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漢堡寶Q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孩偏食 會影響說話能力

2009年04月18日
公開
42

小孩偏食 會影響說話能力 更新日期:2009/04/18 04:09 文�朱家慧 每次到了吃飯時間好像在打仗,孩子是這種食物不吃,那種食物也不吃,非常挑食。常聽到家長抱怨:「他只吃軟的東西,一點點硬的東西都不肯吃,如果強迫放進他的嘴裡,他連咬都不咬就吞,很擔心他會噎到。」 「每次到了刷牙時間就像在打仗,他都不讓我碰他的嘴巴。」「孩子說話時,很會流口水,感覺舌頭和嘴巴的動作很不靈敏。」 您的孩子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偏食的孩子可能因為拒絕食物而減少口腔動作,進而可能會影響說話的能力,導致語言發展遲緩。 首先必須先釐清孩子偏食的原因,是對特定食物的質地、氣味敏感?或是進食習慣或氣氛不佳?也有可能是孩子為了引起大人注意而挑食等原因,都可能影響孩子的進食情形。 部分原因可以由烹調或是營造吃飯的氣氛來改善,但如果無法藉由前述的方法改善對特定族群食物的挑食,可能是口腔感覺異常。 ◎口腔感覺異常大致可分為兩種:口腔敏感或是口腔感覺遲鈍。 ●口腔感覺異常的孩子通常伴隨著口腔動作不佳,而影響說話及進食的能力。 職能治療師針對感覺異常的部分,在臨床上,會給予口腔按摩,並根據感覺統合理論,給予相關的感覺刺激,以達到口腔減敏感,及口腔活化的效益。 ●很多口腔敏感的孩子會排斥刷牙,家長以為他只是不喜歡刷牙,卻不知道孩子有可能是口腔敏感。 大多數口腔敏感者伴隨全身觸覺敏感的機率很大,若孩子有觸覺敏感的特質較喜歡獨處,不喜歡到人多之處,容易情緒激動,如此也會導致孩子在社交發展上的侷限。 口腔動作不佳的孩子,可以鼓勵孩子多吃不同硬度的食物,用吸管吸果凍狀的食物,像是布丁、蒟蒻凍等,改變進食的方式就可以訓練到孩子的口腔動作,職能治療師的角色主要是將這些進食方式調整到符合孩子口腔能力,根據孩子能力來設計不同的吃法,讓孩子能在愉快且沒有負擔的進食氣氛下,訓練到口腔動作技巧。 若發現孩子有口腔感覺異常或進食問題時,應尋求職能治療師或語言治療師的協助,以免錯失療育的良機,影響孩子的發展。 (作者為台北市永誠復健診所職能治療師)

