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Angel 妤&搞怪威の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每日讀經神對撒該的恩典

2008年05月20日
公開
17

路加福音 19:2-10 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裏經過。耶穌到了那裏,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裏。”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裏去住宿。”撒該站著,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撒該不是一個被人作為義人來尊敬的人,他是一個被人理所當然地視為罪人的人。耶穌把他稱作失喪的,尚未得救的人。但這種人正是耶穌要來拯救的。 但注意到,雖然耶穌恩慈地主動召喚這個人,得救本身并不是沒有條件的。它取決于悔改──我們在這裏看到撒該采取實際行動來彌補自己因過失所犯的罪和主動犯的罪。 同時注意到耶穌在他宣告他要悔改的愿望,但還沒有做出的時候就說他已經“得救了”。當一個人誠心愿意悔改自己的罪并信耶穌的時候,他就得救了。因為一個人得救不是靠義的工,而是靠信。雖然這兩者是互相關聯的。

學寫字 先做好基本功

2008年05月15日
公開
40

寫字涉及很多精細的操作能力的發展成熟度,當孩子的大小肌肉夠成熟、手眼協調能力良好、具專注力,才能執筆寫字。 我自己是幼稚園就開始寫字了,我一直記得當時學寫字的痛苦,我小弟讀幼稚園時期,已不時興提早學寫字,他一直到快入小學才學寫字,結果,我們兩個寫出來的字差不多。對於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我是抱著學得早,不如學得巧的心態。與其提早教孩子執筆寫字,不如先培養孩子基本的操作能力,及養成運動的習慣,有機會就讓孩子玩黏土,畫圖,剪紙,摺紙,串珠,拼拼圖,堆積木,甚至擰毛巾和抹布,做家事....等等,另外,多做運動,鍛練孩子的大小肌力和肌耐力,等孩子各項能力具備了,再學也不遲。 殷殷5歲半了,她從4歲半左右開始對寫字感興趣,我讓她隨意練習,沒有刻意教她,除非她寫錯了我才告訴她正確的寫法。因為那些字是她自己想學寫的,所以,她總是會很用心地學習著,興趣不減。我覺得殷殷的寫字能力會比盟盟來得好,因為她的肌耐力較好,手眼協調能力也好,專注力夠,但左右對應及空間能力可再加強。 學寫字 先做好基本功 文�林孟容 學前教育雜誌特約編輯 平常很喜歡塗鴉的小雯子,看到念小一的小表姊練習寫字的生字簿,她也來參一腳,認真地拿筆在簿子上「寫」字,雖然小雯子剛上幼兒園,但媽媽還是很擔心現在拿筆會不會太早? 寫字是很精細的操作能力,除了涉及神經系統,配合手臂、手腕及手指各部位的肌肉協調,手眼統整能力更是不可缺乏,還得具備對抽象符號的了解與記憶。 精準思考整合操作 才算會寫 更精確地來說,感覺統合專家高麗芷在《感覺統合》(信誼)一書中指出:在完成「寫字」這個動作之前,孩子要透過眼睛瞭解字的大小、形狀及紙筆的位置關係,再透過手部的觸覺及運動覺,正確感覺手中的筆,並能使出適度的力量。 其次,前庭平衡系統也要發展健全,手部抓握才能收放自如,身軀及手臂才能維持正確的姿勢,使手指及手腕能靈活的活動;另外,手指的小肌肉彼此要能夠協調,才能維持正確的握筆方式;在認知發展上,孩子要具有方向感,能分清左右、上下、前後等位置關係,才能寫出正確的筆順。 塗鴉打底 先畫字再寫字 好消息是,學寫字的發展過程與畫畫類似,1歲左右的孩子就會手握筆在紙上亂點亂塗,畫出沒有意義的線條;接下來變成較有組織的塗鴉,且不斷重複書寫,慢慢學習控制手的運筆。