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緯+芯的媽咪

日期

#Tag

95年度「LTTC全民英檢」 施測日程表

2005年10月27日
公開
37

95年度「LTTC全民英檢」 一、施測日程表: ★初級★ 第一次 初試95/1/7 94/10/27~11/2 初試 580元 複試95/4/1、2 95/2/16~2/24 複試 500元 第二次 初試95/6/24 95/4/13~4/19 複試95/9/9、10 95/7/28~8/7 ★中級★ 第一次 初試95/2/18 94/12/8~12/14 初試 650元 複試95/4/22、23 95/3/8~3/16 複試 1,100元 第二次 初試95/8/5 95/6/2~6/8 複試95/10/14、15 95/8/22~8/30 ★中高級★ 第一次 初試95/5/13 95/3/23~3/29 初試 800元 複試95/7/22 95/5/30 ~6/8 複試 1,200元 第二次 初試95/10/28 95/8/31~9/6 複試95/12/23 95/11/14~11/22 ★高級★ 初試95/8/19 95/7/6~7/12 初試 1,650元 複試95/11/18、19 95/9/15~9/25 複試 2,300元 *擬報考者請先購買報名手冊(初級、中級、中高級測驗報名手冊三級通用,內附初試及複試報名表各2張), 販售地點詳見本中心網站(網址:http://www.lttc.ntu.edu.tw/GEPT.htm)或向本中心出納科洽購(02-2362-6385轉分機232)。 *高級測驗報名採網路報名,95年電子簡章預定將於同年6月間公布於本中心網站。     二、95年度報考資格限制及測驗費調降: 1.自95年度起,限國中(含)以上在校學生及一般社會人士報考。 2.為回饋社會各界多年來對「LTTC全民英檢」的信賴與採認,自95年度起,再次調降初級、中級及中高級初試測驗費20至50元,以嘉惠考生;至於高級初試及各級複試,因報考人數較少,成本偏高,暫不調整。 3.自95年度起,低收入戶或支領失業給付家庭人士及其就學中子女測驗費全免。 詳細規定請參閱報名手冊或上「LTTC全民英檢網站」查詢95年度簡章。

緯緯的川崎症(一)

2005年10月13日
公開
43

緯緯的狀況 10/04 凌晨發燒+全身長疹子-------->醫生以為"蕁麻疹+濾過性病毒" 10/05 還是發燒 但是疹子已經退了 10/06 發燒+眼睛開始有點紅了------>醫生還是沒說什麼 10/08 眼睛很紅 ------------------>換診所看 醫生說是"腺病毒" 10/09 嘴巴破+發燒+眼睛很紅+淋巴腺腫大---->醫生懷疑是"川崎症" 10/09 晚上到榮總掛急診 10/10 醫生確定為川崎症 下午開始打免疫球蛋白 10/13 出院 10/08早上 我改帶緯緯到世民小兒科看 因為緯緯眼睛很紅 (緯緯前2天已經有比較沒燒 只是體溫會較高) 我跟醫生說緯緯之前有發燒(但沒提到有長疹子) 醫生說應該是腺病毒感染 沒發燒可能是因為吃藥控制 我想因為他也不知道之前緯緯的狀況(之前去另一家看) 他沒有放退燒藥 當天下午緯緯又開始發燒 隔天10/09早上 我發現緯緯嘴巴都是血 嚇死我了 嘴唇都裂掉 我們都以為他是因為發燒缺水 我拿了凡士林抹他的嘴巴 想說晚上再去世民 (林醫師晚上才有看診) 但是當天緯緯就不太吃東西 可能就是因為嘴巴破 晚上裂的更厲害 因為血都凝結 黑黑的 嘴巴看來好像缺氧一般 晚上醫生一看見緯緯嘴巴都裂掉 就問他之前有沒有長疹子 又發現他淋巴腺腫大 他臉色一變說 這只有2種可能 腺病毒或川崎症 因為川崎症的病症 1.不明原因持續高燒5天以上﹐使用抗生素無效 ---緯緯符合 2.兩眼球結膜充血、發紅、但無分泌物 ---緯緯符合 3.口腔黏膜及嘴唇的變化: 嘴唇乾燥、泛紅、呈現裂隙、草莓狀舌、咽喉黏膜、瀰漫性泛紅 ---緯緯符合 但還沒有草莓舌 4.四肢的變化:手腳掌泛紅、腫脹。(亞急性期:手腳指趾尖端脫皮) ---緯緯還沒出現 不過這是晚一些才會出現的症狀 5.軀幹出現不定形、非水泡性皮疹 ---緯緯符合 6.頸部淋巴腺呈急性非化膿性腫大,大於1.5公分 ---緯緯符合 緯緯只有一個沒有 醫生說如果是川崎症而沒盡早治療 有20%會出現心臟方面的後遺症 若是盡快治療則為2%-4% 所以他建議我們轉診台中榮總 而且是盡快 而榮總應該要在3天內確定是否為川崎症 若是超過3天趕快打電話跟他說 他會處理 (這時覺得林志洋醫師還真是好ㄋㄟ)

