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飯糰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綜合性企管能力

2008年09月05日
公開
52

MBA曾是就職保證書,更是高薪的入門;曾幾何時,隨著畢業生的人數遽,就業現況、企業需求以及企業的評價,《遠見》雜誌特別鎖定全國上市上櫃以及外商進行調查。究竟哪些學校的MBA仍是企業心目中的第一優先選擇? 十年來,大學數量成長三倍,增幅驚人。根據教育部統計,八十學年度公私立大學只有50所,到了九十一學年度,已經成長為148所。 各校廣設商學院或管理學院,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的數量和來源愈來愈多。根據各大學九十一學年度的研究所招生簡章統計,設有商管研究所的大學合計49所,逼近八十學年度全台灣的總大學數。九十一學年度全台各商管學院MBA畢業生高達2006人,是政大八十至八十九學年度商學院所碩士畢業生的兩倍。 相較於前幾年MBA在職場上搶手的盛況,今昔大不同。「在競爭下,MBA不見得能找到好工作,」資策會董事長黃河明說。 以工作地點在中正航空貨運站一名不願透露名字的江先生為例,他取得MBA學位近兩年,卻在貨運站操作堆高機。他的職稱是「物流管理工程師」。 但各大學MBA的待業時間明顯出現長短不一的現象。有些學校的MBA很搶手,「政大有些MBA的同學,還沒畢業就被EMBA(管理碩士在職進修班)的學長訂走了,」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吳思華說。 台灣的企業需不需要MBA?他們需要的又是什麼樣的MBA? 根據《遠見》雜誌獨家調查,全國上市上櫃公司及外商公司對大學MBA表現的評比排行中,以政治大學和台灣大學的畢業生,最受企業主的肯定。 這項調查分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國企業和外商公司對各大學MBA人才的印象分數,和一般依各校商學院師生比、論文發表數、圖書館資源等客觀為評鑑的方式不同。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出本國企業和外商公司對各大學MBA表現的整體印象排名。 調查的第二部分是2003年企業MBA的人力需求薪資幅度及企業對員工攻讀MBA的態度。 在整體印象排名方面,調查方式是由各企業依據各大學MBA在企業內部的表現,依領導潛能、財務計畫與分析能力、服務品質及品管方法、策略規劃及執行的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以及發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行銷能力和工作穩定度等九項特質和能力為指標,選出表現最好的MBA。 這項調查結果顯示,在企業的印象中政大和台大MBA的整體表現,遙遙領先國內其他學校。 各大學在企業中的表現呈現極明顯的三大區塊。「領先者把距離拉得很開,」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理事長張瑞明說。 領先群是政大、台大。根據企業對各大學MBA的九項評比中,政大囊括了六項第一。分別是:最具有企業領導潛力、最擅長財務計畫和分析瞭解服務品質及品管方法、最具有策略規劃及執行的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最好以及發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強 張瑞明認為,調查結果顯示出政大MBA長久以來對企業界的貢獻卓著。 政大商學院的教學一向注重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並編著許多國內知名企業個案,做為課堂討論的基礎。 政大商學院的優勢也在於累積國內知名企業的個案,「從商學院、企家班一直到EMBA班,政大彙集了台灣知名企業的發展史,」政大企管系教授、EMBA執行長樓永堅說。 台灣大學MBA則以最具有創新能力、行銷能力最強和工作穩定度最高見長。 台大教授湯明哲強調,台大的教學與國際知名管理學院的課程相容度高,同時鼓勵創新精神。 「在台大唸書,如果沒有創新的想法,一定會被笑,」非凡電視新聞台總監洪玟琴也說。 台大管理學院向來實力雄厚,以2002年12月24日放榜的台大管理學院92學年度碩士在職專班(EMBA)為例,上榜者包括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富邦證券董事長葉公亮,誠泰銀行董事長車榮源、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宏一及新聞工作者李四端、蔡詩萍等人,印證台大是許多菁英的第一選擇。 一般印象認為,台大MBA工作穩定度似乎不高,但調查的排名卻顯示,事實和印象分數似有出入,「多少受到近來景氣不佳的影響,」一位企業人資部門主管透露。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2008年09月05日
公開
55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台南師院 陳碧玲 教授 主講﹞ 各位家長:   這幾年的輔導工作,讓我很深刻的感受到,要幫助孩子,不管是小朋友或青少年,從家長身上著手是很重要的一環。大家都知道,國中階段青少年的問題特別多,但是有些問題是長期累積下來,一直到國中才發爆,從這幾年的工作接觸,我覺得目前家長在管教孩子上有兩個最大的困難: 一、中國孩子完美的壓力     一般家長普遍對孩子存有高期望和高標準,這是觀念的問題。這個觀念的成因是由於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受到自己父母親這樣的期待。中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親總是告訴自己,儘量爭取好一點的社會地位,這往往成為我們努力的目標,我們也將這個目標加諸孩子身上。假如當時父母親給你的方向是錯誤的,或是那個時代的目標和現代的目標有出入,很可能我們若用同樣的方式教導孩子,就會出問題。但觀念的問題很難改變,我認為這是孩子的一個壓力。 二、欠缺管教的技巧     大部分的父母,會生孩子、會養孩子,但不一定會教孩子。在教孩子的過程中,缺乏管教技巧,許多人沿襲自己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或是自己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實際上,現代父母應該學習新的方法來因應這時代管教孩子的困擾,這也就是親職教育的目標。   今天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實在是基於現代孩子承受極大的壓力,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父母總要求他們必須不斷進步,達到我們的期望,卻很少考慮到他們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是否有信心去面對這麼多的困難和期望。如果平時未能培養他們自信心,當困難一來,事情一多,期望一高時,他就會垮下來。假如你覺得在孩子的身上有這樣的特性:害怕競爭、害怕失敗、不敢嘗試,面對一些比賽或新的學習,他都很猶豫,那孩子可能就是對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一個有自信心的孩子,具有下列二個特徵:    

