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幸福の媽♡

4招調教“小霸王

2005年10月18日
孩子霸道父母有責
  
  兒童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的行為稱之為兒童攻擊性行為,它是一種兒童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採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兒童在兩歲末便開始表現出最早的攻擊性行為,在3∼6歲出現第一個高峰,10∼11歲出現第二個高峰,一般男孩強于女孩。兒童攻擊性行為如延續至青年和成年,則會出現人際關係緊張、社交困難,甚至發展為犯罪。
  
  造成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因素有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和環境因素等。家庭與環境因素起著重要作用。有些家長用暴力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結果孩子就將對父母的抵觸情緒“轉嫁”到別人身上,找別人出氣,逐漸形成攻擊行為。有的家長教導自己的孩子:“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這樣的縱容下,孩子容易發生攻擊行為。如果孩子在偶爾幾次的攻擊行為後得到“好處”,其攻擊欲望會有增無減,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贊許,其攻擊行為就會日益加重。
  
  攻擊行為的矯治對策
  
  第一招 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
  
  據研究發現,高攻擊兒童的家庭都很相似──家庭成員之間很少表達感情,常常爭吵不休,當彼此惹怒時,常會用哭叫、打鬧和謾駡來還擊。在這種高壓環境中出來的孩子對懲罰極其抵制,他們用相應的強力手段反抗父母,重複家長要制止的行為。同時,有些父母在孩子表現出攻擊性時,就會懲罰孩子:打屁股,打耳光。這不但達不到控制攻擊的目的,反而向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模仿原型,變相地暗示孩子:當別人使你不滿意時,應該怎樣對待他。
  
  而在另一個極端,年輕的父母則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嬌寵放縱,導致孩子強烈的佔有欲和為所欲為的習慣,稍不如意就以“攻擊”的手段來發洩不滿情緒,甚至發展到以攻擊他人為樂趣的地步。
  
  專家指點:冷漠和溺愛的家庭都不利於兒童的成長,要避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家長首當其責。家長首先不應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和發生有攻擊性的行為;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態度鮮明,使孩子認識到什麼行為是錯的,應該怎樣做才對。同時,要避免兒童接觸暴力的環境,比如玩暴力的電子遊戲和玩具、看暴力的影視等。
  
  第二招 引導兒童反省自己的行為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攻擊者在看到受害者明顯痛苦時,往往會停止攻擊,但攻擊性很強的人則會繼續攻擊受害者,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移情技能,不會同情受害者,不會感到羞愧和不安。
  
  專家指點: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首先要指出,攻擊行為會給別人帶來痛苦,導致嚴重後果,引導孩子想像受害者在受到攻擊後的感覺和心情。然後再讓孩子換個位置想像,如果你是受害者,你將會有怎樣的感覺和心情呢?如果你是個好孩子,又該怎樣做呢?平時注意培養孩子善良的品格,糾正孩子的攻擊行為。
  
  第三招 對孩子的攻擊行為冷處理
  
  所謂冷處理就是對一些比較容易衝動的孩子,在一段時間裏不予理睬,用這種方法來“懲罰”他的攻擊行為。如讓孩子一個人在房間裏反省,或暫時剝奪其參加某項活動的權利等,直到他平靜下來為止。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不會向孩子提供呵斥、打罵的攻擊原型。有時候,父母有必要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故意忽略,而特別關注被攻擊的對象。如果孩子想以攻擊性行為來引起他人注意的話,父母的做法也許會使他“有所悟”。
  
  專家指點:運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讓其“坐冷板凳”,在幫助孩子認識錯誤後就要解除懲罰,同時要注意安全,時間不宜過長。最關鍵的是對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家長要更多地以平靜、溫和的方式進行教育,將“冷處理”與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第四招 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些兒童之所以出現攻擊性行為,主要是因為這些孩子所能得到的解決衝突或進行溝通的方法少於一般兒童。對於這一類孩子,父母要給予榜樣示範或直接教給其正確方法,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教會孩子懂得正確宣洩自己的感情,通過正當管道把自己的煩惱、憤怒宣洩出來,盡可能將攻擊行為降到最低限度。
  
  專家指點:重點不僅在於不要訓斥、批評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更在於使孩子掌握非攻擊性行為的方式和方法。因為呵斥和一怒之下的簡單體罰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攻擊性,有可能強化孩子的不良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