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Taku's grandpama

我是退休的醫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我是退休的醫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我所了解的日本人 (19)

2009年05月25日
---日本的女人(1)---

以我的多年觀察, 幾乎可以斷言, 日本的小孩子 可以說是 世界上, 數一數二 最幸福, 最受到寵溺的兒童了.. 如果這個結論沒有錯誤的話, 那麼 日本的媽媽們 應該是 最辛苦, 最操勞的一群了. 你說 對不對呢?

漫步在夜晚的銀座街道, 不時可以看到化粧得宜 穿著華麗 典雅的和服, 低聲談笑的 Madame 們, 三伍成群 擦身而過, 發散出 令人怦然心動的 溫柔婉約的氣息. 但是 有誰能知道 她們背後的心酸史呢?

在典型的 男尊女卑 的 封建保守 社會下, 日本女人 自古以來, 除了是 "生孩子的機器" (前日本厚生勞動省 大臣 柳澤伯夫 對女性的形容辭) 和煮飯洗衣的廉價勞工之外, 就是男人隨手可拋棄的玩偶, 和政治 軍事上的 籌碼 和戰利品而已. 而日本女人, 從小就被教養成 逆來順受的 認命個性. 以往的年代, 常會聽到 "娶妻當娶日本老婆" 這句話. 不錯, 尤其二次世界大戰以前, 日本女性 既溫柔 又卑屈. 每天跪坐 迎送先生 的外出和歸來. 過著 "家庭就是女人 人生的全部" 的生活. 而喪失了自我的存在.

戰後, 整個大環境的改變, 加上西方 兩性平等的教育下, 日本婦女 逐漸自家庭的 桎梏中解放, 踏進了社會 和就業的大門. 更隨著教育程度 和社會地位的提昇, 日本婦女在 商場上, 政治舞台上, 和運動場上等各領域. 也都開始 風頭漸露, 甚至 光芒四射, 開始和男性爭一席之地了.

祗是日本女性 在工作待遇上, 還是受到 不公平的歧視. 多半被派到 行政文書等的工作, 還是屬於沒有職場保障的 派遣職員而已. 不但薪水不如男性 (2008年厚生勞動省的統計資料, 女性的平均薪酬, 居然比 男性少 43%). 而且 難以昇遷, (女性祗佔高階管理階層的 3%而巳). 在進入公司的面試時, 主考官 常會詢問 應徵的女孩子, 打算何時結婚, 以及婚後 何時會辭職等等, 侵犯到女孩子 人權和 隱私 的問題.

仔細觀察 日本女孩的 あぃ きよぅ(愛嬌) 確實 比起其他東方女性, 要高明多了. 她們和 男人(尤其未婚的男性) 寒暄 或談論事情時 使用的口音和 聲調, 以及近似於討好 或求助的表情. 有時不禁會讓人 有想入非非的錯覺. 比起 她們女性之間彼此的 交談和對話, 基調上 有明顯的不同. 其主要目的 無他. 祗是要討好異性而已..

一般而言 泡沫經濟之前的日本女性, 是早婚的. 20年代的年輕女性, 樂於進入較大的公司, 當花瓶 和奉茶水的工作. 然後 放大眼睛 和放低身段, 設法 釣一個金龜婿. 所以進入大企業, 祗不過是 覓得良婿的 一個最佳跳板而已. 如果 家裡的女兒 到24-25歲 連男朋友都沒有的時候, 做父母親的 可就緊張了. 到處拜託親友 甚至找媒婆相親----. 而婚後的女性, 絕大多數會辭去工作, 在家裡 好好的養兒育女. 做一個稱職的家庭主婦, 是以往傳統日本女性 的最大心願了.

不過 在日本因為 泡沫經濟 而失落的 10多年 以來, 男人為了事業失敗, 公司裁員等的 打擊 而沈淪 喪志之際.. 外表似乎柔弱如水 的日本女性, 卻慢慢的走出了家庭. 或選擇了 當不婚或晚婚 的 "まけ ぃぬ" (Makeinu 指30歲 仍未婚的女性). 或當 近年來流行的 "アラ フォ-" (Arafour or Around 40 指 年齡40歲 上下 不管是未婚, 或結婚生子後, 也繼續留在職場上班工作的女性. 這群女人 顛覆了 以往 將孩子的消費視為至上, 自己省吃儉用, 以節省家庭開支 的思考模式, 轉而注重 自己本人的消費 和享受 的自我投資 主張). 反而成為 挽救日本汲汲可危的 服飾, 化粧品, 和美容保養等 消費市場的重要角色了.
京都的女人之二
京都的女人之二

我所了解的日本人 (19)_img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