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TimღJessieの媽咪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日期

#Tag

家:墾丁度假之六--南國的夜

2008年03月22日
公開
6

回房後沒多久,妹妹醒了,全家就準備出門囉! 來到墾丁,免不了要去墾丁大街上逛逛 雖然是淡季,但墾丁街上已經是熱鬧滾滾的了,人群不知道都是從那裡冒出來 的捏 三月的夜裡其實是有些凉意的,但熱鬧的南國街道會讓人不知不覺溫暖了起來 在來墾丁的路上,答應要幫哥哥買個墨鏡,於是在逛街的時候,幫哥哥和妹妹 各買了一隻墨鏡 隨後就前往我們今天的晚餐地點-迪迪小吃 著名的迪迪小吃是以南洋菜為主,因為只有兩個大人,所以我們點了蝦醬炒 飯、泰式酸辣湯、馬來西亞炒空心菜、特製炸雞、冰紅茶、紅棗汁。 幸好我們來的早,不然就是要提早訂位,迪迪小吃到了晚上根本是一位難求 吃飽喝足,又到超商買了一些飲料回飯店 到房間將東西放好,我們就直接往兒童遊戲室出發 哥哥愛護妹妹,如此可見一般 妹妹老是巴著這個廚具組不放 姐姐說故事時間,小朋友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律動時間,小朋友們為了棒棒糖賣力演出 隨後又兌換了200點讓哥哥在”凱撒園遊會”玩了兩個小遊戲:保齡球、水裡撈球 所得的點數換了:尺+兩隻鉛筆+兩個金幣巧克力,哥哥玩的好開心喔 ================================================ 回到房間,哥哥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但妹妹不知是否興奮過頭,遲遲不肯入睡,媽咪11點半才完全搞定她 這時爸比早已累得呼呼大睡,難得的兩人時光就這樣又飛到九霄雲外啦∼ 不過...媽咪也累了,什麼時候入睡的也不清楚了... 總之∼晚安了,大家 To be continued...

家:墾丁度假之原由

2008年03月21日
公開
4

媽咪在討論區發現,許多人分享墾丁的遊記,尤其凱撒與悠活都是適合親子遊的首選,但覺得依爸比目前如此忙碌的工作狀態,一假難求,可能很難訂定外宿旅遊的計劃,只能在電腦前羨慕不已。 ========================================================== 上個月爸比突然說:找一天去墾丁玩好了! 媽咪以為爸比在開玩笑,有點小高興但又不確定的問:真的嗎? 爸比說:對啊!來去抓一些魚回來養。 媽咪(心想果然是在開玩笑):拜託,魚抓回到家都死光光了啦 ========================================================== 過沒多久,從小布仔媽咪那邊得知墾丁凱撒四月份開始房價將會調高,因為目前是淡季,四月份開始就算旺季了。 如此一說,媽咪更心動了,三月份的天氣不冷不熱,真的很適合旅遊,房價又比較便宜,就偷偷的來計劃一下吧! ========================================================== 算起來爸比應該是3/19業績結束,通常業績結束後的那一個週六比較不用加班,那麼就是3/22那天,若是加班那就只好晚點出發了。 另一方面問了在旅行社上班的叡媽,剛好3月份凱撒週六的房間只剩3/22那天有空房。 這一切是如此的巧合,莫非是上天早有安排 ========================================================== 就這樣,跟爸比商量之後就決定3/22~3/23來個兩天一夜墾丁親子遊。 為了怕到時候沒房間,於是馬上就跟叡媽下訂單,並與凱撒確認訂房成功之後,繳清了付款,接著滿心期待3/22的來臨。 後來爸比告訴我,日子選的真好,當天剛好是總統大選,公司一定不會要求加班的,所以這兩天肯定完完全全就是我們的度假日囉! 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 ^^

