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菜媽

小兒還在吸拇指,這是壞習慣嗎?

2011年07月01日
文章來源--是過渡現象還是問題行為?(上),信誼出版

小兒還在吸拇指,這是壞習慣嗎?
--吸拇指,咬指甲,壓指關節霹啪作響及其他習慣


"丹尼,把你的拇指從嘴巴中抽出來。"爸爸說

"好吧,老爸。"丹尼一邊將拇指從嘴中抽出,在襯衫上擦掉口水,一邊回答。

"丹尼,我想你應該停止吸拇指了。"爸爸說

"幹嘛那麼急?"

"上個月你就說要停止了。我們還做了一張星星圖表來幫助你,希望能成功。現在你卻說還沒準備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改變主意了"丹尼回答,他的語調聽起來很懊惱,繼續說"我又沒妨礙到別人,為什麼你要這麼擔心?"

"因為吸姆指是個壞習慣。你從小嬰兒的時候就開始吸,一直到現在。我想你年紀夠大了,可以戒掉了。"爸爸說

"我會戒,下個月我生日之前就戒掉。七歲的小孩不吸拇指,你知道的!"丹尼微笑著說

爸爸也笑了,父子間的緊張氣氛終於化解。"好的,兒子。"他說"我們就等到七歲。"

----------------------------------------------------

壞習慣處處可見,我們很難想像哪個人沒有壞習慣,大部分的人都有好幾個壞習慣。吸拇指,咬指甲,摳皮膚,挖鼻孔,敲頭,搖晃身體,壓指關節霹啪作響,扭頭髮和拔毛髮,都是兒童期和青春期最常見的一些習慣。這些行為,有的不容易被別人注意到,有些則令人很煩(像壓指關節霹啪作響,聲音擾人),因為這些都是沒必要的行為,當事人反覆花許多心思想戒除,卻很難停止,所以全都定義為壞習慣。

研究調查顯示,六到十二歲的學齡兒童中,大約百分之十的兒童都還在吸拇指,而有咬指甲習慣者,超過百分之五十。許多兒童直到青春期才戒掉這些習慣,但是,仍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大專學生,有咬指甲的習慣。形成壞習慣的原因不明,但這些是孩子在年幼的時候,為了尋求舒服和安全感,而慢慢養成的,吸拇指是其中一例。

吸拇指是替代哺乳自然形成的行為,也提供吸允反射的紓解,同時在次喚起哺乳期所有的滿足和安全感。

如果我們接受這種解釋,還是會困惑,為什麼它持續那麼久。持續吸拇指超過一般需要的時間,以及在兒童期之後,養成壓指關節霹啪作響和其他習慣,暗示壞習慣可能是學習而來的行為。心理學家視習慣為潛意識,刻板的行為,經反覆操作成為習慣性。那麼,兒童可經由反學習,去掉這些壞習慣,他必須增加對此行為的自覺,以及刻意防止自己做這些習慣性的行為。

當習慣只是"過渡現象"
--我的四歲小孩還在吸拇指

就寢時間是兒童感到特別有壓力的時刻,就寢習慣或儀式是兩歲到六歲兒童非常普遍的狀況。就寢儀式經常包括自我撫慰的習慣,如:吸拇指,拔毛髮,搖晃身體和撞頭(兒童有節奏地用頭撞牆或床頭護板,此重複的動作,被認為和在搖籃內搖晃的經驗類似)。有的時候,兒童同時有好幾個習慣性的行為,他可能把一隻手的拇指放入口中吸吮,用另一隻手拔頭髮,同時在床上前後搖晃身體。這些讓幼兒感到舒服和安心的習慣,會隨著成長而自然消失,家長可以忽視它們(關於習慣變成問題,將在本章後面討論--下集中有討論)

--我的小孩愛咬指甲,我討厭看他那個樣子
當習慣引發兒童問題,就被視為壞習慣,倒不是因為習慣困擾他的父母就稱為壞習慣。如果孩子不自覺他有咬指甲的習慣,也不在意他指甲的外表,那麼他的咬指甲只是個習慣,不需要特別的關注,即使您很討厭它!家長可以跟孩子好好談一談,為什麼這些習慣不適當的理由,但是父母無法讓孩子認為,那些習慣是"不好的"。除非孩子也有共識,否則他沒有動機戒掉壞習慣,即使試著去戒,也不會成功的。

--我們上個月搬家,我那六歲的小孩又開始吸拇指
當兒童處在有壓力的狀態,兒童期的習慣經常又死灰復燃。就像大人焦慮時,會咬指甲或壓指關節霹啪作響,兒童也會回復這些習慣,當成舒服和再保證的來源。習慣也可以分散他對焦慮的注意,如果孩子專心地摳他傷口上的疤,他的注意力至少會暫時從擔心祖母的絕症,轉移到別的事物上,或暫時把家中新添的小妹妹對他生活的衝擊忘掉。

當壞習慣不只是"過渡現象"
--小女說他"必須"拔毛髮,這也算是壞習慣嗎?