終身受用的經典故事:人不可貌相

2008年06月19日
公開
51

終身受用的經典故事:人不可貌相 史丹佛大學的由來 好幾年前,哈佛的校長對人的錯誤判斷,付了很大的代價。 一對老夫婦,女的穿著一套褪色的條紋棉布衣服, 而她的丈夫則是穿著布製的便宜西裝,也沒有事先約好, 就直接去拜訪哈佛的校長。 校長的祕書在片刻間就斷定這兩個鄉下老土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來往。 先生輕聲的說:「我們要見校長。」 祕書很不禮貌的說:「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 過了幾個鐘頭,祕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知難而退,自己走開。 他們一直等在那裡。 祕書終於決定通知校長,「也許他們跟您講幾句話就會走開。」 校長不耐煩的同意了, 校長很有尊嚴而且心不甘情不願的面對這對夫婦。 女士告訴他:「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他很喜歡哈佛、 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樂。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 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園裡為他立一紀念物。」 校長並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可笑, 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 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會像墓園一樣。」 女士很快的說:「不是,我們不是要豎立一座雕像, 我們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 校長仔細的看了一下條紋的棉布衣服及粗布的便宜西裝, 然後吐一口氣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嗎? 我們學校的建築物超過七百五十萬元。」 這時,這位女士沈默不講話了。 校長很高興,總算可以把他們打發了。 只見這位女士轉向她丈夫說:「只要七百五十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 那我們為什麼不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她的丈夫點頭同意。 而哈佛的校長覺得很混淆和困惑。就這樣, 史丹佛先生夫人(Mr. and Mrs. Leland Stanford) 離開了哈佛, 到了加州,成立了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來紀念他們的兒子。 知足感恩得喜樂

