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菜媽

不給你玩!--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分享]?

2011年06月26日
本文取自信誼出版--[3-6歲發展與教養對策]一書中
相關書籍還有[0-1歲發展與教養對策]和[1-3歲發展與教養對策]
--------------------------------

不給你玩!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分享]?


小主人緊張地護衛著自己的玩具,小客人拿一樣,小主人就奪回一樣,場面開始緊張火爆起來,怎麼會有這麼小氣的小主人呢?

那天等公車時,看到兩個三四歲左右的小帥哥,手上各拿著一罐飲料,一名臉蛋紅通通的小公主走來,示意要喝她們的飲料,小帥哥很大方地把吸管湊到小公主的嘴邊,只見她睜大了眼,氣都不喘一下地[用力]喝將起來。

我心想:[這妹妹好狠阿,小帥哥恐怕馬上就要跳腳大叫了!]
奇怪的是,兩個小男孩居然沒抗議,還輪流讓小妹妹吸,最後索性兩支吸管一起送進小公主的嘴裡。

小氣的小主人

雖然有些媽媽會很驕傲地說,他們家的孩子有多大方,多懂事,但是像這兩位小哥哥一樣慷慨的孩子,還真是不多見。

最常見的,是當家裡來小客人時,會緊張兮兮地全力[保護]自己的玩具,小客人拿一樣,小主人就[奪回]一樣,甚至客人只要眼光停留在某樣東西上,小主人便毫不猶豫地把它收進自己的[疆界]中,造成兩人緊張的對峙局面。

大人對孩子這樣的反應最直接的批評,就是兩個字:[小氣!],然而,若是能從發展的角度,去了解孩子認知發展的限制,曉得他們小小心靈的感受和想法,則這份會心的了解會使親子雙方都受益匪淺。

你快樂,我也快樂

事實上,人們能夠大方地與人分享自己的東西,是有一些基本的認知作為前提的,包含:我分給你,你下次也會分給我;先借你玩,沒關係,你玩好了會還我;我若是不分給你,你好可憐喔;或是,糖果分你吃,我看到你快樂,我也快樂!

這些基本的認知,提供了與人分享事物時的一份[安全感],但三四歲的孩子只在意此時此刻,或者說,他們的認知能力只顧得到此時此刻;也就是:[餅乾分給你,我就沒了,我不要"沒了",不管你明天給我或待會兒就還我,我就是不能忍受現在失去餅乾。]

孩子對[此時此刻]的需要很難被將來甚或稍待一會兒的承諾所撫平,那只是發展上暫時的限制,因此,不必把它看作是孩子的缺點。

除此之外,三四歲的孩子仍非常自我中心,還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自然談不上在意別人的需要和快樂與否了。

幫孩子學習與人分享

然而,父母還是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與人分享的:
1.首先,了解孩子難以割捨的那份[痛苦],是很重要的;多一份諒解的心情,使孩子明白,你並不是強制地要剝奪他的東西。

2.教孩子把東西借給客人的同時,當著對方的面說清楚:這只是[借],玩過了就還給主人。可能的話,起初借的時間儘量別太久,藉著短暫不太痛苦的出借經驗,孩子或許能逐漸體會:東西其實是有借有還,很安全的。

3.提供一個人以上才能玩的遊戲,例如:投球,扮家家酒等,可以使孩子自然而然地與人同樂。

4.值得提醒家長的是,連大人都有些東西捨不得分給別人,因此不必勉強孩子什麼東西都與人分享,尤其是新的或最愛的玩具。可能的話,可以在小客人到來之前,先和孩子討論那些東西是不願借人的,先妥善收藏好;當然也可以先想好,待會兒可以跟客人玩些什麼。如此,孩子不但受到尊重,也有了較好的心理準備。

給孩子時間成長

兒童心理學家雖然提供了這些引導孩子的招數,但是最重要的原則卻是:永遠不要期望孩子在你教一次,兩次或三次的時候,就轉身一變,變成一個[又懂事又大方]的小主人。他們的表現可能有時讓你感到欣慰,有時卻不盡理想;畢竟孩子的學習需要身心及環境因素的相互配合。學習[分享]是如此,學習其他的成長功課,又何嘗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