理,一種是傾向幻想虛構,幻想中又寄寓對現實世界中兒童的關懷,這類作品如《不對、不對》(文.圖/黃郁欽)是「大毛熊系列」繪本第二本,把幼兒語言學習和人際關係的互動影響,用幽默的筆觸呈現。《你睡著了嗎?》(文.圖/邱承宗)糾結在一片混沌迷濛的夢境中,夢境如幻似真,污染、核爆等各種地球生態的劫難都在發生,彷彿一則末世輓歌。《小樟樹》(文/蔣家語.圖/陳志賢)原名《長不大的小樟樹》,是陳志賢1991年獲得波隆那插畫展入選的佳作,圖像語言率真自然,又不失藝術的巧心。《大象大象去郊遊》(文/王文華.圖/六十九)編織了一隻大象離開動物園去郊遊,在臺北熱鬧街頭引發騷動。《功夫》(文.圖/湯姆牛)以充滿諧趣的圖與文,編造了一個武俠故事,文中的老師父渾身是禪意。《愛哭公主》(文.圖/賴馬)圖文節奏明快,富有漫畫般的誇張線條,但關照兒童情緒心理處理頗細膩。

第二種是寫實風格的寫照,如《猴小孩》(文/嚴淑女.圖/孫心瑜)將小孩比喻為猴子,刻畫他們的活潑好動。無獨有偶,《我愛猴小孩》(文.圖/林柏廷)也以猴子作比喻,同樣是適合幼兒的繪本,猴子與小孩幾無分界的調皮特質,映照了幼兒身上的原始野性。林柏廷的「猴小孩系列」第二本《我自己可以》,則以孩子日常中,以為自己什麼都行的身心發展狀態作為發想,同時顯示父母又氣又惱的各種感受。《咚咚咚》(文/方素珍.圖/吳嘉鴻)和《你想要一顆星星嗎?》(文/方素珍.圖/江書婷)都是採用翻翻書的特殊設計,一頁一頁展開可擴展出令人驚喜的一大頁。文字基調富兒歌韻律之美,簡單明瞭帶出一些思維概念,幫助幼兒認知學習。《好吃,真好吃!》(文.圖/施政廷)同樣是充滿遊戲性質的繪本,運用立體書形式,且將動物眼睛部位挖空,又能當成面具玩,翻頁之間可看見動物與食物的聯繫。《媽媽變魔術》(文.圖/童嘉)把全天下母親為照顧孩子展現如同魔術師可以幻變無限驚喜的共有特性,描繪得逼真有趣。《一起去看海》(文/陳玉金.圖/呂游銘)以散文筆調直敘出一個去鄉間海邊看海、憶舊歲月的溫馨故事,圖像表現寫實懷舊相襯。《沒有公雞怎麼辦》(文/貓小小.圖/貓魚)把小孩想養公雞為寵物的天馬行空理由趣味洋溢的掌握。《爺爺的櫻花道》(文/劉清彥.圖/曹俊彥)是一本臺灣土地「種樹的男人」溫暖的故事。《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文.圖/劉旭恭)用特別的眼光看待少子化小學校的命運。《喀噠喀噠喀噠》(文.圖/林小杯)有一個視覺設計強烈吸引人的封面,一個奶奶與她的縫紉機相伴一生,圖與文敘說得委婉動人。此外,聯經出版社企畫出版了一套「工作大未來」系列繪本五本,探討鐵路列車長、麵包師傅、建築師、動物醫生、編輯這五種行業的工作歷程,為孩子的未來導航。

主題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繪本,對焦臺灣產業如《黑鮪魚的旅行》(文/林滿秋.圖/孫心瑜)、《香蕉的秘密》 (文/許玲慧.圖/鄭淑芬)等,知識性與文學性兼具。而《劍獅祈福》(文.圖/劉如桂)是《劍獅出巡》的姐妹作,再次以活潑幻想,讓安平劍獅文化的迷人底蘊傳散開來。《紅色在唱歌》(文/林世仁.圖/陳澄波)則別出心裁的以「紅色」為概念,穿梭在陳澄波不同時期畫作中,林世仁以詩人的眼光與詩的語言,帶領著讀者浪漫貼近陳澄波的藝術世界。《拐杖狗》(文.圖/李如青)在年底推出,堪稱年度壓軸,這個情意暖暖的故事,從高雄愛河旁一個遺落的紙箱裡遭棄的狗開始,延展出老人與狗相互依慰疼惜的生活,然而一場意外讓老人被救護車載走,從此狗兒走遍臺灣尋人。圖畫中紀錄不同城市鄉鎮的風貌,更巧妙的將幾位臺灣插畫家入鏡,一同悲憫觀眾生。民營出版社之外,著力在地文化繪本的各縣市文化局,也持續有新作出版,例如澎湖縣文化局出版的《蔬菜的島》(文/黃惠鈴.圖/郭金昇),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在這方面雖然起步較晚,可是再大手筆出版「桃源文化繪本」第四輯十二本書,圖文精美的傳遞桃園的人文、地理、歷史風貌,桃園換了政黨執政,2015年將升格,此出版政策是否會再延續有待觀望。

