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Taku's grandpama

我是退休的醫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我是退休的醫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白色巨塔(6)

2009年03月20日
前台大醫學院院長 陳定信醫師曾說過 "行醫最大的成就感, 是來自病人的感激" 這段話說的一點都沒錯. 我之所以動筆寫這幾篇"白色巨塔"的主因, 就是大約一個月前 我和嘉枝,子苓吃完午飯後一起到住家附近散步. 聽友人說 明水路上有一家賣進口義大利通心麵條的專門店也想去看看. 想不到才剛踏進店門口, 就聽到有人大聲的叫'陳醫師'嚇了我一跳, 原來這間專賣店的女總經理就是我以前的病人, 她看到我很開心 一定要請我們喝義大利的咖啡和品嚐義國蛋糕. 看她一付高興熱情的招待, 不禁讓我想到當醫生多年的成果之一, 就是以往自己手術或治療的病人 對我的感謝的人情味.也才開始讓我深思從醫者的使命感等等的問題.經過整理後寫了下來.

這10多年來台灣的醫療變遷, 除了醫療體系因為企業家的介入而商業化和全民健保的開辦, 引發了不少的衝擊之外. 醫療糾紛的案件也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改變而不斷的增多. 這些糾紛除了可能少數來自醫療疏失之外, 大多數案件都是因為醫生給外界人士的印象是'有錢的肥豬'不管如何,先敲一筆再說. 而倒霉的醫師為了息事寧人祗得姑息養奸和委屈求全 私下賠錢了事. 這樣做不但醫療正義不得伸張之外,更助長了病患或家屬鬧事的氣勢.

我認為醫療糾紛增多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所謂的"doctor patient relationships" 中文翻譯成 '醫生和病人之間的互動關係' 沒能好好的建立起來. 談制這裡, 我不禁十分的懷念30年前在日本行醫近8年的往事..現在的日本醫療糾紛的案件也增加不少, 但30年前,我在東大婦產科和外派到國立癌 せン夕-等病院服務時, 讓我感到日本的病人太善良太可愛了.. 舉幾個例子 1)在癌中心病院當醫長時, 記得有一天來了一位60几歲的婦人, 經診察後証實為早期子宮癌, 所以我馬上開入院許可証給病人, 當時可能因為我比較的忙碌 還是日本語講的不標準, 這婦人也不多問就起身走出診察室.. 病人按時入院開刀治療. 令我意外的是 開刀後當我把手術取下的標本向家屬解說時, 她女兒才向我說 '原來媽媽是因為子宮頸癌才開刀的' 因為她們相信醫師的診斷所以也不敢向我詳細詢問病情就接受手術. 這件事讓我感到既慚愧又佩服, 往後要病人入院時都仔細並且慢慢的說明病情(怕說太快 病人又聽不懂我的日語). 以免再發生類似的情況.. -待續-


白色巨塔(6)_img_1
白色巨塔(6)_img_2
白色巨塔(6)_img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