常見的孩子頂嘴類型

2009年03月13日
公開
43

兒童專家對此早有研究,並列舉了以下六種常見的孩子頂嘴類型,當然還有應對策略。趕緊學上幾招,對付你家那個惱人的寶寶,讓他變得乖乖的。 說話不禮貌   好友興高采烈地帶著你的寶貝兒子外出就餐,回來後,朋友卻生氣地告訴你,在吃飯時,她讓你的孩子少吃些冰其淋,孩子卻說:「你又不是我媽媽!別再整天嘮嘮叨叨!」 應對策略   一定要立刻對朋友道歉,因為這實在是很不禮貌的言辭。然後對兒子說:「媽媽很失望,也很生氣。因為你對阿姨說了很不禮貌的話,讓我和她都很傷心。」如果兒子爭辯說他今天心情不好時,對他說:「我知道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還要講禮貌是很困難的,但是對長輩說如此不禮貌的話是絕對不允許的,在任何時候都不可以。」 然後要求他立即向阿姨道歉。雖然你會發現,也許他的道歉並不是認真並發自內心的,但這足以給他一個教訓,即他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且讓他學會如何補償其所做的錯事。也許以後他還會犯同樣的錯誤,每次都讓他道歉,他就會漸漸地接受教訓,不再犯。  好友離開後,還要與孩子進行交談,告訴他,當父母以外的長輩讓他做一些事時,應該如何應答。首先對孩子說:「寶貝,我並不是想讓你盲目地聽從大人的話,但是我們可以有禮貌地拒絕。」然後教他如何做,「你可以說,『我很抱歉,但是……』,或者說,『對不起,不過……』比如,你可以對教練說,『我很抱歉教練,但我感覺不舒服,不能再多跑一圈了。』如果只是個人愛好問題,也可以禮貌地讓大人知道。比如你可以對阿姨說,『我很喜歡那種冰其淋,平時很少能吃到,我再吃一個就好了。』」但同時也要建議孩子,吃正餐時的確不適合吃太多冰其淋,很容易引發腸胃炎。 帶有挑釁的「為什麼」   哄孩子上床睡覺是許多家長在筋疲力盡的一天後,還要和孩子進行的一場艱難鬥爭。我的朋友琳經常向我抱怨,讓他7歲的兒子去洗澡也是件苦差事,因為他兒子總是說「為什麼要洗澡?我不想洗澡,我不需要洗澡,我才不會洗呢!」 應對策略   專家建議說,要消除孩子的這種挑釁情緒,要設身處地去理解他的感受,先對他說「寶貝,我知道有時候上床睡覺是件很難的事情」或者「打開單詞課本記單詞很困難,是不是?」,以獲得他對你的認同,然後對他說:「但是親愛的,你必須這樣做。」為了避免孩子這種對抗情緒,還可以採用開玩笑的方法對他說:「寶貝,讓我們來看看你今天能以多快的速度上床睡覺。」然後就和孩子「賽跑」跑向小床。當孩子聽話地上床後,一定不要忘記給他一個緊緊的擁抱,並稱讚「真是個好孩子」。其實孩子有時候就像小動物,會記憶你對他完成某項要求的獎賞,而且下次會做得更好。 帶著不屑的反駁   當你告訴5歲的女兒,外面正在下雨,需要帶雨傘時,她卻斜眼看著你,轉了轉眼珠說「嗤,我早知道。」然後轉身離去,留下你一個人發呆。 應對策略 你需要立刻叫住她,直接向她指出,剛剛她的話「嗤,我早知道」以及所用的語氣會傷害別人的感情,並且說完後就轉身離去,不給別人回答機會的行為也是非常不禮貌的。這樣的說話方式和行為在家裡是不被允許的。  在接下來的幾周,孩子這種討厭的行為或許會有所增加,因為她在試探你所說的是不是真的。在這幾周內,一旦她有類似的不禮貌的身體語言,和「我早知道」相似的短語,或是差不多的自負語氣,要直接向她指出來,並批評和教導她。她發現你的確是認真的之後,就會改正。記住,當你發現孩子已經不再用這種語氣說話時,一定要及時表揚她:「現在和你談話感覺愉快多了。」 罵人   你對7歲的孩子說:「對不起寶貝,你今天不能去參加游泳訓練了,因為我要帶你去看牙醫。」她對著你大叫:「你是個騙子!我就要去游泳!」生氣?絕對。不正常?不。我的朋友曾被她8歲的兒子罵作「蠢貨」、「騙子」、「傻瓜」和「大大大笨蛋」。只因為她不能如期開車帶他去遊樂園。當孩子對你用這些極其不尊重的詞語時,立即讓他想三個以上的禮貌詞彙來表達他的不滿意,但願在下次他對你不滿意時,能想起其中的一個來。 應對策略  當然這還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尤其是當他說:「你這個壞蛋,你一定要開車帶我去遊樂園」時,你要嚴肅地告訴他,由於他說了非常不禮貌的話,你是絕對不會帶他去遊樂園的。並且要讓他知道,一旦他說了類似不禮貌的話,你就不會做他想讓你做的事。最後,還要告訴他不許這樣辱罵長輩和小朋友們。當你持續地告訴他罵人是不允許的,並且他也無法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時,他就會開始乖乖聽話了。 在公眾場合挑釁   當你和4歲的孩子在一家理髮店等著給他理發時,他不停地從前台拿糖吃。你叫他別再吃了,他卻說:「你管不著!」   應對策略 為了制止這種行為,千萬避免動怒。向他施壓,這樣只會加強他的挑釁,更加激化你們的爭吵。相反,要對他和顏悅色,但要讓他明白你是認真的。首先讓他知道,他已經吃到了極限,不能再吃了。對他說:「親愛的,你手上的這顆糖是最後一顆了。」 然後讓他選擇,是將這顆糖吃掉,還是放進他的口袋裡,或是由你來保管。這樣會讓他覺得你並不是命令他,而要讓他接受你的建議。也許他並不明白為什麼那些糖不能再吃了,所以還應當告訴他:「那些糖是給大家吃的,所以每人只能吃一點點,要學會留給別人吃。」 缺乏禮貌的朋友   當你準備帶著孩子和他的小朋友一起出門時,你發現那位小朋友的包還落在沙發上,你告訴他時,他卻瞟了一眼然後說:「你去拿。」