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菜媽

遊戲行為的發展--孩子為什麼不一起玩??

2011年06月26日
本文取自信誼出版--[3-6歲發展與教養對策]一書中
相關書籍還有[0-1歲發展與教養對策]和[1-3歲發展與教養對策]
--------------------------------
孩子為什麼不一起玩??--遊戲行為的發展

大人們老是要孩子[玩具要兩個人一起玩]
殊不知,孩子會不會[一起玩]可是跟發展大有關係!

大人常說:兒童是在遊戲中學習。但是,大人卻不太留意孩子在玩什麼,怎麼玩,只要孩子能自己玩得很好,不吵大人,就阿彌陀佛了。

其實,您可能因此錯過了孩子在遊戲中所展露出來的成長資訊呢!

平行遊戲
兩歲半的晴晴跟三歲的倩文是堂姊妹,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常常為了玩具而爭奪不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老在勸她們[玩具要兩個人一起玩],可是,言者諄諄,聽者邈邈,兩個娃兒還是沒有一天不為玩具爭吵的。

為什麼?因為此時她們尚處在[平行遊戲]的階段,還不會[一起玩]。

所謂[平行遊戲],是指兩個孩子雖然玩的是同樣的活動,卻各玩各的,彼此沒有互動。比如玩樂高,晴晴跟倩文也許各拼了一架飛機,卻各飛各的,既不是敵,也不是友。

有共同焦點的平行遊戲
也許兩個姊妹玩著玩著,有一天倩文突然對晴晴冒出一句:[你看,我的飛機好大喔!]然後繼續她的飛行,而晴晴的反應也僅只是看了倩文的飛機一眼。

真的[只是]如此嗎?她們可是進入了[有共同焦點的平行遊戲]這個層次了呢!而在平行遊戲中,已經開始有了邀約,目光接觸這類的互動了,只是還沒有相關的交談產生。

簡單的社會遊戲
而有一天,當兩個姊妹又自各在拼自己的飛機時,倩文突然指著一塊樂高說:[拿給我。]而晴晴一聲不吭的隨手遞給了她。她們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開始有了簡單的社會性遊戲,有談話,也有回應。

互補式的遊戲
大概到了四歲半,五歲,有一天姊妹去溜滑梯,妹妹先溜下去,姐姐竟然再上面等著妹妹起來又去爬樓梯時才溜下去,如此動作反覆進行,角色輪換,共同完成[一起溜滑梯]的活動,讓活動得以持續下去,不過二人還是各玩各的,這就進入另一種遊戲層次---有共同目標的互補式遊戲。

互補且互惠的社會遊戲
孩子更大之後,就會出現前述兩種遊戲所合併出來的[互補且互惠的社會性遊戲]方式了。也就是說,兩姊妹這會兒才會[我們來拼一架大飛機]的一起玩了,而當晴晴拿一塊藍色的樂高要加上去,倩文也許會說:[不對啦!要拿紅色的。]晴晴也依言換了塊紅色的。最後,一架兩人共同創作的飛機完成了,姊妹倆一起拿它來玩遊戲。

從此以後,當兩姊妹又為玩具爭吵時,大人才真的可以以[兩個人可以一起玩阿]來勸誡她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