分享:我的孩子不上安親班

2008年03月19日
公開
55

轉載至陳安儀的筆下人生 很久、很久以前就很想寫這個題目,不過很怕被眾媽媽圍攻。 「妳不用上班,妳的小孩當然可以不用上安親班啊!」 「妳以為每個人都願意工作到七晚八晚、把孩子送安親班嗎?」 「妳家有婆婆幫忙,妳的孩子當然可以不用上安親班!」 「這樣寫太自私了!沒有顧慮到別人的情況!」 想像中,我如果寫了這個題目,一定有很多利箭朝我射來,就好像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不贊成把孩子24小時褓姆托育,或是交給南部鄉下的祖父母隔代教養一樣,立時被許多媽媽攻訐,讓我有「體無完膚」之感。 所以,我要先強調,我要談的是我個人的想法與努力執行的目標,孩子不上安親班,純粹是我個人的決定,也是我辛苦爭取而來的。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像我一樣在家工作,也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像我一樣親自帶孩子。如果妳的孩子必須要上安親班,否則沒有其他辦法,那麼,就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我不想跟眾讀者爭論一個既定的事實。 我只是很訝異,現在的小學生,幾乎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小孩,下課後要繼續到安親班就讀,有的到晚上六點半;有的甚至到八點,在安親班吃完晚飯後才回家。當然,這其中有許多的原因是因為在這不景氣、經濟極爛的年代,雙薪小家庭的夫妻必須要辛苦工作到很晚,才有辦法賺到足夠一家溫飽的薪水,所以孩子不得已,只好托給安親班照顧。 不過,我卻發現,其實也有很多的例外存在。在安親班就讀的孩子中,不乏有全職媽媽的小朋友,他們選擇讓孩子上安親班的緣故,有些是因為「安親班會把功課都看好再回來,這樣爸媽比較輕鬆」,「小孩太早回家就一直在看電視、不如在安親班上英文」、或是「安親班有很多才藝,不上很擔心跟不上人家」........等等的理由。這就跟很多媽媽明明全職在家照顧小孩,可是孩子兩歲就送去幼稚園,看起來是一樣的道理。 女兒有一天回家來跟我說:「媽媽,我好想去上安親班喔!因為XXX在安親班、XXX也在安親班,我的好朋友都在同一間安親班!」 我聽了一驚!心想,不會吧!妳老媽我每天辛辛苦苦的安排妳下課後的運動,陪妳騎車、散步、溜冰,還要大老遠載妳去學琴、爬山,有時候放著現成的通告、白花花的現金都不能去賺,妳.....妳竟然給我想去安親班? 還好,我還沒出聲,女兒接著就自言自語的說:「啊!還是不要好去安親班好了!他們要寫好多功課喔!還有好多評量卷要做,我還是在家跟弟弟玩好了。」 打消女兒去安親班的原因,其實也是我不贊成的部分。算一算,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憐。下課時間不長,打一場球都不夠,一個星期僅有的兩節體育課又跟健康教育課合併,只剩下一節課可以去戶外。下了課之後,車子直接接去安親班,繼續待在空間有限、不能跑、也不能跳的室內,由幾個老師帶領數十個學生,一直要待到吃晚飯的時間,才能夠回到家。回到家,天都全黑了,吃飽飯、頂多看個電視、洗個澡,就差不多要睡覺了,幸運的可以跟兄弟姊妹玩一玩;有些家長甚至再讓孩子晚上還要再上一門才藝課。於是,一整天就這樣度過,有時候連太陽光都照不到。 (這也是我教作文課很矛盾的原因之一。我很喜歡帶孩子認識作文、閱讀之樂,因為現在的小學生要分兩堂課給「英文」與「鄉土語文」,活生生少了兩堂國語課,實在不太夠。但我又很怕小朋友因為才藝課上得太多,失去了玩耍的時間。於是,綜合作法:作文課老師下課後特許可以盡情的玩20分鐘!) 