轉載∼李安與他的妻子!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56

李安1954年出生在臺灣,祖籍江西。 他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一所中學的校長,家教十分嚴格。 1973年,李安考取了臺灣國立藝專戲劇電影系。 在國立藝專裏,李安對演戲和電影製作越來越有興趣, 還曾獲得臺灣話劇比賽大專組最佳男演員獎。 1975年,他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 先是在伊利諾大學學習戲劇導演,獲戲劇學士學位。 1978年,在一次留學生的聚會上,李安遇見了臺灣留學生林惠嘉。 初次見面,李安就被性格開朗的林惠嘉深深吸引了。 這次聚會之後,他主動約林惠嘉看球賽, 對性格靦腆安靜的李安也頗有好感的林惠嘉很爽快地答應了。 林惠嘉從小就非常聰明, 台大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到美國伊利諾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 跟林惠嘉在一起,李安就像找到知音一般,總有說不完的話。 認識兩年之後,李安前往紐約大學學習電影製作。 每個禮拜他都要打很長時間的電話給林惠嘉,這個習慣一直保持至今。 他說,林惠嘉是自己最佳的傾聽者,她雖然沒有女性特有的嬌媚, 但聲音有一股神奇的撫慰人的力量。 當他心情不好的時候,只要聽到林惠嘉的聲音, 所有的煩惱立刻煙消雲散。 戀愛5年之後, 李安和林惠嘉在紐約舉行了一場中西合璧的婚禮。 他們的婚姻得到了雙方父母的支持和祝福。 李安說,他拍的電影《喜宴》裏的很多情景都是他當時結婚實況的翻版。 婚後兩人分隔兩地,聚少離多。 李安在紐約大學念電影系,林惠嘉在伊利諾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可是兩人的感情非常好, 李安每次臨走前總是會做好一冰箱豐盛的食物留給妻子, 口袋裏也總是隨身攜帶著妻子的照片。 李安的溫厚,搭配妻子林惠嘉的能幹,他的感性遇上了她的理性, 就好像一座天平,為這個家找到了一個最適合的平衡點。        在紐約大學學習期間,李安就顯示出了他導演方面的非凡才華。 1984年,他的畢業作品《分界線》 獲得了紐約大學生電影節金獎作品獎及最佳導演獎, 並取得電影碩士學位。 畢業後,李安留在美國試圖開拓自己的電影事業。 但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華人想在美國電影界混出名堂來,談何容易。 最初有一家經紀人公司看中了李安的才華,答應做他的經理人, 但李安一直沒有適合美國人的劇本,經理人也只是空談。 然後,李安在美國開始了長達6年的等待。那段時間,李安失業在家, 主要靠身為藥物研究員的妻子在外工作,養家糊口。 李安每天在家除了大量閱讀、大量看片、埋頭寫劇本以外, 還包攬了所有的家務,負責買菜做飯帶孩子,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 每到傍晚做完晚飯後,他就和兒子一起興奮地等待… 『英勇的獵人媽媽帶著獵物回家』 這常常令林惠嘉覺得很溫馨很感動。 面對丈夫的失業,林惠嘉也曾有過傷心絕望的時候。 有一陣子她忙於上班接送孩子,由於家中只有一部車, 李安常常一個人從租的住處走一個小時去打網球, 打完球後再走一個小時回家,她看在眼裏, 心想自己真的要與這樣的人過一輩子嗎? 然後她打越洋電話向媽媽訴苦,媽媽聽了很心疼, 在電話中對女兒說:『實在不行,你就離了吧。』 可是放下電話後,林惠嘉就忍不住嚎啕大哭, 不斷譴責自己:【我怎麼變成這樣的女人。】 夫妻本應該互相支持的,比起丈夫所受的苦, 她覺得自己所做的根本算不了什麼。 這次之後,她就再也沒有這樣抱怨的念頭出現。 許多親戚朋友看不過去,就對林惠嘉說: 『為什麼李安不去打工? 大部分中國留學生不都為了現實而放棄了自己的興趣嗎?』 看見妻子肩上的負擔那麼重,李安覺得過意不去, 就偷偷地開始學電腦,那個時候會電腦比較容易找工作。 可沒過多久,這件事就被林惠嘉發現了,她很生氣地說: 『學電腦的人那麼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 在妻子的堅決反對下,李安只好打消了出去找工作的念頭。 林惠嘉知道李安真的只會拍電影,別的事物不會也不感興趣。 她對丈夫的才氣十分肯定,她相信丈夫一定會成功的。 在此期間,大兒子李涵、小兒子李淳相繼出世。 林惠嘉個性非常獨立,自己能做的事從不麻煩別人。 大兒子出生時,林惠嘉半夜感覺羊水破了, 於是自己開著快沒油的汽車到醫院生孩子, 當醫生問她要不要通知丈夫或親友時, 她說不用了,醫護人員還以為她是棄婦。 李安直到第二天搭飛機回到伊里諾,這才知道自己已經做爸爸了。 二兒子出生時林惠嘉又趕丈夫走:『你放心地去辦你的事吧, 我一個人能行。而且你又不能幫忙,又不能幫我生!』 那些年裏,林惠嘉對李安最大的幫助就是〝不理他〞, 讓他去沉澱、去成長。 她認為一個人要清楚自己的方向, 一旦做出了決定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李安清楚自己只喜歡電影也只會拍電影, 他就應當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到底。 當年她決定嫁給李安時,她清楚電影是李安惟一的選擇與愛, 所以無論好的壞的她都必須接受。 生活中,林惠嘉是家中規矩的建立者,家裏凡事她說了算, 只要是妻子的命令,李安絕對服從。 只要李安在家,加上兩個兒子,這三個男人每天晚上都搶著跟她說話, 有時林惠嘉自己也感到困惑,老公和孩子對自己服帖, 究竟是她真的懂得〝經營〞,還是他們本性太好了, 能包容像她這樣的太太和媽媽? 多年的女主外男主內的生活不僅讓李安練就了一手做菜的〝絕活〞, 也磨練了他的性情。 1990年之前,李安一直處於懷才不遇的境況,不停地到好萊塢碰運氣, 但都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外人都嘲笑他拍電影的熱情是癡人說夢 但妻子林惠嘉始終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他。 他說: 『妻子對我最大的支持,就是她的獨立。她不要求我一定出去工作。 她給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我去發揮、去創作。 要不是碰到我妻子,我可能沒有機會追求電影生涯。』 經過磨練,李安的〝中國功夫〞 終成正果。 1990年,臺灣新聞局征選劇本,李安編寫了《推手》, 結果獲得臺灣1990年的政府優秀劇作獎。 之後很快由臺灣中央電影公司投資、紐約庫德瑪西恩公司製片開拍了。 這部電影是李安導演生涯的第一部長片,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 獲得當年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所有人都稱讚這個突然殺出的青年導演, 而李安此時已經36歲了。 這次的成功,使臺灣中影公司對李安更加有信心, 決定投拍題材比較敏感的《喜宴》。 影片上映後又獲得更大的成功,李安也一躍成為世界知名導演。 1994年,李安執導了《飲食男女》,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父親三部曲〞。 影片獲第七十七屆大衛格里菲斯獎最佳外語片獎, 名列1994年臺灣十佳華語片第一名。 在接下來的5年中,李安又拍攝了三部純美國題材的影片: 《理智與情感》、《冰風暴》和《與魔鬼共騎》。 影片再一次大獲成功,不僅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而且還在奧斯卡競爭中獲得七項提名。 在李安開始一部片接一部片的拍攝,電影事業逐漸攀上高峰的同時, 林惠嘉卻並沒有因此而成〝跟 班 夫人〞,反而更投入醫學的研究工作, 同時也更盡職地扮演母代父職的角色,照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對於李安取得的驕人成績, 她覺得這是他在電影這條路上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 所以雖然身為親密的伴侶, 她始終不認為自己在李安拍電影這件事情上扮演過什麼關鍵的角色, 李安的成就自然也應該歸屬於他本身。 林惠嘉經常被丈夫對電影的執著感動。 1999年暑假,電影剛開拍時她曾經帶著兩個兒子到大陸探過一次班, 當她看到李安當時面臨困境身心俱疲時,她心疼得直掉淚。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李安從來不在拍片期間向妻子訴苦, 他是個會把許多壓力放在心裏的人。 不過拍完戲回家的李安,可就非常需要妻子了, 跟家人在一起,是他最開心的時刻。 功夫不負苦心人。 經過兩年的奮鬥,李安拍攝的武俠片《臥虎藏龍》 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一個曲折動人的悲情故事, 贏得了東西方觀眾的一致好評, 在很難打入的美國市場贏得一億多美元的票房, 取得華語電影絕對空前的驕人成績。 2001年的金球獎頒獎典禮上… 李安接過朱麗亞·羅伯茲頒發的最佳導演獎時,幽默地調侃道: 『我的驚喜之情難以形容。我要感謝我 強悍的 太太, 她是《臥虎藏龍》裏除了碧眼狐狸之外所有女角的典範……』 2001年的奧斯卡獎項情鍾《臥虎藏龍》。 頒獎前,林惠嘉帶著全家來到洛杉磯表示對丈夫的支持。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兩個兒子說: 『爸爸很幸福,能夠娶到像媽媽這樣的女人,這是爸爸最成功的地方。』 《臥虎藏龍》終於不負眾望,開創了華語電影的紀錄, 一下子就拿下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電影音樂、 最佳外語片幾個獎項,這是過去奧斯卡歷史上所沒有的。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李安在得獎感言中一再提到妻子: 『我老婆沒有女主角俞秀蓮漂亮,但有她的堅毅, 她也有玉嬌龍的離經叛道的個性,因為她有時候會令人嚇一跳。』 幾乎在李安所拍的每部電影中的女主角都有妻子林惠嘉的影子。 之後,李安開始執導耗資1億5000萬美元的電影《綠巨人》, 這是他拍攝的投資最大的影片,又是首次拍攝科幻片。 很多事情都要摸索, 他的家人都對他完成這部影片給予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和幫助。 林惠嘉是微生物學家, 影片裏有關遺傳基因生化部分的情節……都是她先幫助丈夫瞭解後, 他再找人寫劇本,便於觀眾看得清楚明白;電影裏的人體細胞圖片, 也是向林惠嘉借來的;電影裏有一場綠巨人與怪獸狗對打的戲, 怪獸狗的圖形是大兒子李涵畫的。 因為電影中涉及了深層次的人性探討,李怕年幼的觀眾看不懂, 於是以小兒子李淳做測試。 李淳看後讓老爸放心:『沒問題,現在年輕人很早熟。』 果然2003年6月20日,《綠巨人 上映一周之間便征服了美國影迷, 奪得全美票房冠軍。 丈夫出名後,林惠嘉則對於別人稱她為導演夫人或 李 太太感到不習慣, 要求別人直接叫她的名字或稱她為李媽媽。 她雖然認為拍電影很辛苦,電影人很需要家庭力量的支援, 但她更強調個體的獨立自主性, 認為李安成名與否對她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她說: 『李安還不是導演的時候,我就是我, 李安當導演以後,我還是林惠嘉。』 從當年默默無聞到今天全球最著名的華裔導演, 李安在生活態度上同樣沒有任何改變。 以李安今日的成就與地位,外面誘惑那麼多, 有很多人擔心他的純樸能維持多久? 林惠嘉笑著說:『李安是很善良的人,而人的本質不容易改變, 我一向的原則是只要我們自己能做的,絕不麻煩或增添他人負擔, 再說〝惡婆娘〞如我,隨時耳提面命, 李安大概還不會那麼容易被寵壞吧!』 在妻子眼裏,聲名顯赫的大導演李安永遠是一個聽話的好丈夫。 當年李安獲得第一個金熊獎時興奮地從柏林給妻子打電話, 誰知林惠嘉為從睡夢中被吵醒感覺很不爽,怪他小題大做。 『她就是這麼酷,這麼多年來, 這些外在的東西對她好像沒有半點影響。』 成名後,李安只要有時間照樣會在家下廚房給家人做飯吃。 拿了奧斯卡小金人後,有一次李安和妻子到華人區買菜, 有位臺灣來的女人對林惠嘉說: 『你命真好,先生現在還有空陪你買菜!』 不料當即遭到林惠嘉的搶白: 『你有沒有搞錯呀,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他來買菜的。』 現在李安去外面拍片,回到紐約的時候,無論多早多晚, 即使公司安排車子接送,林惠嘉都盡可能自己開車去接丈夫, 因為這段時間對他們很重要。 在車上,大導演還像個孩子般忙不迭地、 絮絮叨叨地對老婆述說外面的一切。 然後,聽老婆的讚美,也聽老婆的教誨。 他說,以前窮困時,靠老婆養,現在當導演,在外頭耀武揚威, 回家做收心操,像是煮煮菜,『求』老婆罵一罵。 被老婆修理一下,也好收收心,算是平衡一下。 2001年,《臥虎藏龍》沒有得到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時, 有記者問李安的感想,李安幽默地說: 『很想快點回家被老婆罵一罵。』 李安名滿天下後,美國華裔社區的男女老少請林惠嘉主講: 【牽手與推手---談家庭溝通和簡易人生。】 林惠嘉穿著一身普通的褲裝,不染頭髮、不施脂粉, 渾身上下透著一種真實的本色。 她首先介紹自己是個〝只有李安能夠忍耐〞的妻子,然後回憶起夫妻倆, 在李安6年時間與幸運女神無緣的日子裏不慕財富的共識。 低調的她表示,作為李安的妻子, 她和普通觀眾一樣絕不去干涉他的創作, 但自信雖然不常看見丈夫,卻非常瞭解他在想什麼。 在談及家庭溝通時,她認為相互之間的