緯緯住院---恐怖的川崎式症

2005年10月10日
公開
47

昨天晚上轉診到榮總 預計要住到周四以後 緯媽要到緯緯出院才會再回家 詳情晚點補 http://www.csh.org.tw/into/child-heart/kd.htm 川崎式症(kawasakii disease) 定義:又稱-黏膜表皮淋巴結症候群--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1967年 -- 日本川崎富作博士提出 以全身性的血管炎來表現,其中以冠狀動脈血管炎(coronary vasculitis)及其合併發生之冠狀動脈異常(coronary abnormalities)最為重要且常見,這也是川崎病特有的變化(pathognomic)。 男與女的發病比 : 1.3~1.5比1 80%~85%的病人發生在5歲以下 死亡率在0.3~0.5% 復發率是2%~3% 病因及診斷條件 真正病因目前仍不甚清楚,並無獨特的檢驗方法來診斷,只能靠著一組診斷準則(clinical criteria)來診斷。   典型川崎病是根據下列的診斷準則: A.發燒5天以上 B.存在下列5項中之四項: 眼結膜充血 口腔黏膜及嘴唇的變化 四肢的變化 皮疹 頸部淋巴結腫大   非典型川崎病: 1) A加上B任4項或 2) A加上B中任3項再加上冠狀動脈病變   冠狀動脈病變 凡病人患有冠狀動脈血管炎(coronary artery vasculitis)及其併發之冠狀動脈異常-擴大(dilatation)及動脈瘤(aneurysm),而臨床上無法符合典型川崎病的診斷準則, 這類病就被稱為非典型川崎病。Rowley等的統計,大約18.5%的病人以非典型形式來表現。 冠狀動脈瘤 冠狀動脈擴大   臨床表徵 發燒: 典型病例持續5天以上的98%,非典型病例只82%,甚至有不發燒的病例(約2%),死後解剖才發現冠狀動脈特有的變化;發燒的特性是高燒(103-104°F).尖峰性.反覆性.對抗生素及退燒藥無效;一般在使用高劑量阿斯匹靈及丙種免疫球蛋白2-3天後即退燒,但即使不予治療,2-4星期後也會自動退燒;發燒時間>14天,則冠狀動脈異常的比率明顯增高。 雙眼結膜無滲出液充血: 通常緊跟著發燒出現,不會侵犯結膜綠及解膜緣,典型病例佔88%,非典型病例只佔47%,偶而可發現輕度葡萄膜炎。 口腔黏膜及嘴唇的變化: 包括嘴唇乾燥.泛紅及呈現裂隙.草莓樣舌.咽喉黏膜瀰漫性泛紅,典型病例佔90%,非典型病例佔58%。 四肢的變化: 急性期: 手當及腳底泛紅且呈硬狀水腫( induration ), 恢復時期:指.趾頂端呈現膜狀脫皮, 整個手掌或腳掌會完全脫皮新長出的指甲與原來的指甲間可出現橫溝切跡,典型病例佔76~100%,非典型病例佔59%。 皮疹: 一般於發燒5天內出現,皮疹有各式各樣的形態,其中以多形性斑.口狀皮疹最常見,偶有以蕁麻疹或尿布疹來表現,主要好發於軀幹,典型病例佔92%,非典型病例則有59%會發疹。 頸部淋巴結呈急性非化膿性腫大: 至少一個淋巴>1.5公分,典型病例佔50~75%,非典型病例佔24%。   次要臨床症狀 關節痛.間關炎.膽囊水腫.無菌性臘膜炎.腹脹.腹瀉.黃疸.肝功能異常,以及卡介苗注射部住的變化等,在非典型病例也會發生。   鑑別診斷 猩紅熱(scarlet fever) 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 EB病毒感染 過敏性血管炎(hypersensitivity vasculitis) 成年型結節性多動脈炎.Takayasu arteritis. 幼年型結節性多動脈炎(infantile polyarteritis nodosa) 治療 1) 阿斯匹靈 急性期可使用80-100mg/kg/day(亦有學者認為可用 較低的劑量,以減少副作用),用以退燒及抗發炎,恢復期做使用3-5mg/kg/day,用以抗血小板凝血功能。 靜脈注射丙種免疫球蛋白(IVIG):目前以使用2gm/kg單一劑量的方式,除了提高病人住院效益(cost-effectiveness)外,在降低冠狀動脈病變發生率上都有很好的效果 Dipyridamole(persantin) : 血小板過高,冠狀動脈狹窄或栓塞者才使用。 若已發生心肌梗塞,除使用靜脈streptokinase急救處理外,外科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預後 主要影響因素是冠狀動脈病變,急性期川崎病的死亡率大約為0.1%~2%,(非典型川崎病則遠高於此),死因絕大部份是冠狀動脈病變的併發症,如栓塞引起之心肌梗塞或動脈瘤破裂等,目前使用內種免疫球蛋白則可使冠狀動脈病變由原來的10%-40%降至4%-8%左右,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則可降低栓塞的發生。    

