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Taku's grandpama

我是退休的醫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我是退休的醫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我所了解的日本人(15)

2009年05月09日
日本是一個過度開發的國家, 在人口稠密的大都會區, 比方說 東京市區, 寸土寸金, 地面上, 豎立的是 一棟比一棟高的大樓. 地面下, 則是被挖成四通八達的地下鐵.. 雖然生活機能十分的便利, 但是如果發生 自然 或人為 的大災難時, 幾乎可以說是 "無處可逃".. 舉例來說,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 死者和下落不明者, 共達14萬2仟人, 並且隨後引起的大火, 造成了 東京和 橫濱市區200多萬人, 無家可歸. 其次是1995年 發生的阪神大地震, 共有6434人喪生, 43762人受傷, 而整個神戶市, 几乎全毀. 而發生在1995年, 由思想極端偏激的 奧姆真理教 教徒 所策劃的 東京地下鐵, 施放沙林毒氣的恐怖襲擊, 造成12人死亡5510名市民 中毒就醫的事件. 更突顯出大都會區, 救災和防災的重要性..

日本自立國以來, 上天賜予日本人民的自然生活環境和條件, 確實十分的嚴苛. 地震, 颱風, 洪水和 火山爆發, 海嘯 等災害 經常 侵襲 踐踏這塊土地. 根據日本氣象局的資料和統計, 日本 本州中部 靜岡縣 駿河灣 (德川家的發祥地). 瀕臨太平洋4大板塊 的衝突地區, 加上全國各地, 還有2000個以上的斷層地形.. 所以日本是 世界上, 地震災害最頻發的國家之一. 每年平均有800次, 大大小小的地震, 光顧日本列島..

大和民族自古以來, 就培養出一套和 地震 共處的生活哲學. 就是既然不能克服天地, 祗能順應自然, 並盡人事, 做好最完善的防災準備. 日本人不像其他東方人, 他們並不怕會不吉利, 會觸霉頭, 相反的, 他們還預想各種 可能最糟糕的情況, 來作準備. 日本政府當局, 每年投入大筆的預算, 來進行各種 防災的研究 和準備的工作. 並且責成有關單位, 再三的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災難情況, 做沙盤式的推演. 並做成教材 提供給各級學校 社區等做成 防災手冊..

日本從事地震研究的學術機構, 不祗從事國內的調查, 世界各地 發生的大地震, 他們都會派大批專家去研究. 我們台灣的 921 大地震時, 日本政府還派遣大規模的學術研討團, 來台灣的中部地區, 實地的觀察了好幾個月. 我還記得 地震過後幾個月, 日本NHK 電視台 所播放的 '台灣 921 大地震' 的專題報導. 分成上下兩集播出, 令我汗顏的是, 他們的研究報告, 比起 我們國內專家 學者們的任何分析 報導, 都更詳細, 更有說服力. 這種未雨綢繆和 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的 防災研究精神, 確實是值得我們 效法 和學習的地方..

日本的防災教育, 可是 非常的徹底, 遠超過他國人民的想像. 從幼稚園的小朋友開始, 經過 小學, 中學, 到大學 和企業界. 再三的教育 日本的國民, 發生地震等災害時, 如何逃生和自救. 同時 每年3月初的第一週, 是日本全國的消防週. 在這段時間, 所有的中小學 和公共場所. (包括 旅館, 電影院, 百貨公司等 ) 都必須配合消防單位, 聯手進行各項的防災演習, 和宣導教育的工作.. 而且不論是 報紙, 廣播台 或電視節目, 也會隨時播出 防災教育的專輯.. 同時 日本中央設有 "防災省", 一旦發生重大的災難事件, 首相的西裝立刻換成救難服, 並穿上救難靴, 儘快趕到現場, 巡視並擔任起 總指揮的工作. 同時迅速的建立起中央 到地方的 災變和應急的連繫系統, 有效率的 降低災害的損失..

日本的家庭, 都會準備 "緊急避難用包". 裡面包括有 手電筒, 電池, 蠟燭, 火柴, 礦泉水, 罐裝麵包, 及餅乾, 急用哨子, 藥用棉花, 繃帶等等. 而且 定期的撿查和更換 過期的必要用品. 我們以前居住在日本的時候, 家裡面也準備有 緊急避難包. 同時孩子們 就讀的小學校, 老師要求每位學生必須攜帶 由家長親自用厚布縫合的避難三角帽. 以備演習 或真正發生狀況時, 戴在頭上, 預防頭部受到傷害. 而且學生家長們, 必須互相認識 共同推出代表, 分配職務. 並且編組成立緊急連絡網, 由上而下, 將重大的訊息傳遞給每位家長, 和必要時 配合 協助 學校老師, 疏散學生們.. 整体作業就彷彿就像作戰一樣, 逼真的演練, 令人感動..

在日本, 如果你買新房子 或搬家後, 一定要到當地的區役所 辦理住民登錄的手續. 這時候, 區役所的職員, 一定會給你一張, 你住所附近的 "避難場所案內圖". 並且會詳細告訴你, 有大地震時, 你應該往哪地方避難.. 而事實上, 大多數的避難所, 都是附近的小學校內. 因為日本的小學裡頭, 都有 室內較寬廣的 體育館 或活動中心. 可以容納較多的災民, 打舖休息, 也有廁所, 廚房等設備, 更有操場的大空間 可以避難..

所以 日本的小學校的建築, 都是特別的堅固耐震. 並且校內 儲藏有 防寒的棉被, 備用的乾糧 和手電筒等 應急的用具, 並且定期更換.. 我們看到, 去年中國四川 汶川大地震的報導, 率先倒塌的 居然都是 小學校室 (被謔稱為 豆腐渣的建築物). 比起日本人的完善防災体制, 更突顯出, 中國 四川地區的 落後 和 荒繆 之處了..

談到這裡, 讓我們來撿討 反省 台灣 政府 和 民間 對於災害的處理模式. 唉! 與其等到 災難過後, 再由 中央地方, 或藍 綠雙方, 展開口水戰. 互相指責對方的不是, 推卸責任的做法, 不如 好好的學習人家的榜樣, 來好好地落實防災的準備工作, 豈不善哉!!


從東京都廳45樓的展望台看過去的新宿超高大樓群
從東京都廳45樓的展望台看過去的新宿超高大樓群

從池袋車站東口的對側馬路邊所拍攝的池袋車站大樓
從池袋車站東口的對側馬路邊所拍攝的池袋車站大樓

由全日本最多人潮來往的新宿站-北口附近所拍攝相片
由全日本最多人潮來往的新宿站-北口附近所拍攝相片

清晨6點半的赤阪見附地鐵車站 出入口之一
清晨6點半的赤阪見附地鐵車站 出入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