三、童話

臺灣童話老將與新銳競茂,本年度童話產量拔頭籌的是王文華,寫出了《動物大觀園》、《快樂小學開學嘍!》、《森林小學的七堂課》、《誰掉了一隻玻璃鞋?》、《想不到的畫》、《爸爸,不住在我家》;「藍鯨灣不能說的祕密系列」的《外星飛碟炸便所》、《木瓜之城抬魔神》;「動物童話森林系列」的《快樂小學開學嘍!》、《森林小學的七堂課》、《動物大觀園》;「奇想西遊記系列」的《都是神仙惹的禍》、《妖妖要吃唐僧肉》、《神奇寶貝大進擊》、《怪怪復仇者聯盟》……等十餘本,王文華向來洗練的文筆,簡明快捷的敘事,故事題材奇想連綿,都能探觸到現代兒童的生活與心靈。

林哲璋產量雖不若王文華,但暢銷程度不遑多讓。他有自覺的開闢系列的寫作,再延續完成《屁屁超人5:屁屁超人與屁浮列車尖叫號》、《拯救邏輯大作戰:猜臉島歷險記》、《用點心學校5 香蕉不要皮》、《不偷懶小學2:不可能奇蹟》、《仙島小學1:桃花源大考驗》,完全展現笑彈威力;非系列的作品有《菜刀小子的陣頭夢》、《童話狗仔隊:林哲璋童話》,亦處處林氏典型的笑料可拈。

哲也的《小東西》、《小東西2》、《小火龍5:小火龍大賽車》亦是會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不過新推出的「小東西系列」探索微物,還多沾了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滋味混合。林秀穗的「死神與男孩系列」的《我要變成大富翁》、《公園裡的大怪獸》、《王子不愛睡美人》、《叫我第一名》、《科學怪人的太空衣》、《再見黑西裝叔叔》,俱灌注了豐沛的憐惜與愛,演繹諸多生命的無常悲喜。這一系列作品至《再見黑西裝叔叔》終結,林秀穗來年的創作還會端出怎樣的料理也讓人引頸期待。

張嘉驊《長了韻腳的馬》、林世仁《再見小童》、《十四個窗口》都是他們的成名舊作改頭換面再出版,依然受歡迎的重要原因是不褪色的創意。《長了韻腳的馬》把文字押韻玩得淋漓盡致,又能恰如其分套在故事裡;《再見小童》則可見林世仁早期童話的抒情哲思瀰漫,這麼多年來罕見有人再循此路數創作遂益顯其突出珍貴。林世仁這一年其他的童話還有《小麻煩》、《怪博士妙博士2:失敗啟示錄》,維持他一貫的水準,從容地說故事。

其他較具鮮明特色的童話有:管家琪《真情蘋果派》、周姚萍《開心動物園3:小象小象不生氣》、馬景賢《馬爺爺說台灣民間故事》、王家珍《成語運動會之生肖成語來報到》、王淑芬《怪咖教室3:心理小學堂》……等,馬景賢寶刀未老再出新作值得尊敬。而山鷹《啵啵菩薩》、施養慧《338號養寵物》、子魚《天神幫幫忙2:黑熊爺爺忘記了》、謝文賢《猴腮雷的新工作》、以及蕭逸清繳出的《失蹤的灰姑娘》、《我的爸爸是棒球》和《雲豹抱抱》三書,均是後勢看漲,可以被期待的新銳。