在能夠進行畫直線、橫線、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比較精細的塗鴉後,4歲至8歲之間才開始畫出「像樣」的圖畫。 有「書畫同源」之稱的中國字是由許多不同的點、線、撇、鉤等組成的,比線形、各種形狀更複雜;要能夠「寫字」,孩子必須有能力分辨字的結構,再將每種結構「畫」出來,並組合在一起,才算會「寫」。 認知成熟 寫字水到渠成 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些大人擔心的怪現象,例如由於知覺和對物體的方向的觀察不夠,寫的字會有左右相反的情形,例如「由」寫成「甲」等,但這會隨著空間概念的漸趨成熟而自行消除。當了解上下、左右、前後等相關位置,字形才易端正,字的左右大小搭配、長線短線的比例與位置才會正確。就像古人習字時臨摹字帖與描紅,也與空間位置的學習有關。 大約5歲半左右,才具有預備學習寫字的成熟度,再經過良好的指導,就可以把筆拿得很好。但是會執筆和會寫字是兩回事,在還沒有發展到執筆寫字的階段,就要學寫字會適得其反。也許剛開始「寫」得很勤快,但之後會出現握姿不良、施力不當、筆順不佳、出現挫折感等問題,但是大人卻誤以為孩子懶得寫字而加重「罰寫」,這讓孩子用更多時間去做能力不足以應付的事,只會更痛恨寫字喔! 讓寫字變好玩4tips 遊戲開始 坐姿時背的挺直、頭頸的位置、雙腳的平穩著地等,都會影響寫字的耐力與能力。玩騎木馬、盪鞦韆、溜滑梯有助於前庭(平衡)系統發展,讓手抓握自如,背部能維持筆直穩定的姿勢,手指、手腕、手肘皆能靈活協調。 玩沙、跳繩、跳床等,則讓手腳多活動,增進身體兩側的整合能力。堆積木、串珠、玩拼圖、穿線、玩黏土則可培養手眼協調、手指靈活、視覺區辨等技巧。 塗鴉 發現書畫的可能 讓孩子隨心所欲畫畫,並熟悉各種基本筆畫,例如︰點、橫線、直線、斜線、圓形、三角形等各種圖形,或用遊戲引導孩子畫下雨、畫好多氣球的天空等,可增加手指和手腕的運動,促進小肌肉的控制能力,並發展握筆技巧和語文表達的能力。 孩子塗鴉的信心與意願會因為爸媽的反應而改變,爸媽不必急著說「寫得對」「畫得好」,只需在遊戲的氣氛中配合畫面文字的說明,讓孩子自動自發的進行。畫得歪斜或不像都無所謂,重點是孩子能享受遊戲的趣味,爸媽也能理解他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他分享喜悅和成果。 畫畫畫字 要從大空間到小空間 把遊戲室四周貼滿白紙,或準備一面大木板貼滿白紙讓孩子畫畫,有些媽媽還利用浴室整片磁磚牆好洗好擦的特性呢!最常見就是準備不同大小、各種質地的紙,再墊些厚紙,以免孩子用力過猛戳破;紙上不要有格子或底線,這些限制對孩子沒有意義。先在比較大的空間裏塗鴉或「畫」字,等到畫得不錯了,再在較小的空間裏用較細的筆寫字。 切勿讓孩子使用成人用筆。較粗、色深、好握的蠟筆或胖胖的色筆,可以減少握姿不良、施力不當的問題;細馬克筆則是孩子剛學寫字時,最好、最容易使用的筆,輕輕一畫,便會出現清楚的筆跡。要留意孩子的坐姿和握筆距離,不要握得太緊或靠得太近,爸媽示範正確握姿與筆順。 不只在認字 從生活語文深度學習 常看圖畫書、聽故事可以引發孩子對書的興趣,增進造句、講故事等語文表達的能力。當「字」引起孩子注意時,舉凡商店招牌、報紙標題,或生活中所見事物,都可以教導相關語彙,還能促進他思考想像的空間,例如,不必急著教他寫「爸爸」兩個字,先聊聊爸爸在做什麼、帶他到爸爸公司逛逛、讓他畫爸爸等。 當認字能力開始發展,可以把字寫在卡片,給孩子辨認。由於辨別異同是寫字的重要條件之一,讓孩子找出兩張圖片或物體異同之處,或在一堆類似的事物中挑出不同,都能幫助孩子發展由簡而繁的辨別異同能力,日後才能精確區別字與字之間細微的差異,例如︰田不等於由。