轉載∼教孩子讀書方法

2008年04月15日
公開
85

 <從整理書桌開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讀書也是一樣,要能夠專心,必定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書桌是最基本的要求。年紀較小的孩子,會習慣把書桌當成自己的堡壘,無論是珍貴的寶貝,或者是心愛的玩具,都會放在書桌上,所以在讀書的時候,經常會因此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效果自然也就事倍功半了。要求孩子讀書,從整理書桌開始,盡量保持桌面簡單整齊,只留下必要的文具跟書本,就能達到最基本的目標:專心讀書。   <先讀拿手喜歡的科目>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面對學校的課業也是相同的道理,總是會有比較厭惡的科目,如果讀書的時候先從厭惡的科目著手,孩子容易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就放棄了。先讀拿手喜歡的科目,可以讓孩子對於讀書這件事產生習慣、減少排斥。遇到厭惡的科目時,家長可以先陪著孩子念,試著找出如何讓孩子接受的讀書方式,不要輕易放棄。   <先從簡單的部份做起>   凡事都要循序漸進,讀書也不例外。先從簡單的部份做起,建立孩子的信心,把書本的內容有組織的消化,發現問題的時候,也可以立刻停下腳步解決。避免像無頭蒼蠅的讀書方式,如果遇到較困難的部份,就會延誤讀書進度,使得時間在困惑中白白浪費,也會讓孩子不喜歡讀書,甚至開始厭惡或者放棄該科目。   <訓練孩子說出當天的學習內容>   經過一天的上課,孩子到底學習到了那些內容呢?訓練孩子說出當天的學習內容,可以瞭解到在學校的學習狀況,還有專心聽講的程度,更是讓孩子練習表達陳述的能力。另一方面,藉由這樣的溝通,也是一種很好的親子活動,除了學習內容之外,也可以讓孩子談談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拉近親子距離。   <即使讀書時間已到,也要讓節目告一段落>   在規定的讀書時間已經到達時,孩子可能還在從事一些其他的活動,譬如:看電視、打電腦、讀故事書等等,讓孩子把這些活動告一個段落,再去讀書,如此一來,不會在讀書的時候依舊對尚未完成的活動依依不捨,才能讓讀書時間有專注力,增進學習效率。   <喜愛的節目前一小時,是最好的讀書時間>   利用孩子喜愛的電視節目當作誘因,鼓勵他認真讀書,如果可以達到進度或是目標,就可以觀賞喜愛的電視節目,這種獎賞看似簡單,其實效果相當優異,孩子往往會因此表現出令人驚豔的讀書速度,但是一方面也要注意,除了速度之外,學習的效果。   <改善粗心大意,分數立刻提升>   考試的時候,最常發生的事,就是明明會寫的題目,卻因為一時粗心大意,而損失了分數。從平時就應該要求孩子細心,看清楚題目再作答,並且練習在有限的時間,試著在做答完後,還有剩餘時間檢查答案,作答時筆跡避免潦草,也可以幫助自己減少錯誤的發生。   <將歷次月考分數貼在牆上>   人都有比較、競爭的心理,剛開始要求孩子跟自己比較,把歷次月考分數稍作分析,了解自己為什麼會進步、退步,確定該加強什麼科目,以及如何分配時間。當孩子已經可以有效的進步,也可以嘗試將目標設立在其他同學身上,先從成績相近的同學開始,以追上他或超越他為標的,如果能成功超越,再以下一位成績相近的同學作為新目標,慢慢進步。   <在關鍵重點上做記號,有助於複習>   書本的內容總是繁重,初次閱讀時,當然可以一步一腳印,慢慢吸收學習。但是複習時,往往時間有限,不能再用原本的讀書速度,在較為快速的複習中,也就容易發生忽略了部份重點的情形。所以當孩子在初次學習時,家長就應從旁指導,提醒孩子在關鍵重點上做記號,以及在有問題的部份自行做註解,如此一來,在複習的時候,就可以一目暸然,加深對於關鍵重點的印象,也不會有遺漏,看到有問題的部份,也可以更加理解,減少錯誤發生的機會。   <讀書不一定要在書房>   生活中有很多零碎的時間,如果能有效利用,就可以讓讀書變得更輕鬆。譬如在通勤的過程中,可以簡單的複習英文單字、背誦唐詩、或者是記憶九九乘法表,所以讀書的場所不一定要限制在書房。可能孩子在太安靜的環境下,容易打瞌睡,又或者是,孩子一個人唸書會三心二意,不能集中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暫時把孩子的讀書場所換到他處,譬如說:客廳等等。改變讀書的環境還有空間,也可以改變孩子讀書的態度。不過,最為忌諱的就是,讓孩子一邊上網一邊看書,或者是一邊看電視一邊看書,孩子可能會堅持,在書房沒有辦法好好閱讀,然而,這樣的讀書方式,絕對不可能真正吸收知識。   <成績退步,可透過複習舊教材建立信心>   孩子總是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成績退步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當成績大幅退步的時候,家長千萬不可以輕忽。通常在成績大幅退步的時候,最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產生挫折,進而不願意付出心力讀書,這時候,可以藉著複習舊教材建立信心,讓孩子恢復對學習的興趣,也透過這樣的過程,把基礎打好重新再來,在學習新教材的時候,降低學習困難,發現問題的所在。   <善用測驗卷和參考書來檢視孩子的學習>   無論是怎樣的科目,或者是讀書之外的事情,都需要簡單的測試來瞭解成果。善用測驗卷和參考書,檢視孩子的學習,一方面可以訓練答題速度,一方面可以增加檢查答案的時間。另外,找出錯誤,看看哪些地方有問題,需要加強學習。然而,測驗的份量與方式要很注意,如果份量過多,只會造成孩子的負擔,產生厭惡感,測驗完畢之後,絕對不只是更正錯誤,將正確的答案背誦在腦海裡,應該要仔細詢問孩子的問題在哪裡,重新把觀念整理建立,才能真正的將學習的成果深植。 [文�田心國民小學校長 黃登漢 2006-06-26:00-24-24]