本年度重要的三本童話選集:王文華主編的《九歌102年童話選》,為九歌出版社年度童話選再砌一階,使臺灣的童話風景愈見壯闊。東華大學編輯出版的《渴望飛翔:林君鴻兒童文學獎童話作品集》,是東華大學王家禮教授捐資設置的林君鴻兒童文學獎十年有成的結集。《喜歡安靜的阿泥》是2014年國語日報社牧笛獎得獎的童話集,收錄了任小霞、王夏珍、陳佩萱、張懿、黃淑萍、王宇清的作品,青春洋溢的寫作新芽冒出,吹響了牧笛,只要堅持努力寫作下去,未來前景看好。

四、青少年小說

邁入第二十二屆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仍然是觀察臺灣少年小說創作發展的窗口。本年度得獎作品邱敬巧《我和阿布的狗日記》從獸醫的專業角色出發,以日記體書寫形式,紀錄人與寵物間的情感,平實卻有餘味。鄭承鈞《妹妹的新丁粄》揉合了客家人作新丁粄習俗,以極溫柔寬厚之心,敘述了一家人為唐氏症妹妹祈福,為她鋪設坦蕩人生之路的感人行動。劉碧玲《就是要這麼麻吉》同樣關注特殊兒童,同樣具有正向樂觀的力量。王華《再見,神秘島》引渡了科幻想像,人類便捷生活下崩潰的可能被赤裸裸揭示。賴瑩蓉《虎井嶼的星光》以澎湖虎井嶼為場景,寫實冷靜的探討城鄉差距、年輕人口外移、老人留守等諸多社會問題,頗有1970年以降臺灣鄉土文學式的人文精神傳承。張英?《地震拯救者》回望921大地震,時空背景與情節重構,通過科幻敘事想像的並置,有一點電影蒙太奇的效果。劉碧玲和張英?已是三屆得主,一老一少,能在同一文學獎花開並茂多次也是有趣。

捨棄文學獎之路,直接出版成書的代表性青少年小說包括:林滿秋《追光少年》講述三個邊緣少年的冒險故事,他們的遭遇使人同情喟嘆,「追光」的意象暗喻著三個主人翁生命的慘綠惶惑,如生在暗不見天的地底。成人世界最後醜惡真相的揭發,更教人心酸感慨。我認為林滿秋是李潼過世之後,臺灣最頂尖的青少年小說作家代言者,她每一部作品都沒有重複自己,不論題材與寫作技巧皆力求突破超越。張友漁《今天好嗎?公主殿下》在議題上更見大膽,觸及青少女未婚懷孕複雜的心境變化,也是臺灣青少年小說的一大躍進。王淑芬《小偷》寫作手法亦讓人驚豔,運用犯罪推理小說的模式,讓角色輪番跳出說話,看似錯縱複雜,但邏輯清晰可辨,層層剝解事實後,人性的幽暗面也逐一顯現。蘇善《雲娃娃》,具有童話的質地,語言則洋溢詩的美感,寫水資源匱乏下,人類為祈雨付出代價。

男作家部分,首推張嘉驊完成的《月光三部曲 II:巨靈動員令》和《月光三部曲Ⅲ:回家之路 1947》,分別以日治時期臺灣、二二八事變時期臺灣為背景,在2013年首部曲《淡水女巫的魔幻地圖》確立的魔幻寫實基調上,自由出入不同時空,透過歷史事件的勾磧,延展出「臺灣」身世的壯麗想像。顏志豪有兩部風格殊異的作品問世,《神跳牆》俏皮顛覆了神明的形象,以極具動漫視覺化的語言,創造出新品種青少年小說;《鬼遊戲》則以碟仙為主題,扣著怪力亂神肆無忌憚的借題發揮。玻璃鰻《航夢少年》涉及催眠的心理治療主題,是以往臺灣青少年小說罕見的題材,主人翁精神的壓抑與釋放轉化,有專業知識的支撐,不致流於空泛。謝鴻文則是以《好神經》作為「原本山英雄系列」的首發,融合武俠和奇幻的元素,鋪陳出主人翁開展尋找《好神經》的歷險任務。而在一片中長篇青少年小說之外,《激流三勇士》讓我們看見李潼年輕時的短篇作品被挖掘出來出版,意義非凡。

青少年小說中,校園生活故事仍是佔大宗,例如李光福《飆球》、廖炳焜《板凳奇兵》,以及鄭宗弦《獨角仙爭霸戰》、《數學考卷失竊案》、《魔球隊長大決鬥》……等皆是,是切入瞭解現代兒童生活的切面。鄭宗弦本年度的創作成果也很豐碩,另著有《阿里山迷霧精靈》是以日治時期日人在阿里山砍伐千年檜木,

