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QQ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疼愛溺愛一線間

2005年08月29日
公開
13

專家認為「疼愛的心人皆有之,只是疼愛要有建設性。」常言「愛之適足以害之」,父母常常不察自己是溺愛寶寶,因為 ”疼愛”、”溺愛” 常是在一線間,因此在這兒逐步剖析溺愛的真相。曾經聽過一位朋友描述她的嫂嫂不讓寶寶出去玩,怕受到風寒、怕玩髒了、怕跟野寶寶沾染壞習慣(她當別人的寶寶就是野寶寶)… ,結果,這位溫室裡的花朵,去年一年仍感染二次腸病毒,索性並無大礙,只是這位媽媽對寶寶更是呵護倍至,彷彿小朋友一不小心掉到地上就碎了… 。 類似的故事很多,我們常會覺得有些人弱不禁風、有些人大小姐脾氣、有些人我行我素、有些人自我照顧低能 … ,探究原因,就是父母太寵,「愛之適足以害之」,專業的說法是「寶寶養育不恰當」。對!要讓寶寶有挺首昂然的人生,就當給予適當的 “愛”、 適當的 “育”。「但是,有些媽媽並不自覺那些行為是不恰當的。」台北婦幼醫院心智科主治醫師歐陽瑞琳這麼說。所以,我們只好逐步剖析溺愛寶寶的真相。 五個溺愛寶寶的想法 如果媽媽在照顧小孩時,常在腦中出現這樣的想法,那麼您可能有「溺愛」寶寶傾向。 ●想法一: 原諒他還小 --「小孩就是這樣,長大就好了」。 常見例子--小寶寶破壞東西,不吃飯,作息不正常,一昧原諒,以為長大自然就會好。 寵愛結果--長大以後不懂得愛惜東西,舉止沒有規矩。 ●想法二: 捨不得的想法 --「心肝寶貝,媽媽疼疼,捨不得喔」。 常見例子--怕寶寶餓肚子,追著寶寶餵飯吃,或讓小寶寶吃零食。 寵愛結果--造成小寶寶餐桌禮儀不佳,飲食習慣不佳,或變成小胖子。 ●想法三: 過度保護--「寶寶多脆弱啊,媽媽要給您最好的保護」。 常見例子--不讓寶寶出去玩,怕感染感冒、腸病毒、怕被野狗咬 … 。 寵愛結果--小寶寶缺乏陽光,抵抗力差 … 。 ●想法四: 放任--「婆婆會說話,還是不要管好了」。 常見例子--三代同堂,祖父母比較寵小孩,小孩有靠山,父母很難管教。 寵愛結果--長大以後予取予求,行為舉止沒有自制力。 ●想法五: 補償心態--「媽媽忙,沒有時間陪寶寶,但是媽媽買好多玩具、糖果」。 常見例子--沒有時間陪寶寶,以為物質就可以彌補,寶寶要什麼給什麼。 寵愛結果--長大後以物質彌補心靈的空虛。 專家的話: 上述五種心態,也許情境不同,如補償心態,可能是因為父母從小缺乏什麼,便加倍補償給寶寶,雖然家長的心情總有其背景,但上述的五種管教效果總是不理想。 被寵壞的小孩在這裡 或許媽咪仍覺得自己只是疼愛寶寶,但是,歐陽瑞琳醫師指出「疼愛寶寶是當然的,只是疼愛必須有建設性。」例如,有些媽媽主張與寶寶做朋友,都用 “曉以大義” 的方式 “溝通” ,小朋友該睡覺了,得花上很長的時間解釋因為要早起,因為要上課,因為要唸書,因為要成為有用的人,因為 … ,結果半小時仍未就寢,「沒有建設性」的結果是「花的時間多」、「效果差」、「媽媽自己覺得很累」...,而都只是因為媽媽捨不得用果斷的方式告訴小朋友「規定就是這樣」。 這兒告訴媽媽們被寵壞的小孩在哪兒?被寵壞寶寶的特徵有那些? ●現象一: 當媽媽覺得管教困難時。 媽媽要思考的--是不是上述原因,媽媽的話對寶寶沒有權威性了?或是 … ●現象二: 聽到老師抱怨寶寶不聽話。 媽媽要思考的--是不是寶寶在家就沒有遵守規則的習性?或是 … ●現象三: 幼稚園同學告狀寶寶會欺負人。 媽媽要思考的--是不是寶寶脾氣驕縱了些?或是 … ●現象四: 小朋友不跟他玩。 媽媽要思考的--是不是寶寶太自我為中心,所以不能合群相處?或是 … ●現象五: 學習進度不理想。 媽媽要思考的--是不是照顧寶寶太過,反而沒有激發小朋友學習的動力?或是 … ●現象六: 其他小動作,如緊張就拉肚子,不敢獨處,睡眠困難 … 等。 媽媽要思考的--是不是呵護太過,導致小孩對環境的應變能力太差,或許 … 專家的話:要提醒媽媽的是,上述題目是參考用的,因為影響小朋友的因素很多,也可能是因為某件事,如父親派到外地工作,小朋友突然沒法子跟疼他的爹地天天見面,都可能讓小寶寶不合群或反抗,只是媽媽「瞭解原因」的動作,一定要做。 