事實上,在安親班裡都做些什麼呢?就我所知,就是把學校的功課寫完之後,繼續發給一堆評量、測驗券,讓孩子繼續埋頭苦幹。這一方面是因為怕小孩吵鬧,不好控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家長的要求,要讓孩子多練習考題,以保持成績名列前茅。所以,有上安親班的小孩都很會答題,看到題目就知道答案,連想都不用想。 我朋友的孩子上的安親班有「作文課」,是要另外收費的,我很好奇,問她怎麼上?她說,就是給孩子很多範文、或是造句、造詞練習,要他們「置換」。我就想,是啊!安親班的老師如果要玩遊戲、引導思考,恐怕教室都要掀翻了!更別說要一個一個批改作文了!哪來的時間、精力啊?安親班照顧小孩,限於人力體力,都以孩子安全、安靜為原則。因此,曾經有小朋友告訴我,學校功課不多,但是安親班功課很多;學校老師不兇,安親班的老師比較兇。 另外,還有一個我覺得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孩子在學校、安親班的時間太長,我們做父母的,反而變成跟孩子相處時間最短的人。每天從接回孩子到睡覺,大約只有四小時,這其中包括吃飯、洗澡、收書包、看電視,我想,如果是這樣,我們可能連孩子長什麼樣子都還沒時間仔細看清楚,他很快就長大了。 感情的累積,很重要的是「陪伴」。不論是夫妻、親子,「陪伴」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時候,什麼都不做,或是什麼都不說,但是妳在他身邊,就是最重要的。以前討論假日媽媽話題時,我曾經遇到有媽媽反駁我說:「親子相處重質、不重量,不是很好嗎?」她說,孩子給別人帶24小時,假日時她可以用最好的品質跟孩子相處,溫和且笑容滿面、心情好且不發怒,還可以空出時間專心的跟孩子談天,這不是比每天在一起大哭小叫的要好嗎? 我想說的是:當父母跟一星期看一次的心理醫師不同。心理醫師可以維持相處的好品質,但心理醫師跟我們不會有深刻綿密的感情。為什麼遠距離的愛情總是維持不了多久?為什麼要好的同學畢了業感情就會疏遠?為什麼孩子長大離家後感情不再親密?為什麼先生長期去外地發展之後容易離婚?這都是因為缺少了「時間」與「陪伴」。或許我下班後還要照顧孩子,心情不好難免把他臭罵一頓,但是當他今天回家來臉色怪怪的時候,我是第一個看到的人;或許我今天晚上只煮了個泡麵加蛋給女兒吃,但是他一邊吃麵時,可以一邊告訴我他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或許我們每天在一起都會吵架,但是當他吃了滿嘴滿臉髒兮兮的時候,是我幫他擦嘴洗手。 感情的銀行,相處是存款,分離是提款。當我們與孩子的相處日漸變短時,我們的感情銀行進帳就越來越少。孩子們們的價值觀開始由老師、安親班老師、同學建立,因此,當有朝一日,我們發現孩子與我們無話可說,沈迷在電動、電視裡,終日追求高消費與流行,談著我們都不懂的名牌、對我們的生活嗤之以鼻的時候,親子感情銀行的存款,恐怕已經蕩然無存。 屆時,終日汲汲於賺錢的父母-------將陪伴孩子的時間都用來賺錢、以買更好的衣物、更多的課程、更貴的書籍、價格更高昂的玩具的父母,面對的,終將是一個臉孔熟悉、言語陌生、感情冷漠的孩子。 如果,錢可以少賺一點點還算過的去;如果,今天可以早一點下班去接孩子去公園走走,不要猶豫,多陪陪孩子吧!即使讓他在家,啥事不幹,跟你一起在廚房煎個荷包蛋也好!如果,如果,妳打算把寶寶送到南部去給公婆照顧;如果,妳打算下學期讓他延長在安親班的時間;如果,妳打算將孩子六、日都放在安親班---請三思而後行吧!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不要讓托兒所、安親班、「輸在起跑點」這些標語,減少了妳跟孩子之間感情銀行的存款!