川崎症

2005年10月10日
公開
49

小孩發燒不退 , 家長請注意 ! 台中榮總小兒心臟科 傅雲慶主任 1前言 日本川崎富作醫師於1961年首先報告一位特殊嬰兒病例,患者持續高燒、眼結膜充血、嘴唇泛紅、乾裂、舌頭呈草莓狀、頸部淋巴腺腫大、手腳掌紅腫﹐數天後﹐從指趾尖端開始呈膜狀脫皮﹐當時對此症不甚明瞭。到了1967年﹐他共收集了50餘病例提出報告﹐稱之為「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以後各國學者也有陸續報告,並稱之為「川崎症」。 2流行病學 臺灣自民國67年發現第一個病例以來﹐目前已累計超過5,000例﹐其中已死亡者9人﹐死亡率約為千分之一點八。其好發於5歲以下的幼兒﹐男女比率為1.5比1﹐每年夏、冬兩季進入流行高峰。 3病因 至今仍未明。全世界有許多學者專家致力於各種病因的研究﹐如細菌、病毒、黴菌、立克次體、恙蟲、璊蟲、環境污染、清潔劑等﹐但未有明確答案。目前僅知其為免疫反應造成的全身性血管炎。 4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可分為四期: (一)急性期: (1~10天) 主要症狀有以下六點: 1.不明原因持續高燒5天以上﹐使用抗生素無效。 2.兩眼球結膜充血、發紅、但無分泌物。 3.口腔黏膜及嘴唇的變化: 嘴唇乾燥、泛紅、呈現裂隙、草莓狀舌、咽喉黏膜、瀰漫性泛紅。 4.四肢的變化:手腳掌泛紅、腫脹。(亞急性期:手腳指趾尖端脫皮) 5.軀幹出現不定形、非水泡性皮疹。 6.頸部淋巴腺呈急性非化膿性腫大,大於1.5公分。 其他症狀包括: 心臟血管病變:如心肌炎、心包膜炎、瓣膜逆流、心律不整、心衰竭等。 無菌性膿尿。 關節炎。 胃腸不適:如腹瀉、嘔吐、腹痛。 膽囊水腫。 無菌性腦膜炎。 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 (二) 亞急性期 (11-21天) 1.手腳指趾尖端呈現膜狀脫皮。 2.發燒、皮疹、黏膜及淋巴腺病變消失。 3.心臟血管病變:如冠狀動脈瘤、心包膜積水、心衰竭、冠狀動脈栓塞、心肌梗塞等。 4.血小板增多。 (三)恢復期 (22-60天) 大部分之臨床症狀消失。冠狀動脈瘤可能持續存在 。 (四)慢性期(60天以後) 冠狀動脈病變若持續存在,可能造成心臟缺氧、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 5後遺症----「心」事誰人知? 本症在急性期的所有臨床症狀,包括發燒、黏膜、皮膚、淋巴腺病變,都會隨時間而逐漸消失,可怕的是其所引起的心臟血管併發症。根據統計,川崎症病兒有20﹪-40﹪發生冠狀動脈瘤,危險因子包括男性,小於兩歲,貧血(血色素小10),白血球大於3萬,發炎指數較高(CRP大於6)、發燒超過2至3週、低白蛋白、心包膜積水等。其中約1﹪的病人死亡。急性期的主要死因是心臟發炎;亞急性期以後的主要死因為冠狀動脈瘤破裂或心肌梗塞。幸好冠狀動脈瘤的病兒八成在追蹤1年內恢復正常。然而,本症被發現僅30多年,這些病人長大成人有何長期的後遺症仍有待更多的研究。 6診斷 主要靠臨床的表現。急性期的6個主要症狀,若符合5個以上即可下診斷。若病人條例不足,但有冠狀動脈病變,我們稱之為「非典型的川崎症」。 7治療 1.阿斯匹靈: 急性期每天每公斤體重使用60~90毫克,用以退燒及消炎。退燒後劑量降至每公斤體重3~10毫克,以抗血小板凝集,預防冠狀動脈栓塞。 2.免疫球蛋白: 價格昂貴,但藥效顯著。劑量是每公斤體重2公克,可分1天或4~5天打完。急性期使用效果較好,可迅速退燒及預防冠狀動脈病變。 3.persantin: 少數病童血小板過高,冠狀動脈狹窄或栓塞者,每天每公斤體重可使用3-5毫克。 4.心導管治療: 依病情,可利用氣球導管擴張術或支架撐開術治療冠狀動脈狹窄。 5.外科治療: 依病情,冠狀動脈狹窄者可施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8追蹤 心電圖: 最常見的變化是因心臟發炎引起的心跳加快,偶有心律不整。若心肌缺氧,可引起ST及T波改變;若心肌梗塞可見不正常的Q波。 心臟超音波: 正常冠狀動脈內徑,2歲以下不超過2.5mm;2~5歲不超過3mm;5歲以上不超過4mm,雙面超音波心圖,可見冠狀動脈擴大,且可見心室變大,收縮功能降低或心包膜積水。而杜卜勒超音波心圖可見二尖瓣、三尖瓣或主動脈瓣閉鎖不全。 運動心電圖: 川崎症病童休息時無症狀,但運動時可能有心肌缺氧的現象。一般建議於十歲左右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可早期發現冠狀動脈疾病;年紀小的幼兒則建議做核子醫學檢查。 核子醫學: 歐美國家研究核子醫學心肌血流灌注檢查可早期偵測冠狀動脈疾病,此項檢查為非侵襲性,本院目前已有此項最新之科技。 心導管: 心導管檢查是診斷冠狀動脈疾病最精確的檢查,一般建議若超音波或核子醫學有異常發現,應於恢復期接受心導管檢查,必要時可同時治療。 9結語 川崎症發病初期,極似一般細菌或病毒感,診斷不易。加上其臨床表現多樣化,又無特異性的實驗室檢查可供參考,有時等到四肢脫皮時,才被正確診斷。因此,對發燒不退的小孩,醫師及家長必須保持高度警覺,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收到最好的療效,以免「心」事重重。