咖啡可降低痛風風險

2008年05月14日
公開
30

2007—男性喝的咖啡越多,他們痛風的風險越低。一項加拿大/美國研究顯示,一天喝至少4杯咖啡可降低40%的痛風風險。 痛風剛開始是血液中有尿酸增加,導致關節周遭開始堆積尿酸結晶體,導致腫脹與強烈的疼痛。 這項新研究是根據一項來自將近46,000男性醫學專家參與健康專家後續追蹤研究的資料,溫哥華的英國哥倫比亞大學Hyon K. Choi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與同事表示,在12年期間其中有757個男性發展痛風。   因為那些男性填寫了詳細的飲食問卷,Choi的研究小組能夠追蹤那些男性的自我回報使用咖啡與茶的情形;他們發現,那些男性喝的咖啡越多,他們越不可能有痛風。   一天喝1-3杯咖啡的人只降低8%的痛風風險,但是一天喝4或5杯咖啡的人可降低40%的痛風風險;而且真的咖啡癮君子— 一天喝6杯以上咖啡的人—可降低將近60%的痛風風險。   不論從咖啡、茶或是兩者中所獲得的咖啡因,與痛風風險沒有關連;茶並不會減低痛風風險。   但是去咖啡因的咖啡的確也有效果,儘管它的效果並不像高測試沖煮咖啡的效果一樣大;喝1到3杯去咖啡因的男性可降低33%的痛風風險;那些一天喝4杯以上去咖啡因咖啡的人—只降低27%的痛風風險。   目前並不清楚為什麼咖啡可以降低痛風風險。Choi和同事指出,咖啡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酚氯原酸的主要的來源,這可能會影響痛風。   Choi 與同事表示,我們的研究結論對40歲以上男性(痛風最盛行的年齡)可做最直接的推論;目前還不知道是否喝咖啡的女性也處於較低的痛風風險。   這項研究結論發表於2007年6月發行的關節炎和風濕症期刊中。 痛風的營養補充品 這裡所羅列的各類營養補給品是民眾經常耳熟能詳的,嚴格講起來,這些補給品只能視為輔助品而治療的用藥,因為它們的主要作用不外乎是利尿與抗發炎的作用,但治療痛風並非只著重於這兩點而己。所以建議受痛風所苦惱的民眾,千萬不要誤信偏方或秘方,最好的方式是求助於專業的醫療人員,如此才能解緩病情與不適。 1. 芹菜籽:芹菜籽向來被民間拿來當做各類型關節炎的傳統治療偏方,但是在醫學研究上的相關根據卻是不多,至多是被視為很優質的天然食物,至於目前市面上可見的芹菜籽萃取物有促進體內尿酸排出體外,減輕痛風的症狀的效用,可視為一種利尿劑來看待。 2. 葡萄籽:葡萄籽富含生物類黃酮、花青素與前花青素,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有害酵素去破壞膠原蛋白。因此血液循環良好時,尿酸排泄就會比較正常,膠原蛋白完整時,組織抗發炎的能力也會提昇。通常會建議維他命C共用。 3. 維他命C:與生物類黃酮共用時,可促進維他命C吸收,維他命C是協助膠原蛋白生長的重要關鍵,當膠原蛋白完整時,組織抗發炎的能力將可提昇。 4. 櫻桃汁:富含花青素與前花青素,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有害酵素去破壞膠原蛋白。因此血液循環良好時,尿酸排泄就會比較正常。膠原蛋白完整時,組織抗發炎的能力也會提昇。 5. 紫花苜蓿:對於痛風的患者來說是一項很好的營養補充品。因為它具有豐富的礦物質,特別是鉀,可協助人體排除過多「鈉」的蓄積、與尿酸中和,以達到排水利尿的功能,進而排除過多體內的尿酸,以避免血液中尿酸的濃度過高造成痛風。 6. 木瓜:木瓜含有蛋白質消化酵素,可促進蛋白質正常消化吸收。事實上消化不良的問題也是引發痛風的危險因子,它會使消化分解不完全的蛋白質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後,無法被人體正常吸收利用,成為廢物而造成人體的嚴重負擔,導致變成誘發痛風的因素。 痛風病患建議飲食表 這個飲食建議表係針對痛風病患而設計的,主要是控制病患每天從食物中所攝取的普林質總量,以降低體內的普林質,來達到減緩病情復發與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