拔毛狂的特點是因緊張或焦慮,出現強迫性的拔毛髮行為,屬於一種醫學障礙。發生拔毛髮行為,也可能是強迫症的一項症狀(請參閱本書下集問題行為篇第二章),或者它可能"只是一個習慣"。如果拔毛髮是拔毛狂的一項症狀,它應該伴隨另外三項症狀:
(1)孩子覺得有很強烈的衝動要拔毛髮,衝動的強度會一直增加,直到毛髮被拔掉為止

(2)如果孩子抗拒拔毛髮的衝動,就會變得很焦慮

(3)一旦"就是那個部位的毛髮"被拔了,他就感到獲得紓解

如果孩子的拔毛髮,跟這三項症狀有關,那麼他的問題需要立即的關注,不僅因為這種拔毛髮經常令孩子很沮喪,還因為早期治療的效果甚佳。

在青春期,拔毛狂是一種隱性的障礙,因為青少年了解他們這種行為毫無道理。往往,青少年認為拔毛髮是瘋狂或愚蠢的舉止,而否認自己有這種毛病。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您了解拔毛狂是醫學上的一種病症,不是因為個性軟弱或缺乏意志力,如此可幫助孩子承認自己有拔毛髮的問題。然而,在某些案例,即使是父母以接受的態度相待,仍不足以克服青少年的沉默,因此評估必須包括頭皮活體切片檢驗,以證明頭髮的掉落是因為拉扯,而非因禿頭症而掉頭髮。

--小兒對他的習慣很困窘
如果您七歲的孩子,看電視時仍就會吸到拇指,他為了怕外人瞧見被取笑,所以不願到朋友家去,或不願參加在外過夜的活動(如露營等),那麼他的吸拇指是個"壞習慣",您可能需要幫他矯正。即使習慣本身並不令人困窘,孩子可能顧忌此項習慣造成的後果(例如:因為吸拇指使手指變得粗短,或因拔毛髮使頭皮禿掉一塊),可能令他尷尬,這種情況也直得父母關心。在這些情況中,孩子認為他的習慣是"壞的",想要戒掉它,對有動機的兒童,行為治療技巧成功的機會很高。

--因為小女的習慣,我擔憂她病了
至少有四種習慣,因其潛在地會引起醫學上的併發症,所以是壞習慣。
1.吸拇指--在永久齒長岀後,孩子如果仍會吸拇指,就被認為是壞習慣。因為拇指經常在口中,由於壓迫可能造成齒列的不整。

2.咬指甲--咬指甲會傷到指甲周圍的表皮或皮膚,如果傷到指甲床,還會引起感染。

3.皮膚--例如,青少年摳青春痘,就是壞習慣。這樣可能引起感染和疤痕。

4.拔毛髮--拔毛髮連帶吃毛髮,就是壞習慣了。吞入毛髮可能引起胃或腸的阻塞。

當兒童的習慣具潛在傷害時,可以運用行為治療法,戒除此習慣。然而,除非孩子本身想要被戒除,否則行為治療也不易奏效。因此,如果您孩子的習慣對健康有潛在的危險,您必須幫助他了解,為什麼這個習慣不好,協助他產生戒除的動機。

--小兒每當焦慮或緊張時,就吸拇指
任何一項常見的兒童期習慣,當其性質屬於自我撫慰行為時,有可能是焦慮症的症狀。吸拇指和咬指甲是兩個跟焦慮症有關聯,最常見的習慣。如果您的孩子很膽怯,過度害羞,或有任何跡象顯示他可能有焦慮症的症狀,治療焦慮正可能對消除壞習慣也有幫助。

