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論語》選「論仁」補充教材講義

2016年01月08日
《論語》選「論仁」補充教材講義
張輝誠編

問題一:
(一) 輝誠案:孔子最核心的思想是「仁」,但是就連他的學生,也未必知道老師心中抽象的「仁」的概念到底是甚麼東東(孔子關於自己思想的教科書當時還沒編好(如師生問答的《論語》),他只編好了經書課本(如《春秋》、《易經》等書)而已,他上課時,是透過講解這些經書,一邊講出他的思想內容與價值觀),「仁」的具體內容,大概只有孔子自己知道,但是孔子又經常對學生標舉「仁」的重要(「仁」這個詞,就是由孔子賦予其道德意義,並以之作為讀書人的道德高標。在孔子之前,仁這個詞,就是「兩個人」或「群體」的意思而已,並沒有太多道德意涵──如果用一個比喻,就是現在不是創造出「潮」、「中二」之類的詞,並復予它豐富意義。問題是:孔子為甚麼選上「仁」這個字當成他的君子高道德的衡量標準呢?),希望學生都能成為一個「仁人」、「仁者」。可是孔子的學生到底要怎樣才能做到「老師」心目中期盼做到的「仁人」或「仁者」,他們大多一頭霧水,所以《論語》裡頭就有很多學生直接問老師:「老師,仁是甚麼東西?」、「怎樣才算做到仁?」、「培養仁德的方法是甚麼?」──我們就能從孔子的回答,整理出孔子對於仁的看法、定義和實踐方法。
──下面才是問題:請問孔子回答

司馬牛:
顏淵:
仲弓:
子張:
子貢:
樊遲:

關於仁的提問,回答重點各在哪裡?你通通整理起來之後,可不可以幫孔子想出一個簡單扼要說明「仁」是甚麼的句子(一到三句)?孔子怎樣評論自己的學生(子路、冉求、公西赤)有沒有符合仁德(見第十六則)?
最後,你覺得孔子哪一個回答,你覺得最好(或者對你最受用)?你想成為一個仁者嗎?為什麼?

(二) 請逐字解釋以下詞語:「仁者,其言也 ( )」、「克己復禮為仁」、「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堯舜其猶(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君子無( )之間違仁,( )必於是,( )必於是。」
課文翻譯:

(十)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斯言也訒,其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司馬牛問什麼是仁。孔子說:「仁者說話謹慎。」司馬牛說:「說話謹慎,這就可以做仁了嗎?」孔子說:「凡事做起來困難,說起來能不謹慎嗎?」
補充:(六)子曰:「剛、毅、木、訥(ㄋㄚˋ或ㄋㄜˋ),近仁。」
孔子說:「剛正、堅毅果敢、性情質樸、言語謹慎似遲鈍,這幾種品格近於仁德。」
補充:(一)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八)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克除自己的私欲,使言語、行為都合乎於禮,這就是仁。一旦約束自己而使言語行為都合於禮,天下也就能稱許你的仁德了(一說:天下人就能歸附在你的仁德了)。修養仁德全靠自己,難道還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修養仁德的)具體細節。」孔子說:「不符合禮的不看,不符合禮的不聽,不符合禮的不說,不符合禮的不做。」

(九)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出門要像接待貴賓一樣(意指很恭謹),役使老百姓要像承擔大的典禮一樣(意指很慎重、恭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在國家做官沒有怨恨,在家族做事也沒有怨恨。」仲弓說:「我雖然遲鈍,請讓我實行您的話吧。」

(十三)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子張向孔子請教什麼是仁。孔子說:「能在天下實行五種品德就可以說是仁了。」子張說:「請問是哪五種品德呢?」孔子說:「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會受到侮辱,寬厚就能得到群眾,誠信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夠使喚別人。」

(十二)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貢問怎樣修養仁德。孔子說:「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須先磨利工具。住在一個國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賢人,與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十四)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貢說:「如果有人能廣施恩惠給老百姓,幫助大家過上好日子,怎麼樣?可以說是做到仁了嗎?」孔子說:「豈止做到了仁,那簡直就是聖了!就是堯舜恐怕都還沒有完全做到呢!至於說仁,那不過是自己想有所作為,也讓別人有所作為;自己想飛黃騰達,也讓別人飛黃騰達。能夠將心比己,推己及人,這就可以說是實行仁道的方法了。」

(十一)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樊遲問仁。孔子說:「平居謙恭,做事態度表現『敬』,與人同事來往以忠(盡心盡力)。就算到了外國無中國文化的地方,也不能廢棄。」
補充:(十九)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孔子說:「有錢有地位,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貧窮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擺脫,君子是不擺脫的。君子一旦離開了仁道,還怎麼成就好名聲呢?所以,君子任何時候—一哪怕是在吃完一頓飯的短暫時間裏也不離開仁道,倉促匆忙的時候是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是這樣。」

(十六)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魯國大夫)問道:「子路符合仁德嗎?」孔子說:「不知道。」孟武伯又繼續問。孔子說:「仲由這個人,在一個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裏,可以讓他負責軍政事務,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冉求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在有一千戶人口的城鎮或有一百輛兵車的家族,可以讓他擔任總管,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公西赤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公西赤這個人,穿上禮服,立於朝廷之上,可以讓他接待外賓,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問題二:
(一) 老師將課本的選文重新打散,請寫出孔子仁者的特徵有哪些?

(二) 請逐字解釋以下詞語:「不仁者,不可以( ),不可以( )」子曰:「博學而( ),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其為人也( ),而好犯上者,( )矣」「君子務( ),本立而道生」

課文翻譯:
(四)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孔子說:「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夠正確地去喜愛人,才能夠正確地去厭惡人。」
(九)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說:「不仁的人不能夠長久地處在貧困的境地,也不能夠長久地處在安樂的境地。有仁德的人安於仁,有智慧的人順從仁。」

(四)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孔子說:「如果立志修養江德,就不會有邪惡了。」

(七)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道的,只有犧牲生命來成就仁道的。」

(十七)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十八)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孔子說:「只要是行仁義的事,就是在老師面前也不必謙讓。」

◎底下是孔子學生所說,非孔子親言也◎
(十五)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或切實)的提問,思慮當前,推廣至遠,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
本與!」
有子說:「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歡冒犯上司卻喜歡造反的人,更是從來沒有過。君子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道德原則就會形成。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就是實行仁道的根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