分享:10個月成長指標

2008年03月13日
公開
9

邁入第十一個月: ◎體重:這是十個半月後的平均值。     男孩平均是9200公克,女孩是8700公克。 ◎身高:這是出生十個半月後的平均值。     男孩約是73.1公分,女孩是71.8公分。 ◎動作發展:會扶東西走動,會翻書。 ◎培養健康寶寶: 【變換口味】寶寶有不喜歡吃的東西,可以停一段       時間或混合其他食物再餵,別讓他偏食。 ◎學話、遊戲與運動: 【牽著寶寶走】寶寶這時可扶著東西步行,也可以鬆開手站一會兒        ,但很快又會回坐地上。 【尋寶遊戲】這時寶寶智慧已有顯著進步,能夠找出藏匿的東西,       能夠找出藏匿的東西,任何東西都想抓上一把,       也喜歡和親人一起玩耍。 【會說單字】如「狗狗」,有寵物的話還會喊出寵物的名字。 【懂話的意思】能將話和物品的關係連在一起,並知道「不行」的        意思,所以父母要開始注意管教了。 11個月大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為了讓寶寶從出生那天起就能接受刺激,充分發揮潛能,媽媽或照顧者對寶寶而言就顯得格外重要。相對的,也必須有正確的養育方式,並具有無限的愛心和耐心。所有的養育方法都需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愛」,在給寶寶任何活動或遊戲中,要經常讚美、誇獎他的表現。當他接受到愉快的刺激時,腦中的「中腦皮質」系統就會發揮作用,使他學習順暢,因而樂於學習。 研究指出,經常受到適度刺激及關懷的寶寶,遇到困難時,自己就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地付出行動。而有這種能力及行動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 這個月齡的寶寶自我意識更強了,很多事情喜歡「自己動手做」,例如要自己拿湯匙吃東西、自己拿杯子….等,不要大人餵他或代勞。同樣,他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好,模仿能力也很強,身邊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他模仿的對象,所以大人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讓他在溫馨、祥和、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就是給孩子最好、最永恆的寶藏。 一、好好吃 看到美味的食物人人想吃,寶寶也不例外。他可能迫不及待希望食物趕快入口,但媽媽要把握餵食要訣,一定要注意:食物不能太燙,約近人體體溫即可。平時寶寶自己拿湯匙進食,不但可訓練手指靈活還能培養獨立能力,應多讓他自己來。但如果這種食物是寶寶從未吃過、喝過的,最好由媽媽親自喂他,因為大人要教寶寶用舌尖感受食物的美味。 方法:餵食時,媽媽自己先示範吃一口,邊吃邊說:「真好吃!」然後再說:「啊!」讓他打開嘴巴,給他吃一、二口後,再把食物放在他對味覺最敏感的舌尖,讓他品嘗食物的味道,不要一下子就把食物放入嘴巴的最裡面。 二、找圖遊戲 寶寶喜歡做尋找的遊戲,透過玩而學習新事物。讓寶寶學習把言詞和圖片連結起來,記憶圖片的名稱,練習手的動作和爬行的動作,及增加記憶能力。 方法:在大紙盒上貼一張寶寶熟悉的圖片(如動物、水果、汽車、家人照片….等),和他一起坐在地板上,跟他說這張圖片的特點。例如「小白兔耳朵長長的」、「汽車嘟!嘟!響」、「娃娃在笑,好可愛!」等,讓他好好看一會圖片。熟悉後,再將紙盒轉向,問他:「小白兔呢?怎麼不見了?」寶寶會將紙盒翻來翻去,終於找到小白兔了,他會笑得好開心喔!別忘了讚美他:「你好棒!」、「寶寶真聰明」。如果寶寶不去找,可把圖片再轉回來,重複以上動作。每天玩一次,如果寶寶不願意再玩了,就不要強迫。 玩幾天後,再貼新的圖片在另一面,叫寶寶先找出第一張,再找新的圖片,每次要加幾張,可視寶寶的學習情況而定,這個遊戲可玩好一陣子。 三、盡情塗鴉 讓寶寶開始學習使用蠟筆或彩色筆盡情塗鴉,可發展他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對色彩的興趣,及提供對自我世界的探索。 方法:讓寶寶先看著你用蠟筆在紙上畫些簡單的圖案、塗上顏色,引起他的興趣後,再給他一支蠟筆,讓他把玩一下,告訴他:「這是蠟筆。」教他用全手握筆。開始可手把手教他在紙上畫,最後放開手讓他自己塗鴉。不管他的「傑作」如何,都要誇獎他。 如果寶寶拿了筆要亂塗家具或牆壁,要告訴他蠟筆或彩色筆只能畫在紙上,建立他正確的習慣。 四、選選看 你是否曾有過拿幾樣東西讓寶寶挑選的經驗?寶寶想喝水了,想吃東西了,不要直接拿給他,再拿另一樣不同的東西讓他選,當你的寶寶有機會做選擇時,可能會產生很有趣的「笑」果,及學習思考、認知的效果。在選擇嘗試中,他會學會了解自己的需求及認知各項物品的功能。 方法:利用日常用品讓寶寶做選擇,如他要吃稀飯時,給他一根湯匙及一支小叉子讓他選;喝水時,給他一杯有裝水的杯子及一杯沒裝水的杯子隨他挑選;出門時,問他腳上應該穿襪子還是手套;洗手時,問他該用香皂還是積木……等。 如果他選錯了,那麼就照他選的給他,將錯就錯,讓寶寶自己親身體驗錯誤。就讓他用小叉子吃稀飯;喝沒有水的杯子;腳上穿手套;用積木洗手。在有趣的試行錯誤中,你跟他一起歡笑吧。接著,讓他再選一次,如果他選對了,要讚美他。有時寶寶會故意選錯,對這種滑稽錯誤他感到非常有趣,這時你就幽默一下,跟他開懷大笑吧!