然後大搖大擺地走出門去。 應對策略   這時,你不能直接開車走,而是要把這個小子和他的包一起留在你家門口。你要趁這個孩子們在一起的時機,義不容辭地教育別人家的孩子如何講禮貌,這會加深你孩子的印象。如果你不願對孩子身邊的每一位無禮的朋友都進行教育,至少也應該教育一部分。因為這樣是在給你的孩子做榜樣,對不禮貌的行為,不但要有禮貌還要有決心。 ★Tips:孩子頂嘴屬於哪一種★   有時候孩子頂嘴純屬淘氣和不講理,但有時候卻是他們很不高興的表現。不同原因的頂嘴,應對方法也要不一樣。所以在對付他們之前,先判斷孩子的頂嘴屬於哪種—不講理型頂嘴:當孩子總是出現類似的問題時,表明他知道這樣做不對,但是他要檢測你的耐心程度。這時,要直接指出他的不對,並糾正他。  當孩子說「你管我呢」時,你應當說:「我是你媽媽,所以我希望你……」;  當孩子說「嘁,我早知道。」時,你應當說:「我希望你說:是的,我知道媽媽。」不高興型頂嘴:除了用過激的語言外,寶貝還會有激動的情緒。這種情況下,先要安撫他,再教育他。  當孩子說「你是世上最壞的媽媽!我再也不會做任何你讓我做的事情!」時,你應當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所以我會等你能用好的詞語說話時,再聽你說。」  當孩子說「一點兒都不公平!我討厭你!」時,你應當說:「我明白你覺得不公平。但說『我討厭你』是不對的。」

乳酸菌讓古人命長 幫今人護腸

2009年03月06日
公開
48

乳酸菌讓古人命長 幫今人護腸 問台灣的成年人「今天喝鮮奶了嗎?」不少人搖頭,其中有人會回答「我喝鮮奶會拉肚子」;若問「今天喝優酪乳了沒?」搖頭的人更多,但極少人會回答「我喝優酪乳會拉肚子」。為什麼? 亞洲人常患乳糖不耐症,無法消化牛奶中乳糖,喝鮮奶時容易腹脹、腹瀉;而優酪乳中的乳酸菌可產生乳糖分解酉每,因此可透過飲用乳酸菌產品如優酪乳,獲取奶品中的鈣質而不會腹瀉。 此外,發酵乳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力、及降低膽固醇、預防泌尿生殖系統細菌感染等。 但多少人知道什麼是乳酸菌?常聽到的,不外乎是「乳酸菌幫助體內環保」、「乳酸菌是腸道守護神」。  好菌 得和壞菌爭搶地盤 要真正認識乳酸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好菌、壞菌。 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台大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所長潘子明說,人體腸道中就有超過400種不同的菌株,消化道內包括胃部、大腸、小腸的細菌數量上兆,而好菌、壞菌在其中競爭、搶地盤,腸中的好菌佔地盤愈大、愈取得優勢時,便可以抑制壞菌生長,如此腸道健康、人也自然健康。 所謂的好菌,可改善腸道微生物生態、增加健康活菌,最重要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乳酸菌」,即利用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乳酸的細菌。 更確切的說是「乳酸菌家族」,包括不同的乳酸菌,具有不同的功效,最多被認證的功效即是改善腸道菌相,其次為免疫調節作用。 酸乳 保加利亞長壽秘訣 其實早在數千年前,乳酸菌就已被各民族廣泛運用在各種食品和飲品。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對乳酸菌相當有興趣,曾經研究過人類何時與乳酸菌打交道,根據他在數年前收集資料發現,如果從古代各遊牧民族使用「酸乳」的記載,人類與乳酸菌的「關係」至少也有數千年。 保加利亞是目前世界公認優酪乳的故鄉之一。 俄國生物學家、曾獲諾貝爾醫學獎的梅基尼可夫(Metchuifoff),發現保加利亞有許多百歲以上人瑞,而開始積極研究當地居民經常大量飲用的酸乳,他認為酸乳中的「乳酸菌」能定殖於人類腸內,抑制腸內腐敗菌的增殖,減少產生腐敗菌毒素,而延緩老化、也就是延年益壽的秘訣。 乳酸菌之父遺願「研究我腸」 梅基尼可夫也經常飲用自己不斷研製的酸乳,而被後人尊稱為「乳酸菌之父」。 不過梅基尼可夫並沒有變成百歲人瑞,他在71歲時死於心臟病前,仍託朋友要好好研究他的大腸。 乳酸菌真能讓人長生不老?雖然醫學界後來有多項研究並不支持此理論,但乳酸菌的好處仍被後代醫學實驗所關注。 ■優酪乳「考」 優酪乳,其實是產品名稱,優酪乳(優格) 的英文「Yogurt」,據說來自於八世紀時土耳其語的Yoghrut(酸乳酪)。 西元前400年的高加索山麓牧羊人用山羊奶裝皮囊發酵而成的克佛奶(Kefir)、埃及人吃的牛酸奶 (Lebon)、西伯利亞人以馬奶做成的馬奶油( Kumig),皆是乳酸菌飲料。 ■三大宗教 都少不了它 世界各大宗教與乳酸菌有相當密切的淵源,佛教尊崇的釋迦牟尼佛,在修行時曾經因一名牧女的羊奶粥,而恢復氣力,有人認為這是富含乳酸菌、酵母菌的活菌發酵乳。 在舊約聖經中,亞伯拉罕就是以酸奶招待天使。 回教典籍也曾記載穆罕默德曾以酸乳塊狀物為信徒治病的藥。 【出處之參考:元氣周報 / 記者劉惠敏 報導;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 / 資料提供】