轉載~一 生 受 用 不 盡 的 經 驗

2008年03月26日
公開
54

一 生 受 用 不 盡 的 經 驗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半年了,沒有去找事,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上網。最近跟他父母要錢,想去美國遊學,朋友來問我該不該讓他去,我望著他蒼蒼的白髮說:「你如果真的要為孩子好,讓他去,但是不要給他錢。」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我妹婿是美國人,從小就想作水手,嚮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環遊世界再回學校念書。雖然他父親是醫生,家庭經濟環境許可,但是父母並不給他錢,他也沒向家裡要,高中一畢業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錢,因為阿拉斯加夏天日照很長,太陽到午夜才落下,三點多又升上來了,他一天如果工作十六小時,伐一季木的工資可以讓他環遊世界三季。他在走遍世界兩年之後才回大學去念書。因為他是在自己深思熟慮之下才決定念的科系,所以三年就把四年的學分修完,出來就業。他工作得很順利,可以說平步青雲,一直做到總工程師。有一次,他告訴我一個小故事,說這件事影響了他一生。   他在阿拉斯加打工時,曾與一個朋友在山上聽到狼的嗥叫聲,他們很緊張的四處搜尋,結果發現是一隻母狼腳被捕獸器夾住,正在號嚎,他一看到那個奇特的捕獸器,就知道是一名老工人的,他業餘捕獸,賣毛皮補貼家用,但是這名老人因心臟病已被直升機送到安克瑞契醫院去急救了,這隻母狼會因為沒有人處理而餓死。他想釋放母狼,但母狼很凶,他無法靠近,他又發現母狼在滴乳,表示狼穴中還有小狼,所以他與同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狼穴,將四隻小狼抱來母狼處吃奶,以免餓死。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母狼吃,以維持母狼的生命,晚上還得在母狼附近露營,保護這個狼家庭,因為母狼被夾住了,無法自衛。   一直到第五天,他去餵食時,發現母狼的尾巴有稍微搖一搖,他知道他已開始獲得母狼的信任了,又過了三天,母狼才讓他靠近到可以把獸夾鬆開,把母狼釋放出來。母狼自由後,舐了他的手,讓他替牠的腳上藥後,才帶著小狼走開,一路還頻頻回頭望他。     他坐在大石頭上想,如果人類可以讓凶猛的野狼來舐他的手,成為朋友,難道人類不能讓另一個人放下武器成為朋友嗎?他決定以後先對別人表現誠意,因為從這件事中看到,先釋放出誠意,對方一定會以誠相報。(他開玩笑說,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禽獸不如。)因此,他在公司中以誠待人,先假設別人都是善意,再解釋他的行為,常常幫助別人,不計較小事。所以他每年都升一級,爬得很快。最重要的是,他每天過得很愉快,助人的人是比被助的人快樂得多,雖然他並不知道中國有「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但是他的生活證明了這一點。     他對我說,他一直很感謝阿拉斯加的經驗,因為這使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確,只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珍惜,下過霜的柿子才會甜,人也是經過磨鍊了才會成熟。     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應該要讓他去外面磨鍊一下,不要給他錢,讓他自食其力,給他一個機會去證明自己、體驗人生,相信他也能從中得到一個對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擁抱幸福其實很簡單

2008年03月24日
公開
60

擁抱幸福其實很簡單 文/張曼娟 在某一剎那,心中的某一根隱密的弦, 忽然被牽動泛出圈圈甜美的滿足感,那便是幸福。 .. 每個人的感情世界,都有如隱密的宮殿,年齡越增加, 門戶的防備越森嚴 , 於是,要進入其中,要被撥動,便越不容易.. 於是,常常覺得不快樂 離幸福越來越遠................ 而當一個人覺得幸福離自己而去時, 便會想藉著獲取更多的物質擁有來填補, 結果,常常是擁有的越多,越覺得空虛,越不快樂 在生活中,有太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在地觸動著我們, 只是被我們忽略掉了,我們總『以為』∼ 追求幸福是件大事、一個大目標、一些大收獲 , 結果卻離幸福越來越遠............ 獨自去看早場電影、在小攤吃碗陽春麵, 再叫一盤臭豆腐,然後搭公車回家睡午覺,對我而言,是幸福。 帶狗狗去散步,看牠興奮地奔跑, 銀灰色的捲毛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那麼健康、那麼美麗,心中便充滿著說不出的愉悅, 我知道,那也是一種幸福。 在公車上,讓位給一位長者, 老太太一迭聲『謝謝』,叫我好生溫暖, 想到自己尚能站立的雙腿,不覺有種幸福感浮了上來。 各位朋友!幸福不是生長在深山峻嶺上的仙草奇花, 它就像存在你身邊那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一樣, 只要你彎下身、只要你張開手臂、只要你敞開心 , 就能將它擁抱入懷 .. 真的就這麼簡單! 希望每一位朋友都很幸福哦...