寵壞的小孩長大 “什麼款” 歐陽瑞琳醫師表示「小朋友養成的因素十分複雜,一方面小朋友個性天生不同,一樣的寵愛,所導致的結果不盡相同,一方面小朋友成長環境都不同,也許某個家長很寵的寶寶,碰到一位良師,小朋友又跟老師特別投緣,導正個性的可能性也是很大。」但究竟溺愛的寶寶,長大以後可能是什麼模樣兒,建議媽咪們參考看看,好讓寶貝未來有健康可愛的人生。 ●模樣一: 沒辦法應付挫折。 原因--得到如溫室般的照顧,當然不能像小草一樣抵擋風吹雨打。 ●模樣二: 脾氣大有暴力傾向。 原因—孩提時大家都遷就他,為所欲為,長大仍以為可以如此處事。 ●模樣三: 人緣不好。 原因--小時候眾星拱月,不會替別人設想,長大以後同儕又不見得要拱月,人緣因此不好。 ●模樣四: 不服從團體規定。 原因--從小就自己定遊戲規則,長大以後不能習慣別人的遊戲規則。 ●模樣五: 沒有責任感。 原因--小時候暑假作業都有人幫忙寫,天塌下來有人頂,很難培養責任感。 ●模樣六: 自制力差。 原因—寶寶時沒有人糾正某些錯誤的行為,長大後就更難自覺不當言行。 ●模樣七: 人生不豐富。 原因--保護太過,缺乏冒險的精神或勇氣,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父母已規劃好一條既定的人生大道。 ●模樣八: 世界太小。 原因--太多事都認為理所當然,對環境的應變能力差,沒有擴大的胸襟去接受不同的觀點及世界。 ●模樣九: 體弱多病。 原因--照顧太過,缺乏抵抗力,所以往往都市的小孩,抵抗力比鄉下小孩差。 專家的話:我們建議媽咪們,不管有多疼寶寶,都必須掌握幾項原則,一定要培養寶寶某些能力,這些能力包括是非觀念、責任感、道德觀念、人際關係、羞恥心、喜歡自己、注意別人的感受 … 等。 其他常見不恰當管教 專家認為「疼愛」與「溺愛」很難有明顯界線,疼惜寶寶的心情人皆有之,有些父母很清楚寶寶需要管教,在小時候就得養成良好的規矩,但是卻又覺得蠻難管的,很可能正是以下幾種常見不恰當管教,家長們不妨參考看看。 ◆情況一: 帶小朋友去超級市場,小朋友跑來跑去 … 您會說 □ a.「不要跑」 □ b.「不要給我跑」 □ c.「請你用走的」 解說:c 答案最明確,直接了當的告訴寶寶用走的,答案 b 則不恰當,因為「給我」兩個字,讓小孩誤會是為了媽媽才這樣做,而不是因為要遵守規矩。 ◆情況二: 您在廚房做飯,小朋友一直看電視 … 您會 □ a. 走過去關掉電視 □ b. 一邊煮一邊叫「關電視」 □ c. 花幾分鐘與小朋友溝通先做好功課 解說:a 的作法,小朋友會有點驚愕。 b是最無效的方式,會養成小朋友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 ◆情況三: 睡覺前小朋友的書包 … 您會 □ a. 幫小朋友整理好 □ b. 盯著小朋友整理 □ c. 小朋友自己會整理 解說:最好狀況是小朋友有很好「生活就序」習慣,睡前自己就會整理書包,a 的狀況,小朋友會無法養成責任感,生活顯得零亂。 ◆情況四: 小朋友考了100分 … 您會 □ a. 「好棒,您有檢察一遍,對不對。」 □ b. 「考了100分,真能幹。」 □ c. 「媽媽請您去吃麥當勞,獎勵一下。」 解說:如果寶寶很粗心,a 是誘導寶寶細心的一種方法。b的讚美只強調結果,可藉其為誘導機會鼓勵寶寶建立好習慣,如預習、自動、檢查等好習慣。c會誤導小寶寶為物質而努力,而不會自動自發。 ◆情況五:當小孩只顧著玩,不做功課時 … 您會 □ a. 「您老是惹我生氣,講都沒有用,為什麼不做功課 … 」 □ b. 「來做功課了,告訴媽媽今天的功課有那些 … 」 □ c. 「做完功課,媽媽就請您去吃麥當勞。」 解說:a的口令太長又有炒作情緒的字眼,寶寶會覺得囉嗦,另一方面會削減長輩的權威性。c做功課是應該的,不能用條件交換。 專家的話:常見不恰當的管教還有身教不良示範,導致小孩有樣學樣;或只在寶寶犯錯的時候才注意關心,平常沒出錯就不予理會;或只注重訓練,如上安親班、才藝課,卻忽視了親子關係 …。不恰當的管教如同溺愛,對寶寶是沒建設性的