--小兒全然沉迷在摳皮膚,時常花個把鐘頭在鏡子前
兒童期的習慣和強迫症的強迫儀式之間,有極大的重疊。摳皮膚和咬指甲,是常見的兒童期習慣,但在強迫症的症狀中,也可以見到。如果行為是強迫症的症狀,那麼它應該會令孩子煩惱(當不被允許作這項行為時感到不悅)和干擾(因為浪費時間在作這些行為)。例如:如果孩子的壓指關節霹啪作響,只有當他不需要用手的時候才發生,那麼它只是習慣。但如果孩子每作一道習題,就要壓指關節霹啪作響八次,以致數學測驗寫不完,那麼這可能是強迫症的症狀。

症狀出現時間的長度,也可用來區分是習慣還是強迫症。如果行為是習慣,它通常是伴隨著孩子成長的,而強迫症是在兒童期之後開始的,通常症狀會越趨複雜。強迫症的孩子有數項症狀,不只是單獨的一項行為,例如:咬指甲,壓指關節霹啪作響。

--小兒有許多神經質的習慣,多到我數不清
抽搐是不自主地發生反覆的行為,但是兒童可能在某些情況下,能控制部分的抽搐。原本兒童不自覺自己在做什麼,但是當他對抽搐有些認識之後,可能在意識之下能控制至少短暫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抽搐跟習慣十分類似,很難分辨孩子的不受歡迎行為,是抽搐還是習慣。事實上,挖鼻孔像過分吐口水一樣,既可列為習慣,也可以是抽搐。

為了區分抽搐和習慣,可以尋找是否還有其他的動作抽搐或發聲抽搐;如果行為出現的頻率和強度,與問題行為約略相同,則可能是抽搐症的一部分。如果行為是單獨出現,或它的出現限制在某些情境(例如:看電視或打瞌睡),那麼比較可能是習慣。

幫助孩子克服壞習慣

父母能夠幫什麼忙

(一)什麼也不要做,靜待孩子渡過這個階段


經常,您對孩子不受歡迎的習慣,最好的作法,就是什麼也不要做。儘可能當作沒看見,靜待孩子自己越過此過渡期,或尋求幫助來克服,而不是閉門造車瞎攪和。這種等著瞧的方法,不會使壞習慣很快地消失,但是能使您的家庭生活過的較輕鬆,尤其當您的小孩不把它的習慣當成問題,日子會好過的多。"空等"對家長來說是滿挫折的,但是記住,如果孩子沒興趣戒除習慣,即使您有三頭六臂也無濟於事。如果您打算強迫他停止,您將陷入永無休止的嘮叨與反抗的漩渦中。由於它不管用,所以不值得一試。

(二)限制他的習慣,在特定地點和時間才能做

有的時候,壞習慣不可能被週遭人忽視,例如,如果您的兒子經常壓指關節霹啪作響,或在餐桌上挖鼻孔。在這種情況下,重點放在建立一些規則,保證這些習慣不干擾到家中其他人。規則不是要他戒掉習慣,但是減少負面影響。

期望孩子作好個人衛生(摸過鼻子後要洗手),注意餐桌禮節(在餐桌上不挖鼻孔,壓指關節霹啪作響,或咬指甲),尊重家中其他成員的權利(如:觀看電影或電視時,不必時時受他壓指關節霹啪作響的干擾)。那麼,我們宣布設下的規範,在哪些地方這些行為可被容忍(如,在他自己的房間),在哪些地方該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如:餐桌上),之後就持續地執行。

(三)避免懲罰,嘲笑,和說壞話

習慣障礙是孩子無法控制的,絕對不要為此譏諷或處罰他。因此當您剛叱責他,幾秒鐘之後他又開始吸拇指時,並不是他調皮,或故意反抗,而是因為孩子不能控制吸拇指或咬指甲,所以他不應該受到懲處。負面的批評也是不適當的,不僅因為不利於幫助孩子戒除習慣,實際上負面的批評,往往增加孩子的壓力程度,進而更強化該習慣。

負面批評也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尤其當這些負面批評來自您的口中。當然,您無法防止來自學校或其他人的批評,但是您可以預防兄弟姊妹嘲笑他,讓孩子在自己的家裡保有安全感。當您對他的習慣有所建議時,也避免說像這樣的話"湯米,你已經不是小嬰兒,不要在吸拇指了。"或"瑪霖,又挖鼻孔了?你真噁心,去拿面紙。"因為這些話直接攻擊到孩子,真的很傷人,湯米被說是個小嬰兒,瑪霖則被說成噁心。這個習慣可能不雅,但是不應該譴責到他的人格。