分享∼叫不動的孩子--是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

2008年03月17日
公開
84

叫不動的孩子--是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   我們家裡有三個小孩,老三出生時,我們常常叫她「小寶貝」。為了不使另外兩個人傷心,老二就叫「中寶貝」,老大叫「大寶貝」,還有一個是「老寶貝」, 他們都叫我「媽咪」,並且他們給我一個封號-「超級大寶貝」!   四年前,當時九歲的老大對我說:「媽咪,妳可以再和我一起做蛋糕,像小時候一樣嗎?說不定等勻勻長到我這麼大,你就不會太忙,就可以了吧?」那時我聽了很難過,為他的懂事,為他的耐心(他本是心急的孩子)而心疼。常常,孩子們一直在等,等哪一天父母親不忙了,可以重溫小時候記憶中,和父母一起的溫馨時光。   寒假中,我們花了幾個早上買齊了做蛋糕的各種材料,終於又像他小時候一樣,你加一匙糖,我加一杓麵粉地,合力做了一個蛋糕,等烤好了,他吃不多,喜歡的只是過程。   有一個孩子,常常問父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週末吧。」到了週末,孩子早早起床,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孩子一直等,等到了傍晚,父親回來了,孩子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我加了一天班,太累了,明天再說。」但是,明天又明天,這明天一直沒有來。孩子長大了,老父親說:「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釣魚吧?」孩子說:「對不起,爸爸,我現在很忙,要加班、要照管一家大小,還得去學校開家長會。」   現在世界上的觀念,說時間的質比量重要,就是所謂的優質時間(Quality time),就是不在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而在乎和他一起做什麼。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   道生博士(Dr. James Dobson)舉了一個例子(他是在美國提倡注重 家庭的基督教領袖,著有『管與教』等書,銷售超過一百萬本。)有一個人去吃牛排,等了半天,餓極了,終於侍者端上來一塊小小的牛排。   「怎麼這麼小?」   「這是最上等的一種牛排。」   「可是我吃不飽。」   我們的孩子需要品質好的食物,但固定、足夠的三餐更重要。   我們不能整天不在家,然後給孩子十分鐘的優質時間,就認為他會滿足了。   優質時間-------是他興沖沖放學時,你在那裡聽他說得興高采烈。   優質時間--------是他心情沮喪地回家時,你在那裡傾聽、安慰、鼓勵。   如果錯過了,等我們有空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只會說「還好!」。   寫了許多詩歌的作者Gloria Gaither說,她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場」。你知道一個孩子做錯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嗎?就是沒有被抓到。當我們常常在孩子生命中「缺席」時,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家有好幾年實行的一項「優良傳統」,就是和孩子「單獨約會」。每個孩子每三個月有一天是屬於他的特別日子,和爸爸或媽媽做他選擇的事。譬如老大和爸爸去清華吃飯,然後下盤棋;老二和我買張月台票,在火車站看火車,他會不捨地說:「再看一列自強號、一列復興號、一列莒光號就走!」老三可能是爸爸帶去吃個冰淇淋。雖然有三個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眼中《獨一的嬌兒》   這些是親子間的優質時間,但每天看似平淡的時光,「量」的累積更重要。偶而的一餐牛排不能取代每日三餐。   每過一日,孩子就像一塊磚一塊磚地被建造起來,我們讓誰來做這樣的工作?當建造不好,要拆是很痛苦的事。有一個人發現孩子學了保母說話不誠實的毛病,要改掉這習慣是很不容易的。有人說,養成一個好習慣,須要六個月;也有人說,一個行為造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造成一個個性,一個個性造成一個人生。每一日都何等重要。我們所花的時間,構成我們的生活,也為孩子的人生奠基。   有一位教育家說,要一天四次擁抱你的孩子。我盡量提醒自己,孩子說話時專心聽,也注視他們的眼睛。常常,就在這專注的時刻,心中湧起對他們的愛,就會自然地抱抱他們。擁抱、親吻、稱讚、鼓勵,這些永遠不嫌太多。一個孩子心中的愛槽注滿了的時候,他只會把愛流露出去,而不是成為一個「give me, give me」(給我,給我)不滿的孩子。   四年級的老二上學期得了五育獎及模範生,但最讓我們欣慰的是,老師給的評語:「謝謝韡函對 xx同學的包容和幫助。」   前美國總統布希夫人,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詞:「等妳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你不會因為失去一筆生意,或少了一個客戶而後悔,但妳若沒有花時間在丈夫、孩子身上,妳會悔恨不已。」   有一個母親在孩子的房間,一直說:「我還有好多話要告訴你,對不起,我一直都那麼忙。」她一直說,一直抱歉,最後,孩子放下收好的皮箱說:「媽,何必再說什麼呢,我明天就要去念大學了。」   一個孩子在我們身邊差不多有十八年,日子很快會過去,我們也有一天要交出成績單。放棄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

美女手則

2008年03月08日
公開
79

一、美女健康手冊: 01.常吃宵夜會得胃癌,因為胃得不到休息。 02.一個星期只能吃四顆蛋,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03.雞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較好。 04.飯後吃水果是錯誤的觀念,應是飯前吃水果。 05.月經來時,不要喝綠茶? A反正茶類的不要喝就對了,多吃可以補血的東西。 06.喝豆漿時不要加雞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07.空腹時不要吃蕃茄,最好飯後吃。 08.早上醒來先喝一杯水,預防結石。 09.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會胖。 10.少喝奶茶,因為高熱量、高油,沒有營養價值可言,長期飲用,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11.剛出爐的麵包不宜馬上食用。 12.遠離充電座。人體應遠離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邊。 13.每天十杯水,膀胱癌不會來。 14.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15.一天不要喝兩杯以上的咖啡,喝太多易導致失眠、胃痛。 16.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為得花 5~7小時去消化,並使腦中血液集中到腸胃, 易昏昏欲睡。 17.下午五點後,大餐少少吃。因為五點後身體不需那麼多能量。 18.十種吃了會快樂的食物:深海魚、香蕉、葡萄柚、全麥麵包、菠菜、大蒜、 南瓜、低脂牛奶、雞肉、櫻桃。 19.睡眠不足會變笨。一天須八小時睡眠,有午睡習慣較不會老。 二、美女安全手冊: 01.出電梯注意同乘者是否面露邪惡、不按樓層;儘量站在控制鈕的地方,一旦 被攻擊,立即用手拍打按鈕,此時,電梯會在每個樓層停下來,同時對外大喊「失火了!」不要徒手跟歹徒搏鬥。 02.如果與人合租雅房,必須約法三章,不得隨意將鑰匙交給其他朋友,以免出 入複雜。 03.晚上出門儘量拿件外套,將皮包套住,避免被搶劫,同時,搭計程車時乘坐 後座,如果發覺司機不軌時,可以用外套作為武器,套住其頭或脖子,製造車禍(兩害相權取其輕)。 04. 一旦發現被跟蹤時,可以用腳踢或用皮包拍打路邊停車,觸發警報器響聲,引起別人注意。 05.搭計程車時,注意前座有沒有斜靠下,以防藏有他人。 06.開車族上車前注意週遭有沒有人,上車後第一個動作是按下門鎖,以防有人突然開門而入;停車時,千萬不要把家裡電話(行動電話)寫在車窗前,避免有人故意叫你移車時行歹。 07.為防假車禍,真搶劫,碰到車禍,千萬不要馬上出來,最好先冷靜觀察對方是否有好幾人或來者不善? A最好馬上開走,同時猛按喇叭,引起旁人的注意。 08.停車時,如果有他車跟著,停妥後,不要馬上出來,等對方先下車走遠後, 以防被劫持。 09.單身到公共場所喝東西,如果沒有喝完就去上廁所或離開打電話,回來就最 好不要再喝了,以免中間被下藥。 10.晚歸時,應走燈光明亮的街道,或是逆向行走,以便掌握路況;上樓時,先 按門鈴請家人下樓接,以免歹徒躲在樓梯間。