洗衣袋的拉鍊壞掉後廢物利用

2009年02月25日
公開
50

1可能用橡皮筋綁一綁.. 一樣照丟下去洗 2用橡皮筋綁起來就可以用了, 不想綁,可以放在流理台濾菜渣,髒了之後直接丟掉, 還有人是將肥皂放裡面,這樣小塊的也能洗。 3拉鍊兩邊縫上幾個暗扣,或是拿來分裝小孩的玩具。 用吸盤式的掛勾 放在浴缸旁牆上 將洗衣袋拿來當小孩洗澡玩具的收藏袋 或者拿來收納 廁所洗衣服的刷子 可以用打結的方式~有種蔬菜,水果的可用來防鳥或防蟲~ 把小衣架套在裡面 直接掛在浴室 可放小朋友的洗澡玩具 很多媽媽的利用方法.我也有在用~ ①老公常出差.裝進衣服後.用別針固定。 ②換季時.裝進衣服後.用別針固定。 ③小洗衣袋裝肥皂後.用結束帶固定.放在浴室.廚房。 ④小洗衣袋用S勾掛在浴室牆上裝小孩的玩具。 拿細綿繩 沿拉鏈開口處.穿過部分網洞 就可變成束口袋型的洗衣網囉 打結後在丟下去洗~ +1 用到洗衣袋破了 還可以剪下來放在排水口 當作過濾毛髮、菜渣^^ 用到滿了再丟掉^^ 我會拿來放洗衣夾或是要回收使用的塑膠袋也可以放需要透氣的食品,像是蒜頭這類的^^ 我會拿來放洗衣夾或是要回收使用的塑膠袋也可以放需要透氣的食品,像是蒜頭這類的^^ 試過用洗衣袋將貝比玩具洗後掛著曬太陽或通風 我是把他穿過衣架,就變一個小置物袋了,可以掛起來裝東西 我是拿來收納寶貝的帽子之類毛線的東西 這樣比較不會沾到灰塵唷! 網孔大的可以當電風扇的罩子 網孔小的可以收電風扇時的防塵套