家:毛毛園

2008年03月09日
公開
20

今天帶兩個小人到中山公園溜達了一下午,到了約莫六點才離開,於是開始尋找今天的晚餐地點。車子就這樣一路開到大雅路,媽咪突然想到在電視上有看到"毛毛園"的廣告,提議去吃吃看,就這樣決定囉! 外面的停車場很大,不用擔心沒地方停車,停好車隨之印入眼簾的是十足地中海風情的建築,一走進去,生意不錯,小姐說樓下沒有位置,可能要坐樓上露天的座位,就在我們要往樓上走時,媽咪發現了一個和室地板的空間,很適合妹妹爬行,後來服務小姐也很好,願意讓我們坐這可容納六~八個人的位置 後來發現整間餐廳只有一個位置是和室的,我們還真幸運 看了菜單菜色算不少,結果我們都選擇套餐,爸比點香烤鯖魚,媽咪點藍帶豬排,可惜沒有兒童餐,所以點了一個巧克力鬆餅和玉米濃湯給哥哥。等餐的期間,妹妹已經開始四處爬行,又是吃餅乾又是喝水的,光是照顧她就有夠忙的,幸好我們沒有坐樓上,妹妹肯定坐不住∼ 可能人比較多的關係,餐上的有點慢,不過餐點部分還不錯,份量十足,媽咪光吃藍帶豬排和小菜就吃不下飯了 其他的飯都進了哥哥的肚子,附餐還有飲料和果凍,以它的價位來說算不錯了 要離開時,小暴龍說:好飽喔!真好吃,以後我們放假都來吃這一家 【毛毛園咖啡簡餐】 嘉義市東區大雅路二段433巷36-1號 電話:05-2760887