孩子的優勢存摺

2008年02月27日
公開
76

為孩子準備一本「優勢存摺」 ◎廖怡景/文 家長就好像是一名廚師,在想著要加入什麼樣的香料,才能烹調出一道道佳餚;也像是一名「社會銀行」的開戶者,替孩子準備一本「優勢存摺」,存入什麼樣的本金,才讓孩子可以在未來的社會中提領最大的「本利和」。 入夏的傍晚,海風吹拂在北海岸的野柳國小操場上,大學一畢業就到野柳國小教書的美術老師張明錫,正帶著一群在海邊長大的小朋友們一起遊玩。 在落日餘暉的照耀下,這群孩子快樂無憂地奔跑著。也許就在同一時間,在距離這裡不到一個小時車程的台北都會裡,年紀相同的孩子們正在學著各種才藝,但這群遠在海邊的孩子有的,也正是台北小孩所欠缺的。張明錫操著一口宜蘭腔的台灣國語,熱情開朗地說,「他們要的是和自己競爭!人比人氣死人啦!」 •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具競爭優勢 張明錫的教育方式是一個例子,他很堅持,「我不是說學習或者課業的競爭不重要,但一定要適可而止。如果說,課業的學習很重要,那生活的學習重不重要呢?」一到假日,就帶著這群學生上山下海、溯溪、開山路的張明錫,以他將近十年的經驗提出看法:「我不是反對學生在成長過程有競爭,但我更在意的是,我們的小孩在接受了所謂的『基礎教育』後,會不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我看來,很多小孩在長大後連自己的問題都處理不好,談什麼競爭優勢呢?」 長期以來,社會一直強調所謂競爭力,但對家長而言,要如何才能培養小孩的競爭優勢?難道一定得透過課業競爭或是工作競爭取得優勢?在張明錫的想法裡,在生活裡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才是真正具有優勢的一群。 •不論是孔雀或是麻雀,只要快樂就好 在許多家長心目中,小孩的成就才是他們一輩子的成就。因此,他們窮盡心力,為的就是讓他們的寶貝長成羽翼傲人的孔雀。有些人喜歡孔雀,但也有人不在意是孔雀或是麻雀,只要是隻快樂的小鳥,他們都感到很欣慰。 到底要讓小孩長成什麼樣子呢?要餵給小孩什麼樣的養分,才可以讓他未來具有生存能力?能面對不計其數的大小挑戰,不至於被擊倒後就倒地不起?有了自信,是否就有了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其他孩子更勇敢,是否就會比較不怕險阻?只要滿腹學問,就可以終身常保優勢? 家長就好像是一名廚師,在想著要加入什麼樣的香料,才能烹調出一道道佳餚;也像是一名「社會銀行」的開戶者,替孩子準備一本「優勢存摺」,存入什麼樣的本金,才可以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提領最大的「本利和」。 •給孩子「大能力」,讓他們的生命更豐富 要替孩子存入什麼樣的能力,才可以讓他們成為社會銀行裡的「富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前教育部長曾志朗認為,「給孩子愈多可以帶著走的知識和能力,孩子就愈有可能成為一位富翁。」要存入這些知識或是能力,需要的是「有心、有方法的家長」,光懂得把小孩送去上明星學校是行不通的。 這些能力也絕不僅止於一般家長所在意的國文、英文、數學等課業能力,而是內化過的人格特質,如自信、責任、毅力等。這也就是美國華盛頓家庭與學校協會〔Home and School Institute〕創辦人暨會長桃樂絲.李奇〔Dorothy Rich〕博士,於著作《Megaskills: Buildi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for the Information Age》提出的「大能力」〔Megaskills〕理論。 桃樂絲李奇博士認為,所謂的「大能力」,是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合作,才能在孩子身上培育成功,她也認為,一個人的大能力是隨時被評等的,這也是所謂「永無止盡的成績單」。 什麼是大能力呢?桃樂絲李奇解釋,所謂的大能力就是指內在的學習動力,其中包括信心、動機、努力、責任、主動、毅力、關懷、團隊合作、常識、解決問題和專注等十一大項。乍看之下,這十一項大能力似乎是老生常談,但桃樂絲博士說,她設計這套大能力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每個家庭能做的事,形成一個有效的體系,別弄得太難太長,把它變得很簡單、很容易,每個人都能做,讓它既實用又有趣,「因為,許多好事的完成是不需要時間的」。 孩子具備了這些大能力之後,就像加足了油的汽車一樣,能飛快奔馳在人生大道上。 這是成就孩子未來的十一種基本能力,也正是現今社會中家長所應該在意的「優勢存摺」內容。而「大能力」是決定在校及工作成功的價值、態度與行為,也是資訊時代的基本能力。 •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培養自信心 「大能力」中的第一項能力「自信」,正是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史英在兒子的優勢存摺裡存放最多的部分。史英一邊抽著菸,若有所思地嘆了一口氣,「許多家長本身的自信心都有問題,當然就不會教出有自信心的小孩。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其實不難,重要的是要給小孩表現的機會。」 在他的想法裡,許多家長就是看不到小孩的優點,且吝於肯定、不給孩子建立自信的機會,才會養出沒有自信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有什麼立場抱怨自己生出不成材的小孩?」他沉痛地說:「替孩子留一條生路吧!」不過,他也承認,要成為可以替孩子準備優勢存摺的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在他個人的經驗中,因為初為人父,沒有經驗,對他大兒子的管教就比較嚴格,等到家裡有了第二個孩子時,他才學會了放小孩一馬了。 史英很得意地說:「像我的小女兒,雖然當年沒有考上北一女,有些挫敗,但當你培養小孩對自己有充分自信後,她就不會被困難擊倒。」事實證明,史英的小女兒後來也走上社運之路,而且頗為出色。「當年讓陳水扁焦頭爛額的十五號公園抗爭,就是我女兒的傑作呢!」史英說到這裡哈哈大笑,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世新傳播學院院長成露茜也認為,台灣的家長不大容易學會對小孩放手,「我一直就覺得很怪,為什麼小孩考試時,家長還要去陪考?」她說到父親成舍我對她和哥哥、姊姊的教育態度,「父親留給我們最多的就是訓練我們『獨立而且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會跑的孩子不能強要他飛 成露茜回憶,「父親一直很注意我們小孩子對金錢的態度。他一直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就連零用錢也是。我從國小二年級開始,父親就讓我們自己賺零用錢。他有剪報的習慣,他要我們幫他貼剪報,每貼完一張B4的紙,就給我們一分錢。他幫我們每個人都做了一本『父親存摺』。每次貼完了剪報,他就把我們所賺的錢登記起來。如果我們想要領錢就跟他說,他也從不會過問我們領錢的理由。」對於成露茜而言,成舍我在他們身上存下的不僅是記憶,還在他們的「存摺」裡留下了可以成就未來解決問題的大能力。 前台北市教育局長吳英璋的夫人李美玲,在分享她教育子女的經驗時,特別強調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就對自己有責任感,而且要懂得面對問題,面對挫折,解決問題。李美玲說,兒子當年為了玩耍,到了睡覺時才發現功課沒做完,「你知道,我那時有多掙扎嗎?但我就是不想破壞我的原則,讓他延後睡覺的時間,後來他哭著和我說,『媽媽,我早上五點起來寫作業好不好?』想了想,才答應他。」要給小孩子負責的觀念,父母就必須要堅持原則。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蕭蕙瑛,選擇以自由的方式訓練小孩負責。例如,她的二女兒當年在學業上遭遇挫折時,她勸孩子「心不開,學習就不會進來。」之後,一切也就讓她自己決定要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後來,女兒的功課在高三模擬考的排名成績從八、九百名突飛猛進到八十四名。「她大概想玩這場考試遊戲了吧。」對於蕭蕙瑛而言,她認為,「要讓小孩有成就自我的能力,做家長的首先就要夠了解孩子,一個只會跑的孩子,你硬是要他飛,那當然不可能。」然而,要如何了解孩子呢?蕭蕙瑛有她特別的方法,「雖然我常工作到很晚,但我們都會一起洗澡,很多的知心話都是在那個時候說的,有時都還會在起霧的鏡子上寫字呢!」 •家長也要邁向專家時代 希望兒女成龍成鳳是許多家長一輩子最大的心願,但要如何才能在子女成就和家長的期待裡,尋求一個平衡點,不致有過大的差距? 身為家長必須面對很殘酷而且也很現實的問題是,台灣只有一個王永慶,只有一個張忠謀、曹興誠,一個班級也只能有一個「第一名」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在課業上出人頭地,那麼,要如何讓他們有信心面對社會的嚴酷挑戰?或許此時的家長應該稍稍退後一步,告訴孩子,「不一定要拿第一,有時,第二名也不錯!」讓孩子有自信、有學習的動機,有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勇氣,或許才是子女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台大社會學教授薛承泰認為,「現在的家長不能只是有心而已了,最重要的是還要有方法。也就是家長也要朝向專家的方向發展。」 「優勢存摺」裡的本金,每對父母存的都不盡相同,但只要把他們的「大能力」存入,經過時間的淬煉,終究會開花結果。當自己的兒女能夠昂首泰然面對社會,面對世界,不畏懼任何的險阻,這本「優勢存摺」裡存入的本金,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 〈《今周刊》第337期〉