(四)當孩子準備好了,幫助他矯正壞習慣

生日和其他紀念日,是跟孩子討論壞習慣的大好時機,以便確定他是否準備開始矯正壞習慣。正如丹尼把關鍵放在七歲,到時候他就準備停止吸拇指,許多兒童把特別重要的事,跟他的生日連結起來,就有動機去作"大男孩"應該有的舉止規範。聖誕節,感恩節和家中其他成員的生日,都可能是令他產生動機的因素,尤其如果您計畫去拜訪親戚,也可利用此時機。以低調的方式討論,避免給孩子壓力,以免他認為是在強迫下給的承諾,事後不願意兌現。記住,"戒除習慣"必須是孩子自己的決定。

如果小孩決定要戒除壞習慣,他需要一些幫助,而行為治療是打破壞習慣最有效的方法。行為治療基於習慣是學習而來的,也可以透過練習反學習的理論。對期望行為提供正面獎賞,如此設計的行為治療計畫最有效。

星星圖表---最簡單的行為治療技巧之一,就是利用星星圖表。當孩子在特定時間內,沒有出現標的行為(如:吸拇指),就可在星星圖表上得到一張星星貼紙。例如小孩要戒除吸拇指,當他晚上能夠不吸拇指而入睡,就可以得到一張星星貼紙。在他得到十個星星後,可以兌換先前約定的獎勵,如:去一趟麥當勞,或租一捲錄影帶。當孩子努力累積星星貼紙時,父母的重點工作是大量地誇獎他的成功,對他的再犯輕描淡寫地提一提(例如,指出他昨天獲得一張星星貼紙,而您相信他今晚一定還會成功)。在孩子成功地獲得兩次獎勵之後,將獲得星星貼紙所需的間隔時間拉長,而獲得獎勵則得累積到二十個星星(或以約三週為一期)。當完成三四個表之後,習慣通常已在控制之中,也不再需要星星圖表了。

習慣消除---習慣消除技術於1977年,由阿茲瑞博士與南恩博士發展出來,自此廣泛用來治療多種壞習慣。此技術比星星圖表更複雜,但是仍然可以在家中施行,尤其對咬指甲和拔毛髮這兩種習慣,成功的希望更大,以下以拔毛髮作例子,介紹習慣消除的基本步驟,此技術對所有習慣障礙都同樣有效:

1.找一個替代行為---讓孩子選一項行為,例如:手緊握成拳或輕拍其大腿,來取代拔毛髮。練習此行為每小時十分鐘,每天四次,直到它成為自動的習慣。

2.提高自覺---當孩子做拔毛髮動作時,它應該用鏡子注視自己。要小孩仔細注意身體動作,是何時和在何處開始及停止的,以及"再也不能回覆的時刻",是指此時孩子的行為變成自動化的習慣,自己不再能控制其行為。

3.認清引起和導致該習慣的情境---讓孩子每天紀錄跟拔毛髮相關的想法,感覺,行為,活動和地點(例如:下午一點--無聊和疲倦,看電視;下午三點--沒特殊的感覺,作家庭作業;晚上八點--擔憂明天的考試,準備上床,在鏡子前。)

4.預防和中斷壞習慣的訓練---每當拔毛髮衝動快發作的時候(例如:看電視,作家庭作業,上床前等),和作任何拔毛髮動作時,練習替代行為整整三分鐘。

5.以正向行為取代壞習慣---練習一項正向,且與習慣相關的動作(如:梳頭髮),並且每天做。

6.在鏡子前練習替代行為---讓孩子假裝伸手作欲拔毛髮狀,以此新動作取代真正拔毛髮的動作,每日數次。

7.記下進展情況---記下取代行為成功,或拔毛髮習慣減少,這兩種狀況之外圍環境,包括:設備和情境,孩子的情緒,拔掉毛髮的數量,所耗時間等。孩子也應該紀錄自己的進步,例如:使習慣不太擾人的方法。對年幼的兒童,星星圖表就可以當作進展紀錄。

8.社會支持---成功時獎賞他,退步時鼓勵他。父母及關愛他的人經常給他鼓勵,對孩子的成功極為重要。

(註:原文底下還有"老師能夠幫什麼忙","醫師能夠幫什麼忙"的敘述,就此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