試上律動課程

2005年08月19日
公開
32

今天興致勃勃的帶寧去試上律動課,想讓寧試試看這種專業課程, 若不適合至少也多個讓寧與其他小孩互動的機會。 但是要出門時竟然下起大雨來了,逼得我只好嘗試自己第一次抱寧寧出門了。 我們是第二個到的,所以寧就自由的玩那裡的教具及玩具, 等到大家都大部分都到齊了,張老師就開始課程: 首先讓寶寶側滾、拿球、直走、丟球、拿串珠、爬行、串珠,然後重複三次。 我的老天呀,不受控制的寧哪肯乖乖就範呀,拼了老命到了第四關, 她拿到整盒的串珠就再也不肯離開了,我也就讓她在那裡胡鬧了。 接下來是帶動唱的時間,寧就很愛了,乖乖的做好每個動作, 還使勁的拍手,連旁人都稱讚寧怎麼這麼乖!顯然這是寧的強項囉! 然後就是畫圖時間,老師拿出手指膏讓寧隨意畫, 但是寧只是拿起來捏一捏再丟掉,雖然有畫在紙上, 但是多數是塗在地上和衣服上,最後為了阻止她去搶老師整罐的手指膏, 就把寧惹哭了就撲在我身上,哇...我還穿白色衣服勒! 還不錯玩,回去可以給寧試試看囉! 最後課程結束了,讓寧繼續多待在教室一小時才離開! 也趁機問老師一個我不太在乎但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 寧寧現在一歲二個月還不會走正常嗎? 張老師認為小孩到一歲五個月還不會走才需要注意, 現在寧會扶著東西走只是不敢放手還O.K! 只要注意給她一些肌肉上的運動就可以了, 例如爬高、溜滑梯、翻越障礙物等。 另外也可能是與寧本身比較小心謹慎的個性有關, 最好給她一些盡情揮灑的遊戲訓練, 例如玩豆子或報紙、大面積手指膏彩繪...等, 老師建議用手指膏或蠟磚,說四歲以上拿筆比較好。 我覺得這些建議不錯,也確定我平常把握的大方向是正確的。 總之這裡是還不錯的遊戲空間,但就寧學習課程而言, 好像還稍嫌早了一些吧!