0∼10歲兒童教養全書節錄partⅡ

2009年02月23日
公開
60

通過塑造行為來進行教養 管教孩子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學會怎樣和孩子談話。通過你自己與孩子談話的方式, 你教會了孩子如何與別人交談。下面列出了我們在與兒女們相處當中所學到的一些談話技巧: 1)在指導孩子之前首先要親近孩子 在你給孩子以指導之前,你應該蹲下來,視線和他的眼睛處在同一水平上,與他進行目光的接觸,從而引起他的注意。應該這樣教他集中注意力:「我需要你的眼睛看著我。」在你傾聽孩子訴說的時候,你自己也要相同的身體語言,眼睛看著他。有一點要注意,你看孩子的目光不能太尖銳,以免讓孩子覺得你盯著他是要控制他而不是與他親近。 2)要稱呼孩子 在對孩子提出要求時,首先要稱呼他的名字:「小明,請你.....,好嗎?」 3)保持扼要 我們一直堅持只說一句話的原則:你越是囉囉唆唆,你的孩子就越有可能變得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在與孩子談論一個問題的時候,一個很常見的錯誤就是說得太多, 這種做法會讓你的孩子覺得你自己都不確定你想要說什麼。 4)保持簡單 你應該用單音節的詞來構成簡短句子。可以去聽一聽孩子們是怎樣互相交流的,並且記錄下來。當孩子表現出目光散渙,心不在焉時,那就說明他們跟本不明白你在說什麼。 5)要求孩子向你重複你對他的要求 如果他重複不了的話,那就是你對他的提出要求太長太複雜了。 6)提出孩子無法拒絕的要求 你可以和2至3歲孩子講道理,尤其是要避免情緒上的對抗:「小明穿上衣服,這樣你才能到外面玩。」你應該向孩子說明你對他的要求能給帶來什麼好處,向他講明道理,讓他難以拒絕。這樣做能夠給他以動因,使好放棄原先固守的立場。讓他去做你要求他做的事。 7)要採取積極的方式 不要對孩子說:「不許跑!」而要這麼說:「在屋子裡的時間我們要慢慢走,到了外面你才可以跑。」 8)在你發出的各種指令前面加上"我想要...." 不要對孩子說「下來」而要這麼說:「我想要你下來。」對於那些想要大人高興而又不喜歡被別人呼來喚去的孩子,這樣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通過對孩子說:「我想要...」你就為他提供了順從你的動機,而不是僅僅是對他下命令。 9)在...之後...就... 「你在刷牙後,我們就講故事。」,「在你的任務完成之後,就可以去玩了。」這種說法背後隱藏的意思是你期望孩子服從你,比起對孩子說:「如果...」更有效。「如果...」意味著你的孩子可以選擇,而實際上你並不打算讓他選擇去做別的事情。 10)先走到孩子身邊去, 然後再提出要求 不要對孩子這樣大喊大叫:「把電視關掉,現在該吃飯了!」你應該走進孩子看電視的房間,花幾分鐘時間和他一起體驗他的樂趣,然後在廣告時間讓他關掉電視。走到孩子身邊去,將顯示出你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態度是認真的;否則的話,孩子會認為你對他提出的要求是可聽可不聽的。 11)為孩子提供多種選擇 「你想先穿上睡衣還是先刷牙?」「是穿紅色的衣服,還是穿黃色的衣服?」 12)要依據孩子的成長情況,正確地對孩子說話 孩子年紀越少,你對他說的話應該越簡短。必須考慮孩子的理解程度。例如,父母們犯的一個常見錯誤是向3歲的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這樣做?」 就算對成年人來說,大多數也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你可以試試換一種說法:「我們來談談你做的事情。」 13)對孩子說話要符合社交禮貌 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明白"請"字的意思。你應該希望你的孩子講禮貌,孩子們不應該認為禮貌是可有可無的。因此,你希望孩子們用什麼方式與你說話,你就必須在與他們說話時採取這種方式。 14)要採用正確的心理學方法對孩子說話 喜歡對孩子進行恐嚇和批評的人往往會使孩子採取提防的態度。「你如何、如何...」的說法會讓孩子不願和你說話。而「我如何、如何...」的說法就不是指責式的。不要對孩子說「你最好這樣做...」或者:「你必須...」,而可以這樣說:「我希望你...」或者「我很高興你能夠...」。不要說:「你必須把桌子收拾乾淨。」而應該這樣「我需要你把桌子收拾乾淨。」如果你要向孩子提出一個引導性的問題,而答案必然會是否定的,那麼你跟本別去提這樣的問題。如果問他:「你可以把你的衣服撿起來嗎?」不會起作用,那就只有這麼對他說:「請把你的衣服撿起來。」 15)寫/畫成書面形式 對孩子的提醒難免會變成嘮叨,特別是對於那些10歲剛出頭的孩子,他們會覺得你一遍又一遍的告誡簡直是把他們置於被奴役的境地。其實你可以不用說1個字便可與他們交流。給孩子留下幽默的便條,然後就可以到一邊歇著去,看著孩子照你的話去做。 16)用話語讓孩子平靜下來 孩子越叫喊得大聲,你就要回答得越輕柔。你應該讓孩子自由發表他的意見,同時又要不時地插上幾句:「我明白!」或者「我能幫你嗎?」有時候,只要旁邊有一個體貼的傾聽者,就能讓孩子的怒氣平息下來。如果和他一般見識,那麼你就要面對雙倍的怒火。在孩子面前,你應該具有成年人的表現。 17)安撫孩子的情緒 在你向孩子發出指令之前,你應該恢復孩子情緒上的平靜,否則的話你只會浪費時間。當孩子情報失控的時候,他是什麼都聽不進去的。 18)重複你對孩子說的話 初學走路的孩子需要你反覆地對他說上一千遍。兩歲以下的孩子很難將你對他的指導轉化為他自己內在品性。大多數3歲的孩子開始將你對他們的指導內在化自己的習慣,因此他們會開始聽從你的要求。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你就越來越不需要對他進行重複。10歲出頭的孩子會把你的重複看作是嘮叨。 19)讓孩子有完整的思考 別對孩子這麼說:「不要把你的東西堆得亂七八糟。」可以試試對他說:「小明,你想一想要把你的足球用具放在那兒?」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填空,這很可能就為他開設了一門長期的課程。 20)採用朗朗上口的規則 比如:「如果你去打人,那就罰坐板凳。」應該讓孩子重複這些規則。 21)為孩子提供一種開心的選擇 比如:「你不能自己到公園去,但是你可以到鄰居家的園子裡去玩一玩。」 22)鼓勵孩子用話語代替用身體來進行表達 告訴孩子:「你應該用話語來告訴媽媽你不開心。」 23)預先作出提醒 「我們就要走了,跟玩具們說再見,跟姑娘們說再見...」 24)讓不愛說話的孩子打開話匣子 在與不愛說話的孩子交談時,小心選擇詞句能讓他向你敞開他的心扉。你應該始終圍繞孩子會感到興奮的話題,問他一些答案不單單只是"是"或"否"的問題。談話始終要具體、明確。不要這麼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好嗎?」可以試一試問他:「你今天做的最有趣事情是什麼?」 25)採用「當你...的時候,我感到...,因為...」的說法 比如對孩子說:「當你在商店裡從媽咪的身邊跑開的時候,我感到很擔心,因為我担心你會走失了。」 管教令人討厭的行為 小孩子們都會種種令人討厭的事情,因此你在心裡必須有所計劃,準備好時間和精力去糾正孩子們的這些行為,至少應該使這些行為得以緩和及減輕。在處理孩子的任何不良行為時,可以考慮以下的一般性策略: 追蹤觸發不良行為的原因 你應該走入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她的這樣行為。是什麼讓她調皮搗蛋?是不是她的週圍有人為她作出了不良行為的榜樣?她是不是感到疲勞、厭倦、 飢餓?或是承受了過大的壓力(比如學步期的孩子晚飯時間到了百貨商場)?通過發現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你就有辦法去避免它。 加強正面的行為 年幼孩子不知道一個行為是"好的"還是"壞的",除非你告訴他們。當他們得到正面的回應時,他們便會被誘導著繼續做出良好行為。而他們反覆地得到負面回應,他們就會放棄自己所做的行為(除非負面的反應在他們看來是正面的;也就是說,他們感到自己受到別人的關注),這就是為什麼要盡早地加以糾正的原因所在。否則的話,不良行為會成為孩子行為方式的一部份,會變得很難糾正。 如何糾正"咬人、打人、推人和踼人" 孩子正在成長發育的牙齒、小手和小腳常常會制造出一些麻煩。學步期的孩子往往會做出攻擊性的行為,很少會注意到自己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 嬰兒為什麼會咬人和打人 嬰兒咬人和打人時,你千萬不要為此而感到憤怒。嬰兒們確實會咬大人給他們餵食的東西(以及媽媽的乳頭)。