和原住民文化與傳說之間的對峙抵抗,巫術徘徊流連紙頁,透著濃郁奇幻色彩。《鬼強盜與大屎神》則回到鄭宗弦擅長的民俗題材,取老人黃金便拜大屎神的過程,詼諧莞爾中又滲著對老人照顧的嚴肅孝親議題反思。

五、其他

本年度精彩的散文不多,林良《雨天的心晴:林良給青少年的55個愛的鼓勵》保有他溫煦待人的長者風範,期勉青少年的隻字片語如清風拂面。曹俊彥9月出版的《曹俊彥的青澀歲月》,和相隔一個月出版追憶生命中擁有的物件寫成《寶貝小禮物》,兩本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書可互相參照看見創作者的生活與心靈樣貌。至於桂文亞《思想貓的英國學堂手記》、《思想貓的私房英國旅記》,林芳萍《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林芳萍散文集2:走進弟弟山》這四本書皆是昔日在民生報社出版的舊作,各自換新東家換新裝與插圖再版,
某種程度證明臺灣兒童散文發展停滯不前,難再見到出色的新人新作。

童詩比起散文狀況也好不到哪去,但有林世仁《古靈精怪動物園》、林茵《詩精靈的化妝舞會》、蘇善《童話詩跳格子》、林煥彰《童詩剪紙玩圈圈》撐住場面,不致太過淒涼。林世仁《古靈精怪動物園》童心妙趣滿盈,絕對是年度推薦首選,怪誕荒謬的奇想趣味,也可遙向《山海經》時代的怪物形成對照對話。

臺灣童詩經典人物楊喚,適逢其逝世60週年,小熊出版社亦推出了《曹俊彥的楊喚童話詩畫》作紀念,楊喚童詩的真摯情感與綺麗想像,不因時代變遷而模糊,還是如此光彩迷人。
兒童戲劇不論是紙風車劇團、如果兒童劇團、九歌兒童劇團等,在臺灣各地演出的頻率次數都很熱絡,其他中小型的兒童劇團亦見力爭上游。然而整體演出的劇本走向仍以童話幻想為主,或如影響.新劇場演出的《尋找彼得潘》,是改編自兒童文學名著《彼得潘》。偶偶偶劇團於11月演出的《蠻牛傳奇》,則是極少數改編自臺灣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由謝鴻文執筆改編自林鍾隆1970年出版的《蠻牛的傳奇》,調性鄉土又蘊含了蠻牛超現實的自我意識流,是林鍾隆早期頗前衛創新的青少年小說(也有研究歸為童話)。

六、結語

走筆至此,要為2014年度臺灣兒童文學的創作發展做總結,有幾個現象可以再思考:第一,各種文類發展失衡傾向愈來愈明朗,繪本一枝獨秀,其他文類若再不受出版社重視,只會愈趨沉寂。本年度也有幾家出版社加入出版童書行列,例如麥田出版社分支出「小麥田」,但目前以國外版權翻譯為主;三采出版社以往也是以國外版權翻譯為主,轉而開始作本土自製童書,可是眼前出版的作者與作品,題材侷限在校園故事,還有再進步的空間。

第二,不論繪本、童話或青少年小說,系列成趨勢,考驗著每一位作者的創意與耐力。無獨有偶在中國亦是如此,方衛平〈繁榮兒童文學「系列化」的困境和可能〉就指出:「在系列鋪展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較高的文學品質,有很大難度。系列鏈條添加得越長,寫作的疲勞、重複及創造力的退化就越是明顯。」 這段話亦可做為我們借鏡。

第三,整體而言,青少年小說在題材、創作手法上履見突破,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不少,這是可喜的現象。但現在臺灣獎勵青少年小說創作的文學獎,秀威資訊在前一年辦完秀威少年小說獎後又停辦,於是又回到只剩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新的創作人才要如何挖掘、扶植培養,有待政府民間多思量。談到創作人才,也不得不提一下新世紀以來前十年,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的畢業生,幾乎主宰了兒童文學獎與出版,但近兩三年觀來開始有疲軟現象,有些慧星消失,有些創作力變緩。江湖群雄並起,不再師出同系,固然也是正面好事,但負面來說就是兒童文學研究所的警訊了。

展望2015年,這些發展的問題與現象能否有改變,有種仰望晨光熹微的心情,憂慮中又帶著樂觀企盼。

◎收錄於李瑞騰總編輯《2014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