關掉電視--開始閱讀 活化思考

2005年08月17日
公開
19

關掉電視--開始閱讀 活化思考 美國小兒科學會主張兩歲以下的兒童不要看電視,教育學家也認為電視會阻礙小朋友的腦部發育和學習能力,奉勸家長們,拿起書本,為孩子說個精彩的故事吧。 文/趙乃倬 拜視訊科技之賜,幾乎每個家庭都至少有一台電視機,甚至為了避免熱門時段搶選台器,各自房間都有一台電視機,遙控器在手,或坐、或臥、或躺,想看什麼就看什麼。假使電視台故障或碰上停電,便有許多人呆坐電視機前,不知道時間該怎麼打發!甚至會有人焦躁不安,大罵電視台或電力公司。即使是朋友相聚聊天,也常習慣打開電視,選個較不吵雜的節目,當成背景聲音。現代的小朋友就更不用說了,只要節目開始,眼睛便瞪得大大的,有熟悉的布偶,一跳一跳的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即使身高還不及電視高也仰著頭站在螢光幕前,隨著布偶哼哼唱唱。 很多家長心裡想著:「孩子真聰明!才牙牙學語,就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甚至學英文,在親朋好友面前,要孩子特意表演一番。」不過,這可能是錯誤的觀念! 近年來,國外有很多的研究報告顯示,長時間看電視會造成腦部活動力大減,只要在電視螢光幕前坐上半個小時,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會下降,甚至看電視會使人變得被動與焦慮。專家們從腦波的研究,透視電視對腦部的影響。人腦中有阿爾法波(Alpha Waves),與類似催眠效果有關,還有貝塔波(Beta Waves),顯示意識、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時,腦中產生大量快速活躍的貝塔波,所以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腦中的阿爾法波愈強、貝塔波愈弱。腦部活動力大減,人就像被催眠一樣,思考力與注意力都下降。 美國小兒科學會(AAP)還公佈相關訊息,極力主張父母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知名兒童教育學者皮爾斯(Joseph Chiton Pearce)指出,對於快速發育的幼兒頭腦而言,電視是剝奪幼兒腦部吸收適當養分的機會,不僅妨礙腦部發展,還傷害未來的學習能力。 電視真的會把孩子變笨嗎?可從電視的特性一一說明: ● 特寫音效剝奪孩子思考機會: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會採用大量閃爍的色彩、特寫的畫面及大分貝的聲音。這些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分,並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思考區域至少需要五到十秒來處理刺激,但大部分的電視節目每五、六秒廣告,甚至每兩、三秒就變換畫面,像連發炮一樣,讓思考區域毫無參予機會。長期下來,這樣的刺激不僅無助思考發展,甚至讓人沮喪。 ●色彩刺激使左右腦失衡:人的右腦是直覺區,對於視覺影像、色彩及新奇的經驗特別有反應。左腦則是處理邏輯推理,負責分析語言的聲音、意義與抽象思考。而電視的色彩刺激幾乎全由右腦處理,相對減少對左腦的刺激、削弱了左腦的功能。這不僅影響對語言、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也減少聯繫左、右兩腦之間神經的發展,如果聯繫兩邊的神經沒有接受足夠的刺激,不能適當發展,可能會造成注意力與學習困難。 ●看電視的眼睛懶得看書:電視對兒童閱讀的影響,不僅搶佔了兒童看書的時間,且破壞了視覺系統的學習。眼睛盯著電視螢光幕,眼球很少運動,既不用擴大瞳孔,也很少,甚至不用來回移動,缺乏一般的瀏覽活動。更重要是讓孩子的心變得懶惰、被動。 電視節目用各種花樣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使得兒童習慣於外在的刺激而學習。所以專家特別強調:「在學習與閱讀習慣完全培養好之前,最好完全不要看電視。」 ●孩子畫不出自己的白雪公主:看電視造成的問題,就是使得孩童習慣於完全不用自己的想像思考能力。在人生最初的三年,孩童應該學走路、學說話、學思考。但是電視卻讓幼兒坐著,沒時間進行有意義的談話,而且嚴重傷害思考能力。 ●思考力凍結:電視腐蝕了腦中的感官看太多,扼殺了想像力,阻塞、攪亂了心靈,把孩子變成遲鈍與盲目,孩子再也不能了解幻想與夢境,他們的腦子變得像乳酪一樣鬆軟,思考力生鏽、結凍。 關掉電視,說個故事吧!給孩子的夢想一雙堅強的翅膀;牽起孩子的手,到真實的空間世界中探索,讓孩子有踏踏實實的學習經驗。尤其是才剛起步的孩子,有太多發展目標與里程碑要完成,別讓他呆坐在電視面前,趕快拿起書說個精彩的故事,讓孩子手中可以隨時捧著書,進入書中無限的想像空間。 (本文作者為台中市愛鄰復健科診所語言治療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ug/15/life/medicine-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