教他避險 讓他冒險!

2008年01月28日
公開
63

教他避險 讓他冒險! 中國時報   930218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最近喝春酒,席間聽到很多人在談師大研究生在奇萊山上作研究,遇到大雪,該不該救他下山之事。大家七嘴八舌,有從父母的觀點,有從社會成本的觀點,所有的人都覺得應該要強制他下山,就是沒有人從當事人的觀點問他願不願意下山,我覺得研究生年齡閱歷都達到法定成年人的標準,應該可以為自己的事負責,他如果沒有開口,我們旁人不應該「為了他好」強制他下山。   歷史上有多少遺憾事都是「為了他好」而發生,為什麼我們不能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很多小孩子等不及長大就是因為未成年時處處要聽大人的,而大人看事情的角度與孩子不同,常讓孩子覺得是「被迫」去做,心不甘情不願時,做出來的成績不好,被父母責罵,徒增親子間的摩擦。   其實真的要為孩子好,就要放手讓他去做,自己在後面作後援會,即便他失敗了,這個教訓也會使他終身不忘,他的一生會比那些從來不曾犯錯過錯的人有意義。   從動物上來說,被人飼養的豬牛羊它們的腦都比原野上的同類小了三分之一,因為不需要為自己的生存求競爭,一切都有人在照應,腦就變小了。1973年得諾貝爾獎的羅倫茲就很不喜歡被人豢養的動物,認為牠們貪婪、愚蠢、過度交配,他曾對一隻追逐著他不放的莫斯科鴨大叫說:「走開,你這個又肥又蠢的廢物。」因為被人豢養的動物長肉長肥(這是主人所欲),個性溫和(必須討好主人,不然不給飯吃),和呆笨(每天日子一成不變,沒有挑戰,腦筋就遲頓了)。   我們常把現在的孩子叫做草莓族、飼料雞,但是可能不是他們的錯,是我們不肯放手讓他們去冒險、去成長。其實人生何處無危險?閉門家中坐都會有飛機撞進來,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教孩子如何應付危險,而不是逃避危險。父母應該花時間分析每一件事危險的地方在那裡,它的後果可能是什麼,孩子其實都不笨,知道了後果都能順應情境去避免,最怕的是無知,不知自己行為的後果可能帶來什麼災難。  我們不可能跟在孩子後面一輩子,只有教會他才是真正為他好。以前加州大學有位學生他的論文做的是撒哈拉沙漠中的地鼠,他在收集論文資料時,曾在撒哈拉沙漠住兩年,每天吃鮪魚罐頭與花生醬三明治,連聖誕節都不能回家,因為動物不過節。我第一次見到他時就覺得他與眾不同,眼睛機靈,回答簡單扼要,臉上充滿自信,問他苦不苦時,他說一點也不苦,因為他對自己的研究有興趣,正是孔子說的「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樂。」我認為能夠到達這個境界的人是有福的人,作父母的應該感到很高興自己的孩子找到他的興趣和理想。   做父母的都會擔憂孩子的安全,但是應該教他如何避免危險,而不是把他栓在身邊,停在港口的船是最安全的,但是那不是造船的目的。

分享∼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2008年01月10日
公開
56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1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當然,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社y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很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放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漲?H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其實上述的特質我們都應該擁有,以身作則,才能教給孩子,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