每一樣東西嬰兒都會用嘴來咬一咬,用手來抓一抓,口和手是他們最原始的社交工具,他們在練習使用這些工具。一旦長出了牙齒,並且手掌能拍打之後,嬰兒會用這些工具對不同的物體進行實驗,看看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對寶寶來說,難道還有比父母的肌膚更為熟識,更能到手的實驗對象?寶寶的任務就是去使用他的那些工具;而你的任務是教會他如何使用。這些早期的抓咬和拍打,儘管看起來是令人不快的行為,但實際上是嬉戲式的交流,了不起也只不過是心理挫敗的表達方式而已,並非是攻擊性的、無禮的行為。 攻擊性的抓咬和拍打是18個月∼2歲的孩子最常見的行為,那時孩子還不會用口頭上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各種需求,因此他們只能透過動作來進行交流。在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形成後,抓咬行為通常就會終止,但打人卻不會馬上就停下來。 學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咬人、打人、推人和踢人 如果不加以阻止,那麼嬰兒期的那些沒什麼大不了的舉動就會演變童年時期的攻擊性行為。學步期的孩子變得具有攻擊性,目的在於釋放被抑壓的憤怒,控制住某個局面,展示自己的力量,或者為爭奪玩具而發生的爭吵中保護自己的領地。有些孩子甚至會做出令人討厭的舉動,借此來孤注一擲地接近關係疏遠的父母。 該怎麼辦 一旦寶寶長大到能夠用語言代替動作來很好地進行交流時,大部分學步期的攻擊性行為都會逐漸地消退。父母們必須對攻擊性行為堅決地糾正,下面給出了一些讓你的孩子避免傷害別人的方法: 1)考察根源 是什麼觸發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你應該做一個日誌(至少在心裡做一系列的紀錄), 從而確定孩子的行為與引發此行為的環境之間的相關性。舉例來說,「小明在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咬了小豪。小豪搶了小明最喜歡的皮球。那時差不多到了午休時間,太多孩子擠在一個狹小的地方。小豪是十分專橫的。」 2)孩子傷害了父母 用手掌打別人的臉是嬰兒嘗試進行的一種舉動。它在社交上是不正確的。你應該引導重重地拍打別人臉龐的孩子做出另外的、在社交上可接受的行為:「我們一起來猜拳。」同樣,對抓咬的行為也要加以引導不要咬人。「唉喲!好痛啊!你傷害了媽咪!」(你要做出不愉快的表情)然後再引導孩子的行為:「來!擁抱媽咪!這樣就很好。」(向他微笑並且擁抱他)一旦孩子打別人耳光的行為成為表達內心挫敗感的一種方式(比如,你懷中抱著的孩子生氣起來,並且打你,因為你不讓他吃糖),你就必須向她展示她的這種舉動會帶來的自然後果。「你不可以打人」, 並且放下她來。她會仍然為糖果生氣,因此你應該好好地解釋給她聽為什麼不能再吃糖。孩子對父母進行嘶咬、踢打、推擠,你應該用相同的辦法對付她----讓她停下來。千萬不能允許你的孩子把你當成出氣的沙包。你應該讓她知道你不同允許她來傷害你。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不允許她來傷害你的話,那麼她長大後她就不太可能允許別人來傷害她。你可以為她作出如何對別人打自己說"不"的榜樣。比如, 擋住別人的拳頭,阻止別人對自己的毆打,但不要還手打別人。 3)學步期的孩子動手打嬰兒 如果你1歲半大的孩子用玩具銼子重重地敲打一起玩的嬰兒的腦袋,那你就應該拿走所有他可以用來打人的東西。應該示範給他看不能打人,並且告訴他怎麼做,可以為他提供另一種做法(「對bb要友好, 要輕輕地拍他」),同時你應該溫和地引導孩子的小手輕輕地拍打。 4)不要還嘴去咬孩子 你可能並不同意這麼做。「孩子需要懂得咬人會造成傷害。」你會提出這樣的理由。是的,你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還嘴去咬孩子的話,你的孩子就沒辦法明白他不應該去咬人。你可以嘗試另一種"以牙還牙"的做法:把孩子帶到你的身旁,把孩子的上臂壓向他的上齒,就好像他咬自己一樣,你這麼做的時候千萬不要採取一種憤怒的,報復性的方式,而應該像科學家那樣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看!咬人會做成傷害)在他咬了你或其他人之後,你應該立即就給他上這麼一課。你應該要求孩子會體感受別人的感覺。 5)不要還手打孩子 小明動手打了小豪。小明的媽媽(感到不好意思,並且被激怒了)趕緊上前去用巴掌摑小明的手臀,並且說:「不許打人!」在這麼一個情況下,你是否會像小明一樣感到困惑不解呢?因此你事先就應該在腦中盤旋好當孩子打別人時你應該怎麼辦。 6)當孩子傷害了另一個孩子 你注意到一個孩子為了一件玩具打了(或推了、踢了)另一個孩子。你應該告訴孩子採用另一種辦法來得到這件玩具,並且要做給他看。「我們不能打人。如果你想要得到那個玩具,應該等到別的小朋友玩好之後,或者告訴媽媽,我會訂好時間讓你們輪流玩。我要從你那兒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我是不會打你的,我會好好向你提出請求。」如果打人的孩子不與你合作,應該要求挨打的孩子這麼說:「我不跟你玩了,除非你向我道歉並且停止打人。」2歲大的孩子還不能說出所有的這些詞句,但他們懂得這話的意思,因此你可以替他們說出這些話,讓打人的孩子去承受自己行為的後果。 7)將侵害別人的孩子暫時罰出場外 「咬人會傷害了別人,傷害別人是錯誤的。你來坐在我的身邊。」一般到2歲的時候,孩子就能夠在侵害別人和由此帶來的後果之間建立起聯繫。你應該鼓勵孩子說「對不起。」如果他打別人時一點也不生氣,那麼他很可能本來就是想要親吻或擁抱別人。 8)為孩子做出不侵害別人的榜樣 生活在好鬥環境中的孩子會變得具有攻擊性。你是怎樣來表達失望情緒的?你又如何處理各種類的衝突,向別人傳達你的觀點?好鬥的行為具有傳染性,學步期的寶寶和年幼的孩童會從年長的兄弟姐妹那裡學會好鬥的行為。如果年幼小的孩子看到大人之間鬥毆,那麼他們就會得出以下的結論:毆打別人是你對待別人的方式。你應該要求年長的孩子起到榜樣帶頭作用,向他指出他們是小寶寶們的榜樣,並且告訴他們要淨化自己的行為,一方面為了他們自己,另一方面也為了比他們年紀少的孩子們。 搶奪別人的東西是學步期的孩子以及學齡前兒童中常見的侵害性行為(請注意,你不要從孩子的小手中把東西奪過來,從而在無意之中給孩子做出了搶奪東西的榜樣。)要平靜地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們不能拿那件被他搶過去的那件東西,並且要求他把搶到手的東西還給別的孩子或交給你。你可以用另一個東西來交換他交出來的東西。如果你的孩子即將損害某個珍貴東西,或者很可能會用某件東西傷害到他自己時,那你就應該採用嚴肅的口氣和身體語言來告訴他你希望他立即放下那件東西。 9)避免引發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在一次生日聚會上,一位媽媽向一群男孩發起了一場狩獵搜索活動---在她家裡的所有地方進行搜尋。為了加強狂熱的情緒,她還提供了一份優勝者的獎品。你可以想像到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不僅屋子裡被攪得亂七八糟,孩子們也受到了傷害。他們互相打鬥、推撞,把屋反轉,就是要找出隱藏著的珍寶。結果他們的皮膚被傷著了,他們的感情也受到了傷害。這個故事給我們的教訓是:一定要避免導致孩子做出糟糕行為的發生。 10)使頑劣性格柔順起來 對用力敲打玩具,猛擊洋娃娃,踢打小貓,捶打牆壁的孩子,你要多加照顧。儘管孩子做出這樣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這些行為也可能是心理緊張和憤怒的紅色警示信號。做出這樣行為的孩子很可能以這種方對待別人。你除了要深入深究問題的根源之外,還應鼓勵孩子玩比較溫和的遊戲:「要擁抱小熊。」「要輕輕地撫摸小貓。」「要用心愛洋娃娃。」 11)給予獎勵 3歲以上的孩子會對獎勵作出很好的回應,比如你可以制作一張"沒有打人"的圖表:「每天你友好地對待小朋友的話,我們就在圖表上貼一張笑臉。如果你有了3個笑臉,我們就去吃冰淇淋。」 12)使孩子養成自我控制的習慣 有些衝動的孩子不用思考就會做出打人的舉動。你應該向孩子提出一些建議,讓他一出現打人的念頭就馬上想起另外一些代替行為,從而幫助3歲以上的孩子克服打人的衝動:「每當你感到自己快要打人的時候,就馬上找個枕頭來重重地捶打,或者繞著園子跑幾個圈。」你可以為孩子示範如何控制衝動。比如,下次你想打人的時,讓孩子看著你怎樣擺脫打人的念頭,抓著自己的手並對它說:「聽著,我的手,你不應該打人。」他會認真聽的,尤其是他就是你想打的人。