分享:帶寶寶走向戶外•促進大腦發展

2008年03月03日
公開
53

正值成長階段的寶寶,需要各種多元刺激,以促進大腦及神經的連結,而戶外的世界五彩繽紛,對寶寶來說,是個處處都值得探索的遊樂場。身為爸媽的您,別忘了抽空帶寶寶走向戶外,接近大自然,不僅對寶寶的感官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更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文╱吳佩儒 採訪諮詢╱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組長江長奇 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對寶寶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幫助,但許多爸媽因為擔心戶外不安全、環境不乾淨,往往缺乏讓寶寶接觸外在世界的意願。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組長江長奇表示,對寶寶的成長來說,提供適度的刺激是必要的。如果可以讓寶寶多接觸外在世界,將有助於寶寶體驗及學習新事物,進一步促使感官發展。 「適度」與外界互動 帶寶寶走向戶外是門重要的功課,過與不及都不好。如果爸媽太過於熱衷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可能會因為戶外的環境刺激太多,造成寶寶容易分心,經常無法安靜下來;但相反地,若爸媽對寶寶過度保護,甚少給予接觸外在環境的機會,可能導致寶寶不願意主動去嘗試新事物,甚至缺乏自信與勇氣,當寶寶到了2∼3歲時,容易出現主觀意識強烈、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情形,比起同年齡的寶寶,在管教上就顯得比較困難。 事實上,0∼1寶寶的感官反應很直接,當他接觸到喜歡的人事物,就會笑得很開心,而爸媽也能感受到寶寶愉悅的情緒,因此,爸媽可依照這樣的原則,為安排寶寶戶外活動的時間與次數,讓寶寶適度地與外界產生良好互動。 給寶寶接觸新事物的機會 當寶寶太小時,媽媽放不下,當寶寶長大了,卻反而是媽媽放不開。事實上,若寶寶成天都關在家裡不出門,接觸的人少,反而會造成寶寶的焦慮,一旦看不到媽媽就會哭鬧。因此,適時地帶寶寶出去走動與人群接觸有其必要性,讓寶寶有更多機會接觸新事物,自然能培養他未來獨立的個性。 走向戶外•身心發展更健全 如果寶寶的學習經驗都是從書籍、電視、電腦等媒介獲得,他的感官可能無法均衡健全的發展。戶外活動能讓寶寶在視覺、聽覺以外,同時接收到嗅覺、觸覺等刺激,透過各種感官功能的充分運用,認識更寬廣的環境,成為最有利的學習模式。 爬行•去探索世界 許多爸媽因為嫌外面的環境髒亂,不太敢也不願意讓寶寶到處趴趴走,每天只讓寶寶在幾個塑膠墊所構成的小面積爬行,對寶寶來說並不是件好事。若此時寶寶沒有充足地刺激發展,有可能造成肌力發展較弱,導致寶寶未來會特別不喜歡走路,喜歡人家抱,甚至影響到手部的精細動作。 建議爸媽要懂得放手,並提供適合寶寶爬行的環境,讓他自己去探險。雖然在爬行的過程中,寶寶也許會跌倒、摔跤,但他會靠自己的力量爬起來,這對寶寶的關節、肌肉發展與整體的感覺會很有幫助。 觸覺•透過雙腳認識大自然 當寶寶可以站立、走路時,爸媽可以帶寶寶到戶外「踏青」,用他可愛的小腳和草地、沙地、石子地等各種環境接觸,透過腳底的觸覺去刺激神經,對寶寶的發育會很有幫助。如果擔心會有寄生蟲或小生物,可讓寶寶穿鞋子走路,不必勉強打赤腳。 嗅覺•增進認知概念 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嗅覺就十分靈敏,甚至也會有偏好和厭惡的味道。對小寶寶來說,「味道」不是香或臭的區別,只有熟悉和不熟悉的分別。某方面而言,嗅覺是種日積月累的感覺,將安全感和氣味連結,當寶寶聞到媽咪或自己熟悉的味道,安全感就會湧現,讓他不會害怕。因此,如果能多帶寶寶到戶外,寶寶可以接觸到更多大自然的氣味,有助於他去熟悉各種不同環境,增進認知概念的學習。 聽覺•強化區辨能力 寶寶在2∼3個月大時,就能聽聲辨位,藉著頭部轉動追蹤聲音的來源。