緯緯長蕁麻疹??

2005年10月04日
公開
14

昨天下午4點多 我發現緯緯的體溫偏高 約37度多 趕緊給他喝退燒藥水 之後就ok了 晚上11點多吃奶時 緯緯體溫也都ok 哪知要睡覺前又發現他發燒了 38度多 趕緊又給他喝藥水 他可能是不舒服睡不著 我沒等他退燒我也睡不著 結果母子2人就躺阿躺到凌晨3點 緯緯退燒 早上7點我醒來 發現緯緯臉上有紅紅疹子 一片一片的 還蠻多ㄟ 身上也有 手腳也是 體溫也開始飆高 唉 又給他吃一次藥水 會不會是玫瑰疹阿 緯緯還沒得過 可是他沒發燒很多天阿 而且疹子都出現還是會燒ㄟ 9點趕緊帶去看醫生(新開的曾曉鐘小兒診所) 醫生說 緯緯有些微的感冒 疹子也不是玫瑰疹 玫瑰疹是一顆一顆 不是一片一片 況且緯緯也沒高燒 比較像是蕁麻疹 是不是感冒引起很難說 也有可能是過敏 醫生看我有勾選緯緯有氣喘或過敏鼻炎 就也順勢問了我 我跟他說上次生病醫生說緯緯 有"重積性氣喘" 他說 不可能 2歲以下的寶寶對於氣喘的診斷要相當嚴謹 而且重積性氣喘是指一個月要發作2-3次 對1.4歲的寶寶而言 判斷他是不是氣喘太早 他還問我在哪裡診斷 我說是林新 他馬上就回我 是不是林XX醫生 對ㄟ 吼~難道林XX醫生都是專門說人家有重積性氣喘嗎?? 他說林醫生也是不錯啦 不過他太緊張了 總之緯緯有沒有氣喘還要再觀察 不過他說應該是蠻確定有過敏 唉 這個暑假真的是好多狀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