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佑元媽

轉貼 : 兩歲前的心智動作發展

2005年10月04日
兩 歲 前 的 心 智 動 作 發 展
臺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周弘傑

人在出生後,腦神經細胞的數目已固定,但是腦的重量卻是快速增加,其主要增加的部份是來自於神經細胞間的髓鞘化。髓鞘化簡單的說,就是建立腦細胞間的快速聯結通路,也就是所謂的潛能的開發。

初生的嬰兒就像是一張白紙,這白紙最後會是什麼樣,頭幾年的刺激非常重要,難怪有句話說,三歲定終身一點也不為過。 評估腦功能的發展,端視是否按照該出現的發展里程碑,所謂的發展里程碑,是指在某個年齡下,多數的人已經出現了某些動作,這背後代表著心智的成熟度。底下介紹一些二歲前的心智動作發展里程碑。

零至一個月 這時的小嬰兒隻身來到這世界,第一要務是建立起有效的呼吸、循環與進食,其次則是建立人與人的信任感。如何建立?靠的是生理需求的被滿足,這時的生理需求不外乎吃、喝、拉、撒、睡。有這生理需求時便以哭來表達,大人們就要滿足我,有人研究將來小孩的脾氣與此時父母的態度有相當關係。此時視覺於水平方向可以追蹤亮光。 一至兩個月 這時已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相信自己不會被忽略。這才有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媽媽也開始覺得有被愛的感覺,與小嬰兒的關係不再只是餵奶、換尿布而已,小嬰兒會發展出社會性的微笑,這發展常是腦部受傷的小嬰兒落後的第一個指標。此外,小嬰兒在你說話時會看著你,這時如果有人在他背後出一點聲音,他會想要尋找這聲音的來源。 此外,開始出現頸部的力量,趴著時,已能稍抬頭並轉邊。

三至四個月 雙手會碰在一起看、一起吃,在這之前,小寶貝總是只注意一隻手,三個月大則認識到他有兩隻手的存在。此時牙床開始癢,所以常流口水、也常同時塞兩隻大姆指於口中。認識到他有兩隻手的存在以後,便開始用兩隻手去探索這個世界,就在此時,他會覺得這世界太有趣了,不再是要吃飽,而是吃個半飽就想玩,這就是所謂的厭奶期。 頸部的控制更為成熟,趴著時,頭可抬高約九十度,將小嬰兒拉起時,頭已可以隨
身體而起,不再軟趴趴。四個月的小孩要學會翻身,但是冬天的小孩會因穿多點的衣服而限制其翻身。

六個月 六個月的小嬰兒在躺著時能看到、玩到、甚至吃到自己的腳。這動作代表的是他已經認識到雙腳的存在,認識到雙腳的存在將來才會去用他的兩隻腳。此時已能將左手的東西交給右手,也能將蓋住臉上的毛巾輕易地用手掀開,而不再是用身體扭動來擺脫。小朋友也常有類似仰臥起坐的動作出現,當我們用手撐在他腋下時,身體支撐重量已顯現相當的穩定度,不再搖搖晃晃。 這時的小孩有些開始有分離焦慮,睡覺就是最大的分離,所以有些媽媽會抱怨小孩之前已經可以一覺到天亮了,這段時間卻又得醒來哼哼幾聲,其實,他只是要確定父母在他身邊罷了。 這時的小孩也開始有所謂的自我概念,這來自他學會玩自己的肢體、聲音,而透過此動作可以每次都得到快樂,而我哭時,媽媽有時來有時不來,不是我能控制,所以媽媽是非我。

九個月 六個月時已經認識了兩隻腳的存在,在這一個發展階段目標就是要利用這雙手雙腳來爬、拉東西站起來,從四腳動物變成兩腳動物。這時小寶貝會扶著傢俱邊緣側走,探索的範圍會變大,小腦也在此時快速發育,爬行對於雙手雙腳的刺激對於小腦的發育多少有些影響,所以感覺統合的人認為若是沒有經過爬的階段,將來的平衡會較差。精細動作則是會以手指頭,甚至是指尖拿、撿東西。 九個月在認知發展上重要的是發展出物體恆在觀念,沒看到的東西不代表不在,如此對這世界的認識才有記憶性的累積,此時也可玩躲貓貓遊戲,對東西的認識則為敲一敲,再放到嘴巴咬。語言方面則是出現了ㄅㄚ、ㄇㄚ的音。此時認生非常厲害,不認識的人抱會大哭。

一歲 一歲左右的小孩開始想跨出自己真正的第一步、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字,在跨出第一步前,會顯得燥動易發脾氣,再來則是內心的慾望會受限於現時身體狀況而無法到達,也會顯得容易鬧情緒。此時期看書是很好的親子活動,一方面可以增進認知、語言的學習,另一方面則是定性的培養。雖然大部分小孩是在撕書,但撕書也是展現精細動作的活動,況且培養與增進也須靠常年的累積。

一歲半 此時期的大動作發展得已差不多完成,走路更為穩固,之前的寬步態趨於正常、手也從屈曲搖晃而變成自然下垂搖擺但因常想快步而易跌倒。探索的範圍擴大,而探索是基於像衛星般圍繞父母身旁,因為此時期特別的黏人,父母常說連上個廁所也要跟。
認知方面則展現出控制的慾望,吃飯要自己吃是一種表現。此時期父母的一大問題就是不吃怎麼辦?另外一個認知的發展則是真正自我的出現,照鏡子已知鏡子裏的人是他而不是另一個人,這出來之後,他覺得全世界以我為中心,因為自我出現、活動範圍增加、黏人與控制的欲望,稱一歲半的小孩是隻野獸是非常貼切。社會規範在此時期漸漸建立,該教的還是要在此時期開始教。他們會探測父母的底線、我的底線在那裡?有些小孩會有些撞頭的舉動來藉此要脅父母。此時期的教養並非打罵,你打他,他學到的就是打人,我常說父母的優勢就是不要理他,因為他們最怕人不理他們。 語言方面則是嘰嘰喳喳、愛講電話,卻不知所言為何,但他卻不以為意,多的話會出現兩三個字的片語。近年來,因多小家庭為主,小孩少、又不像以前大小孩帶小小孩,所以現今小孩語言發展較古老小孩慢些。

兩歲 兩歲的小孩語言發展有戲劇性的成長,加上社會規範在與父母的拔河下已知何者可做何者不可,因此他們漸漸脫離野獸期而變成乖巧的小孩。會出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扮家家酒與說故事是此時期不錯的活動,既可藉角色的扮演增加認知的成熟度,亦可看看他們如何解決問題。 了解您小寶貝的發展,您將了解到陪他成長的樂趣,也避免不必要的挫折與憂慮,畢竟他們的成長只有一次,更是希望萬一您小寶貝的動作發展真的落後,能儘早就醫,儘早幫助,這也是目前政府在做的早期療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