戶外聲音的刺激相當多元,寶寶到了戶外可以聽到風吹過樹梢,葉子沙沙作響的聲音,或是蟬鳴鳥叫、車子的喇叭聲等,藉由這些不同的聽覺刺激,除了能讓寶寶知道聲音有如此多的變化,也能讓寶寶學習去尋找聲源,強化他的區辨能力。 刺激•促進想學習的動機 戶外環境有許多事物,是寶寶在家裡從未接觸過的,透過這種直接的接觸與刺激,有助於促進寶寶想要學習的動機;且透過不斷地重複接觸,也可以刺激寶寶去表達,學會更多東西。此外,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寶寶在家中大多沒有年紀相仿的同伴可以學習,如果爸媽多帶寶寶到戶外,也能增加與其他寶寶接觸的機會,透過模仿的學習過程,對寶寶的成長發展會有不錯幫助。 體能•促進身體健康 透過戶外活動,寶寶可以盡情放鬆,維持愉快的情緒,且透過適度的體能活動,可使寶寶的胃口好、睡得好,身體也會較為健康。 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許多學問都是藏在大自然裡,如果讓寶寶有機會接觸大自然,他會發現許多新奇的事物,對自然科學產生更多的好奇心與興趣。 掌握技巧•開心走向戶外 帶寶寶接觸大自然的好處多多,但請別忘記,帶寶寶外出前一定要先做好準備,並掌握一些小技巧,讓寶寶開心享受走向戶外的時光,才不會高興出遊,敗興而歸。 適度掌控時間長短 1歲以下的寶寶,因為年紀較小,無法負荷長時間的遊玩,如果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寶寶因疲累而產生哭鬧的情形,讓原本快樂的戶外活動,轉變成不愉快的收場。建議爸媽可以多利用早上8∼10點或下午3∼5點這些時段帶寶寶到戶外,像是公園、海邊,由於氣溫比較舒適,能減少寶寶體力過度透支的情形發生。 注重環境的安全性 就安全性的考量來看,戶外環境的變因較多,的確比家中來得危險許多,但爸媽只要多加注意,仍然能讓寶寶在安全的範疇中接觸戶外環境。舉例來說,若要帶寶寶到公園遊玩,應注意公園裡的遊戲器材是否有鬆脫的螺絲、草地上是否有尖銳的物品等,以減少意外的發生。另外,如果正值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則可以減少外出的頻率,或是選擇空氣流通、人群不會過度聚集的環境。 隨時留意寶寶的反應 寶寶的活動力特別強,有時候一到戶外就會「玩瘋了」,建議爸媽要隨時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態,若有出現體力透支、手腳發涼,甚至皮膚發紫的狀況,應該立刻暫停活動。另外,寶寶在戶外活動時也比較容易著涼,爸媽要多注意寶寶流汗的情形,適時為他增減衣物,如果發現寶寶玩到汗流浹背,應該先讓他稍微休息再脫掉衣服。 絕不讓寶寶離開視線範圍 戶外環境不比家裡容易掌控,因此,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時,爸媽必須特別注意,絕對不要讓寶寶離開你的視線範圍,即使寶寶對周遭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想去觸碰抓摸,爸媽也應該陪在寶寶身邊,才不會因為一時疏忽,導致意外發生,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準備好各種必備物品 帶寶寶到戶外時,事前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建議爸媽應該先計算整體行程的時間(包括車程與遊玩時間),才能確認該準備多少東西,如尿布、奶粉、熱水等,才不會到了戶外之後手忙腳亂,破壞了到戶外出遊的興致。另外,如果在夏日出遊,務必要幫寶寶做好防曬(如:擦防曬用品、戴帽子、補充水分),且儘量避免在陽光下待超過1小時,因為寶寶的皮膚、眼睛組織比較脆弱,過度曝曬於陽光下容易受傷。 從寶寶的角度看世界 爸媽帶寶寶到戶外時,應該陪寶寶一起去探索戶外環境,建議您,有時候大人要懂得蹲下來,從寶寶的角度看世界,因為大人身材高大,視野比寶寶更為寬廣、距地面也較遠,容易忽略小細節,因此,如果能和寶寶用同樣的角度去看周遭的環境,才能了解寶寶的想法與感觸。 《媽媽寶寶雜誌》