0∼10歲兒童教養全書節錄partⅠ

2009年02月22日
公開
52

嚴禁打孩子的小手 打孩子小手的做法太有誘惑力了!許多父母都不用想就會這麼做,但是請考慮一下這麼做所帶來的後果。蒙特梭利是打孩子手心的早期反對者之一,她認為孩子的小手是用來進行探索的工具,是孩子天賦的好奇心的延伸。打孩子的小手實際上是向孩子傳遞了強烈的負面信息。我們採訪過的所有敏感父母都贊成對孩子小手嚴禁進行體罰的,研究也支持了這個觀點。心理學家們研究了一群16個孩子,他們都是14個月大,與各自的媽媽一起玩耍。當其中的一組孩子試圖用手去抓一個不允許的東西時,他們會被打一下手;而另一些孩子則不會受到體罰。在7個月之後對這些孩子進行的跟蹤研究中,心理學家們發現,受到體罰的孩子探索周圍環境的技巧比較低。比體罰更好的做法是將孩子和不允許碰的東西隔離開來,或者對孩子的探索過程進行監督指導,並且防止孩子的小手受到傷害!! 對小手進行指導 孩子探索中的小手總是在搜尋著可以抓在手裡的東西,因此有必要給這個年幼的探索者一些東西相關的語言聯想,幫助他挑選哪些東西是可以用手碰的。對於安全的東西,你可以說:可去碰;而對於嚴禁觸摸的東西,可以說:不能碰;對於臉和動物,可以說:輕輕碰。為了調教任性的,見東西就抓的小傢伙,你可以試一試鼓勵他"用一個手指去碰一碰試試看"。如果孩子想碰的東西你認為完全應該去碰,你可以聯想到另外一些詞,比如"使勁去碰","值得去碰"。 要尊重見東西就抓的小傢伙 你初學走路孩子手裡拿著一罐橄欖,你預見到不用多久她就會把橄欖弄得滿地都是,於是急忙從她手裡把罐子奪了過來,並想都不想,立即發起脾氣,要她別再弄罐子。這麼做,你確實可以免去打掃地板的麻煩,但是却惹來孩子情緒上的麻煩要你操心。 從孩子的手中把她珍視的東西奪走,這種做法在社會生活當中無論如何是不恰當的;這有違孩子的天性,而且這也是不好的教養。"別亂抓東西"你對她說,而正是你把她拿去的東西又抓了過來。把罐子從她手上奪過來一定會讓她感到憤怒,而且還會進一步加重了好亂抓東西的心思。 實際上有更好的辦法,對於一個剛學走路的孩子,你可以和她進行目光接觸,把她的注意力轉移到她喜歡的東西上去。對於稍大一點的孩子,你會告訴她你會幫助她打開罐子,讓她拿一粒橄欖,並且指給她看你要把這罐橄欖放在什麼地方。這樣的做法絕對是在禮貌和尊重當中進行的一種練習,採取了"大人指導"的方式。大人希望孩子做到的行為需要大人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盡量少用玩具來哄寶寶 哄寶寶,讓寶寶安靜下來,這是一項繁重的工作。我們會用搖床,唱歌的teddy bear、電動玩具等等東西來哄寶寶。為了讓照顧bb變得容易一些,勞累的父母往往會抓過這些人造玩意來哄寶寶玩。當父母需要走開一會兒的時候,偶爾可以用這些東西作為代替品來哄寶寶。但是,經常性使用這些代替品會破壞你對孩子的教養。在帶孩子很吃力的時候,你應該使用自身的才智來提高自己的創造力,耐心和自信心----所有這些都是你教養孩子所必須的。如果你過度使用那些人造代替品,那麼你的寶寶很有可能就學會從物質中尋求安慰,而與人在一起反而會感到不舒服。當你流連於嬰兒用品商店的時候,且慢拿出你的信用卡來付款。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過多地依賴那些人造的替代品會讓你以後感到失望,你會認識到沒有任何代替品可以幫助你養育,管教自己的孩子。 嬰兒在夜間的需求 1)嬰兒的入睡與成年人有所不同 與嬰兒相比,成年人從醒著的狀態進入熟睡狀態相對快一些。嬰兒和學步期的孩子需要經歷一段比較長時間的輕度睡眠,然後才會慢慢地進入深度睡眠。對父母來說,使孩子們安穩地渡過輕度睡眠階段,最後進入深度睡眠,這常常是一個挑戰。這種睡眠機制解釋了為什麼嬰兒,什至大多數2歲的孩子在沒有你協助的情況下,沒辦法按你的要求躺下來馬上睡著。父母們應該學會:嬰兒和學步期的孩子需要有大人照料著入睡,而不是把他們放在那兒讓他們自己去睡覺。應該教他們學會放鬆自己,逐漸進入睡眠狀態。 2)嬰兒自然醒來的次數比大人頻繁得多 由於嬰兒和許多3歲以下兒童具有時間比較短的輕度睡眠和深度睡眠週期,因而他們生理上的這個特點就決定了他們比大人更經常地醒過來。一旦一個人從深度睡眠狀態變化到輕度睡眠狀態,那麼他就進入了一個非常容易醒過來的睡眠脆弱階段。嬰兒的睡眠脆弱階段在次數上會比成年人多一倍。父母們應該學會:小孩子們應該被照料著重新進入睡眠。 3)夜間是孩子容易受到驚嚇的時間 當夜間醒來並且發現只剩下他們自己的時候,年幼的孩子們確實會感到與大人分離的焦慮。而且,孩子們也難以弄清楚夢幻和現實的區別,在醒來的時候,他們搞不清楚自己是醒了還是在做夢。他們處理夜間煩惱的能力比成年人弱。父母應該學會:孩子們在夜間需要父母陪伴在身邊。 4)決定孩子睡眠習慣的主要是他們的性情,而不是你在夜間對他們的養育方式 有些嬰兒生來就是睡不醒的人;而一些高需求的寶寶白天精力旺盛,晚上也難以入睡。因此,如果你的鄰居誇口她的寶寶一覺睡到天亮,而你的寶寶卻做不到,你也不要責備自己。也許她的寶寶生來就這樣,而你的寶寶天生就是睡不好。"睡眠好的人"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培養出來的。就算她的寶寶真是一覺睡到天亮,也有可能是她在夜間根本就沒有把寶寶放在心上,寶寶已經不再醒來哭鬧了呢! 5)形成一套夜間管教的觀念體系 "你的寶寶是不是一覺睡到天亮?"一定經常有人問你這個問題,問的人可能關心你夜裡休息得怎樣,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把寶寶是否能一覺睡到天亮與你養育得好不好等同起來。指望嬰兒甚至大一點的孩子一覺睡到大天亮是不現實的。對於那些向你兜售各種使嬰兒幼兒在夜間不打攪父母的方法的所謂睡眠訓練者,你一定要小心,這些人無非是同一種做法的改頭換面,這種令人討厭的做法就是:"任由孩子去哭"。這個廣被宣傳的做法很快起作用,但你千萬要小心,不要盲從這種權宜之計。它不僅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做成距離,而且使你不會去探究孩子休息不好的原因,也妨礙了你想方法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每一種情形都有它的獨特性,對於各種複雜的睡眠問題來說,不存在簡單的解決辨法。 我們建議你不要採用"耳不聽,眼不見"隨孩子去哭的做法,而要採取一些變通手段。孩子們應該在最初的兩年中學會健康的且生活態度。如果嬰兒是睡在媽媽的胸前或者是睡在照料者的懷抱裡被帶大的,他就會形成這麼一種睡眠態度:進入睡眠是十分愉快的。如果嬰兒能夠睡在父母身邊,在夜裡醒來提哭的時間,父母能對他作出敏感的回應,那麼寶寶就懂得沉浸在睡眠當中其實是一種很安全的狀態。因此父母在夜間的依附性教養就成為孩子確立健康睡眠態度奠了根基。 如果孩子長大一點之後仍然存在某些麻煩的睡眠問題,而且你在嬰兒期沒有對他進行高度敏感的夜間養育,那你也不必失望。要做到與你的孩子重新親密起來,時間永遠都不會嫌晚。無論你採用了哪一種高度接觸,高度響應的夜間養育方式,你都能教會孩子懂得夜間教養的兩個體驗;進入睡眠是一種很愉快的狀態,沉睡狀態是很安全的。

好文分享:對付寶寶的16個「不願意」

2009年02月21日
公開
52

來源:北方網 ◎寶寶不願上幼兒園   ※家長在寶寶入園前就應當為寶寶做好準備,如提前講幼兒園的好處、參觀幼兒園,引發他對幼兒園的向往。還可以請已在幼兒園的小朋友對他說說幼兒園的種種樂趣。   ※不要因為寶寶哭鬧就心軟了,一定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要給老師百分百的信任,上學途中千萬不要偷偷地溜去學校探視。   ※要讓寶寶明白這個原則他去幼兒園和爸爸媽媽上班一樣,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寶寶不願叫人   ※在出門前預先告訴寶寶如果遇到熟人該怎樣對待,如果寶寶表現良好,回家大大表揚;如果表現不佳,要就明確指出“沒有禮貌的小孩大家都不會喜歡。”   ※當寶寶拒絕叫人時,不用硬逼他,你可以把話題轉移,等寶寶放松后反而有可能會想要表現一下,自動自覺地重新開金口:如果有其他小孩同時在場,而這個孩子很樂意叫人。就適當地利用一下這個條件。表揚大方叫人的孩子,利用寶寶好勝爭寵、愛模仿的心理打開金口。   ※帶寶寶外出時遇到熟人,你可以先跟別人打招呼,給寶寶樹立良好的示範作用。如果寶寶不肯叫人,那麼告訴他,點頭微笑也是打招呼的一種方式,讓他學著試試看。   ◎寶寶不願整理玩具   ※平時就要培養寶寶自己動手的能力,即使寶寶做得不好,你也不要去干預,寧可在他做完后再偷偷地重新整理一遍。   ※給寶寶一個大盒子,告訴他這是玩具們的家,和寶寶一樣,玩具們每天都要回家的。由寶寶來送它們回家好不好啊?   ◎寶寶不願與人分享   ※寶寶的自私很多時候是家長慣出來的。如果寶寶把手中的東西拿給你吃,這時候你千萬不要拒絕,否則,時間一長,他會以為任何好東西就是應該屬於他一個人的了。   ※要引導寶寶換位從別人的角度著想,例如:“寶寶玩不到這個玩具很難受,那麼玲玲玩不到這個玩具是不是也很難受?”讓寶寶體驗對方的情感和需要,出自內心地願意和對方共享。   ※多讓寶寶結交朋友,多和同伴玩耍,要有意識地引導寶寶與他人共享,當寶寶與他人共享時,要及時表揚,肯定他的共享行為。   ◎寶寶不願洗頭   ※寶寶不愛洗頭,很多時候是怕臟水流進他的眼睛和耳朵,媽媽在給寶寶洗頭的時候,一定要選無刺激性的香波。   ※把寶寶仰天抱在腿上,讓他拿住一塊干毛巾捂住眼睛,自己擋住流下來的臟水。   ※別把寶寶當作一個臟瓶子,洗的時候一本正經默不作聲。媽媽應該一邊給寶寶洗頭,一邊和寶寶說話、講故事什麼的,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增加你們的感情交流。讓洗頭成為一項親子活動。   ◎寶寶不願洗澡   ※讓寶寶養成勤洗澡的好習慣,把洗澡當作每天必做的事情。   ※控制好房間和洗澡水的溫度很重要,寶寶要是覺得太冷或太熱,當然就會鬧別扭了。   ※在澡盆里放一兩個小玩具,也很管用。對大一點的孩子,鼓勵他自己洗就能調動他洗澡的積極性。   ※對於不喜歡用澡盆的寶寶,可以讓他和你一起淋浴,記得腳下要放上防滑墊哦。   ◎寶寶不願穿衣服   ※盡量少給寶寶穿套頭衫,誰也不喜歡被蒙在黑漆漆的一個布袋子里。   ※多夸贊這件衣服穿在寶寶身上有多漂亮,給寶寶描述一下衣服上有什麼圖案,能隨口編個故事就更好了。   ※和寶寶比賽誰穿衣服穿得快,有時候你可以故意讓寶寶贏,以增加他的積極性。   ◎寶寶不願換尿布   ※寶寶總是不能忍受躺著一動不動,媽媽可以嚴肅地跟寶寶說明:換尿布的時候到了。態度要堅決。   ※先把某個小玩具塞給寶寶,再讓他躺好,看看能不能分散他1分鐘的注意力。   ※在給寶寶換尿布時媽媽的手一定要溫暖,特別是冬天的時候,先捂暖自己的手再脫寶寶的褲子吧。   ◎寶寶不願理髮   ※選一個寶寶喜歡的理髮師比選一個技術出色的理髮師更重要。選好后最好能長期固定下來,當陌生的理髮師變成了自己的朋友後,寶寶就更不會排斥他來動自己的頭髮了。   ※先告訴寶寶電推子會發出“嗡嗡”聲,讓他有個心理準備,避免被嚇哭。   ※讓他知道頭發理好髮會更漂亮,小朋友和叔叔阿姨們會更喜歡他。   ※如果寶寶實在不願意讓別人來理發,那爸爸媽媽就買個理髮器,自己動手給寶寶理一個帥氣的理髮吧。 ■如何培養寶寶的生活小習慣■   ◎寶寶不願剪指甲   ※乘寶寶睡著偷偷剪。   ※告訴寶寶指甲長了后,里面就會爬滿“小蟲子”,吃到肚子里要拉肚子的。   ※跟寶寶說大拇指是老大,食指是老二……左手從小剪到大,右手從大剪到小。   ◎寶寶不願斷奶   ※媽媽在準備斷奶之前就應該讓寶寶多嘗試用杯子喝水、喝奶。慢慢地減少寶寶吃奶的頓數,平時多給他吃一些輔食,適應一下。   ※晚上那頓奶是寶寶最不願意斷的,斷奶的這幾天,不如讓爸爸來哄寶寶睡覺吧。   ※開始斷奶時,可以每天都給寶寶喝一些配方奶,也可以喝新鮮的全脂牛奶。需要注意的是,盡量鼓勵寶寶多喝牛奶,但只要他想吃母乳,媽媽也不要拒絕他。   ◎寶寶不願睡覺   ※有些寶寶會依戀於某些安慰物,如毯子、喜愛的玩具、媽媽的衣服等,你可以將這些東西放在他的身邊,但一定要記得經常清洗哦。   ※寶寶常會以哭鬧、離開小床等方法“要挾”父母,達到不睡覺、不離開父母的目的。可從寶寶6個月開始,用漸進式方法進行訓練他乖乖睡覺:   1、如已習慣抱著或搖動著入睡,先停止搖動,僅抱著睡。時間為4—5天:   2、放入小床並繼續摟抱和撫摩;   3、不再摟抱,代之以拍背;   4、不再拍背,代之以坐在床邊;   5、不坐床邊,代之以站在附近,知道寶寶入睡后離開;   6、在寶寶入睡前離開。   ※有些寶寶半夜醒來后就不肯再睡了,這時候你一定要堅決地將他放回小床,別與他閑談,或提供水或食物,要讓他明白,晚上是用來睡覺的,不能干任何其它事情。   ※對於年齡稍大的兒童,可配以某種形式的獎勵,例如墻上掛一張圖,每獨立睡好一晚在上面貼上一顆星星等等。   ◎寶寶不願吃蔬菜   ※把寶寶不愛吃的蔬菜集中起來,做得色彩鮮艷一點,用他的好奇心挑起他的食欲。   ※蔬菜太生硬的話寶寶一定不愛吃,可以在做菜的過程中加一點山慈菇粉和奶油,把菜炖得爛一點。   ※爸爸媽媽要做好榜樣工作,帶頭多吃蔬菜,並表現出津津有味的樣子。千萬別在寶寶面前說哪個菜不好吃什麼的,以免誤導寶寶。   ※把一些蔬菜剁碎了包在餃子或者餡餅里,寶寶既可以換換口味,又攝取了多種營養。   ◎寶寶不願刷牙   ※好話鼓勵。寶寶刷過牙后,一定要多夸他小嘴巴真香啊,牙齒好白啊。不刷牙的小孩子媽媽不喜歡……   ※讓寶寶自己挑選可愛的牙刷、牙膏、水杯,在他刷牙的時候,播放《刷牙歌》,把刷牙當作游戲一樣。   ◎寶寶不願看醫生   ※去醫院之前,盡可能讓寶寶知道待會兒醫生檢查時會使用什麼工具,比如聽診器、溫度計等,只要寶寶乖乖的,這些東西都不會引起痛楚的。   ※買個造型逼真的玩具醫療箱,和寶寶玩醫生看病的游戲,讓他了解這個過程。   ◎寶寶不願吃葯   ※告訴寶寶不吃葯的話就要打針了,讓他自己選,大多數的寶寶自然是寧願吃葯也不要打針的。   ※要盡量想方設法減少葯的苦味,以便使孩子能夠接受。比如,用兩層果醬夾一層葯粉放在勺子里一下喂進。湯葯要煎得濃濃的,分幾次喂進。魚肝油類葯物可滴在餅干上給寶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